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文素养分析论文

2022-05-0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教师语文素养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我国重视中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足够的职业性人才资源,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近几年,艺术类院校发展迅速,学习艺术的学生数量在逐渐增多,实现了人才的多学科式发展。如今,艺术类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主要是人们的教育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若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语文素养分析论文 篇1:

高职语文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分析

◆摘  要:语文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探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语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阅读、识字写字、写作、语感、口语交际、学习方法等,还包括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及知识视野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其语文素养又影响到受其启蒙的幼儿的素养,因此必须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1.演讲、诵读能力

幼儿教师时常需要讲故事,这就要求幼师具有良好的演讲、诵读的能力。一个幼儿教师必须“能说会道”,否则不能吸引孩子,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与认可。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重视培养演讲、诵读能力。

2.表达及交流能力

幼兒教师必须具有交流沟通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主要依靠口头语言教育来开展工作。一名优秀的幼师需要善于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这也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促使其形成口语交际习惯,提高与幼儿、家长交流的能力。

3.倾听、理解能力

倾听是理解他人信息的前提,对幼师而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时常存在断断续续表达的情况,或者是表达不连贯、单个词语甚至自创的语句及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倾听及理解的能力,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来看待世界,理解幼儿。

4.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在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启示、书信、方案及海报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一些幼儿园活动需要做海报、方案,日常活动需要演讲稿及写台词等,家园练习册及评语等也涉及应用文写作等。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5.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包括民族精神、爱国情感、责任态度、道德标准、包容意识及伦理观念等,也包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国学教育是开展语文教育的良好素材,其在培养幼儿道德标准、民族品质、包容意识及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语文素养的对策

(一).夯实文化基础

1.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景教学法结合学前教育与语文学科,设计模拟小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自己与一名合格的幼师相比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还缺乏哪些素养及能力,从而明确其努力的方向。通过情景教学法也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带来成就感、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2.强化专业能力

通过勤学多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增加求职信、个人简历、申请书、检讨书、请假条等日常问题的写作训练及比赛,设置情境来进行评语、总结、方案、计划、海报、通知及启事等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训练。通过各种赛事来提高、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语文素养,通过舞台的展示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结合校内外赛事

结合校内外赛事培养语文素养。实际教学中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等,将学生的表现纳入课堂表现中,建立奖励机制。

(二).课堂内外阅读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勤学多位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寻找规律,提高语文专业知识能力。结合课堂内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广泛阅读精品文章,从而形成美好情感,提高审美境界。

(三).指导教育见习

要加强对教育见习的指导,开设相关课程,由有见习经验的学长学姐、幼儿园教师及专业教师来主讲,选择集中时段进行报告训练、见习计划及观摩学习等,从而提高学生在表达、写作、理解等方面的素养。

(四).多元化考核评价

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时,需要立足于专业相关的语文能力,采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来代替原本的终结性评价,量化学生课堂学习、赛事表现、幼师资格证等指标,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学校与用人单位、校内外活动等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评估。

三、结束语

语文素养在个人品质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学生走上岗位后,其语文素养对幼儿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忠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素养》"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浅析[J]. 才智,2019(2):35.

[2]黄敦明.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4):81-83.

作者简介

张春燕(1971.02—),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女,汉族,辽宁新民市人,本科学历,职称:副高级,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郝贺佳(1981.07—),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大学语文教师,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本文为“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类院校学前教育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课题编号:2019ZCY254)的研究成果

作者:郝贺佳 张春燕

教师语文素养分析论文 篇2:

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其培养分析

摘要:我国重视中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足够的职业性人才资源,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近几年,艺术类院校发展迅速,学习艺术的学生数量在逐渐增多,实现了人才的多学科式发展。如今,艺术类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主要是人们的教育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若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为此,就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其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现如今,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学习基本文化课程的同时,开设了多种艺术类课程,旨在挖掘学生在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语文是艺术类院校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类文化课程。艺术与语文具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师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文化修养,注重艺术学科与语文学科间的衔接,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性训练,对学生艺术学科学习具有良好的帮助。

一、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艺术类院校数量急剧增加,艺术类学科设置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旨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旨在培养艺术人才。语文是艺术类院校中各个艺术专业的基础文化课程,学习语文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艺术品格,且语文也蕴含有一定的艺术特色,都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结晶。在文化课程与艺术类课程中,语文与艺术类课程间的衔接最为密切,语文教师在灌输基本语文知识点的同时,多多联系艺术学科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足够的艺术性元素,在提升学生基本语文基础点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艺术知识点的灌输,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将基本的语文知识点与艺术性观点传递给学生,会对后期学生的艺术学科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

