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

2023-04-08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邢台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于1984年,迄今已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毕业生,2004年招收专升本学生,2008年申报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调整了专业结构。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积淀深厚,基础坚实,通过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本专业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良好的学风,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现有省级精品课一门,院级重点课程两门。

现有教师15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92.3%,教授2人,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13.3%;副教授10人,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66.7%,讲师3人,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20%。目前专业师资存在结构性不足,在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地缘结构上不尽合理,讲授传统课程的教师多,新开设的课程教师少,这直接制约着新专业的发展。

截止11年9月,本专业共有在校生132人(直本学生105人,专接本27人)。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为邢台市和其它地方培养大量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本科毕业生考研率高,考研成绩连续五年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二、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定位是以师范教育为主,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兼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哲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立足邢台,面向河北,辐射省外,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了解本专业以及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地方中小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理论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成才。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教学科研的基础地位,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本专业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层次,将其建设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省内同类院校中的知名专业,在此基础上申报相关专业,调整专业结构。

(二)分目标

1.学生规模

稳定现有招生规模,每年计划招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50人(含专接本10人)左右。到2015年,在校生达到180人左右。

2.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锻塑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

优质而充足的师资力量是办好新专业的根本保证。目前当务之急,一方面是整合力量,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以其它相邻教研室为辅助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是鼓励教师课程进修,计划到2016年通过外出培训或通过“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进修10门课程。与此同时,可以从外校聘请有正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副高职的学科带头人,调入副高职称的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尽最大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硕士学位比例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教研室建设

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根据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对教学计划适时做出修订,逐步形成课程课时结构合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路线图,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教学计划,从构思运作到最后确定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期间广泛研究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我系的具体情况,经过了几次大的讨论和修改,才最终制订的。运行一个周期后,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根据近年来社会就业形势及我校教学改革的方针,到2012年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计

划进行调整,规范专业核心课程,调整专业选修课,增加有助于考研和提高就业能力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既有专业理论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4.课程建设

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形成在院内、省内有影响力、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争取在四年内使本专业能继续保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成1~2院级精品课程。同时抓好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使课程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日常化的基础工程。

5.专业特色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本专业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鉴于此,本专业将立足本科教育,一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向高一级学校输送研究型人才。引导学生报考研究生,继续保持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报考率和上线率在同类院校中占据领先地位的特色。

6.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教育目标要求,着力抓好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我们将和各个中学及周边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项工作我们已从2006年下半年就着手联系协商、多方合作,力争四年内再建立两到三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7.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首先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精选公认的优秀教材,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理想的蓝本。结合我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各科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资料,在1—2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编写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内教材,使之更适合我校教学需要。

8、图书资料建设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尤其是图书资料的建设。

以前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图书资料存在问题:一是零散不全,只有一些零散资料,急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系列教材、教学参考书及专业名著;二是内容陈旧,缺乏近年来出版刊印的最新图书资料;三是品种单一,只有一些文字资料,而缺乏新颖可人的电子音像资料。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系在学校投入的专业启动费中,抽出资金购买专业图书及相关音像资料,使本专业的教学图书资料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后

的三年内每年需要投入1~2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图书资料,订购专业报刊,力争使本专业的各类图书资料在四年内达到6千册左右,形成健全、系统、全面、有机的专业教学图书资料体系。

9.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教育实习时间,多渠道、多途径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的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注重实践教学的办学传统,保证学生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发展步骤

为保证专业建设发展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将分以下几个阶段逐步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1月—12月,加强建设阶段。完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各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等;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2月,前期调研阶段。完成专业需求、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调研,落实管理制度,完成教师教学标准、专业课程理论标准、实践技能标准等的建立;

第三阶段:2013年1月—12月,修订、完善2013人才培养方案阶段。2013年2月—6月完成专业2013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完成初稿。2013年9月—12月完成2013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制定或修订;

第四阶段:2014年1月—12月,巩固落实阶段。落实人才引进、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资金投入使本专业的各类图书资料达到4千册左右,形成健全、系统、全面、有机的专业教学图书资料体系。

第五阶段:2015年1月—12月,完善建设阶段。建成1门院级精品课程,完善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办法,健全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评价体系,建立1套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等并在专业群中进行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修养和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科研、管理的各项任务中创先争优,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为社会培养合格

建立一支教学管理队伍,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管理措施,每一个措施都落实到教学环节之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二)人才引进

引进至少两名教师,要求以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博士毕业生为主,有较好专业发展后劲、良好教育成长背景、视野开阔、思路创新的中青年人才,为我系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创新发展贮备一支“用得上、靠得住、值得托付”的后备人才梯队。

(三)业务提高

每学年通过外出培训或通过“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进修2门课程。

(四)成果奖励

制定《法政历史系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参照在《邢台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综合对本专业教职工的教学和科研奖励。

