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论文提纲

2022-08-15

论文题目:论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过程

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基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阐释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曲解、误解,甚至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而对之予以否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对于马克思如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科学改造了解得不够清楚和深入。实际上,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解决了古典经济学未能解决的理论困难。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主要表现在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价值形式的科学分析与阐述。因此,对马克思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展开研究是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对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接近再到改造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科学把握,需要从马克思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创立的内在统一关系入手。因为,马克思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是内在于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环节,马克思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把握,从哲学逐步深入到社会经济关系层面,实现了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再到经济学批判的纵深推进,初步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实现了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从否定到接近再到肯定的态度转变。马克思尽管以唯物史观为基石,接受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但是却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真正认识到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缺陷,而只是止于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逻辑矛盾的初步分析和把握。马克思为了解决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经过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而这一科学改造主要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商品二因素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和价值形式理论的科学分析和阐述上。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初步揭示,阐述了商品的二重性,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商品一方面作为劳动产品出现,另一方面作为交换价值出现。此时,马克思认为“交换价值”是“价值”,还未对二者作概念的严格区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还初步分析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对“一般劳动”与“特殊劳动”关系的分析,但他只是论述“一般劳动”与“特殊劳动”的关系,对于抽象劳动只是偶尔提及,也未明确提出具体劳动的概念。同时马克思还阐述了价值形式理论,这时马克思仅对简单价值形式进行了分析,并没有专门论述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展开了进一步阐述。马克思开始区分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同时他提出了抽象劳动的概念和具体劳动的概念。在对价值形式理论的分析中,他进一步提出了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等概念,但还未明确概括出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过程,且还未提出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改造迈出了关键一步。他系统地考察了劳动力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发现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奥秘。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叙述方式都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得他最终完成了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马克思将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了明确区分,将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定为商品二因素。对具体劳动的概念和抽象劳动的概念进行了科学说明,并指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次使用“二因素”和“二重性”的专业术语。同时基于对商品交换的分析,马克思阐述了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过程。通过分析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过程,发现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对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对于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对劳动价值论进行科学改造的过程中,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清晰的认知,最终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二,唯物史观建立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上,还在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使得唯物史观的结构和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第三,在社会主体条件下,经过实践的检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还在实践中反驳学界对劳动价值论的各种歪曲与误解。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改造过程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问题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篇章结构

第一章 马克思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态度的转变

第一节 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发掘

一、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过程

二、“现实的个人”的发掘

第二节 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确立

一、转向现代市民社会批判

二、创立唯物史观对马克思转向劳动价值论的影响

第三节 马克思早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态度转变过程

一、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二、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接近”

三、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肯定”

第二章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科学改造的主要环节

第一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揭示

一、对商品二重性的初步分析

二、对劳动二重性的初步分析

三、对价值形式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对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阐述

一、对商品二重性的进一步阐述

二、对劳动二重性的进一步阐述

三、对价值形式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节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对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完善

一、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二、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

第三章 《资本论》第1卷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表述

第一节 商品二因素及关系的科学表述

一、对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科学表述

二、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第二节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枢纽地位的科学说明

一、对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科学说明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枢纽地位的说明

第三节 价值形式的科学分析

一、价值形式的科学阐述

二、价值形式发展与商品内在矛盾的展开

第四章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改造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 对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一、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基础

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提供条件

第二节 对深化和完善唯物史观的意义

一、唯物史观的结构更加完善

二、唯物史观的内容更加丰富

第三节 对理解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一、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思想基础

二、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提纲下一篇:猪场养殖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