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影响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课程教学影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善提出问题的窘境,研究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提出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并以具体教学案例,阐述这些策略的具体应用。关键词提出问题调查研究提问策略影响因素1问题的提出新课改提出基础教育要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新课程教学影响论文 篇1:

新课程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也引来了改革和更新,新时代的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和教学工作者都能够更好的被满足,能够使教学更有价值,更能体现出教育的意义,使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使自身更具实践性,教育理念的人性化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使教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目的发生了变化,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实用,高效。[1]

新课程教育究竟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哪?

1.教学工作者要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

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将学生对语文的传统观念扭转,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语文学习,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语文学习的美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热爱,坚持学习和探索,能够有更多的见解和看法,让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途径更加多元化,语文学习更加生活化,教学态度的改变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能够更加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2.教学工作者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扮演的角色变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者更多要做的应该是将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使其自主安排、利用,而不是一味的传授,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像原来一样照本宣科,需要老师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进度进行安排,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能够让教学工作者实现更多的自身价值,同时教学工作者角色的改变会使师生的交流更加顺畅,能够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教学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扮演起合作者,同行者,能够更好的是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3.给予学生优良的语文学习环境

新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语文学习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校园环境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极佳场所,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观察力,运用更充分的资源进行学习,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更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便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有体会,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升。

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改革,我们需要新课程注入的全新活力来提高课堂效率,运用过去曾经忽略的,但却影响很大的相应措施,能够使语文教学效率大大提升。诚然在现阶段些许问题仍然存在,但只要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激发,相信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有明显的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金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文学教育,2016

作者:孙丽丽

新课程教学影响论文 篇2: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因素研究

摘要 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善提出问题的窘境,研究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提出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并以具体教学案例,阐述这些策略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提出问题 调查研究 提问策略 影响因素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提出基础教育要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最好的方法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培养创造力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因此,在一堂课之前、之中和之后,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教师问。通常情况下,接下来会是一片寂静;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学生冰雪聪明把一切都搞清楚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笨得像木头不会思考;还有些教师可能会由此认为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学生为什么不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促进学生提问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 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因素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问卷包括4道选择题和2道开放式问答题。4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求提问时你的反应及问题的来源,其中1~3题为单选题,第4题为多项选择题。2道开放式问答题主要考查导致学生积极提问及没有提问的原因,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写出3点原因。

调查对象: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其中A班收回有效问卷50份,B班收回有效问卷55份

调查结果统计:

3 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因素

3.1 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因素

3.1.1 兴趣、好奇心

我想知道?这个强烈的愿望促使学生积极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实在扛不住,很想知道”、“不知道很难受,知道了就轻松了”、“仔细思考后,发现问题与常识不符,明显矛盾,下意识就会提出问题”、“钻牛角尖,找出书中的错误是乐趣”、“总想难倒老师”。

3.1.2 责任感

升学就业的压力使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为了好分数我必须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知道,很不爽,万一考试考到怎么办”、“为了提高考试成绩”、“高考就要来了,不想问也得问”、“考试可能要考到,我可不想落后别人,这感觉更糟”、“无法容忍知识上的漏洞”、“不提问,作业做不出,不提问,考试分不高,不提问,觉得自己是白痴”、“不提问,怎么高考?不提问,怎么考上好的大学,不提问,怎么讨好的老婆”。

3.1.3 想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有一些孩子,总喜欢下课时跟在教师身边,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还有一些孩子,相信从教师那里能得到更明晰的答案。这些孩子就会选择积极发现问题并主动与教师交流。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可以趁机与教师交流”、“想了解别人的想法”、 “想与同学交谈”、“可以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别人请我帮忙提问”、“别人逼我提问”。

3.2 抑制学生提问的因素

3.2.1 忙、累和无兴趣

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高达44%的人都表现得累、无兴趣。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累,没精力”、“想睡觉,人不在状态”、“作业越来越多,忙得没时间思考”、“无兴趣,脑子懒得动”。

3.2.2 教师的反应。

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精神压力,使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对每一个学生的的提问都保持热情耐心,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屑一讲”、“怕教师太唠叨”、“教师不太热情”、“问题太简单,被教师鄙视。” “教师觉得太简单,被骂。”“与老师不熟” “怕得不到想要的解释,自己想想差不多。”“教师教不懂得,问了也没用。”“找不到老师。”“教师太忙,边上围的人太多。”“不好意思问教师。”“怕浪费他人时间”。

