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2022-05-07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日臻完善,农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由东北农业大学创建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中的重要节点。

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篇1: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 要:文章总结回顾了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历程,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的发端、特色、目标、宗旨、成就与展望。

关键词: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百年发展

作者简介:戴爱梅(1963—),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 艺(1982—),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万 蓉(1984—),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实习馆员;宋淑敏(1966—),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骆巍(1975—),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1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发端与发展历程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河南省开封农业试验图书资料室。1959年河南省农科院建院时,图书馆被定名为“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1983年其新建图书馆楼投入使用时,院资料室与图书馆合并。1964年,其始建图书馆和阅览室,馆舍面积约300平方米。1983年,其单独新建了二层图书馆楼、三层书库,馆舍面积共2,000平方米。2008年,其又扩建的第二书库700平方米,配置了现代密集书架。1983年搬入新馆时,其内设7 个部(室),工作人员在编21人,其中本科图书馆学专业2人,本科农学8人,初高中生6人(后都获得图书馆学专科或本科学历)。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图书馆内部职能的整合,2014年底在编5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平均年龄38岁[1]。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始建于解放初期,跨越了新旧社会,经历了十年动乱,又多次搬迁,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快速的发展。经过百年的发展,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现已成为以收藏农业科学资料为工作的特色图书馆,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贮藏国内外农业科技图书文献资料,开展文献资料的借阅、复制、定题检索、跟踪服务、科技咨询、课题查新等工作[2]。同时,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优势,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逐步建立起以农作物、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土壤改良和旱区农业技术开发等为重点的图书馆馆藏和文献服务体系。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30多万册,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内部资料、标准、检索书刊等。其重点收藏农业科学文献,以生物、生物化学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书刊资料为辅,适当收藏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类书刊。在文种上,其以中文、英文为主,以俄、日等外文文献为辅;在类型上,其提倡专业书刊与检索书刊配套兼顾。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围绕全院发展的总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渠道,完善服务功能,调整馆藏结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其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建成以农业文献信息为核心、以自动化管理为手段、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其始终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开展文献借阅、电子阅览、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方面的工作,在确保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为院外其他单位和个人用户服务。

2 图书馆各业务层面成果卓著

2.1 丰富的馆藏文献成果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经过1个多世纪的收集已经有一定规模,文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农业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截至2014年底,馆藏中文图书共35,135种,计86,367册;外文图书14,932种,计15,337册。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从1948年建馆就开始进行内部资料的收集工作,把院属各单位积存的零散科学技术资料统一收集起来,并加以鉴定取舍和系统管理。其资料收集工作始终坚持紧密围绕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重点研究项目等进行,力争全面搜集,系统积累,坚持资料的连续性。截至2014年年底,收藏的内部资料共计116,205份。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对西文科技期刊收藏的历史比较长,主要收藏有农业综合类、农作物类、昆虫学类、植物学类、和植物保护类的核心期刊,最典型的有《Agronomy Journal》(1939开始)、《Animal Breeding

2.2 读者访问情况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馆阅览的读者逐年减少,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原来为到馆读者提供的阅览室也于2012年合并为1个,每个工作日到馆读者也只有个位数。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在2010年底完成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局域网与省内各市、县农科(院)所联网后,从2011年1月1日起至今到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网页访问的读者已达到16.8万多人次,文献下载量达到45.2万余次,平均访问读者人数从统计之初的55人/天上升到如今的133人/天,上网访问的人数是到馆阅览人数的10多倍,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同使用方便快捷的电子文献信息来满足工作和研究的需要[4]。

2.3 现代化数据库建设成果

1996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在引入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的基础上,还根据收藏的文献资源自建了数据库。其选择了当时使用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最具权威性的数据库,包括:世界三大农业数据库——CABI、AGRIS、AGRICOLA;中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等。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数据库建设也根据需要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如今购置的英文数据库有Science Direct数据库、Sprigcr Link全文期刊库、CAB文摘数据库、万方外文文摘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回溯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有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以上这些中外文数据库的农业科技文献覆盖率达到95%以上。除此之外,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充分利用学院的局域网和互联网资源建立了芝麻文献数据库,涉及芝麻育种、栽培、加工应用等多个方面。同时,其自建的数据库还有品种数据库、成果库、农业专家数据库等[5]。

