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能力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业能力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

第一篇:创业能力论文范文

创业政策、创业能力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研究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以创业能力为中介建立研究框架。通过SPSS和AMOS软件对346份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创业能力在政策与女性创业企业绩效关系间确实起到中介作用。建议政府完善女性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符合女性特点的培训体系,解决女性创业实际难题。

关键词:创业政策;创业能力;女性创业绩效

0 引言

据《2017-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全球女性创业率增速是男性的9倍左右,我国女性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这促使许多学者不断地参与到女性创业的研究之中,探究影响女性创业绩效的因素,旨在促进女性创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方向。但是创业政策传导机构对女性创业者关注较少,导致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且现有的创业政策对于女性的需求也缺乏精准性,难以提升女性创业绩效。事实上,《全球创业观察(GEM)2017/2018中国报告》指出我国创业环境在创业教育质量和创业服务方面有待提高,改善创业教育和服务能有效提升创业绩效,但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是最直接有效的。所以,提高女性创业能力也是促进女性创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1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1.1 文献回顾

1.1.1 创业政策

全球创业观察(GEM)根据创业政策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11个指标,学者Lundstrm和Stevenson(2001)认为创业政策是能同时影响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措施,从而能使人们积极创业,激活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两种对创业政策的界定和划分被国内学者参考较多,本文结合前人的分析和我国创业环境现状,将创业政策分为创业教育和服务政策。

1.1.2 创业能力

Eckhardt&Shane(2003)和Ardichvil等(2003)基于机会理论认为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机会感知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而Baker&Nelson(2005)基于资源理论认为创业能力主要是资源利用能力。Man et al.(2002)将创业能力划分为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和承诺六个方面,唐靖、姜艳福(2008)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机会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本文借鉴唐靖、姜艳福(2008)的成果,结合女性创业者社会网络特点,将创业能力划分为机会、运营管理和商务关系能力。

1.1.3 女性创业绩效

Ford 和 Schellenberg(1982)通过文献回顾得出定义绩效的三种方法:目标法、系统资源法和构成法。Ruekert等(1985)从效率,有效性和适应性三方面定义绩效。Chrisman和Bauerschmidt(1998)以及Chandler(2001)认为对于新创企业来说,生存和成长是首要目标。鉴于女性创业企业多属于生存型,行业多为传统行业且女性创业者的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本文将创业绩效生存、成长绩效和生涯满意度。

1.2 假设提出

1.2.1 创业政策与女性创业绩效

创业政策实施对激励创业、激发创业精神、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女性很少得到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导致其无法获取创业资源,进而影响创业绩效的原因之一,创业政策增大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便利性:完备的基础设施、低成本便利化的办公空间、商业咨询、创业培训。这是企业建立合法性、进行良好运作的基础。因此,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很重要。由此得出假设:

H1: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2 创業能力与女性创业绩效

创业能力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以提升创业绩效的影响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证实,理论基础丰富。我国多数女性由于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社会网络具有规模小、同质性高、质量不佳的特点,这导致创立企业规模偏小、客户群小,很难发展壮大,也是其创业绩效比男性低的原因。张秀娥等(2017)也分析得出创业者网络异质性对企业绩效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机会的识别和利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得出假设:

H2:女性创业能力对其创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3 创业能力的中介作用

创业政策本质是服务于创业者,通过提升创业者能力和改善创业环境来激励人们创业、提升社会创业质量。创业培训使个体获得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在创业过程中整合利用资源、学习新技能和积累经验,这些独有的资源可以形成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洞悉市场需求,发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创业绩效。通过创业教育和服务提供资源获取创业知识能提高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绩效。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创业能力在创业政策与女性创业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设置主要事借鉴学者成熟量表,结合女性创业者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小范围测试,形成问卷。

问卷发放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发布;第二种是通过微博搜索“创业者”的用户,筛选女性创业者填写问卷;第三种是线下走访填写。一共发放问卷498份,有效回收316份。

2.2 变量测量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开发的成熟量表并采取likert—5级量表,1到5分别表示从完全不认同到同意。

2.2.1 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创业政策,主要划分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政策,参考任胜钢(2017)、常荔(2015)设置创业政策的问卷。

2.2.2 因变量

本文将女性创业企业绩效划分为生存、成长以及生涯满意度。题项设置参考谢雅萍(2016)、Chen et al.(2017)。

2.2.3 中介变量

创业能力题项设置主要参考Chandler&Hanks、贺小刚(2009)等人开发的量表。

2.2.4 控制变量

企业年龄、企业性质、教育背景、女性婚姻状况和所属行业等都会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故将此作为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结果

