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以及低于化疗性静脉炎的干预影响。方法:通过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PDCA循環基础上,对于患者化疗行静脉炎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下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等,进行分析。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篇1: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护理管理质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下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文献标识码]A

护理质量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可对基础护理服务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可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有效反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与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持续质量改进作为广泛性质量管理工作的新型管理理念,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特选择120例病例根据时间先后开展分组研究,探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入组,所有病例均生命体征稳定,自愿参与本研究,无急危重症患者,已排除意识不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资料不全以及不配合护理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均分两组,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在16~83岁,平均年龄(61.59±3.28)岁;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在18~83岁,平均年龄(61.59±3.28)岁;两组病例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根据医院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护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改进完善。

观察组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开展方法:(1)成立质控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护龄、学历、操作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应与实际护理工作接轨,以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流程、质控标准等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到质控组。质控管理项目包括药品管理、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培训等方面,实施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分别为护理部领导、护士长、质控人员组成。(2)强化专业技能:针对年资短、护理工作缺乏的护士,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技能比赛,突发事件模拟训练,不断提升护士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2],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开展及时有效的防范處理,避免护患纠纷事件。高年资护理人员要发挥领头作用,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不仅需对自身护理行为进行管理,也需对低年资护士发挥带教作用。(3)规范化护理:1规范基础护理行为: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排班时间,保证早、晚班护理人员合理,对每班护士的工作区域、工作职责进行明确,每名患者均由一名责任护士进行监护,保证护士可有序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2加强药物管理:对高危、特殊性药品应单独放置,实行定点放置,在外包装上明确标准名称与药物性质。由专职护士负责清点每日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库存情况,对物品的有效期进行审查,发放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3提升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直接反正着护理工作开展状况,应严格按照医院规定格式清晰明了,内容严谨连贯,文书应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原则,为患者拟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进行记录,为后续医疗工作开展提供有利依据。4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护士应不断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明确临床用药与护理流程,护理期间做好病毒预防干预,护理期间严格做好手卫生等个人消毒处理,同时也对对病房、护士站等区域做好消毒灭菌处理[3]。提前制定风险预案,有效提升病房无缝衔接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5加强护患关系建立:护理人员应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心理学技巧等相关知识,在护理中医规范言语、清晰咬字、温和的语气态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升患者的信赖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多元化健康教育:护士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医院公告板等,开展疾病知识科普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可通过多渠道了解所需了解的疾病知识,更好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配合度。(4)每月组织开展护理质量商讨会,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改进策略,对现有的护理流程、规章制度进行持续性的完善改进。

1.3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感染、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从基础护理质量、药物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管理、护患沟通等方面评价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3)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护理服务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4.0软件系统,计量资料以(x±s)描述,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以χ2值检验,P值<0.05,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护理质量评估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3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重视项目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标准,导致护理质量管理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服务质量,影响诊疗工作开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4],因此,选择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优化护理流程,加强细节管理,可使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体验,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更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持续质量改进期间,加强对在岗护理人员的岗内持续性培训,可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合理排班,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激发[5],使护理人员可严格按照医院相关标准完成护理工作,更好提升护理质量。完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确实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定期组织开展总结分析会议,对现有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完善改进方案,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减少护理服务中压疮、坠床、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好提升各项护理服务的开展效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有更高的满意度评价。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提升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嵇利芹.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113-114.

[2]张丽萍.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饮食保健,2019,6(20):139-140.

[3]孙艳,杨敏.持续质量改进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9,19(7):216-216.

[4]凌兴燕.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3):3-3.

[5]雷天霞,朱曉瑜.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35-235.

作者:孟然 衣琳 李雅微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篇2:

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化疗性静脉炎的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以及低于化疗性静脉炎的干预影响。方法:通过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PDCA循環基础上,对于患者化疗行静脉炎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下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应用PDCA循环进行化疗护理质量管理前后,化疗护理质量评分出现明显增高;同时,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明显降低,药物干预对于降低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也有明显作用。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化疗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提高化疗护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通过药物干预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PDCA循环;化疗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水平;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干预研究

在临床护理开展实施中,护理质量是进行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核心,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的改进提升,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绝对的积极作用和意义。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在实际质量管理中有着广泛和普遍的应用,应用PDCA循环进行化疗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化疗护理的质量水平,提升患者对于化疗护理的满意程度,促进医院的提升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分析资料与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室的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该医院化疗科室共有不同职称护理工作人员38名,平均年龄约为32岁,将PDCA循环应用于该医院化疗科室的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分别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及技术操作三个方面,通过考核评价,对于PDCA循环应用前后的化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同时选取该医院肿瘤化疗科室收治205例住院化疗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患者对于化疗护理的满意情况的统计分析,以进行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PDCA循环对化疗性静脉炎干预研究资料与方法