2.4 科研研究成果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是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为本院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4年起,其对所有进馆文献(中外文书刊资料)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资料分类法”进行了分类编目。1984年—1990年底,其全面清理书库,整顿完善目录体系,并同时开展了《馆藏文献工程的研究》这项较大的应用研究,研究了在不闭馆的情况下完全彻底改编书刊的方法,结束了原书卡不明、排架混乱、家底不清的局面,建成了高质量的目录体系和排架体系,加强了文献资源建设。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提供了大中图书馆在不闭馆的情况下进行文献完全彻底改编的方法和模式:①其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中图法》(第三版)使用本,编制了书刊号、书次号。②其结合改编工程有效地进行了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和馆藏文献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③其规范了自身的目录体系,为现代机检和组织联合目录奠定了基础,通过改编独立研究了英文目录数据库系统。该研究得到国内图书情报界专家的肯定,并为不少兄弟单位所参考借鉴,仅1990和1991两年就接待各地参观学习者26批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1994年,此项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资源中心主持的“全国农业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项目工作,其参与主编的《全国西文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于1990年12月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10周年而颁发的二次文献优秀成果奖。

1996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河南省农业电子信息网络的建成受到全国及省内同行的普遍关注。其“信息服务系统手段现代化建设及应用研究”于1998年获河南省星火成果三等奖;其“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于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2.5 所获荣誉

1981年,河南省中心图书馆成立,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中心图书馆。1982年其又跨行业加入了郑州市科技图书馆协作组,并被评为先进图书馆。1983年,中国农业图书馆学会成立,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被定为协会委员馆,多次被授予先进团体会员单位(第四届常务理事、第六届副理事长由其馆长担任)。1984年,其与河南农大图书馆、河南牧专图书馆联合成立了河南省农业图书馆协会,并被定为主任馆。1985年,其加入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并被推荐为理事单位(其馆长出任理事)。此外,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于1991年被河南省图书馆学会评为甲级图书馆;2004年被河南省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办公室评为河南省驻村工作科技服务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授予先进团体会员单位。

3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发展展望

3.1 加强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图书馆面临着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挑战,其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为加速信息技术现代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了使丰富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得到充分利用,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本着“高起点、小投资、快步伐、试运行、探路子、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了现代化建设,于2008年10月添置《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截至2014年年底,其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已开通运行,外文图书馆藏目录数据库、外刊馆藏目录数据库正在建库中。 用户通过网上终端就可以了解、检索文献入藏情况,并可在网上预约新书。

3.2 培养提升馆员业务素质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属省一级农业图书馆,服务对象大多是本科文化以上的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范围社会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内容知识化、服务人员多元化是当下图书馆必备的构件。因此,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含量,更新知识系统,增强图书馆危机意识,注重人才培养,有意识地安排员工轮流脱产或半脱产参加农业、图书馆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图书馆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以及业务培训等[6-8]。

3.3 顺应时代要求力图改革创新

2012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得到院上级部门的重视,获得专款为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装修,更换了办公设备,现代化的第二书库也届时启用,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硬软件装备。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也以此为契机,为适应现代信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①浓缩精减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②增设体现现代信息业特点的新机构。③由文献收藏型向信息开发型转变。④馆藏由纸质文献向电子出版物和纸质出版物并存的方向转变。⑤从手工作业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与服务。⑥从单纯文献借阅服务向信息咨询服务为主导的多元化服务转变。⑦从单一读者群向多类型用户群转变。⑧从单纯公益型服务向公益与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⑨以用户为中心,整合资源,提炼知识,提供灵活、便利、快捷的资源获取,更好更快地以现代化、多元化方式为各级各类读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9]。

参考文献:

[1] 戴爱梅.网络环境下省级农业图书馆结构调整与增强职能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5):3-4.

[2] 任银玲,等.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查新工作回顾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9(9):220-223.

[3] 戴爱梅,等.新时期农业图书馆科技期刊资源建设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4(6):51-53.

[4] 戴爱梅,等.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探索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1(5):119-121.

[5] 康世云,裴新涌.河南省农业成果数据库的研建与实施[J].农业网络信息,2004(8):33-34.

[6] 刘艺.农科院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4):195-196.

[7] 徐丽敏,等.信息时代提高专业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51-52.

[8] 万蓉,等.试论我国图书馆的危机与危机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3):99-101.

[9] 戴爱梅,等.探索实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之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2):5-7.