(五)突出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具有继续深造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知识储备,从入学初就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尤其鼓励考研,最终实现高层次就业。

(六)责任分解

法政历史系主任主持制订本系发展规划、专业方向、教学改革和各专业的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学术交流等工作,报学院批准后实施。

副主任协助主任,做好分管的教学管理和评估检查工作。并与教研室主任及时沟通,组织教学质量监控,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评教、评学、评管工作。

教学管理办公室人员负责和教务处沟通教学管理的具体问题。

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起草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并实施课程建设工作和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观摩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业务学习和教学研讨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和各种学术性活动。

任课教师具体落实课程教学安排,保证教学质量,对专业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

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

以上各层次之间信息及时沟通,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课程安排,抓实课堂教学,严谨考试环节,做好考试总结。

法政历史系 2011年9月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xxx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8年6月1日

◎身高:167cm

◎体重:56kg

●专业水平与技能

◎学历:大学本科

◎学位:学士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外语水平:CET—4级,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文字翻译能力,

◎计算机水平:FORTRAN二级,熟练操作WINDOWS、WORD

●个人特长

◎性格开朗,思维敏捷

◎口才与文笔俱佳

◎擅长书法、绘画

◎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知识结构

◎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与活动与奖励

◎社会活动:

◆1999年7月—9月在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

◆1999年10月寝标设计获展

◆1999年12月—2000年1月在哈尔滨金诺广告公司见习

◆2000年3月在吉化集团参观调研

◆2000年7月—9月在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检察院实习

◎ 在校职务:

◆外语协会理事

◆网球协会理事

◎所获奖励:

◆1997年10月获人文学院第一届“政法杯”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1997年12月获吉林工业大学第二届“文明杯”大学生辩论赛团体亚军

◆1999年12月获人文学院“法学社会实习报告”评比特等奖

◆1999下学期获二等奖学金

◆2000上学期获二等奖学金

●联系地址

◎学校:吉林大学南岭校区xxx#(邮编:130025)

TEL:0431—xxxx

◎家庭:xxx

TEL:xxx

◎EMAIL:xxx

●补充

◎院系意见: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2301101

2.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4.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所有课程的绪论。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系统的、理性的、全面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就业岗位等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坚定专业思想,为学好本专业打好思想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系统的、理性的、全面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就业岗位等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坚定专业思想,为学好本专业打好思想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后续课程:思政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3.学时:总学时16,周课时2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具体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6.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主要说明开卷或闭卷、笔试或论文等其它考试类型、成绩组成等)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8。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过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专业形成过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分工等知识,感知安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情况,为学好本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确立。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内涵解读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由来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确立

3.安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毕业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将来工作的岗位及能力要求,明确该专业的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要求,为学好本专业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重点: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学难点: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2.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 3.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结构: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掌握各课程模块的内涵、功能、比例,明确各模块的课程群及实践课程要求,为学好本专业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教学难点: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2.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3.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凝炼过程。明确“一般专业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提前准备这两种能力。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第五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集中性

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项目安排内容,掌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活动项目安排的目标要求和组织与考核方式,为学好本专业理论课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难点:课外活动项目的实施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课外活动项目安排

第六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方法介绍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常用学习方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理论讲授与学生经验介绍相结合,为学好本专业奠定感性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个性化学习方法(高年级优秀生学习方法介绍)。 第七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来就业面向的三大岗位群: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法律事务岗位群各自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能力要求,指导学生预先进行职业规划,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实践基础。

教学重点: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 教学难点: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教师岗位群 2.公务员岗位群 3.法律事务岗位群

第八讲 课堂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谈专业感知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学生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真实原因、今后的打算。课堂讨论后教师对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进行引导,坚定专业信心,为学好本专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对思政专业的新认识 教学难点:对四年学习的打算和规划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对思政专业的初始认识 2.对思政专业的新认识 3.对四年学习的打算和规划

执笔人:罗春霞

审核人:单林波 教研室主任: 罗春霞 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经典书目:

1、中央编译局、教育部社政司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

2、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

3、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6、俞可平主编:《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7、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8、陈麟书、陈霞主编:《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9、李德顺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10、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哲学原理》、《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读书》、《青年研究》、《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求是》、《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青年报》。 网络资料:

中国期刊网、全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史参考书目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龚海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张耀灿 主编红旗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张蔚萍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70年史纲》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5、《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八十年》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参考书目

1、《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概论》王新山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思想教育心理学》武怀堂主编 华夏出版社出版

3、《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王树茂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张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5、《公关心理学》张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参考书目:

1、《教育学导论》沈壮海

2、《教育原理》厉以贤

3、《现代教育论》黄济

4、《教育学》胡德海

5、《教育学》王道俊

6、《教育原理》孙俊三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1、关培兰 编著:《组织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胡君辰、杨永康 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3、[美] 史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美]黑尔里格尔等著:《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6、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案例丛书,《组织行为卷》,分卷主编:李剑峰

