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2022-07-10

第一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扶贫开发效益明显,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扶贫开发办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后,既加强了抗旱排灌能力,增加农业生产收入,同时,又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因而农村经济增长明显,社会治安稳定,农民收入增长,村民务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部分村民逐步摆脱贫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拓宽了发展思路。

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在省市扶贫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xx个,扶助资金xxx万元。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较好地改变了我县扶贫重点村的状况。一是领导重视项目实施快。五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乡镇分管领导亲自抓,项目单位领导直接管,行动快、措施力,因此,一年来扶贫开发项目都能按时竣工。二是实施项目质量高。按照一个项目下来,一位领导负责,一套办法落实,一支队伍施工,一个班子验收,一册档案存查的运作程序,对每个项目我们都做到跟踪了解,严把时间关,严把质量关,严把验收关,以确保一环扣一环,环环都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都落实,使扶贫开发项目工程按质按量按要求实施完成。三是经济效益好。第一,基础设施得以加强,扶贫重点村xxx公里的乡村道路得到了修建及硬化,x个村的路桥得以新建。第二,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xx个村的水利及电排灌设施得以新建或改建,五年来,修建电灌站xx座,圩堤加高加固xxxx余米,兴修和维修水库xx座,水利及电排灌问题的解决,使xxxxx余亩农田面积可以扩种和增收,变“靠天收”的无望田为旱涝保收田。x个村的门前水塘得到开挖改造,大大地方便了村 1

民用水难问题。x个村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新建和配套改造,较好地解决了xxxx余名学生就学难问题,x个村的卫生所得以新建,建所面积xxx平方米,方便就医村民xxxxx余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三,农民生活得以提高,据测算,扶贫项目的实施落实,每年可新增经济收入达xxxx万元,贫困地区人口年收入每人可增加xxx元。第四,开展了主导产业的扶助,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形成一村一品有区域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饲养鸭xx余万羽,饲养牛xxxx头、羊xxxx只、猪xxxxx余头,食用菌菇栽培xx万袋。第五,果业发展有序进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葡萄xxx余亩,种植柑桔xxx余亩,经济效益显著。第六,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以增强,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地组织村民学文化、学技术,掌握好x2门技术本领为村民“生财之道”提供条件。为贫困地区村民培训学习电脑、并适合农村发展的种养业技术及家禽加工培训学习等专业人员xxxx人,有力地提高了部分村民的综合文化技术素质,为他们用武之地开辟了征途。除此,在劳务输出等方面为扶贫重点贫困村输送转移劳力xxxx余人,较好地为贫困地区村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收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普遍反映,扶贫扶到了点子上,温暖了百姓的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XX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部署,超前完成整体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省委、省政府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到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后两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

第三条考核工作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针对主要目标任务设置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工作成效;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认可,规范考核方式和程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坚持结果导向、奖罚分明,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促使各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职尽责,改进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条考核工作从2016年到2018年,每年开展一次,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由县扶贫办、县委组织部,会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

第五条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情况。考核帮扶工作责任落实情况、调动各种资源参与扶贫开发情况、机构建设情况。

(二)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参考 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再识别工作专项督导考核成绩)

(三)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四)精准帮扶。考核贫困户对“一村一策”“一对一”帮扶到户落实情况,以及乡镇(街道)各项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五)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

(六)项目实施。考核项目方案制定情况、项目实施完成情况(项目完成验收目标)、扶贫政策覆盖率、项目实施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

(七)日常工作。是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六条 考核工作于每年年底开始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总结。各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对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年度减贫计划,就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形成总结报告,报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第三方评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 县业务指导、项目评审小组和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

(三)数据汇总。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建档立卡动态监测数据、国家扶贫系统数据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情况等进行汇总整理。

(四)综合评价。县扶贫办会同项目评审小组对汇总整理的数据和各乡镇(街道)的总结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核报告。考核报告应当反映基本情况、指标分析、存在问题等,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处理建议,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后,县委县政府审定。