3.2.3 想不出问题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问题太弱智”、“问题太无聊”、“问题太难”、 “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3.2.4 想独立思考

有一部分自信独立能力强的学生,发现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会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遇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觉得自己能解决”。

以上研究表明:由于多数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兴趣、好奇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弱或说不清有什么变化。因此在教师要求其提出问题时,多数学生对思考发现问题不感兴趣或根本不知道怎么发现问题,只会问一些作业上不会做的题,而不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只有少数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所以也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要求提问时,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另外,图5还表明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不当反应也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可见,影响学生提问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反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 促进学生提问的策略

4.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卷调查表明,促进学生提问的第一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想知道”促使他们会下意识地提出问题。导致学生不愿提问的最主要原因是忙、累和无兴趣。没兴趣导致 “脑子懒得动、想睡觉,人不在状态。”可见要想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呢?

4.1.1 探究令人困惑的情境和问题能培养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驶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可以得到反证,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探究机会少,但机械重复地听、记和练过多,无意中伤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约25%是减弱,约30%说不清。因此,要在平时教学的准备、理解(或建立表征)和应用3个阶段中,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匹配的问题,或将某些活动加以修改,以便让学生提问。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参与逼真的科学过程,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行动,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思考问题的机会,享受问题中的乐趣,即所有人经过努力都会得出“哇”的惊喜。

4.1.2 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内容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年幼儿童身上容易看到好奇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越来越少。在学校中,他们面对的是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内容、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方式、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时间。很多时候,这种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或仅因为有趣而提问题的观念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至少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学习内容或讨论他们提出的有趣问题的机会,有自由选择机会的学生有更强烈的好奇性和兴趣,我做某事是因为我选择这么做,而不是别人要我做。

4.1.3 培养学生对经验的开放态度,提高好奇心

要好奇,必须有东西好奇。如果你对学生对许多经验采取开放的态度,就能接纳来自所有感觉的复杂输入,也表现为尝试新异东西的意愿。它让人对周围的事物看得更清、听得更切,能捕捉到常人在相同情境下不会意识到的新观念,许多事情就会变得有趣,就会成会你的好奇源。

当然要培养学生对经验的开放性,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对经验的开放心态。当教师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发现一些常人不觉得好奇的事物的新奇点,才能对学生提出的观念也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好奇, 你才会对学生说:“这非常有趣,我都等不及要快点知道。”并与年轻人一同探究、分享。

4.2 教师的正确反应

从问卷调查看,阻碍学生提问的第二因素是教师的不当反应,让孩子的心理没有安全感,关闭了孩子提问的闸门。教师如何反应才能开启学生提问的闸门?

4.2.1 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里,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重视(仅仅因为他们在教室里)。使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当前的状况和行为如何),都被视为有潜能的。最常见的一种接纳方法,教师愿意探究学生的想法,即使这种想法最初似乎有点稀奇古怪或不适当。如果学生能在探索、冒险和接受挑战时感到足够的安全,那么他们必定会感受到老师和学校是接纳类似于自己的这类学生的。这种教室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即“当然,你是重要的,当然,你会努力学习。我料到你会犯错,你的一些观点行不通,但都没事。我希望你坚持不懈,最终你就会成功。”这样学生关于教师的这些担心,如前问卷回答中提到的“教师不屑一讲”、“怕教师太唠叨”、“教师不太热情”、“问题太简单,被教师鄙视”、 “教师觉得太简单,被骂”就会消除,学生就会大胆提出问题。

4.2.2 教师拒绝控制性反馈,只作信息反馈

控制性反馈回答了学生经常问到的问题“我做得怎样”,比如:“了不起”、“太棒了”。信息反馈它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你学了什么?”“哪一部分须改进?”比如说:“注意这里”“再试试这个实验”。控制性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判员,这里的价值判断显然是针对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尊。信息性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诸多方面的优缺点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学生个体。如果学生感到某一点做得不足,下次就可以改进,做得更好。这种评价可视为有益的帮助,而不是个人的武断的判断,也不会对自尊产生威胁。