3.1 信度和效度

(1)信度:本文使用 Cronbach's α 系数检验各量表信度。创业政策的克隆巴赫系数等于0.82,女性创业能力为0.893,女性创业绩效的为0.894,全部超过了0.7,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数据质量好。

(2)效度: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得出:CMIN/DF为1.265<3, GFI、AGFI、NFI、IFI、TLI、CFI分别为0.901、0.904、0.979、0.908、0.977、0.979,均大于0.9,RMSEA为0.028<0.08,因此,指标符合一般SEM研究的标准,模型效度良好。

3.2 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创业政策、创业能力和女性创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3.3 假设检验与结果

利用AMOS26得出了模型估计结果,如图2所示。第一,创业政策显著影响女性创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但对生涯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假设H1不完全成立。第二,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能力影响显著,女性创业能力对其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2全部得到验证。采用Bootstrap抽样法检验中介效应,自抽样2000次,置信度95%。表2是加入中介变量后变量间关系的显著性,可看出在加入创业能力这一中介变量的情况下,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企业绩效而维度的影响仍然呈现显著状态(P<=0.01),说明创业能力在创业政策与女性创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3成立。

4 结论

总体来说,创业政策对女性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且能显著提高女性创业能力。但是与生涯满意度和商务关系能力的关系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政策渗透力度不够以及创业者参与度不高。商务关系能力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最大,因此,可加大对女性构建异质性网络的帮助和鼓励。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联合,建立符合女性特点的培训服务体系,着重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其创业绩效。

参考文献

[1]谢觉萍,王云峰.创业女性机会识别与创业过程管理多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4):144-148.

[2]穆瑞章,刘玉斌,王泽宇,等.女性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融资劣势——基于PSM方法和众筹数据的经验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8):80-85.

[3]李纪珍,周江华,谷海洁,等.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构建与重塑过程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06):142-160+195.

[4]Lundstrom A, Stevenson L A.Entrepreneurship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M].Berlin:Springer,2005.

[5]Ford, J, D, et al. Conceptual Issues of Linkage in the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

[6]唐靖,姜彥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8):52-57.

[7]郭润萍,蔡莉.双元知识整合、创业能力与高技术新企业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7,35(02):264-271+281.

作者简介:肖成英(1995-),女,汉族,贵州福泉人,管理学硕士,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作者:肖成英

第二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摘 要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高校要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注重创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更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和引进外部力量,克服创业知识外部化的障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 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559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业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二、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经验,从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到目前,大学生们的创业活动还普遍停留在一种创新实践活动中,尚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撑。 虽有极少大学生创业成才的事例,但还不能真正反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系统化。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第三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综合式的创业教育。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

1.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真正融入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这就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2.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薄。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者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且创业成功率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畏惧和创业知识、能力的不足以及创业经验的匮乏。

3.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欠缺。高校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如果离开创业知识去谈发展创业能力,则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能力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能力越发展,知识掌握得越好。而且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在于发展能力。因此,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两者都是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都很重要,不应有轻重之分。

4.创业教育的开展对象仅局限于少数学生。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创业大赛,自开始就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各个学校设立的学生创业机构,都是精英化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只能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三、创业教育的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具体规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向和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它标志着应当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依据,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为:

1.培养创业意识。这种意识指大学生能自觉地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意识。(1)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要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观,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既创造社会财富、又创造就业位置,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的新理念。要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大學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3)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要大力宣传一批艰苦创业的大学生典型。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2.构建创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鼓励大学生学有所长,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所创新,这是创业教育的奠基工程。但仅有专业技术特长却不懂管理和人际交往也不能获得成功。因此,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外主要还应该具备一些相关知识,如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文史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

3.锻炼创业能力。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是:(1)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2)市场拓展能力。国内企业都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面对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管理先进的跨国企业,因此,必须学会审时度势,抢占市场。(3)组织能力。要建立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增强员工凝聚力,形成团队精神,使之为创业目标齐心协力、团结奋斗。

4.健全和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包括:(1)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积极进取、敢为人先。(2)自知之明和自信自强。既能看到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更能毫不畏惧地迎接任何困难与挑战;认清形势,将创业期望值放在合理的高度。(3)卓越的胆识。创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意味着可能不止一次的失败,没有过人的胆识只能一事无成。(4)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襟。能承受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压力与挫折,具有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5)稳定而积极的情绪。顺利时沉着冷静、稳中取胜、再接再厉;逆境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镇定抉择。(6)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业者往往不可能拥有业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因此,有了适当的项目和果敢的决策,还必须有一个各方面专业人才默契合作齐心努力的团队,需要创业者以一种宽容精神进行合作,相互经常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功。