(五)沟通反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各乡镇(街道)专题反馈考核结果,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七条 考核中发现下列问题的,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

(一)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的;

(二)违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

(三)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

(四)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较低的;

(五)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

第八条考核结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予以通报。对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出现本办法第七条所列问题的,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纪律监察部门问责追究。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各乡镇(街道)应当参照本办法,结合本乡镇(街道)实际捋顺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加强主体责任,全力做好三年脱贫攻坚工作。

第三篇:龙州镇2017扶贫成效自查工作总结

龙州镇2017扶贫成效自查

工作总结

根据《全省2017扶贫成效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为了高质量完成我镇脱贫攻坚任务,更好的推动扶贫开发政策落实,我镇对此次扶贫成效自查工作高度重视,主要对我镇脱贫攻坚工作范围内进行了自查自纠,通过此次工作,自查出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现根据我镇实际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各片长为成员的扶贫成效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扶贫工作的刘建刚副镇长担任,明确了具体要求,更好的推动了本次自查自纠活动,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建档立卡“回头看”期间,将拟脱贫户误标注为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因微机员的误操作,导致这部分贫困人口不能有效的享受国家扶贫政策,为了使这部分贫困人口更好的享受政策,特向省扶办联系咨询这部分贫困人口在系统内标注问题,根据这次动态调整,我镇将“回头看”期间错误标注的172户全部正确进行了标注,使这部分贫困人口有效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同是微机员的误操作,将杨段庄村杨更心进行了死亡标注,经和村支部书记联系确认后,杨更心并未死亡,杨更心而且是今年危房改造户,利用此次动态调整及时将杨段庄村杨更心进行了死亡回退,且没有给其造成政策上的延误。

二、建档立卡系统内错误项整改情况:

1、修改了16-65周岁无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能力但健康状况为健康1人;

2、修改了低保贫困户无低保人口信息9人;

3、修改了贫困户因残致贫无残疾人信息7人;

4、修改了16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4人;

5、修改了身份证号码录入错误1人;

6、修改了贫困人口与户主关系和性别不一致1人;

7、修改了贫困人口在校生指标三年未变动(初中、高中、高职)21人;

8、修改了贫困人口证件号码重复信息2人,已经删除信息错误1人;

9、修改了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标准信息21户34人;

10、修改了低保贫困户转移性收入中低保金为0的105户,其中清退1户。

11、修改了贫困户年收入为0的57户;

12、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高于10000元信息3户,经入户核实,其中2户进行了修改,程段庄村程国群确实有20000元的政府救助金;

13、修改了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0的57户;

14、修改了贫困户因病致贫家庭人口无患病者信息23户;

15、修改了贫困户有外出务工时间但没有工资性收入2户;

16、修改了贫困人口年龄95以上人数信息2人,经我镇调查,此2人均在世;

17、修改了脱贫户中住危房的33户,经入户调查住房均安全;

18、修改了五保贫困户转移性收入中五保金为0的信息39户;

19、文化程度为空108人,其中修改了7人,101人为在校生,因系统原因未能有效整改;20、饮水不安全的61户;

21、未能通生活用电信息62户;

22、未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信息157户;

23、贫困人口死亡未能标注信息22人;

24、贫困户家庭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生产经营性支出为空的70户。上述24项系统内错误均根据涉及村反馈信息进行了系统修改。

三、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行唐县小优鸡种养专业农民合作社情况,在多次调查后确认西庄村范洛连已经死亡,不能正常得到小优鸡合作社的分红,我镇发现这一问题后,积极和村两委协调此事,同时向县级部门申请调换贫困人员,经协调后,特把西庄村死亡人口范洛连调换为石段庄村石灯虎,入社申请及分红协议按要求已经完善。

