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摄影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2022-09-10

我国高等摄影专业从1952年诞生到今天已有58年了。从20世纪50年代几所高校开设摄影课, 80年代摄影专业的建立, 到90年代的迅速崛起, 至今近百所所有的高校从事高等摄影教育, 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摄影专业, 课程设置由基本技术逐渐发展为包括摄影技术、摄影艺术、专业摄影和素质修养等相对丰富的课程, 社会对各类摄影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全国几乎所有艺术类院校都开办了摄影教育, 有的文、理工大学也在开办。大有一种“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大跃进”精神。师资的严重缺乏, 教学条件的简陋, 随意凑合的教学计划等问题, 但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的大量需求对高校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提出考验, 有待于我们呼吁和正视它, 努力去解决、整合、规范。使中国摄影教育长久以来潜藏的弊端和缺陷一时间暴露无遗:我国摄影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处境——缺乏宏观与系统的教育走向指导和缺乏有实力的师资。

1 确立符合社会要求教学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应该注重专业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目前我国摄影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摄影记者、广告师、平面设计师, 是具有一定的系统理论、较高素质的专业摄影人, 教育所培养的摄影专业学生, 不仅对美学、人文、历史有深刻的理解, 对商品市场要有充分认识, 并且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 在学校并不是简单地去学习如何创作一件作品, 而是去学习如何构思、设计, 并选择最佳方法去完成这件作品。而学校在此环境下学习与许多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 以便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后能顺利创业、谋生。在摄影专业和印刷专业等课程设置中, 就包括了这些专业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版权的界定及维护、合同制作与业务洽谈等内容。目前我国学生在课堂学到的大都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基本知识课程, 离实际运用还相差很远, 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 补充一定数量教学。

2 高效管理与实用的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课程为本”, 不是“以学生为本”,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具体知识内容陈旧, 过分重视陈述性、记忆性材料和确定性的教学, 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知识教学, 忽视不确定性的、前沿性的内容, 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当这些问题体现在摄影教学方面时,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院校沿用的教科书内容仍然以传统摄影技术讲授为主, 数码摄影、电子暗房和多媒体编辑课程多靠学生自学, 与摄影相关的新技术和各领域知识远未得到及时充实[1];摄影教学缺少与美术、艺术类学科结合, 与社会全面接触。课程计划刚性过强, 弹性不足, 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

专业结合综合化。人文、社会学、物理等专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 教育强调学生发挥创造性、理念性的基础。不断思考如何把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结合, 不断运用新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式、载体介质、创作手段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创作意念。摄影教育解读停留在点、线、面的构图、用光等形式美上, 而图像中内容所传载的符号作为视觉心理传达的信息符号这个层面的东西没有被发掘出来, 作为符号表意、思想情感、提示更深刻的社会问题等层面的东西没有被发掘出来大家都在学摄影史、艺术史, 但是缺乏对视觉心理的研究, 还没有引入的观念。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手段, 而是一种理念, 是一种思想。在理念的指导下, 进行照片的拍摄, 才能把摄影与现代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摄影工作, 应该是先有策划, 包括它的目的、意义、手段、对结果的预测以及拍摄中出现问题解决办法等的准备, 摄影它包括现代运筹学、管理学等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提高师资水平

目前我国从事摄影专业的人士百分之七八十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校摄影教育, 出现了摄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说法。这个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的摄影教育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所以有人说中国摄影的希望在高等教育。目前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摄影课, 存在师资匮乏的现状。与某些院校盲目申请设立专业、扩招学生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长久以来, 我国确实存在摄影专业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 几乎所有的院校均采取从其它院校和社会上外聘教师, 学校本、专科毕业生留校任教等方式来弥补, 半路出家”的摄影人成为教师的不少, 一直在搞沙龙摄影成为教师的也不少, 我们的教师队伍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 致使大部分学校首先忙于解决教师数量上的问题[2]。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整体质量不高。教师质量低, 不是教师个人文化修养、素质低, 而是对影像的解读、心理、社会功能的认识低。教师的认识只停留在对摄影美学的认识基础之上, 只是对摄影技术层面的认识,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必然不会超过教师的水平。教师讲的一两门课没有与摄影教育整体有机结合起来, 而是游离成一门门所谓的技术、各类题材等等的摄影课程, 没有将自己的课程纳入到摄影的大系统中, 与学生的整体教育没有发生必然的联系, 要放到人类社会的层面去研究摄影, 学习摄影, 把握摄影, 才能算作受过系统的完整的专业教育的。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观念下的的教育被归结为单向的“传授”过程, 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社会道德的化身, 传授文化知识。而今日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要培养创造新世界的劳动者。年轻一代进入社会面临的问题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今天难以预见的。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教师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 都不应以自身作为模板“复制”下一代。这是我们要抛弃“以教师为中心”陈旧观念的最根本的理由。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某种对立的观念, 实际上不然。尽管“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教学模式, 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包含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二者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必然要完成“以知识为中心”的设计任务, 但其中的知识传递已经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传递了, 它的设计要确保与整个学习环境的设计相吻合。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人机对话式”、“互动式”、“启发式”贯穿于摄影教学中, 并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教, 启发引导学生怎么理解影像, 怎么去表现生活, 让他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视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去整理所看到的一切, 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创作的视觉表现能力[3]。

5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摄影教育理念

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Internet的普及和应用, 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首先, 网络摄影资源的共享丰富了摄影教学的内容, 丰富的网络摄影信息资源, 为学生能获取摄影课堂以外的最新的最好的东西成为可能, 已成为摄影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要集结我国著名摄影家资源, 同时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摄影家、从事摄影理论研究的评论家以及一批E时代的有真知灼见的摄影新人类的加盟, 形成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其次, 网络强大的交互性活跃了摄影教学的形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超级连接, 采用视频广播、视频点播、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教学讨论区 (聊天室) 等形式, 便捷沟通, 实现多向交互, 从多感官刺激, 使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效率更高。再次, 网络开放性教学方式拓宽了摄影教学的规模, 网络用全新的教育模式, 超越时空限制, 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只要网络触及的地方, 接受最优的摄影教育。

近年来, 我国高校摄影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对此, 应认真总结经验, 合理科学的开展摄影专业教育, 避免草率设置专业和过热发展, 对我们所热爱的这一专业的发展负责任地展开研究, 是每一位摄影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广泛开展摄影学科理论研究, 进行摄影教学经验交流, 提高摄影教学与科研水平, 加强与海内外摄影界、摄影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国外最新摄影教育思想, 科学借鉴国际先进摄影理论研究成果, 促进中国摄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进一步成熟。

摘要:高等摄影专业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模式,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新型摄影教育理念, 全面普及摄影教育。

关键词:高校摄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秦国防.浅谈数字时代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与改革[J].美与时光, 2009 (10) :115~116.

[2] 刘洋, 高俊杰.高校摄影教育的现状与对其教学理念的思考[J].美术大观, 2010 (5) :173.

[3] 王树杰.从建构主义角度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5) :1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开放度对政治教育的作用下一篇:中日酒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