此外,选取该医院肿瘤化疗科室收治的80例上肢浅静脉化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PDCA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静脉化疗;PDCA组患者进行化疗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化疗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同时,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化疗护理一组,患者化疗前,分别使用喜辽妥乳膏以及山莨菪碱注射液对于患者化疗实施药物干预,根据对于患者化疗干预使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喜辽妥组和山莨菪碱组两个组别,对于各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首先,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中,基础护理部分,PDCA循环应用实施前,对于基础护理的质量管理评分约为94分,PDCA循环实施后,对于基础化疗护理质量评分约为98分;专科化疗护理部分,PDCA循环实施前,对于专科化疗护理质量评分约为92分,PDCA实施后对于专科化疗护理质量评分约为96分;在化疗技术操作部分,PDCA循环实施前对于化疗技术操作质量评分约为93分,PDCA实施后对于化疗技术操作质量评分约为98分,PDCA循环在化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前后,化疗护理的质量评分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此外,在对于PDCA循环实施前后,患者对于化疗护理满意情况调查统计中,PDCA循环实施前,患者对于化疗护理的满意率约为84%,实施后患者对于化疗护理的满意率约为100%。

其次,在PDCA循环对化疗性静脉炎的干预分析中,其中,PDCA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约为35%,对照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约为70%;在实施PDCA循环基础上,喜辽妥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约为20%,山莨菪碱组患者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约为25%。

三、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基础护理是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以及专科知识、专业技能等的具体体现,随着临床护理中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临床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更高需求,进行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突出的必要性。在上文中,应用PDCA循环进行化疗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后,对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的质量评分出现明显增高。此外,在临床护理的专业护理以及技术操作部分,由于PDCA循环的应用,使得专业护理以及技术操作质量评分出现明显增高变化。因此,PDCA循环进行化疗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对于提升化疗护理质量水平以及化疗护理管理水平等,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此外,在对于患者的化疗护理满意度调查中,应用PDCA循环后患者对于化疗护理的满意度出现明显提升,满意率约为100%。

此外,在PDCA循环对于化疗性静脉炎干预影响中,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明显降低,并且在PDCA循环模式下,药物干预也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芳,李爱求,林芝,杜桦,肖宁.PDCA循环管理法防治儿童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5(3):671-673.

作者:邹军莲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篇3:

走动式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走動式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自2019年3月~11月接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增加走动式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走动式管理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将走动式管理推广至门诊护理中。

【关键词】走动式管理;门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价值

门诊是医院重要的科室,门诊通常接触患者数量、病症种类都相对较多,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较大,护理质量对患者病症消除、医院护理水平等都可产生重要影响[1]。因此,需对门诊护理进行优质管理,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走动式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自2019年3月~11月接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1~49岁,平均(35.49±2.23)岁。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2~51岁,平均(35.37±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参与此次研究的120例护理管理人员专业护理水平均为N3能级,年龄28~45岁,平均(34.03±2.87)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宣传、护理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讲解等。

实验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增加走动式管理:(1)管理部门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及相关质量管理条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及管理条例进行;(2)管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基本诉求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3)管理人员通过加强走动方式及时了解护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当有异常出现时,管理人员一方面需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并引导其纠正,另一方面需及时记录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覆盖面,并将其反馈至相关部门;(4)管理人员引导各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协作护理,当有问题发生时及时改正,全面推广,其他护理人员则通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式提升护理警惕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操作、分诊护理质量、护理礼仪及急救药物和器械管理。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护理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满足患者基本诉求,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强患者护理舒适度[2]。因此,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以满足患者需求为核心,提升护理质量。走动式管理,顾名思义,通过不断走动去聆听、观察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改正,不断提升护理质量[3]。

首先,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及管理条例,护理人员可以此进行日常护理,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其次,管理人员聆听患者基本诉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护理工作改革,有效提升门诊护理质量,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再次,管理人员以走动的方式,可及时了解到各科室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问题,一方面方便护理人员及时改善问题,另一方面为后期护理改革提供基本论点,进而促使门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最后,管理人员引导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协作护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所有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通过全面检验、全面反馈、全面改正的方式,可促使门诊护理质量得到全面且显著地提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走动式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因此,可将走动式管理推广至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

参考文献:

[1]郑佩君,谢浩芬.走动式管理模式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5):3309-3312.

[2]程明珍,陈军华.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32):58.

[3]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22(32):60-62.

作者:韩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学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学艺术风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