事实上反馈包括2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设想一下,当孩子提出一个好问题,如果教师采用的是评价性语言,说“你的问题提得太好了,你真是个好学生。”或许提问的学生会觉得今天我这个问题问得好,教师认为我是好学生,那下次我若问得问题比较愚蠢,岂不是要破坏我在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印象,没有提问的同学也会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该同学的问题好,为保护自尊考虑,今天提问的和没提问的同学下次就不愿再提问了。或许提问学生会觉得教师本来以为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以才会对我今天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惊讶。没有提问的其他同学会觉得如果他会提问题就是一个好学生,那么我们没提问题难道就是个坏学生,一方面会对教师和被表扬的学生产生敌意,另一方面你的控制性表扬让提问和没有提问的学生都感觉自己在教师心目中不是一个好学生,孩子常常潜意识地按照我们的预期去行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就再没人配合你提问了。如果我们采用的是信息性反馈,“谢谢你的问题,那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只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连同自己的感受和感激一起真切表达出来,让孩子自己在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在体验中形成提问的积极情感。 教育的过程在于把体验转化成价值。在这种反复的提问体验中,孩子形成积极提问的永恒价值观,从而开启了课堂提问的闸门。相反,控制性评价就像发现问题活动的刹车踏板,学生一发现问题,你就踩刹车(控制性评价),自然就不会再有人提出问题了。

4.2.3 教师要移情理解

有了移情理解,我们就可以站在他人的观点来看世界,可以走进他人的私人世界,并接纳他(她)。它可以让学生在许多充满困难的情境下感到安全和被接纳。比如平时教学中,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学生提出一个上课教师已经讲过的问题时,就会恼火地说:“这个我已经讲几遍了,你还要问!”如果教师能移情理解,教师自己也不会因恼火而伤身体,学生也不会因挨骂受到伤害。愿意充分地了解学生,通过学生的视角来看世界,让学生感到心里安全,他就会积极思考并提问了。

4.2.4 正确运用奖赏

最好的奖赏是你设计一些能够体现任务本身的内部价值和兴趣的奖赏。如可以允许那些提出特别创新性问题的学生在化学实验室多呆一会儿。这些策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创造性活动是有价值的,参加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奖赏。奖赏应当在事后当作惊喜呈现给学生,而不是事前的预期的报酬。活动之前该许诺给奖赏会降低学生的活动的热情,就意味着任务很枯燥。 “我可不想是为了奖赏而做,而是我自己喜欢做这件事而做。”这是学生的心声。

4.2.5 正确地运用提问语和提问等待时间

改变“你有什么问题吗?”这种单一的提问语,在学生看到一个现象后:教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你们以前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你们能做些什么来检验你们的观点?或说“这次,让我们真正地任由我们的想像力驰骋,你来谈谈你的观点”。等待时间的使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间的简短暂停——通常3~5 s,伴随着学生回答的增多、更复杂的回答和学生回答的意愿更高。如果我们希望提高学生的多样性和独创性,那么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是合情合理的。极少有人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最佳思考。另外还须注意的,在要求发现问题前不要点某个学生的名,提问时,每个学生(不论男、女,座位前、后排,成绩好差)都有均等的机会。这样向学生传达出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很高期望的信息,让所有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而后学生可以不举手就发表自己的观点。

4.3 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

抑制学生提问的第3个因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问。以往只听不说的课堂学习习惯使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弱化,要促进学生提问,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要帮助学生提高提问能力,我们得理解问题。

盖泽(1987)按对问题、方法及解答的知晓程度,将问题分为3种类型。A型问题是指问题的形式、解答方法均已知,别人知道答案但问题解决者不知道。比如,学习过pH计算公式的学生使用该公式来计算某一溶液的pH。大多数课堂问题归属此类。教师给学生呈现问题,希望他们通过特定的方法找到答案。B型问题也是给出现存的问题,但问题解答者不知道解答方法。比如没学习过pH计算公式之前,要求学生计算某一溶液的pH。这时,在解决问题前,必须找到满意的方法。C型问题中,没有现存问题。必须发现问题本身,任何人既不知道问题也不知道解答方法。比如,针对刚才的实验,能提出哪些问题?A型问题主要涉及记忆与提取过程,B型问题要求分析与推理,只有在C型问题中问题本身成为目标——发现问题。

