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完形”下的文字缺省设计探索

2022-10-14

“笔断意连”由于书写时笔墨干湿与纸褶皱的摩擦使文字产生缺省的现象。文字设计中, 为了在原有字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可以刻意将文字某一部分增减, 形成不完全“形”, 即缺省现象。这种缺省现象, 人们根据自身知识构成或经验对其补充、完善, 形成完整的“形”。缺省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文字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体现在视觉、心理上对文字的触动。这种对人的触动, 是追求文字形、意及作品信息所传达出来的“神”。

一、缺省与完形

平面作品中“缺省”即不完全、省略的意思。基于“格式塔”理论, 在多种条件刺激下, 人的心理组织根据自身知识经验把缺省部分趋向于完整, 这种被称作是视觉心理需求的“完整性”。受众将不完全的“形”通过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进行补充、完善。整个“完形”过程会增加人兴奋程度和审美情绪, 从而引发人兴奋、刺激、紧张、新奇的心理感受。由趋向引起知觉的激动感, 一种寻求完整的、紧张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 人们为了感知到完整的格式塔整体, 便会有意识对知觉到的缺省的部分恢复到“完整”状态。例如一个缺少顶角的不完整三角形, 通过知觉可以被恢复成“三角形”, 也可以恢复成“梯形”。甚至一些知觉能力发达的人, 可以将它恢复成带有重复、对称、平衡等特征的复杂图形。这种兴奋的刺激力, 引起图形“完形”此起彼伏的变化。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者认为, 基于实现知觉的“完形”性的实现来自于人的创造性心理机制。

二、缺省文字的设计思维

缺省是通过不完全的“形”在文字设计上表现出来的形式意味和刺激力。文字设计中, 一些重要的、核心的部分在文字缺省的部分中呈现出来, 并且进一步使这些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强”或“张力”。文字设计的目的是信息更好的传达, 缺省文字作为文字设计的一种独特手法, 在文字设计原有的基础上, 增加了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

1、整体性

完形心理学中的整体性是一个有机的构造和整体。知觉是对整体的感知, 并不是简单组合各个感觉要素。审美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才是完形心理学最基本的问题。设计师和受众的知觉依据并不是单独感受到缺省的视觉审美价值, 而是通过缺省与完整对比的过程才能体现对主体的构想与表现。正是由于这种知觉因素完成了缺省文字的整体性。格式塔中人的视觉思维存在着主动性和选择性, 并由这种视觉思维意志使受众将不完整的、不规则的图形进行完善。实质上这也是格式塔心理学中强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配合及共同协调组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是真实反映人们内在情感和生活体验, 人们运用知觉的整体性, 自觉地将不完全的形补充为完整的图形。在不影响人们接收视觉信息的前提下, 抓住文字“形”的整体视觉感受, 即使省略文字的某些次要笔画, 当“形”的某个元素刺激到受众大脑时, 大脑会做出把这些缺省文字进行“对号入座”, 文字信息的整体性不但不会发生变化, 并且在文字图形寓意上也得到了升华。

2、虚实性

“以空为有, 虚实相生”的艺术审美。实则为实体、实物;虚并非是指背景, 而是除实体以外的部分。在文字设计时, 形影不离, 虚实两者相互重要, 有了虚的衬托, 实会更突出;有了实的突出, 虚才会更形象。“虚实”程度得当, 才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秘感”, 引起人们的兴趣。虚实在文字设计构图上用毫无意义的“虚”造型增意;在设色上用两种颜色相互反衬:成像。实体图形容易得到重视、突出和强调, 被称为“主图”;而虚形则用“留白”处理, 它的作用和意义却容易被忽视。有意识地、积极地注意虚实的变化和能量, 有效地、有目的地利用虚形, 通过虚实形态的综合互动不仅能提高文字信息承载能力和表达功能, 在视觉上更具有强烈的错视感和冲击力, 还能极大地丰富文字图形的表现力。

3、简化性

简化性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代南宋画院画家马远、夏圭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残缺的形式痕迹都蕴含着丰厚底蕴, 它是‘内在’简化原则的外在表现”[1]。简洁的“形”在视觉上给人舒服的感受;与之相对的, 会给人以紧张, 即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压强”, 既而激发追求更大的刺激性和内在的紧张力。文字“形”的减少, 有可能在意义的传达上是“增加”, 融入理念和内涵, 让文字信息达到艺术的升华。

在缺省文字设计过程中, 不能盲目地去追寻创新而不注重文字本身的形及偏旁部首的制约。缺省文字设计所引起的文字信息中断, 使得阅读信息受阻, 造成人心理的对文字的焦虑以及适当的趣味性, 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判断, 达到信息的重构。所以, 在表现手法上更多的是用从受众的经验及视觉思维的出发点为基础, 这样不仅能使受众对其所爱, 还能深刻的传递缺省文字设计的符号化理念。所以, 我们的知觉具有对缺省文字能外推或填补空缺的轮廓的完形性。

三、缺省文字设计的意义

1、缺省留白, 意相融

文字设计中, 打破传统文字结构形式, 缺省部分与实体部分之间留下大面积的空白, 带给人视觉完形的空间。与之文字本身的含义融合, 赋予文字更多的巧妙性、设计感, 给受众留下更多的思考、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

2、形的缺省, 意升华

“不完全的形”这种文字缺省或部分空白, 它能够造成人们在视觉或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停顿, 这种停顿又能后突破某些视觉媒介的限制, 形成“张力”, 取得形式上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文字设计意味, 从而提高缺省文字的审美效果和传播力度。

四、总结

应用于平面设计中的缺省文字在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下, 使受众产生激励自己行动的心理效应, 是平面设计中缺省文字实现目标的最大可能性及切实可行性。缺少部分靠设计师对文字正负形、心理联想和受众自己对知识的构成程度来设计、制作, 运用缺省手法增加视觉效果, 通过把文字缺省部分与完整部分结构形式对比产生美, 从而使文字的意得到了升华, 让人回味无穷。

摘要:文字是平面设计中的主要元素之一, 缺省文字设计呈现出一种“笔断而意不断, 形散而意连”的意境, 这是对缺省文字在不完全的结构形式中的最好表达。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角度, 提出文字的缺省设计;探析缺省文字的设计思维中的整体性、虚实性和简化性;最后总结缺省文字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完形心理学,字体设计,缺省,视觉“完形”

参考文献

[1] 叶明辉·视觉艺术中的残缺美[J].理论月刊, 2006 (6) .

[2] [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3.

[3]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段姣姣解妍.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

[5] 关营.从文化的结构看文字的再设计[J].西北师范大学.2007.

[6] 马谋超.广告心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川南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及旅游合作构想探讨下一篇:农村初中生潜在辍学问题家庭因素研究——以徐州H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