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正式讲课

2022-07-03

第一篇:百家争鸣正式讲课

《合欢树》正式讲课 教案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

三、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一、 课文分析

(一) 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理清课文思路.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二) 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第

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

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第二篇:高中历史人民版,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一) (一) 单项选择题

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②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

③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 A、李悝 B、吴起 C、申不亥 D、韩非

④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⑤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 A、《诗》 B、《春秋》C、《书》D、《尚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商君书·更法》 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综合创新运用】

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②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③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主要的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 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 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⑤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据《论衡·本性篇》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长。如此,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子》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之徒,亦论情性,与世之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都是孔子的养子。 ——转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家思想史》第一章

材料二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 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性恶》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对人性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认为的人性本质的内容有哪些? (3)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① B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家学派思想的掌握及联系当时社会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 ② D 提示:联系变法以后秦国的发展情况回答。 ③ D ④ B 提示:本题考查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对法家思想的深入分析。 ⑤

D

(二)材料解析题

(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示:所列举的材料只是提供线索,在理解材料中的观点的同时,还要结合所掌握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① C 提示:考查记忆。

② D提示: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局势的了解。 ③ D提示:将该政策与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结合起来考虑。 ④ C ⑤A 提示:注意区别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认为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其关键在于“养而致之”;材料二主张性善论;材料三主张性恶论。(2)孟子认为性“善”的具体内容为: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3)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圣人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来“化性”,人仍可以成为圣人。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

提示:此题考查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殊途同归特点的认识。

(三)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 提示: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三篇:百家争鸣(推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马发利

教学目标: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新课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感受2500多年前学者们的风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为“百家争鸣”

(多媒体展示) 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请第一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学生回答略)

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1、孟子

请同学们阅读孟子名言,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介绍孟子其人并总结孟子的主要主张。

教师总结:孟子的 主要思想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思考一: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发展?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过渡:在古代经济不断发展中,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了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个代表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即是明确的反映。

2、荀子

请阅读荀子名言,总结荀子的主要主张。

多媒体展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韩非和李斯都曾是他的学生。晚年失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今传《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本人所作,《大略 》以下六篇,可能是弟子们的记述。

思考二:孔孟旬思想比较,关于人性论,你赞成那一个,为什么?

思考三: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否受重视,为什么?

但是,在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局面下,生存和统一是头等大事,而仅靠“仁政”是无法实现统一的。正因为孟子的思想距离当时的现实需要太远,备受当时的统治阶级冷落也是十分必然的。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请第二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

多媒体展示: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

请阅读墨子名言,总结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墨子名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投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学生总结: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 主张“兼爱”、“非攻”

2、 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思考四: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探究一:百家争鸣之儒墨之争。(小组讨论) “兼爱”还是“仁爱”? “民权”还是“君权”? “鬼神”还是“天命”?

三、庄子与道家学派

思考五:何谓齐物,怎样能做到逍遥?有什么意义?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教师总结:发扬老子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主观。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思考六:如何评价道家的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民心,这样才能天下大治。战国时庄子的思想比老子还要消极,同时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四、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请第四组同学介绍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属郑州 ;郑韩古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人,汉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

阅读韩非子名言总结发家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总结:法 家 思 想 :

一 、人定胜天。

二 、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

三 、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 ,耕是搞好农业生产 ,战加强战备。

四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

思考七: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

儒家代表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

探究四: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

“德治”还是“法治”?

教师总结:诸子百家关系复杂,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孺墨之争,一家之内,内部也有派别争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而形成各自特色,如墨子贵兼,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在争鸣中各家相互影响。“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虽然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三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战国以后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实践中,不同学派的理论经受了真正的考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训。因此,各个学派的互相映证,互为补充也是必然的。

五、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出现,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思考八:如何你是统治者,你会采纳那一学派主张,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结束语:今天,我和同学们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再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我相信,百家争鸣的精神永存!!!

教学反思:

(一)这一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不仅掌握了百家的主要代表思想,还能运用百家思想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及案例,达到理解──掌握──运用──分析的目标。

(二)第

一、在上前面那个班的时候,感觉百家争鸣的背景部分讲得有点凌乱,思路不清。课后,我及时进行了修改,理顺思路,还组织比较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第

二、感觉有些知识点之间的承接与过渡不是很自然,顺畅。但经过课后的调整后,已经克服了这一不足。

(三)第

一、上这一课时之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来完善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在课堂上能做到旁征博引,使整个课堂生动充实。第

二、理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案例。比如我安排的讨论活动,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还能用他们的主张来分析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第

三、在提问和引导的技巧方面我还要加强。要做到启发性提问,善于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还有点欠缺。

第四篇:◎百家争鸣的☆

百家争鸣的国际政治

[贾斯万特·辛格] (2010-06-25)

众所周知,毛泽东曾号召中国人让“百花齐放”。然而,他很快便因为他认为相互竞争思想所带来的混乱而退缩了。今天,世界似乎正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发达和新兴国家致力于追求至少十多种不同的国际战略,如果不是一百种的话。要协调这些不同的世界战略构想,尤其是对全球危机的看法,将使国际外交变得更加复杂。

土耳其和巴西介入全球意见分歧的伊朗核计划,是最近、也是最清晰的的展示全球事务的这个新元素的例子。在5月时,伊朗、土耳其及巴西的领导人在德黑兰取得协议。根据协议,伊朗将把1200公斤的低浓缩铀存放于土耳其。作为交换条件,土耳其将为伊朗提供120公斤浓缩燃料,供其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