1.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

在艺术类院校,语文是基础性课程,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选择一个优质的语文教师非常关键。在选择语文教师时,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素养,必须通过专业考核,在语文教学中拥有独到的见解与知识素养,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饱读诗书,不断的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掌握创意性的语文教学手段,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将艺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爱岗敬业

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外,教师还应爱岗敬业,意识到自身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教师就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义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要目标,也是对教师语文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意识,教育与人,能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可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3.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兴趣爱好,能有助于后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艺术院校的学生纪律相对较差,学生自律性差,且学生都选择住校,长时间无法回家。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管理,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苦难,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是教师职业道德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1.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语文与艺术学科的巧妙融合

现如今,相较于普通的文化课而言,艺术性学科也并不逊色,且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艺术类学科设置更具多元化,能满足学生来自不同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又拓宽了道路。作为艺术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其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转变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应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应与所属的艺术类专业相结合,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既可灌输语文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了解自身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语文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例如,对于戏剧类专业教学来说,教师应把握戏剧学科的关键点,在开展语文知识点教学时,可以用戏剧的形式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演绎。在语文中学习《西游记》的相关片段时,为了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师应在课下对《西游记》中所涉及的情境进行研究,根据情节与角色的设定,来充分设计与完善课堂,保证自身的教学计划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积极推进心理教育学习,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一项关键要素,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有效端正学生的心态,消除学生消极的情绪。在艺术类学校中,相较于文化课来说,艺术学科的竞争力更大,学生为了日后的发展都拼劲全力在训练艺术课程,存在一点瑕疵就可能会被社会所抛弃,在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大。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足够多的德育思想,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系数,这样才能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与生活态度,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借助微信、QQ等聊天平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在艺术类院校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班,专门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以便后续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为了培养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与实践类活动,针对不同的艺术学科展开不同的实践训练。学校安排教师到著名的艺术类院校进行学习与进修,了解其他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所学习的艺术学科内容,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既要具备专业的语文教学能力,还要增强艺术学科认知,提高心理健康系数,以学生就业为前提,发挥自身的榜样带头作用,利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中等院校应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前提,充实教师的学习生活,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获取教学心得,了解艺术生的特点与兴趣,在学科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教育为前提,从长远角度着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艺术专业素养,将艺术与语文相互衔接,进而打造更为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艺术类院校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艺术学科的类型在不断增多,利于实现学生的多向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文化涵养,语文教师应发挥重要作用,将艺术类学科的知识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全面考量。为了培养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注重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增强语文教师对艺术学科的认知,寻求学科间的衔接点,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甄静.高职艺术专业语文课教学要与专业定位相适应[J].辽宁高职学报,2011,(04):26-27.

[2]全昌雄,赵明香.论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J].文学教育,2012,(07):95-96.

[3]孙璐.浅谈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教学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25-126.

作者:米合尔尼沙·依那依提

教师语文素养分析论文 篇3:

谈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定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辨别,最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定,以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不断发展,同时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界定

【基金项目】泰山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贯通式培育研究”(JY-02-201919)。

新课改要求育人者自身必须拥有非常高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不懈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工作、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我国是在2014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的。教育部十分重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可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将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置于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一、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主体性发展,能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拥有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直接接触学生。注重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可以使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对语文学科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语文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核心素养内涵,落实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样重要,二者共同发展才能促进语文教学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拥有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和审美,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其次要注意教无定法,不能一味提倡新兴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度自由和放松,不利于学生成长。教学和发展都要适度,只有适度才能利用多元化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打破语文学科局限性

语言和文字的概念十分丰富,并且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必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认字、写字、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些方面虽然看似比较全面,但限制了学生发展。尽管很多语文教师在不断增加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知识比重,但语文学科知识仍具有一些工具性,这样的语文教学无法传播充沛情感和价值观。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诸多弊端,容易脱离语文学科的最终理念和最终教育目标。教师通常会不自觉地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语文学科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很多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完成学习任务,不利于成长和发展。

并且,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只有深入挖掘语文学科内容,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通常会采用反复读诵或者练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机械性,不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只有拥有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师,才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破传统模式的弊端。

二、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辨别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学生应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呢?教师应该加深对语言相关要素的理解,准确把握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改革步伐,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文化和审美属于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必备要求