(编校:严 真)

作者:戴爱梅等

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篇2:

浅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构建

摘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日臻完善,农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由东北农业大学创建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中的重要节点。“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借鉴了国际农业信息化和发达国家农业专家系统的先进经验,坚持高校科研成果和农业需求紧密结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用户以及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以“农业专家在线”网站的形式面向三农进行信息咨询服务,这对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新农村建设

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实施了以农业信息化促进传统农业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信息化战略,把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措施,组织重点推进。

目前,黑龙江省全面开通了涵盖省农委、东北农大、农科院、畜牧局、供销社8个省级局域网,13个市(地)、108个县(市、区)局域网和1000多个乡镇信息终端的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并采取微机、机顶盒、信息机等各种有效方式,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宽带接入,网络及信息服务覆盖面超过94%,实现了近千家农业部门的互联互通,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第一位。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黑龙江省正在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新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项目,由东北农业大学国际农业信息与产业研究所创建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自建立以来开展了大量服务于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农业信息化的快车道:“农业专家咨询系统”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借鉴了国际农业信息化和发达国家农业专家系统的先进经验,坚持高校科研成果和农业需求紧密结合,立足三农、服务用户以及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以“农业专家在线”网站的形式面向三农进行信息咨询服务,其发展目标是构建农业高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科研单位、农业基层生产单位及农民信息交流的平台。

1.建立了个性化、综合性的“农业专家在线”网站服务平台,为农民、专业户、涉农企业、基层农业组织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利用东北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及专家教授的资源优势,以该网站为主要平台与载体,通过在线与非在线的方式,将专家咨询、多媒体传送、语音电话咨询、手机短信等系统结合起来,提供针对一个农户、一个问题的咨询服务。

2. 收集整理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积累编辑专家咨询的科技信息,构建了门类齐全的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科技信息的传递。同时编辑《农业信息简报》,为领导及专家提供服务。

3.开发电话语音咨询系统,扩大用户群,解决低端用户的咨询与信息落地问题。由于我国农业人口生产水平较低,乡村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电话语音咨询系统,并与“168语音电话”、“小灵通短信”、“电话Q吧”合作,使广大用户利用手头的通讯工具尽可能多地得到农业专家的指导,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4.联合研制或整合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实现农业信息传播和信息化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将知识表示、自动知识获取、推理策略、优化模拟、作物产量预测等功能在“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上展示及有效利用。同时利用流媒体视频点播、多媒体科教光盘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5.与地方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合作,扩大服务范围,形成立体的、综合的服务三农的信息系统。如“农业专家在线”与地方电视台合作,开展“三电一机”(电视、电脑、电话、手机)活动,开办了农业“信息直通车”栏目,除了提供网上信息外,还请相关专家录制答疑节目片断,成为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功范例。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建立运行七年来,经过不断改造建设,形成了在线与非在线网上答疑咨询个性化服务的特色。网站日登陆量与日浏览次数逐年上升,截至2009年11月末,网站日登陆量1.1万人次,日访问量18.1万次,发布各类咨询信息7.7万多条,专家回答各类用户问题数千个;用户遍及省内、省外及国外的十余个国家或地区。该系统以其立体的、综合的咨询服务,已成为“黑龙江农业信息网”框架内的一个运行最好、最受关注、最受农民喜欢的节点,网站的建立与运行正在得到国内外网络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利用。

二、“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十余个学科领域内为三农服务,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中信息交流方便快捷、个性化服务全面周到的节点。 但是“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应该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再下一些功夫,在“三电合一”等方面探讨一些新的方式方法。

1.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用户对信息化的切实需求,并在不断把握信息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除了要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第一线、涉农企业及农业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要加强理论探讨、业务交流,经常请专家指导和规划,提高“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设计方案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使其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对外合作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属于高技术领域,资源投入十分庞大。如果不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是难以获得较快发展的。从“农业专家在线”广泛的信息咨询服务功能及发展来看,仅依靠东北农业大学自身的专家力量是不够的,应将省内甚至国内其他的农业科研技术部门的专家吸收到“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来,共同做好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这样既可解决现有专家人数不足、学科门类不全的问题,又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还应该与其他各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合作,为他们提供信息源及科技支撑,通过他们的网络与渠道,将农业科技和信息咨询服务传送到农民手中;以现有的“三电一机”合作模式为范例,向其他地区推广,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尽快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加强远程教育,强化信息员培训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工作,除了要加快网络延伸、加快数据库系统开发,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扩大农网信息覆盖面,还要抓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东北农业大学有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专家在线”有着丰富的农业专家资源,可以通过长期培养、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培养高质量人才。尤其是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最适合农村信息化和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

短期培训可以请农业专家到农村开展继续教育,通过本地培训培养“落地人才”。同时,也可以开展形势多样的科教兴农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技术示范等形式为农民解决具体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方面的难题。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网络或热线电话进行在线教育、在线咨询等,可以弥补短期培训后的疑难问题解决。远程教育可以在学校与农村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使学校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三农和农村信息化。

在下一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黑龙江省将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在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解决当前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踏上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等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世洪.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村信息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丁海燕.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3,(6).

