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2-09-13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内容之一,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性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在对社会形态的选择中选择了社会主义, 而世界上对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有很多具体的应用, 表现为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不同国家对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理解不同、应用不同。也就是说,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模式不变, 但各个国家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不同的说法。

一、中国对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的理论探索

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在探索社会形态时研究得出的重要理论内容。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入手,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挖掘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研究出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须要靠建立科学社会主义来解决。前苏联虽然也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但把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和僵化的使用忽视了现实基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又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所影响, 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中国分析苏联解体的教训总结出苏联当时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立足于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 我国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败, 这都是没有研究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后果, 如果中国不及时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也容易走苏联的老路。然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全面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得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要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来展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阐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 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 要处理好社会问题就要把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应该具有社会发展速度上的优势, 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在理论上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那么如何能使生产力发挥得更好就是要在所有制方面改革, 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迈进。为了给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就要有新的所有制相适应, 以公有制为主体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到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我国经过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已经逐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我们始终要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背景下,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分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环境。社会主义发展与市场经济并不冲突,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中能够催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 我国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应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探索中创新了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中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尤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观层面的理论创新就是强调人民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根基。

建设社会主义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当代社会的现实基础结合起来, 人民的实际利益就是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走向共同富裕。提高生活水平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的, 对于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要彻底破除,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 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实践层面的重要价值就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也要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作用, 这就使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要靠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来表现,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既符合党的宗旨又符合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的根本价值。我们党在每一个时期都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中国梦, 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不变, 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形式从未僵化, 我们善于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 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一种创新成果应用到社会主义实践中, 又反过来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在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核心也是前提,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也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经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 社会生产可能会落后于实际需要, 因此, 要不断注重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 不断制定新的发展路线解决每一个阶段出现的特定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路径不唯一, 只要是社会主义本质不变, 社会主义性质不变, 共产党的领导不变, 在路径的选择中, 我们可以灵活处理以适应现实情况, 解决矛盾问题。

理论之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 在于其能够与实践相互结合, 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任务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共富,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要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来展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阐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观层面的理论创新就是强调人民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根基。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发展[J].杨新铭, 孙奎来.学习与探索.2015 (02) .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研究——兼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针[J].王钰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 (04) .

[3] 中国与世界社会主义[J].田心铭.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 (0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