四、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打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改革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广泛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并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如参观、访问和请优秀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活动;建立创业教育服务机构,拓宽资金来源,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

(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

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就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开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课程”、“创业企业设计和研发课程”、“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同时,必须改变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公共课程设置, 并在课程中强调开放式讨论、案例研讨、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教学手法的运用。

(三)注重创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更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可以降低创业者、创业团队在创业时在管理层面的风险,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准创业者,将会有能力提高新事业在各方面的生存和拓展能力。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大学学业培养计划以修课或毕业学生为指针来衡量成功,而是应该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为判断。大学教师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更主要地应该是经验式的引导,注重创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

(四)积极借鉴和引进外部力量,克服创业知识外部化的障碍

高校可以邀请更多的校外企业家参与创业教学培训、评审等活动,或者举办讲座、论坛等活动,增加学生与他们的互动,他们的自身素质、经历和体会将更直接地被学生所借鉴。高校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推行导师制,向学生或学生创业团队推荐和委派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不仅可以传授创业技能和常规方法,而且其思维模式及其价值观等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鼓励名师参加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参加本科实践实验教学;选拔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向大学生开放各基礎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此外,还要加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产业园的建设,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创业活动。许多大学生创业之所以失败,问题不是他们缺乏创业意识与技能,而是在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必须要把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创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为大学生的创业搭建平台。

(六)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本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创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更缺少对创业教育的评价。然而,随着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变得日益重要,因为只有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振宇.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校教育管理.2007(6).

[2]傅纯恒.在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论坛月刊.

作者:侯静娴

第三篇:革新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导读: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根本任务。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创业教育制度,完善创业教育机制,使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多维化,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推进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22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三种基本模式

高职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是提升高职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依据不同的教育层次和学校类型,根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一)以课程为载体的教育模式

以课程为载体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课程,通过创业构思、创业计划和创业实施等几个教学阶段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也可由多种类型的课程组合、构建而成,比如课内外结合的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实践课程等。

(二)以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模式

该种教育模式的最重要特征是以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为侧重点,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一般根据自身条件,引入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等,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并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

(三)综合性的教育模式

该种模式注重课程和实践相互的结合运用。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创业素质的培养,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相关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基金,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创办公司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咨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结合。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院校在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校的层次、类型等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力求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创业教育是一个鲜活的过程。在探索创业教育规律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学术理论和现实实践之间的冲突。[1]只有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此,选择灵活、富有启发性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

创业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过程:识别机会、理解资源需求、获得资源、计划、执行。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认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创业动机也是多样的。我们不应把创业教育机械化,应该把创业作为目标,教学过程中坚持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多维化,帮助学生理解、开发、练习应对创业的技术和技能。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原则

信息是最重要的管理资源,信息技术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信息资源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技术是实现评价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的技术平台。运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创业教育日常教学管理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将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日常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于各类虚拟创业教育仿真平台、各类创业能力测试平台等,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高效完成日常创业教育教学管理。

(二)教学内容项目化原则

所谓项目化,是指在众多的创业教育活动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可行的项目,并为此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创业教育办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识别机会的能力、实现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以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可以借助项目资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因此,创业教育教学必须紧扣市场,以项目为引导,使创业教育教学变得更具体,思路更清晰,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可以引入优秀的社会项目,也可以科学地设计教学项目,以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帮助学生梳理创业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培养创业激情为基本目的。由于项目引导能较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爱好,使学生迅速进入创业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主动性。

(三)评价标准多维化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强项和弱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各类课程在接受能力、认知方式上也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对所有学生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忽略了人的智能个性差异,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的不公平,不利于学生优势的凸现和健康成长。为此,创业教育评价标准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维性。

创业教育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创业能力需求为基础,以激励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学生创业工作要求,注重从多个维度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对职业道德的评价、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评价、对职业素养的评价、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对毕业生反馈的跟踪评价。

三、把握“三个融入”教育理念,促进创业教育模式革新

高职创业教育模式革新的最终目标是科学实施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融入经济社会、融入国际合作”,是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将“通识教育”融入创业教育

推进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融入创业选修课,提高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创业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合格教育”;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促进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2]

(二)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创业教育

构建开放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创业教育模式。创设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平台,创设国家、省级、学校、院系梯队式的创业训练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以某一种特殊的创业技能为内容的教学,邀请成功创办小企业的企业家授课,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将“科学教育观”融入创业教育

高职创业教育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能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提升并转化为真正完满而自由的职业人。

说明:本文为上海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幕课’与高职创业教育适配性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CY0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华伟.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4(9).

[2]陈建华,赵振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6).

责任编辑:张炜

作者:宋柏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宪法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