第五篇: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摘要]目前的法学教育主要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以培养高尚的品格、

康的心理等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高尚的品格及正义、公平的理念不仅是法律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法律人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培养法律人的法学专业教育中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多样化的运用,建立和培养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打造文明的、和谐的、法律意识浓厚的校园氛围等多个方面加强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具备良好法律伦理道德和法律职业素养的合格的法律人才,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法学 专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一、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是法学高级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这其中是将品德放在了人才的首位。因此我们的大学教育必须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更应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培养法律人职业道德的需要。

“法”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法,平之如水,所以从水。”从古到今,法律都意味着公平、正义。法学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及法律工作者们。这些法律人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律人既为正义之事,必先做正义之人,法律人必须具备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人的伦理道德是支撑司法公正的柱石之一。法律人的正义精神应是孟子所言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正不阿的精神。

作为执法者,当法律人欠缺高尚的品格,欠缺正义、公平的理念时,我们就无法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正如专家所言: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仅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维持一种实在法体系,有赖于那些对它的管理和执行负有责任的人如法官、警察和法律界人士的笃诚。如果他们到了腐败的地步,那么法律的作用就会遭到削弱。人们就无法指望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也无法指望利用法律所提供的种种便利” ①。现实生活中因法律人职业道德的缺失所导致的司法腐败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司法腐败好比是水的源头被污染,使百姓寄希望于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得以崩溃。而司法腐败与法学教育中欠缺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法律人的职业道德主要形成于接受专业教育期间,作为法律职业守门人的法学教育就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一定要把知识的传授与品格的培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未来的法律人才能在未来的执业中,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升华职业道德水准。

(三)法学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间内在联系的需要。

法律始终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正如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法学的创始人霍姆斯所言“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②。法学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样作为社会科学,同属于广义的大法学类,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难点无不与法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1998年联合下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形势与政策课一起,共同构成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这充分说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法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任务。

二、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一)法学教育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高尚品格和法治精神的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7月颁布实施)中确立的法学专业的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其中并未将职业道德与尚 2

法的品格列为培养要求。因此目前的法学教育,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主要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教师主要讲授的是法律概念、原则、规范及学科体系,而法律知识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更的。尽管近年来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意识到了能力的培养,但却未真正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尽管近年来司法考试中增加了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的内容,有些法律院校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设了法律职业道德、法律伦理课程,但并没有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既没有高水平的独立的教材,也没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教师,且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将其列入了死记硬背的范畴,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它,更没有将其内化为行动的准则。没有经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人进入社会怎么可能实践公平和正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品德教育,忽略法律意识的培养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课”来完成。“两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75%的课时都用于品德教育,而单纯的品德教育总给学生以说教的感觉,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法律基础的内容涉及的很少,在目前仅有的12个课时中讲的主要是法律概念。加之很多两课教师不具备法学专业背景,即使有法学专业背景的老师也由于课程的统一安排和学时所限,无法在很少的课时中很好地实现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学法就是为了钻法律的空子,逃避法律责任。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学生中违法违纪、漠视弱势群体、畏惧权力、知法犯法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的途径

(一)在法学专业中设置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培养法律信仰、塑造法治精神 法律的生命在于适用和执行,法学教育就应是职业教育或应用教育。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认为“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在训练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谋利益的法律人才,这种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③。法学教育最终的目标,应使公平、正义的理念真正内化为法律人的内在信念,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因此有必要在法学专业中设置法律职业道德课程作为必修课,培养一批有实践经验、有优秀品德的教师,专心研究这门课程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写独立的教材,形成完整的体系。

思想政治课与法律职业道德课有融合,但不能完全等同。法律职业道德课有其特殊性。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到法学专业的职业特征。“法律人的职业使命决定了其职业道德是一种理性道德。这种理性主要表现为中立性与程序性。中立性要求将情感判断置于规则之下,而程序性则体现为以程序正义制约价值判断”④。如在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间,“法律家与其说是追求绝对的真实,勿宁说是根据由符合程序要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而“重构的事实”作出判断⑤

在法律职业道德课中应将对法治精神的追求作为法律人的的终身追求。即法学专业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核心在于形成对法律的确认、信服和忠诚意识,培养法律至上的思想道德素质。所培养的法律人必须以社会正义为价值准则,树立对法律的信仰,维护法律的尊严,忠于法律、忠于事实,除恶扬善,清正廉明。要有尚法的特殊人品和刚正不阿的特殊品格⑥。这样的法律人才才会成为造福国家的人才。

