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3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外部社会环境、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是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浅析

本论文是浙江省省级创业实践项目“现代技术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心理解惑大师”的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王胜,男,博士,副教授。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都是当今社会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国家和社会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指导和教育。国内各大高校也随之设立了许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社团,从而针对学生采取相应的心理咨询教育,为高校学生进行排忧解难。国家社会及高校也在呼吁高校学生要积极地去重视心理疏导及咨询。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高校大学生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高。因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马钟范 2007)。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也肩负着国家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这一重任,这一重任也会给大学生增加了压力。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着社会的和諧稳定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针对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一问题,以及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的这一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全国高校心理咨询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较高标准。

1.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和教育方面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思想也在进行不断地改革更新。与此同时,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改变。社会的巨大变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 理想和现实的不对称关系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大多是在刚步入大学的第一时期,这时候大学生心理年龄刚刚成熟,急于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学生。大学生怀着对大学时代的憧憬来到大学,还未真正摆脱之前高中时期的一些心理依赖;由于怀揣着对新环境的憧憬,当很多大学生意识到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大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在这样的落差感的推动下,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内心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如果这一冲突不能得到解决,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下,大学生的内心形成某些心理疾病(张芳、毛浩然 2008)。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在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通过心理部门组织的心理教育小游戏,使得大学生心理的固结得以解开,从而达到了心理教育的目的。

1.2 高校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通俗的说,大学如同一个包容性较大的小社会,对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其中,大学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可以为之后真正社会工作奠定夯实基础。由于很多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导致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生活时,很难融入新的集体及新的环境,难以处理好与新同学和新室友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的发展(熊玫 2019)。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有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群而被孤立,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一系列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疾病,许多高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高校会通过学生会组织相关活动来扩大学生的人际范围,使得学生既能在其他领域得到发展,也能通过这一方式改善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2.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相关的建议

2.1 增强高校和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重视

笔者通过对某二本院校各专业10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3%的大学生目前存在较大压力,而且有10%左右的大学生都因为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对大学社心理咨询了解的不够全面,并且认为高校心理咨询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且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当中,都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从而就会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很大的抵触心理(陈玉莲 2019)。那些具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就无法进行有效和及时解决和处理,他们的心理健康被忽略。因此,高校首先态度上要重视起大学社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心理教育的了解,并正确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压力较大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释放和缓解。高校应该积极建设健康咨询场所和部门,使得大学生得以正确地处理心理方面的问题。

2.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科学方法

对于开展心理咨询的服务,需要多样有效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心理咨询服务方面得以便捷。比如,高校可以采用网上的心理健康问卷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网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考虑到学生的隐私性,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咨询。此外,还可以提供校内心理咨询热线的服务,或集体心理咨询服务。通过这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方式,从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3 加强高校心理指导教师的专业培养

在心理咨询当中,心理指导教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来分析当前的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给予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帮助方法。因而,心理咨询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夯实的理论实践能力(杨春燕 2020)。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建设。例如,为心理指导教师选择当今社会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学习和培养,使得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的培养与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健康的心理咨询。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区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大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人群都是一些不正常、病态人群;也有同学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万能神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实际上,心理问题并不等同于精神疾病。我们所说的心理疾病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会在不同的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导致一些消极和不正常的情绪产生,而这些消极不正常情绪不能得以正确处理时就会产生一些相关的心理障碍(高淑艳 2010)。而精神疾病指的是人们由于受到剧烈刺激而导致的实质性的精神损伤,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区别。心理疾病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协作来解决问题,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对咨询者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咨询者积极引导的作用,最终还是需要咨询者本人来战胜自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 结束语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及职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社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是十分有必要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主要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还关乎着大学生未来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及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心理咨询服务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淑艳.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6).

[3]文关荣.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  育,2010(13).

[4] 熊玫. 基于心理咨询开展的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质化研究[J]. 河北 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6(4),2019.