平时我们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想通过提问题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正在讨论的内容,所以教师的问题主体是盖泽所述的A型问题。教师或书本清楚地给出问题,学生则用正确的方法得到正确答案。很少学生有机会回答B型问题或找到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要求学生创造出问题并解决的情况更少。本文希望学生提出得是盖泽所述的B型、C型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4.3.1 教师传授问题类型及发现问题的方法

老师向学生讲授盖泽(1987)的问题分类法,并鼓励学生要多发现盖泽B型、C型问题。同时向学生传授发现新问题的常见方法。

发现问题的背景材料可以是教材、实验、生活和作业等。依据背景提问可作如下思考:什么是……?过去它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不?如果……会怎样?如果不……会怎样?我能把几个部分互换吗?我能反过来做吗?如果我把它上下颠倒、前后颠倒或是里外颠倒,会怎么样?

4.3.2 教师角色反转示范提问的方法

在开始阶段学生提问不积极时,可以采用教师角色反转示范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案例1] 苏教版《实验化学》P57页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教学片断。

[教师]演示实验:蓝色碘-淀粉溶液受热变无色

现在我先问几个A型问题:

为什么碘的淀粉溶液常温显蓝色,加热显无色?

加热后显无色的溶液恢复到室温,蓝色会恢复吗?

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能萃取碘-淀粉溶液中的碘吗?

[教师]好,现在让我们真正地任由我们的想像力驰骋,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

教室里一片寂静。

[教师] 你们没有问题,那现在我们角色反转,我将要“变成”一位学生,而你们合起来成为我的老师,我开始问几个B型问题了。

(教师还把自己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根据碘淀粉溶液常温下形成淀粉-碘包合物呈蓝色。当温度升高时,碘与淀粉不吸附,蓝色褪去。即温度升高时碘不被吸附,溶液中应该存在碘分子。由此发现问题:

碘水应该是黄色,蓝色淀粉溶液加热后是无色还是黄色? CCl4不能萃取蓝色的碘-淀粉溶液中的碘,能萃取加热的无色(或黄色)的碘-淀粉溶液中的碘吗?

教师开始显示实验。实验证实教师的推测后。

[学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加热的无色碘-淀粉溶液呈黄色,能被CCl4萃取,CCl4层呈紫红色。哪这个溶液恢复到室温后,被萃取到CCl4层的碘分子,会不会回到淀粉溶液中,形成淀粉-碘包合物而呈蓝色?

……

问题闸门被开启,问题系列剧开始上演,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利用教师反转角色示范,一能激发起学生提问的兴趣,二能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促使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比起教师单纯的指责,其效果不言自明。

4.3.3 课堂上经常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提问,练习发现问题的方法

[案例2](本案例是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实录,特此感谢)人教老教材高二化学“乙炔”

……

师:(在本节课快结束时)你觉得教师在这节课有没有什么错误?

(让学生找教师的错误,全体学生马上热情高涨,开始回忆本节课的每个细节)

生1:教师向分液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师:(对提问题学生送去感谢的微笑)沉默

生2:乙炔会不会有毒?

生3:书上说乙炔是无气味,而你制得的乙炔有气味,肯定有一种有气味的气体混在其中

师:你的意思是我们本节课试验乙炔性质的实验,我实验用的气体中混有有气味的气体?

生4:你本节课做的试验乙炔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的。

师:为什么?

生3:那可能是有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性质。

生4:所以应该在进行性质实验前先除杂,再进行性质试验。

师:怎么除杂?

生:杂质气体是什么?

……

生:我觉得制乙炔时,你选择这些装置而不选择启普发生器,使实验操作不方便,应该选用启普发生器。

生:选择普发生器,实验是方便,但对这个实验我觉得不能选用启普发生器

……

(下课铃响,学生还有很问题要问,提问的闸门开启后就很难关上。)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以有意留一些不严谨的地方,让学生找问题。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演示实验 残缺也是一种美》,让学生找出教师的错误,可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会特别有成就感,并且这种情感体验会转化成积极的提问习惯。还有一点,这位老师整个问题发现过程只采用信息性评价,而从没采用控制性评价(即没踩刹车),使问题发现得以顺利进行。