(二)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应更多地适用案例教学法等启发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注入式变为启发式,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信的人格。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有批判精神,不能以教师对法律的理解去影响学生,不能以讨论出一个统一的结果为最终目的。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论点或结论找依据,而不能迷信案例的答案或某一个个案的判决。因此实践中的案件是以证据来决定案件的输赢,有可能因为举证不利而导致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模拟庭审、旁听真实的庭审、通过法律援助站接待当事人、接触真实的案件等,都可以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职场环境,切实体会作为一名律师或一名法官应承担的神圣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法律援助站的 4

工作,为学生中的纠纷或社会上需要提供法律帮助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既能使学生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正义感,进而坚定职业信仰,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专业采取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教学方法。

对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结合法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法律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作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法律事件来介绍。对理工科学生,则应侧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融合。应打通学科之间厚重的壁磊。在法律基础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应重点突出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守法及信仰法律的精神。如针对信息学院的学生可以讲一些网络犯罪和电子知识产权的内容。对建工和土木的学生可以讲一些房地产法律的内容等。不同专业、不同行业,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但公平、正义、善良应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起码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并在专业教育中体现法学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法律特别是民商法律中的一些专业原则本身就是道德原则的升华。如诚实信用原则,原本只是商界的行业规则,但现在已上升为民商法中重要的法律原则,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如在民法专业课中,一些学生问到有关助学贷款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既让学生明白助学贷款是一个合同行为,签订了贷款合同就必须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否则将承担违约的民事法律责任。同时让学生明白助学贷款是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一项扶持政策,在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给予了无私地帮助,受助人也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抱着感恩的心及时还贷,这样才能让其他的贫困学子也受惠于这项政策,让爱心接力棒继续传递。这样就将法律知识的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两个学科之间类似这样的联系有很多。比如悬赏广告问题,学生实践中经常有因遗失物品而发布悬赏广告,承诺对拾得人支付酬金以表示感谢的情况。在民法的专业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悬赏广告的法律规定,一方面告知学生作为失主既然发布了悬赏广告,依据诚信原则和法律规定就应支付拾得人许诺的酬金,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索尽管法律规定失主有义务按悬赏广告的内容 5

履行诺言,拾得人有权利按悬赏广告的内容索要酬金,但是否法律赋予我们的所有权利都要去积极行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否应更多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否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 设身处地地站在失主的立场思考问题?这就会使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师在披露现实的同时,应强调正面教育和正面引导。

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健康的灵魂才能言传身教。尽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司法实践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之处,但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师,更应强调以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不能只顾批判和披露社会的阴暗面,而忽略了光明、正义的一面。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司法腐败等不良事件应作现实版的介绍,但应作正面引导,作客观评价。特别是教师自身不能对社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并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影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要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挫折,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没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无法感染学生。

(五)组建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

“所谓教不严,师之惰”,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要想培育出具有高尚品格的学生,必须要有高尚品格的教师。要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校内以班主任、院系辅导员、党团、思政课教师为专职,再培养一批有爱心、有耐心、有号召力、有感染力,真正能为人师表的退休老教师做兼职辅导员。另外可组织一批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各行业的名家、老革命军人等作为校外兼职辅导员,以他们的工作经历、人生阅历来强化法学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感受活生生的人和事,在不断培养法治精神的同时获取良知、感动和感恩等。

(六)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全方向、多角度地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两课教师、仅仅依靠两课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 6

阵地,必须多方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如请校内外辅导员做专题教育讲座或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选修课;组织学生观看例如《开国大典》、《唐山大地震》这样震撼人心的影片,并就影片的观后感展开讨论;就校园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的问题及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如网上曾介绍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周围却无人敢前去帮助,怕被讹上说不清”进行专场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应形成怎样的校园风气和社会风气,这其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紧密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现实问题及时给学生拨乱反正,理清困惑;党团活动时去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战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现场接受心灵的洗礼;充分发挥法学系师生的作用,搞法治宣传周、法制讲座、向全校公开法学专业模拟法庭的演练等,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针对学生实际的心理状况,展开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及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班组、学生宿舍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作用,引导他们开展各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活动。如引导学生通过社团搞主题活动、将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做成动漫或刊登在自办刊物中或做成宣传画、标语或编排成小品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行为。如毕业生离校时学校打的标语“把信心留给自己、把文明留给母校„”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学校现有的一些做法也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如处理违纪学生的申诉时,学生校内申诉处理委员会开会时邀请了学生会的干部或本专业本学院的学生代表,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实现处理申诉的程序正义,且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总之,法学专业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承担起培养和输送“依法治国”所需要的合格的法律人才的重任,也才能使公平、正义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①[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35 ②吕世伦.现代西方法学流派[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421 ③孙小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13 ④龚义年.“法学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及其改革完善”,《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⑤(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M].王焕生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219 ⑥李龙.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俊霞:女、汉族、1973年生、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商法专业方向。13684711636 E-mail:lawyerwjx@126.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事业单位文秘专业知识下一篇:事业单位考试热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