四、经省审计组审计出我镇建档立卡系统内有15户存在“六不评”现象,经入户调查,这部分人确实存在“六不评”现象,其中,有机动车辆15户,其中贾木村马兵章之子马乐同时还缴存了企业养老保险,为了更好的使国家扶贫政策“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原则落实到更好,根据上级要求,特将这15户清退出建档立卡系统。

五、根据这次自查活动,我镇赵七里峰村刘俊芳1人、杨段庄杨更心1人、南贾素村周余良1人、南羊同村杨书坤1户2人,因村内统计填报时没能将其录入到建档立卡系统,根据镇及村调查,确实在“回头看”期间以及公示,特将其录入到建档立卡系统后,没能及时完善扶贫手册,根据此次自查,特将其扶贫手册按要求进行完善。

六、根据国家精准识别要求,利用此次自查自纠活动,我镇按照上级政策,根据家庭情况,认为贾木村刘岳刚1户4人,西关村王振家1户6人,齐村村付大臭1户2人符合贫困户条件,并严格按照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进行了评议、公示后,纳入了建档立卡系统。

我镇在此次自查活动中,做的工作根据上级要求而远远不够,我镇将在以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更好的把握国家扶贫政策,更好的为贫困群众着想,为更好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7年12月25日

第四篇:麟游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

一、“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麟游县1993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2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麟游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惠农政策,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力度,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六大变化”:

一是以贫困人口减少为标志,农村贫困现状进一步缓解。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37万人,农村贫困现状进一步缓解,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二是以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为标志,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观。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442万元,搬迁贫困人口1060户4875人,建房4782间9.56万平方米,建成整体搬迁点38处。共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36个,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67个,完成投资3520.7万元,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标志,产业扶贫成效突出。五年争取信贷扶贫资金8950万元,其中投放小额到户贷款6200万元、企业贷款2750万元;共启动互助资金项目村15个,发展协会会员1529户,互助资金总量达到290.4万元,累计投放到户205.74万元,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投入不足的难题,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四是以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为标志,科技

扶贫力度逐年加大。五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88期,培训贫困户劳动力4.4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593人,贫困人口科技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五是以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为标志,社会扶贫深入开展。五年间,共有10个中、省扶贫单位和45个规模以上企业在麟游县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投资491.1万元,为贫困村办实事92件;81个县级部门和单位为包扶村投资371.4 万元,办实事670件,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六是以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顺利推进为标志,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2010年麟游县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把“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上下通心协力,紧密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通过试点,摸清了全县贫困底子,探索出了“六步识别法”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0年,麟游县荣获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2011年3月,麟游县荣获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先进县称号。

二、目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麟游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统筹城乡发展、“三化同步”的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首先,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28元,仅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3% ,二者的差距很大。其次,全县有50个低收入村,有2.1万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8.4%,远远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比例,贫困面依然很大。再次,已实现脱贫的低收入人群,致

富基础很不牢固,发展动力不足,收入很不稳定,极易返贫,加之因残致贫、因病返贫等因素的影响,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二是基础差、底子薄,整村推进仍然处于低水平。麟游县自然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由于财政投入有限,捆绑资金量少且不能及时到位,群众投资投劳难度大,造成已完成建设任务的重点村建设标准低,整村推进仍然处于低水平、低层次。三是大扶贫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些干部、群众有弱化淡化扶贫工作的倾向。一些干部、群众认为贫困问题基本解决了,扶贫工作压力减轻了,思想上有所放松,认识上有所弱化,安排上有所边缘化,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低保与扶贫的认识比较模糊,大扶贫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三、“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对策及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麟游县实现“打造关天能源新基地、建设和谐奋进新麟游,奋力挺进全省十强县”战略目标的关键期,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机遇期和转折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要突出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三大重点”;大力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贫困人口搬迁、互助资金、产业发展、贫困户能力建设、社会扶贫“六大工程”;巩固“十一五”扶贫成果,实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人的目标。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十二五”扶贫目标,必须在对策和措施上实现“六大突破”: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落实各级责任,整合各类资源,集中用于扶贫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