[5]杨春燕.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

作者:王蕴洁 岳婷婷 潘琦薇 周雅敏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外部社会环境、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是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關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民办高校数量及学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民办高校各方面的独特性,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有着当代大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比如,既会遇到当代大学生普遍问题,还需要承受着因考分偏低带来的学业压力、高额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偏见带来的认同压力,民办高校学生面对的困难和压力远远超出公办院校的学生。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更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在研究深度、广度及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 社会对民办高校认可度低。

为适应教育大众化潮流的需要, 1999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民办高校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无论是在办学历史、办学力量、学生生源,还是在教育成本、办学品牌及文凭的含金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差距,这种客观存在的差距甚至导致社会对处于摸索阶段的民办高校存在着偏见,如“民办不如公办”、“民办高校不正规”、“公办高等教育才是正规的大学教育”、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被视为“混文凭者”等,这无形给民办高校学生造成比公办院校学生更大的压力。

2. 社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如前所述,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客观差距,致使社会对民办高校认识存在偏差,同时也会对民办高校学生产生不认同甚至是歧视,如就业和考研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已是不争事实,公办院校毕业生就业已存在困难,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显然难度更高,而用人单位在考察民办高校毕业生时,除了有一定认识歧视,还会有着比公办院校毕业生更高的学业与技能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伴随着考研政策的改变,公办院校研究生录取时更加倾向于公办院校和本校的本科毕业生,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考研录取时处于劣势,就业和考研方面的不平等遭遇,导致民办高校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民办高校的因素

1. 民办高校自身的现实原因。

很多民办高校都是由民办学校升级转轨或者新筹建而来,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办学理念及经验方面也相对不足。对于很大部分民办高校来说,先解决生存才能谈发展。解决生存需要扩招以形成规模经济,但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原本就比较落后的民办高校硬软件的压力更大。很多民办高校除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报效国家的目标以外,本质上仍是企业,企业难免以盈利为目标,在管理、行为、决策理念上充满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导致很多民办高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2. 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机构设置与服务都是流于形式。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被长期排斥于人才培养范围之外,无法和其他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相结合,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或者课时补充。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心理健康,在高校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很多民办高校也在各个院系及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机构,但经常就是摆设,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

3.民办高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要想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好,必须有一支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但从目前来看,民办高校不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人员数量缺乏,而且在教师专业化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民办高校专职心理教师人数普遍较少,很多教师都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更多是让辅导员来充当这个角色,队伍水平层次不齐。师资数量不足及专业化程度不高会使民办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应对,使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严重危机。

(三)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1. 经济因素。

民办高校的学生学费和公办院校相比显然更高,民办高校的市场化运营,学生的生活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在生活补助、奖学金数目、勤工助学岗位方面都十分有限,致使学生在经济压力方面远远大于公办院校,在民办高校内部学生贫富差距很大,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易因自卑形成压力。

2. 学习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学生高考成绩相比于公办院校普遍较低,差距少则几十分、多则几百分。特别是不少民办高职生源吸收困难,需要多次降分补录完成招生计划。高考成绩固然不能代表一切,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能够侧面反映学生中学时代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求知欲望、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而这些方面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及出现心理问题后的处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何认识如何处理;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人际交往问题,如何认识如何处理;遇到生活挫折如何面对;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等等问题上,民办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问题,更易比公办院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升社会对民办高校及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可度

当前,中国的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固然不及公办院校,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民办高校,这些民办高校在办学力量、办学资金、办学品牌、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学生培养等方面俨然超过了很多传统的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更具备一些公办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专业设置更符合市场化、办学更有活力、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投入更大等。社会应与时俱进,用新眼光来审视现代的民办高校及其学生,减少甚至消除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偏见,平等看待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认可度还是就业、考研等方面给予公平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社会给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其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应增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1. 民办高校应协调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与企业盈利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在学校硬软件上要加大经济投入,努力品牌化。比如在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不能仅追求盈利而忽视,尽可能减轻学生学费和生活费负担,学校可以多设置勤工俭学岗位给贫困生,可以通过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提供助学金等方式帮助贫困生,也可以多组织一些互帮互助活动,让贫困生得到更多的关爱,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 民办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课程建设。

民办高校需建立专门的多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中,也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多渠道、全面、随时接触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耳闻目染,学生就会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完成自我诊断,又可以帮助他们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找到的解决办法及途径。

3. 民办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业务水平。

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师资数量与专业化存在的问题,肯定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上加大经济投入,增加相应的岗位数量,最好是能建立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的队伍,减少兼职心理教师和跨专业心理教师;民办高校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时,一定要有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标准,要本着对学生、对学校负责的态度,真正选拔那些能够热爱教育事业、自身具备良好修养和健全人格、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来担任;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多组织相关岗位培训、多去高水平的高校交流考察,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 民办高校应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重的校园环境。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相对缺失或者商业气息比较浓厚。而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校园文化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心理认知。比如勤奋好学、注重道德、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惧竞争、团结向上的校风会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而学校也可以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集体活动,提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5. 民办高校应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有关的调查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高于其他年级,最好的教育是预防。所以在新生开学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前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大一新生的具体情况,重点开展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变化、人际交往、如何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生涯规划、大学期间会遇到那些重点问题及如何解决等专题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融入大学新环境中去。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需掌握一些心理調适的方法