4.3.4 让提问成为一种习惯

(1)布置课后提问作业,养成每天提问的习惯

开始阶段学生对提问可能积极性不高,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对自身眼前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积极提问的第二大因素(责任感)可知,当学生认为发现问题把知识学生与创造力练习无与伦比的结合,不仅能让他提高高考成绩,还因他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脱颖而出时,学生提问的热情肯定会大增。另一方面可采用布置提问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提问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书面作业后,在作业后至少写上一个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再将学生提出的较好问题穿插于课堂教学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并讨论研究解决。这方面茅以升老师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每节课上课开始,要求学生提问题,没有问题的同学要回答有问题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有问题的同学受到鼓励,没有问题的同学若不能回答有问题同学提出的问题要受到批评。开始阶段,学生是由于外力所逼而提问,久而久之,体验到其中的好处,学生提问的热情就会升高。如我们在试用这个方法时,开始学生还有点抱怨,到后来尝到提问的甜头后,就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

(2)开辟教室问题论坛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一个问题论坛,命名为:“伟大的问题”。如果某位学生问了一个难以立即回答的问题,或是一个离题万里的问题,或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都将栽入班级的黑板报。如果班级或个体学生有一点空闲时间,就会对问题展开探究。这一策略不仅提供了一个问题论坛,而且给出了这样一则信息:问题本身是有价值的。而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都能被接纳,就会提高发现问题的积极,慢慢将提问形成一种习惯。

5 应用提问策略促进提问的案例

[案例3]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在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一节,有这样的内容:“用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将一根纯铜丝加热至红热,蘸上试样,放在火焰上灼烧,如存在卤素,火焰为绿色。”

[学生]铜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绿色,没有蘸上试样的纯铜丝在火焰上加热也呈绿色,那怎么能由此判断试样中是否存在卤素呢?

[教师]我也很想知道书上是不是写错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很感兴趣?

[教师]你可以到化学实验室把这个实验做一下。

下课后,提问题的学生到化学实验室进行了探究,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分别将纯铜丝、纯铜丝蘸上溴乙烷、纯铜丝蘸上四氯化碳在火焰上灼烧。实验现象:铜丝灼烧到红热时无焰色,但纯铜丝蘸上溴乙烷、纯铜丝蘸上四氯化碳在火焰上灼烧时均有明显的绿色火焰,说明教材没有错。

得到这个结论后,学生马上把实验器材端到我的办公室,将这个实验演示给我看。

[教师]非常感谢你,我过去一直以为,铜单质和铜的化合物焰色都呈绿色,今天你让我知道了,铜的化合物焰色才是绿色。你能否将这个实验拿到教室给同学分享。

第2天的化学课,他在教室做了这个演示实验,全班同学热烈鼓掌感谢他。

[教师]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许多,谢谢你做的实验,我想其他班的同学肯定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你能否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到其他班也去演示一下。

他爽快地答应了。而且把实验用品先放到我的办公室,他说担心实验用品放教室里其他同学乱动有危险。中午的时候,他来到我的办公室。

[学生]老师,其他班还是你去演示吧。你做实验时,导线去皮后的细铜丝取其中的2根弯成螺旋状去蘸试样(他边说边把演示,并强调这个实验的要点)。

[教师]好的,谢谢你让我明白这个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我会告诉其他班的同学,这是你提出的问题及你的实验研究方法。我想他们也一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并会非常感谢你。

学生开心的笑了一下,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 铜丝灼烧不会产生绿色,说明绿色是由铜的化合物产生的,那与蘸含卤素的有机物灼烧时是生成了什么铜的化合物?(好的问题不是一幕布情景剧,而是系列剧。新问题的闸门又开启了。)

[教师]这个问题我只知道铜的化合物焰色反应原理,至于蘸含卤素的有机物灼烧时到底生成了什么化合物,我也不知道,你能否再去研究一下。

第2天,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捧了一本大学《无机化学》,并将书打开到铜的化学性质一节,告诉我根据铜的性质可能是生成了卤化亚铜。

[教师]你这个解释我也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很遗憾,这是不是正确答案,说实在的我也很想知道。

[学生]第3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自己在百度的“知道”上提了这个问题,有高人帮助解答,然后帮我打开百度上的人家给出解答的这个页面,告诉真正的原因是生成了卤化亚铜。

[教师]太好了,我们终于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谢谢你不仅让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让我学会了怎么在百度“知道”网页上求助。

[学生]我要去实验室制一种卤化亚铜,用铂丝做焰色反应的实验,另外我还要做氯化铜焰色反应实验?对了,铜丝蘸上无机卤素离子能否形成绿色?

