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残疾人服务案例

2022-10-20

第一篇:社区残疾人服务案例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

日期:2010-03-18 点击数:33

一、服务理念

以社区为本,希望康复工作通过弱能者本身、其家庭成员、邻里、社区领袖,以至整个社区的参与,达至社区整合,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及支持。

二、服务对象

屯门良景村被作为计划的试验。该村是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总人口约有52,000人。所住的居民多属优抚安置情况下安排入住。当中,单身老人、伤残人士、精神康复者和单亲家庭等占大多数。

由于工作队人手有限(一个受训社工、一个福利工作员及一位文职人员),故只能集中服务单身老人及伤残人士。除以上两类服务对象外,弱智人士也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三、计划的目标及工作焦点

期望通过有效的工作使以下几方面有正面的改善:

1、弱能者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

2、弱能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

3、弱能人士与邻里间的关系;

4、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程度。 配合以上目标,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

a.个人训练:为弱能者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的训练,也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b.义工的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为弱能者作定期探访或提供服务。而义工对象则可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c.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络。

d.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事业人士、经济支援等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互相配合使弱能者的需要及困难得到满足及解决。

e.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弱能者提出他们的需要。

四、工作策略

1、第一阶段

工作队首先在区内自我宣传。在服务尚未正式推行前,先成立了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区议员、区城市政局议员、社会福利署代表、特殊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学前训练中心主任、社团领袖等。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策略工作、提供意见、寻找经济上支援等。由于委员来自不同服务单位,故能从多方面收集意见。

指导委员会之下设有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除了几位受聘的工作队职员外,也有仁爱堂(协助机构)不同部门的代表。工作小组主要是发掘服务对象、策划工作策略和推行服务等。

工作小组成立后,服务也正式推行。工作队首先在区内招募了一群青年在屋村内进行逐户的问卷调查,目的是发掘一些潜在的服务对象。在了解区内情况同时,也顺便向居民宣传工作队的工作。除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服务对象外,工作队也得到房屋署的协助,提供了一些有关弱能住客的资料。 工作队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初步资料进行家访,目的是更加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残障情况及需要,在此阶段,工作员通过分期的家访已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关系。

与此同时,工作队也开始于村内招募一些家庭主妇参加义工小组。最初,参加者的主要心态是消磨时间,其次是认为弱能人士及独居老人较值得同情,加上服务对象也是区内居民,有些甚至是她们的邻居,故此也十分愿意为区内弱能人士提供服务。工作员为组员提供服务技巧的训练及给予一些有关康复知识。其后,组员开始随工作员上门进行家访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及生活情况。组员也开始举办一些康乐活动,邀请受探访者参加,从而彼此建立初步关系。组员也为个别有需要的弱能人士及独居老人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困难,如购物、协助就诊、家居清洁等。

除了吸纳区内妇女加入义务工作行列外,工作队也通过区内宣传以求吸纳一些青年义工,其中主要的是主动与区内中学接触,最后工作队成功地招募了一批青年学生,参加者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对弱能人士的同情,认为他们是受社会忽略的一群,故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

工作队在发展青年义工小组的方向与发展妇女义工小组的方向有所不同。妇女义工小组成员多来自所服务的屋村内,她们对所属的屋村有归属感,故容易培养互助精神。而青年义工小组的成员则多来自村外,他们对所服务的屋村认识不深,加上处于不稳定时期,可能只会作短期的参与,故此,该小组的发展方向便集中于举办一些社区教育的工作,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使社区人士有更多的相互了解。

除了青年及妇女义工外,工作队也发掘一些有潜能的老人义工协助参与活动的策略及推行工作。发展老人义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服务对象中有不少独居老人,而老人与老人之间会有更多话题可以互相分享,而且更易于明白彼此的需要,因此,训练年长领袖对服务推行产生很大帮助。

专业人士的策略对地区康复计划的推行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在伤残人士的康复过程中,专业意见便很重要。因此工作队也尝试邀请一些区内的医生、物理治疗师、牙医等协助举办一些康复活动,并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免费的专业指导及治疗。

综合而言,工作队推行服务的最初阶段主要集中于发掘服务对象及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发展有效的人力资源为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

2、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策略是,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社区支援网络;推行社区教育工作,使区内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多了解;强化区内社区资源的联系。

在此阶段,服务对象已较以往主动寻求援助及愿意开放自己,因此,工作队开始协助他们组织及建立支援网络。对于弱能人士而言,社区支援网络可包括弱能者之邻居、友群、提供服务的志愿小组及团体等。由于工作队所服务的伤残人士以单身占多数,因此,重点在所住范围内建立社区支援网络。