基础设施条件。特别要切实抓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三无户”(无安全住房、无可靠收入、无依靠力量)安全住房和整村推进重点村工程建设,使全县低收入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户人居环境有大的改观。

二是突出重点,扶持到户,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扶贫到户方针,瞄准贫困群体,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切实发挥小额扶贫到户资金和扶贫互助资金在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推动作用,每年投放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00万元以上,发放产业发展到户资金250万元,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三是以人为本,强化培训,在提升贫困群众能力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抢抓煤田开发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好机遇,每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扶贫技能培训300人,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多轮驱动,通力协作,在社会扶贫工程上实现新突破。加强联系和汇报,搞好协调与服务,为包扶单位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和工作环境,争取包扶单位、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扶持,着力营造大扶贫格局。社会扶贫每年完成投资160万元以上,到2015年达到800万元以上,力争达到1000万元,着力为包扶村和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包扶成效。

五是转变作风,抓点示范,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把贫困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实际搞调研,促落实,集中精力,扑下身子为贫困村和

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把抓点示范与实施扶贫重点项目、与统筹城乡发展、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集中项目、资金、技术、人力,抓典型、树亮点,每年至少抓好一个移民搬迁、一个整村推进、一个产业发展示范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亮点和精品工程,辐射带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

六是加强领导,强化考核,在夯实工作责任上实现新突破。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健全党政领导包抓制度和考核机制,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夯实工作责任。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强化大扶贫理念,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确保“十二五”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麟游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张海峰)

第五篇:延安市扶贫局十年开发主要成效

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

十年扶贫开发主要成就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扶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2000年,全市在册登记的贫困人口60万人,其中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28.1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1.9万人。通过十年扶持开发,彻底解决了在册登记的28.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累计脱贫人口达到52.237万人。

二、扶贫开发资金创历史最高

十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1.7亿元,其中,中省扶贫专项资金8.2亿元,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5亿元,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2亿元,部门捆绑资金32.8亿元。从资金的来源结构看,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投入机制。特别是2004年实施“两区”扶贫开发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每年都超过了中省的投资。从2007年起,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接近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确保了十年扶贫规划任务的完成。

三、“两区”扶贫开发给全国推行片区扶贫提供了样板 2004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两区扶贫开发的决定,打破县域乡村界线,按照流域和山系不同的自然条件,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以市县两级财政为投入主体,集中扶持。两轮七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9.75亿元,整合捆绑其它资金11.32亿元,总投资达到21.07亿元,重点扶持了两区连片的57个贫困乡镇,搬迁1.5万户6.1万人,39.4万人实现了脱贫。“两区”扶贫开发为全省乃至全国片区扶贫开发提供了样板。

四、扶贫重点村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2000年,全市在册登记的扶贫开发重点村有1330个。十年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捆绑各类资金36.36亿元,完成了重点村扶贫开发任务。开发建设的贫困村实现了村村通路、户户通电通水、村容村貌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扶贫移民搬迁加快了偏远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十年来,全市共建移民新村645个,搬迁921个村组、

3.1户13.7万人。有 34个村搬迁安臵到集镇周边,改变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他们致富创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有35个移民新村找到了创业的

新型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有 96个移民新村成为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扶贫移民搬迁不但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而且促进了贫困群众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素质的提高。

六、小额扶贫信贷和扶贫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创出了新路子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扶贫专项贴息资金2200万元,通过农业银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给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4.4亿元,扶持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村,60%的贫困户得到了扶持。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全市222个贫困村,每村都建起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注入4097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采取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办法,建起了村级微型金融组织,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七、扶贫“雨露计划”的实施,提升了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拓宽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

“十一五”期间,国家扶贫劳务输出“雨露计划”投入3500万元,通过我市五所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三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班425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1万人,其中1.1万人在江苏、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中就业,1万人在本地酒店、家政、公司等服务行业中就业,收入稳定在千元以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务管理岗位职责下一篇:房屋购买的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