[教师] 这非常有趣,我都等不及要快点知道。我们现在就一起到实验室去研究一下。

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实验室,实验时又吸引来了好几个学生,形成了一个研究小组,随着实验的进行,大家不断发现了许多问题,不断改进实验,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

一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专题研究了,教师鼓励他们把这个研究写成论文,并将论文投寄到杂志社。

本案例中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扎实的化学知识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出了盖泽的没有现存问题的C型题。并得到老师最高奖赏,学生自己有权选择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使用实验室进行探求,像科学家一样行动,沉浸于探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使问题探究过程中又发现了许多问题,整个问题探求过程成了一个系列剧。更主要的是整个过程,学生形成了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形成永恒的价值观,其他学生也由这个学生发现探究经历及参与这个学生的共同探究过程中,形成了发现问题的积极体验。

教师的正确反应开启了学生提问的闸门,促使问题不断发生。整个过程中,教师无条件悦纳学生的行为,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自己提出的有趣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只对学生作信息评价,而从不对学生本人作任何控制性评价。并运用了“让学生进化学实验室研究这一问题”的奖赏方法。另外,教师对经验的开放性,让教师本人也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到最后好奇地与学生一同到实验室探究、分享。教师还能移情理解,当学生不愿到别的班级示范时,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马上很高兴地自己去演示,并与其它班级同学分享了这一同学的探究过程。

实践表明,促进学生提问的策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与创造力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黯淡的眸子重新激情飞扬,教师从学生重新发光的眸子里体验到育人的快乐。

参 考 文 献

[1] [美]M.希尔伯曼著.积极学习法.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2] [美]海姆•G.吉诺特著.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冯杨,周呈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3] [美]Marylou Dantonio ,Paul CBeisenherz著.课堂提问的艺术.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 [美]A.J.斯塔科著.创造能力教与学.刘晓陵,曾守锤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作者:王彩芳

新课程教学影响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

初中物理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转变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及分析,谈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

物理新课程及其特点

新课程课程原本是指学习的科目。新课程就是指观念、功能、内容结构体系都发生改变的学习科目。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后,构建出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初中物理新教材确实具有下列特点: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生动活泼。

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表现

物理新课程与其他新课程一样,它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然而,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呢?实施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师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撞较量久持未决,教师的能力提升速度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影响新课程功能的最大发挥1)教师现时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对比滞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广大教师很认同,也知道这是新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的方向和目标。然而在教学的具体实际,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在非重点的学校,教师面对学生、环境及教师自身的能力这些课程的要素,觉得难以达到实施新课程教学所需的条件,教师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认同态度就发生动摇。因为他们知道实施新课程教学,教师职业将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知识。2)教师的能力发展提升速度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教师表现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现有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表现在教师主导角色仍未得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倾向于知识方面,未能有的放矢,教学过程的设计考虑仍沿用老一套。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根本没有体验。教师不懂得运用评价理论,更加不懂得利用形成性的评价手段去评价学生学习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得不到强化,缺乏居安思危意识,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学习的紧迫感1)学生在新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强化。实施物理新课程,既为学生带来机遇,也向学生提出挑战。如果学生能把握难得的学习发展机遇,勇敢面对学习的挑战,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可惜学生未能把握难得的时机,通过课堂与教师展开教学上的互动去争取自己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学生还要将难得的机会向教师拱手相让。他们学习的依赖性强,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非要教师督促不可。学习主动性的欠缺,使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表现不出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地位得不到确认。2)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入体验。学生由于未明白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加上受到素质基础的制约,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没有教师的帮扶,就不懂怎样学习。

学生不敢自主学习,不敢自主探索,只有教师叫学习才学,指示要学什么才学什么,依赖性很强。

问题的解决办法

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不仅学生学习发展的机遇,也是对教师的挑战。怎样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2点。

加大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快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师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难以一时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加大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做到全员参与。通过培训,提高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使教师对实施新课程教学与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达成共识。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讨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原有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应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要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满足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教学需要,必须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探讨。通过开展研究探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反思教学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实施新课程已是既定的国策,广大教师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丢掉幻想,摒弃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积极迈进教师专业化的行列,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坚持新课程理念,目前所遇的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二十中)

作者:蒋洪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综合性教学论文下一篇: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