[3] 刘清娟.农业信息化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26).

[4] 王伟,等.加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8).

[5] 吴吉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J].信息化建设,2007,(1).

[6] 由薇波.加快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7] 盖凌云,陶飞.农业信息化研究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7,(2).

作者:赵文忠,李景荣,张海峰

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篇3:

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摘要:省级农科院图书馆是农业学科文献资源的宝库,承担着为不同农业学科领域提供信息支撑的重任。以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为例,回顾其发展历程,分析其成效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省级农科院发展创新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省级农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思考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8020

Thinking on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of Provincial Academi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th the

Case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U Jianh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Key words: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thinking

农业图书馆是农业科研资源利用、释放和存储的知识宝库,当前农业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也是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科研工作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的大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省级农科院图书馆作为农业科研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信息支撑力量,在为学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等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

1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发展概况

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前身为院资料室,1960年建院时,在科研处管理下开展图书资料收藏、借阅等流通服务工作。1979年划归福建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管理,1985年在资料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图书馆。前期业务主要以收藏农业科学资料为主,包括收集、整理、贮藏国内外农业科技图书文献资料,开展文献资料的借阅、复制等流通管理。1995年获国家农业部首批定点农业查新机构资质,开始开展定题检索、跟踪服务、科技咨询、课题查新等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图书数字化建设,开展了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引进,特色数据库自建,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等业务;以台湾文献资料为特色,利用情报所对台农业交流通道、人员往来优势,收集、分类、整合了台湾农业科技信息资料,包括台湾农业专家、台湾农业科研机构、台湾农业品种、台湾农业实用小技术、台湾农业科技文献等多项资料,为从事台湾农业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开始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型,以促使图书馆核心价值从资源主导型向知识服务主导型转变与发展,更有效地支持科研过程中的知识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

现有馆舍面积400余m2,图书馆藏库、科技期刊库、特色馆藏库各1个,阅览室2个。在职职工4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名。农业馆藏中外文文献7万余册,重点收藏农业科学、农业经济、生物科学、FAO图书、部分电子资源与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图书以及专业性检索工具书刊。拥有CABI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德国SpringerLink生命科学包等外文数据库以及VIP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数据库,并通过与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定期交流及与国内文献信息服务站点合作联网,共享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数据库资源。

2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主要业务成效

21信息服务有价值、有创新

刘健宏: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农科院为例2018年第8期2018年第8期刘健宏: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农科院为例211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建设了以电子资源为主、纸质资源为辅,中文全学科覆盖、外文农业、生物等学科覆盖的特色鲜明、综合实用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对外加强与福建省科技厅信息研究所、福建省图书馆共建共享,多渠道补充信息资源;对内与院各科研所開展信息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通过原文传递、代查代检、专题检索等服务弥补资源建设的不足;通过需求调研、用户培训、宣传推广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212科技查新服务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以下简称院图书馆)是国家农业部首批定点农业查新机构,主要承担国家、部、省级农业课题、项目的立项查新及成果申报查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农业科技查新检索单位。严格遵照查新流程,以科学、客观、公正、准确为宗旨,进行科技查新,认真负责完成每一份查新报告。坚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从项目委托客户的角度出发,从时效性、准确性等角度更好地为全院科技人员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提供优质的科技查新服务。

213学科知识服务近年来院图书馆谋求信息服务的转型升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化环境下农业分学科知识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新的农业知识服务运行机制,满足农业科研人员的学习、科研的高层次信息需求,以求更好地做好信息后勤保障,取得一定成效。如主动与院水土保持学科团队合作,通过个性化、自动推送服务,实现从文献-知识-情报的增值服务,构建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合作出版《福建省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研究》编著1部,编制《基于共詞分析的水土保持学科文献结构可视化研究》报告,编制《福建畜牧兽医学科文献计量分析》,为福建省畜牧兽医领域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科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体现了个性化学科服务的特色与成效。

22平台建设有保障、有特色

院图书馆平台建设注重突出特色,强调信息保障能力。承担的院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数据库及农业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拥有多个外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国内外最权威农业数据库。平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数据库及农业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数据容量达3T以上,记录数据总量超过1300万条。承担的院科技报告平台建设为全国农科系统首创,集科技报告的编写、呈缴、审核、加工、保存以及共享服务于一体,是紧密连接项目管理、课题研发、资源积累和报告使用,有效推进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也是福建省乃至国家科技报告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科技报告实体展示平台,通过专业化管理,方便读者查询、借阅,提高使用效率,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标准化的文库体系,内容涵盖了水稻、甘蔗、茶叶、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土壤肥料、畜牧兽医、作物生产、果树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态、食用菌等12个学科。