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内部和外部相结合。学生自身掌握一定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合理调控自己情绪就是重点之一,可以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特殊情况时自己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励志名言或者伟人故事来鼓励自己,使自己的心态能够得到及时调整;可以学会注意力转移,把视线从糟糕的情景中转移到其他积极的方面;可以适当地发泄不良情绪,向别人倾诉和运动等都是好的方法;学生不应羞于和惧怕心理问题,也可以向他人求教;平时多注重身体和精神上的自我放松;注意处理各方面问题的方式;学会自省和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这些都对解决心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翔. 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 (4).

[2] 周小娟.《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载于《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0-12页.

[3]吕常超,周粉莉. 公办与民办高校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和自尊的比较分析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

[4]陈飞,张骞. 当代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及对策探析 [J].法制与社会,教育文化, 2011 , 05 (中): 239-240.

作者:牛信君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

摘要:新时代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全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疏导、心理危机早干预早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对策等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1 社会适应性问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远离父母来到大学独立生活,对新环境和新同学陌生,再加上进入新校园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不得不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思想上自律。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困难,他们很可能将会产生封闭、孤独心理。

另外由于近几年疫情原因,部分高校限制学生出校园次数,并且校园疫情防控管理实施封闭化和半封闭化管理模式,在低风险地区的高校“非必要不外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高校“非必要不离校”等措施。大学生日常逛街购物、校园外出旅游、校外聚餐、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减,学生对外界环境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不适应。

1.2 行为认知和心理方面问题。正常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都会有一定岁月的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适应能力问题、学习能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管理等问题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心理调节与自我免疫系统,能够保障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受近期疫情防控和影响下,部分学生的心理免疫与调节能力机制也受到干扰,自我的心理免疫能力与心理应激能力都相应下降,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状态出现问题。

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虽然年龄已经成年,但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状态还是有一定的幼稚性、冲动性和依赖性。再加上有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平时溺爱较多,遇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差。

1.3 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毕业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根据国家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性的874万,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占到三成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先天学历起点较低,比较容易急功近利、眼高手低和产生自卑、焦虑、自暴自弃、厌恶社会的心理问题。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2.1 家庭环境因素。众所周知,大多数家庭对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性格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一个人自出生以来最早接触的环境。因此家庭是培养大学生心理性格最重要的阵地。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性格、三观和交际能力等都与其家庭有着不可避免的关系。

在疫情期间爆发初期,学生与家人长时间处于固定范围内生活,容易因家庭琐事与家人发生争吵和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都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一定伤害与影响。比如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强迫、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等不良心理问题。

2.2 校园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校园却大不同往常的疫情防控管理,很多高校实行封闭化和半封闭化管理模式,部分限制学生的自由进出校园和活动范围。为了减少人员非必要的聚集,除了教室、食堂、图书室正常开放外,大多数校园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场所经常处于关闭状态。学生在学校的活动范围空间被进一步缩小,部分学生对校园环境和疫情防控气氛感觉到压抑感和“拘役”感,很容易从心理产生不良情绪和问题。

2.3 社会环境因素。当今社会处于百年大变革的新时代洪流中,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化,人民生活方式和信息接受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给大学生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新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更高、层次更高的全方位人才,逼着大学生不仅要直面学业压力、还要正视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有效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高等院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重视教育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自测心理健康水平的小技能。还可以通过向大学生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提升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此外高校应加大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及疏导。同时高校也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辅导员准确有效地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

3.2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加强家校联合培養教育,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学习动力、劳动能力、特长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因此,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期间,应通过家访、微信、电话等不同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有所了解,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发挥家庭的互补正向作用。

3.3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协助参与。根据心理问题排查大数据线上,许多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早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出现心理问题苗头。虽然通过休学或者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调整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学生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们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国家应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育人育德的重要环节,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并且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实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有效衔接,从源头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在优化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逐渐改变社会公众对其存在的偏见和认识误区,让社会和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国家公民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只有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春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08.

作者:虞姗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