俄罗斯之前也提议过类似的交换,但是伊朗拒绝了。伊朗与巴西、土耳其所达成的协议,同样是为了防止伊朗生产能用于核弹头的高浓缩铀。然而,这个协议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防止美国推动新一轮针对伊朗的联合国制裁行动。

现在还无法知道伊朗寻求核武器的欲望是否被延迟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没有反对这个协议,而且我听说这个巴西和土耳其促成的协议并没有违反核不扩散条约——伊朗是该条约的签字国,有义务遵守条约。然而,联合国本月初已通过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很明显的,制止美国策略的努力失败了。

既然这个协议是为了避免与伊朗之间的核僵局,美国和西方为什么会对它感到如此愤怒呢?我想这是因为美国觉得此举否定了它在制定全球伊朗政策上的主导权。美国并没有探讨这个协议所带来的可能性,而是迅速敦促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采取更多的制裁(已经是第四轮了)。这迫使目前还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巴西和土耳其投票反对制裁决议。

美国一意孤行防止全球地位下滑

结果呢?这次重要的投票没有全票通过(黎巴嫩也投了反对票)。

此外,联合国的制裁投票还受到另一个有着自己国际政治盘算的小国的影响:以色列。在2月的时候,一个以色列高层代表团访问北京,向中国领导层提出伊朗原子弹野心的“证据”。然后,以色列代表向他们的东道主非常详尽地解释,如果以色列必须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它实现“核野心”的话,中国将可能承受的经济后果。中国似乎将这个信息铭记于心,因为它首次投票便支持针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则回应称中国的投票是“两面派的”。

在以色列于公海对一只据称是要向被封锁的加沙运送救援物资的小船队采取先发制人行动后,更加据了世界政治的不安。因为以色列军人杀的9个人是乘坐飘着土耳其国旗的船只,这使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关系几乎决裂。毫无疑问,这些错综复杂又相互联系的事件,反映了美国全球地位的下滑。但它们同时也显示了世界舞台上新兴角色在捍卫国家利益时的坚定立场。

巴西、土耳其、还有伊朗,很明显地都迫切希望展示它们在政治和外交政策上的独立性。巴西想要证明它应该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土耳其要寻求重建它的伊斯兰身份及对中东的“奥斯曼时代”(Ottoman)的影响力,并向一直拒绝它加入的欧盟展现其外交实力。伊朗则仅仅想再次展示,它不会向“大撒旦”低头。

所有这些动机都严重地挑战着美国全球外交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最好赶快习惯这类的外交难题。因为,其他新兴或原有的强国都有着自己的全球外交政策,包括印度、印尼和日本。而诸如南非、尼日利亚、沙地阿拉伯、埃及、印尼、韩国等区域强国,也将在解决未来的地区冲突中发挥作用。

越来越复杂的全球国家利益交错,是21世纪国际外交的面貌。古老的恩怨或冲突是否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只能从未来的危机中知道。然而,各国相互竞争的战略视野,大概标志着美国后冷战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如今,波斯湾和中东的**影响了整个世界。这个现象可能是件好事。毫无疑问,并不是只有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才是重要的。那么,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要让美国来解决这些冲突呢?

美国的外交霸权时代已经进入尾声。认为美国和中国共同管制世界,能像冷战时代的美苏一样把世界秩序强加予他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有太多的强国觉得能够展现外交实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毛泽东的百花可能只齐放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如今各式各样的国际战略肯定会长久地绽放。

作者Jaswant Singh是印度前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及国防部长。

第五篇:《百家争鸣》同步试题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 许丹红

一、选择题

1.(原创)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非攻”的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2.(2015·江苏连云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法治思想

C.仁政思想

D.教育思想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应该持有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3.(2016·湖北黄石)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的思想观点。

答案A 解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出“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发展为“仁政”,“中正仁和”意思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故选A。

4.(2015·山东泰安)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荀子──“礼治”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B项搭配是错误的。 5.(2015·贵州黔东南)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韩非的思想主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韩非主张“以法治国”。

6.(2015·四川眉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A项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B项温故知新是学习方法,D项仁者爱人是政治思想。“有教无类”即是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对今天提倡的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

7.(2015·四川宜宾)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 8.(2015·广西桂林)“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观点。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墨子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故B项符合题意。 9.(2016·山东泰安)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创办私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所以ABD不符合题意。

10.(2015·山东菏泽)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教材,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根据题意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B。

二、材料题

11.(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材料体现了谁的道德观念?他有哪些思想主张?

(2)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3)他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案:(1)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2)儒家。孔子、荀子。(3)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12.(原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要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了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回答,两则材料分别体现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墨子的思想在当今世界有什么现实意义?

(3)儒家学说历史悠久,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以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熟悉教材内容即可作答,(3)(4)问要联系现实,结合今天的实际情况作答,观点要正确。

答案(1)孔子“仁”的思想,墨子提出“非攻”(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题意即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材料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的 ;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的 。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最能体现老子的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此思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分)

(3)材料三的横线处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4)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2分)

解析:本题从三则材料入手,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1)问中“思辨色彩”指辩证法思想,著作考查基础知识。(2)(3)(4)问只要熟悉教材内容可轻松作答。 答案: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道德经》(2)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兼爱、非攻(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14.(原创)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有哪些?

(2)作为一位大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他的思想被整理成哪部著作?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成就等相关知识点,只要熟悉教材内容可轻松作答。

答案:(1)儒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2)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3)《论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洁员岗位责任书下一篇:波兰人的性格特征

热门文章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