3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阶段院图书馆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缺乏。由于缺乏具有图情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与业务骨干,制约了图书馆学科的发展与服务能力的提升。现有馆员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与能力水平偏低,相比较于同类行业,图书馆职工老龄化,造成图书馆相关专业人才断档与缺失。

4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未来发展设想

41指导思想

以“科技人员为本、服务至上”为宗旨,以复合型图书馆为发展方向,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保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农业信息化研究为拓展,为全院的学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将图书馆打造成农业学科体系文献资源比较齐全、服务比较到位,同时具备一定农业信息化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图书馆。

42基本原则

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导向,以规范服务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保障,以创造优质服务为目标,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推进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43发展目标

图书馆始终遵循为全院科研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院总体发展目标,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加快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步伐;尽快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体现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把图书馆建成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优良、能最大限度满足科研人员需要、以高质量、高效率为院科研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的专业特色型图书馆;同时要瞄准现代农业图书馆的发展前沿,不断开拓创新,努力缩小与同类先进农业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差距。

44重点任务

441文献资源建设复合型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是印刷型资源与电子资源并存发展,应根据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情况合理制定资源建设方案,通过使用情况统计、科研人员调查、科研人员推荐等多种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制定合理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加强开放获取数字文献资源和自建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未来重点引进的中文数据库包括:VIP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外文数据库包括:Agricola美国农业图书馆、CAB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Agris联合国粮农组织,SpringerLink生命科学包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Annual Reviews、Wiley Online Library选刊包等。

442平台建设(1)图书信息共享空间:构建适应科研人员阅读需求,集学习支持、文化休闲、协作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的图书信息共享,成为科研人员的“智慧驿站、科学殿堂”,包括党建教育空间(红色书屋)、信息交流空间(学术沙龙)、情报服务空间(学科服务)以及文化休闲空间(咖啡屋)等。构建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结合农业科研院所专业馆特点,研发集采编、流通、图书管理、公共查询、联机编目等功能于一体的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2)知识服务平台:重点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化环境下农业分学科知识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对农业科研院所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促进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使农业科研专家所需的信息资源能通过平台得到一站式服务。开展对院重点学科的热点专题、重大事件的监测与推送。快速全面准确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实时动态监控特定目标,通过信息挖掘筛选出学科战略研究热点,协助一线科研团队快速获知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政策和成果,实现科技领域信息的动态跟踪,形成学科科研动态跟踪简报,PC电脑、微信推送平台等信息产品。开展院重点学科的领域情报、产业情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剖析该学科领域的国内乃至国际发展态势,跟踪行业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行成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对该学科领域研究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为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把握科研选题方向、开展科研发展规划、对接农业业科技前沿等提供决策参考,形成学科产业发展报告等信息产品。

443读者服务建设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做好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结合科技查新工作,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文献定题检索、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电子出版物;设立网上读者意见箱,及时了解并尽快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

444馆员队伍建设随着图书馆馆藏数字化,操作的电脑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等基本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能适应现代农业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是院图书馆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应积极补充具有学科背景的信息服务人员,在掌握文献信息管理、外语、网络以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同时,又具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图书馆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博学与专才相结合、引进人才与馆内培养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多项措施,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图书信息服务馆员队伍。

5结语

大数据时代,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应坚持以科研人员为中心,以現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加快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步伐,建立与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图书馆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优良,能最大限度满足科研人员需要,全面具备为科研人员提供“以个性化、自动推送服务为核心,从文献-知识-情报为手段”增值服务的高层次情报挖掘能力的复合型专业特色图书馆。参考文献:

[1]罗建军,曾英,文红霞,等浅谈省级农科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7(10):65-68

[2]张妤,张岩,李巍,等省级农业科研图书馆发展建设探析——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258-259

[3]徐维,罗建军,文红霞,等数字化进程中省级农业科研图书馆发展现状及思考——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05):60-63

[4]赵海泓,周建英,穆青,韩秀梅关于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2): 11-13

[5]李其圣试论我国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J]情报杂志,2001(10):47-48,50

[6]文红霞,罗建军省级农科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J]图书馆,2000(2):25-27

[7]姜玉梅,韩萍,李巍,等试论省级农科院图书馆整体结构的改革[J]图书馆学研究,1990(6):57-60,120

[8]刘艳平省级农科院图书馆用户情报需求规律及服务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89(2):39-42

[9]姜玉梅,张文广关于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农业图书馆,1988(3):21-24

(责任编辑:柯文辉)2018年第8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地形象营销论文下一篇:小黄本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