首先,工作队以座(一幢楼)的形式为伤残人士成立互助小组,故小组成员皆来自同一大厦。小组的目的一方面是协助组员扩大其生活及社交圈子,另一方面是籍此培养组员互助精神。而小组内并非所有组员皆为伤残人士,也有健康情况颇佳者。由于组员乃属同一大厦居民,接触机会较多,有急需时更易于互相帮助。而事实证明这种类型的小组很受服务对象欢迎,而且在小组中更能发掘一些有服务潜质的组员,有些更能主动地协助组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工作队除了协助伤残者彼此建立互助网络外,也协助他们在邻舍层面建立互助基础,所以便有“互助钟”计划的出现。目的是替村内一些伤残人士及独居老人安置一个求救钟,当事主在家中有危机或意外事情发生时,可即时通过互助钟发出求救讯号通知其邻居,务使以最快时间得到援助。当然,在安装此设置之前先要使邻居对此装置的目的及意义有所了解,才能发挥其效用。而一般邻居均表示愿意在听到紧急求救钟响起时加以援手。由此可见此安排较能从邻舍层面协助伤残者建立互助网络。

要使社区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大的了解及接受,社区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工作队在区内也以多种形式推行社区教育工作,例如康复资料展览、征文比赛、标语创作比赛、同乐等等。工作队也了解到单靠一些单元的康乐活动未必能够使参加者对弱能人士认识加深,故此,工作队也注重一些较为深化的教育性活动,意即活动会较有连贯性,不单只着重认知,更着重伤残人士与健康人士间共同参与。

要使社区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多认识及了解,从而接受他们,视之为社区内正常的一份子,这是一个长远的教育工作。而接受教育的对象应是任何年龄的社区人士而非单单只是成年人。对弱能人士建立正确态度可以是自少培养的,因此工作队尝试与区内小学联络,邀请学校合作,鼓励小学生参加一些伤残人士和健康人士的活动,通过资料介绍,实地探访及共同相处以了解弱能人士的情况。而参加者经过亲身接触后自然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会将讯息传给他们的家人或朋友,这种放射方式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起到教育的目的。

工作队在此阶段更主动地联络区内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并邀请他们合办一些为弱能人士而设的服务。最初这些机构均以合作的形式提供试验性的服务,例如青年中心的义工小组尝试为伤残人士举办户外活动,也有一些机构的义工小组为独居老人及伤残人士进行家居清洁的工作。这些服务及其成功的例子和良好的经验往往使这些机构更愿意日后继续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

3、第三阶段 计划的第三阶段可说是服务的巩固期及检讨期。在此时期,工作员开始训练服务性小组自行策划服务及如何按服务对象需要而制定小组的工作计划,并且训练小组自行独立运作。明显地,小组于此时已能完全掌握服务对象的特质和需要,且能够独自推行一些定期性的服务。

通过表扬计划褒奖一些出色的义工,使他们的互助精神提升至更高层次,从而也肯定了他们过去所作出的贡献。而服务对象及义工们除了在计划终结时分享感受外,也对整个计划的检讨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五、总结

社区为本复康计划可说是一种非设施为本的工作取向,而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源也可以从社区上不同层面得到满足。而社区能否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则视为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性及所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因此,社区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社区对弱能人士的需要重视,他们才能获得资源分配,而弱能人士才能够得到平等的参与,个人潜质才得到最大发挥。

第二篇:夯实基础 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一)

夯实基础立足服务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一) 夯实基础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

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第三篇:湟中县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湟中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农村牧区残疾人扶贫开发

规划服务工作总结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纲要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残联的具体指导和各社区的积极配合下,按照县卫生局、县残联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我县配备了康复训练器材及轮椅15个,各医院认真开展了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医院设立了康复治疗室,对残疾人及需要康复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指导,通过康复训练,使他们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任务。

一、认真开展康复知识培训

我县结合实际情况,从各科室抽调数名技术过硬的医生作为科室康复指导员,组织他们接受省市残联残疾人康复训练专家的康复知识培训;以后利用下乡义诊及进社区义诊活动,对社区负责人员进行针对不同残疾人康复训练的知识培训,先后组织社区培训10余次。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各类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知识,为全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康复指导,强化康复训练

县一医院和二医院指定两名具有一定康复训练技能的医师在康复科从事此项工作,针对不同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制

1 定出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而后分期实施。在康复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残疾人康复训练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原来需要家人照顾的残疾人通过训练达到了生活自理,有的已经失去生活希望的残疾人,通过训练得到康复以后又从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开了门店,做起了生意。例如上新庄镇上新庄村53岁的村民,因患脑梗塞后遗症形成左上、下肢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家庭也因病致贫,他本人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通过康复指导员对他进行一年半的康复训练,他的障碍肢体已经得到了80%以上的功能恢复,又从新建立起了生活的希望,现在不但不需要家人照顾,而且还能进行简单的劳动。