语文教师必须拥有非常强的文化和审美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素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承载着诸多传统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代言,也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和文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文化魅力和传统文化内涵,有效发扬民族文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内容。但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并非可以快速全面掌握,这便要求语文教师拥有较高的核心素养。界定和明确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能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同时,语文教师要具有非常强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具有一定辨别和欣赏美的能力。学生会在欣赏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语文学科的了解,并体会到祖国山河之美。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和情感美,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对文字美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通过深入发现和了解语文学科,可以形成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才能形成滴水穿石之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培养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的,只有拥有较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生才能从容面对其他学科。

因此,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具体方面,首先是较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写作、表达和阅读等能力;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再次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好品质;最后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将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传递给的学生,满足学生需求。

(二)不能將思维错认成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思维性非常强,但不能将思维当作教师的核心素养。因为思维是教师和学生必备素养,只有具有强大思维才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没有接触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之前,思维性便是其基本的应具备能力。同时,学生会由于学习内容不断增加而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其思维能力也会随着成长而增强。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会不断增强;在分析语文教材时,想象思维会不断发展;在辨别语言时,辩证思维会得到发展。因此,在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增长。

学生的思维成长离不开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能将思维能力纳入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主要是因为思维比较抽象。虽然通过不断教学可以提升思维能力,但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无法针对思维进行具体训练。因此,语文教师虽然具备思维性,但并不能将思维纳入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范畴内。思维蕴含在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方方面面,语文学科与思维密切相关,但基础教育阶段的很多课程都是在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无法界定语文教师的思维独特性,也无法将语文教师思维纳入教师核心素养。虽然我国在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但不能给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增加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借此良机,彻底改头换面,这样做有利于语文教师准确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界定

语文教师的相关素养分为素养、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这三个是相近但有所区别的概念。所谓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是指语文核心素养的范围。下面将阐述素养、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范围,帮助人们了解语文教师的相关素养。

(一)素养的具体范围

我国是具有优秀文明的古国,“素养”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汉书·李寻传》中提到:“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代陆游在《上殿札子》中提及:“气不素养,临事惶遽。”这里的“素养”指的是修习涵养的意思。自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素养”一词便经常在各类文献中出现,但各类专家学者都没有对“素养”进行界定,主要是因为我国出现“素养”一词时间较早,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素养”的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将“素养”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虽然汉语词典对“素养”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但“素养”一词运用到不同文章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含义。“素养”主要是指人在某一领域的水平,也有一部分文章中的“素养”单纯地指修养。因此,通过整合汉语词汇不难发现,“素养”与“素质”“技能”概念相近,但“技能”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单一,虽然“素质”这一词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地丰富,但相比而言,“素养”一词更科学全面。因此,我国在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注重培养和发展师生的素养。可以说,“素养”一词全面涵盖了主流价值观,更加符合教育目标,对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的具体范围

“核心素养”的“核心”指的是中心,中心是指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因此,“核心素养”便是指主要的素养。提倡培养核心素养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教育改革和教育深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揭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教育专家学者和西方国家教育专家学者都在不断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希望可以通过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难看出,世界各国都对教育十分重视。我国著名教授林崇德先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在目前教育界中是比较有权威的,他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发展和培养教师核心素养,可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人们必备的品质,也是教育最终的目标,只有不断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教育全局,培养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范围

想要理解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对语文学科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知。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的一种,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化。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语文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之间是依存关系,两者之间能够互相支持;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培养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观。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和教师必须共同具备的品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价值体现。教师拥有语文核心素养后,才有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价值。本文所探讨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时代下,充分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并有能力将语文核心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所以,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最终追求,只有拥有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师才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才能不断促进教育改革步伐。

(四)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最终发展目标

教师的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学科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自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概念至今,我国在不断推行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导。实践证明,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也关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最终发展目标,对语文学科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评价都是围绕学生提供服务的,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教材内容相互涵盖,不分彼此,虽然二者的作用不同,但价值导向和发展目标一致。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师和学生发展十分重要,培养教师语文核心素养是发展语文教学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视,不断积极培养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引导小学生积极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语文学科不但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而且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调整传统教学结构,培养具有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奠定基础。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深化教育改革。我們一定要加强对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视,不断提升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使教师积极影响学生发展,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参考文献】

褚慧.基于蒙古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J].教学研究,2019,42(03):116-120.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何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内涵研究——基于美英等五国数学课程目标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84-91.

杨伟.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背景、意义与理论资源——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99-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3-5.

陈钧玲,黄瑞夷.从“教读文”转向“教读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之一[J].语文知识,2017(02):59-61.

罗先慧,李金云. 2016年度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分析[J].语文知识,2017(05):17-21.

刘妍,马晓英,刘坚,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2):29-44.

作者:于亚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阅读质量策略论文下一篇:化学唯物观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