三、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

农村残疾人家庭大多都因病致贫,介于这种情况,我县根据残疾人的贫困程度和康复需求,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措施和办法。免费为社区残疾人开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设立残疾人就医专用通道,提供轮椅,保证残疾人优先;我县先后为160多例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切实的解决了他们实际的困难,为残疾人的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加强我县骨科、神经科及康复室康复能力 我县对残疾疾病较多的科室骨科、神经科的医务人员加强管理,要求科室成员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对致残、致伤的

2 病人治疗期间进行康复指导,使需要康复的病人掌握康复知识及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康复训练,减少致残率。尽量达到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康复室开展理疗、针灸,按摩、推拿等的康复业务。每天提供服务。方便了本地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

2014年11月25日

湟中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第四篇:夯实基础  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夯实基础 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

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三、依托社区,立足服务,为残疾有排忧解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各社区牢牢抓住社区要为残疾人提供诸如康复、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帮包带扶、文体活动等系列性服务为重点,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残疾人协会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发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助残日,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今年的助残日期间,古城社区和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捐款,成立了“扶残基金会”,并对残疾人进行了慰问走访,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情。

二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因此,各社区对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在生活上,将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已结对帮扶了6位残疾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而且还不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如城北社区肢体残疾人叶小娣,靠摆鞋摊维持生计,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盗,这对本身困难的残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电信局团委联系,送上了结对帮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节,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对联,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三是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社区残协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为残疾人服务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区已有10多位残疾老人得到他们常年的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社区都对社区的重度残疾人逐一进行了解,并走访其左邻右舍,耐心地向邻里们宣传,促成了残疾人与其邻里结对子,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特困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他们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社区残协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到社区服务网点和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就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是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在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脱颖而出:肢残人陈军的书画作品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并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出访日本。肢残人饶伟民在举重项目上夺得市首届残运会金牌和省第六届残运会铜牌的可喜成绩。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联谊或小型文体活动,如城南社区组织残疾人参观福利企业和本县的一些旅游点,并为他们拍照留影。

六是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的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随着残疾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在遇到麻烦事需要解决时,他们的困难显得更多。由于受教育的局限和生理、身体结构上的缺陷,行动、沟通的不便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他们更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与服务。今年,城中社区值《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之际,向辖区的残疾人每人发放了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为残疾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第五篇:温暖的凉亭——某社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案例

“温暖”的凉亭

——某社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案例

新金山花园,就像她的名字,天空蓝的墙面,整洁的道路,葱葱的绿荫,小区不仅环境优美,居民自主管理社区的意识更是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这里开展得如火如荼。

小区中有一处休闲场所特别有人气。松柏挺拔、竹叶婆娑、芳草萋萋,凉亭下,小巧的石凳因为经常有人光顾,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现如今,春意正浓,每当暖阳散在草地上,慵懒的午后,孩童你追我赶的嬉闹声,阿姨妈妈噶三湖的说话声,时不时关照着“不要跑,别摔着!”周围的一切突然就灵动起来,生意盎然。

有一天,组团式成员在这个美丽的小区走访、联系群众过程中,发现人气凉亭“破相”了——遮阳的顶棚由于时间的打磨,只剩下了性感的骨架。于是,赶紧向居委汇报情况。居委王书记在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将情况反映到居民区党委。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了解到新金山老年活动室正在重新装修,这是由社区办牵头进行的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改造工程。于是通过联系施工队,经过商量讨论,不到一星期,凉亭旧貌换了新颜。量身定制的两座翠绿的顶棚,隐在一片绿意中,格外和谐。“小区是我家,创建文明靠大家”,白色的粗体字清晰地印在棚上,静静地提醒着路过的人们,要爱护自己的美丽家园。

王书记经常说:“想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就一定要下小区,经常到每个小区走动,用眼看,用心听,走百家门,才能知百家情,想方设法解百家忧。”这次凉亭得以换新颜,得益于信息的及时上报,上下沟通无碍,通过积极整合身边的各种资源,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你若是来新金山花园,一定要到凉亭下坐坐。单是看着姗姗学步的娃儿,一步一晃地走在软软的草地上,惹得还不会走路的娃儿扭捏着身子要下地;男孩们的模型飞机飞在半空,比试比试谁的更厉害;老人们在健身区扭扭腰,拉伸拉伸筋骨,银发在阳光下闪烁,也会让你感觉很温暖,一处景,因为有人的加入,显得更深动美好。周末远离忙碌的工作,可以什么也不做,在自家小区享受这大好春光,看着时光从身边缓缓流过,惬意生活不就是如此吗?这也是我们这群社区工作者心之所想,希望我们的耕耘能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少有所玩、中有所娱、老有所乐。

2013年3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下一篇:食品协管员培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