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重庆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发展研究——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22-10-20

基金项目: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委托项目, 项目名称:面向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我院服务类专业的发展研究, 编号:17XJWT004。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 重点立足新兴金融服务业、离岸服务外包、大健康服务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研发、设计、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国际物流及城乡配送、电子商务及跨境结算、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等十大领域, 大力加快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 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0%, 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 将重庆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伴随着这些主导产业的调整和变化, 以及传统第三产业的更新升级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重庆将缺乏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 并主动从专业设置与调整入手,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体现产业适应性, 突出办学特色, 为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提供智力支撑。

一、服务类专业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 我院设置的服务业类专业有旅游管理系的导游、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会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系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信息工程系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建筑工程系的环境艺术设计等共计13个, 涉及到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贸易、专业服务等领域。从近三年招生数来看, 每年大幅增加。2016年实际报到数为802人, 到2108年实际报到数达到1505人, 增幅达到88%, 说明服务类人才需求旺盛, 受到考生的青睐。

综上所述, 我院服务类专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服务类专业为学院发展的重点, 既体现在招生专业数量占比方面, 又体现在实际招生人数方面;二是已形成了以商贸、旅游为主体的服务类专业体系;三是打造了一批较适应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 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

二、服务类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 设置理念不先进

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思路影响下, 学院近几年在申报新专业时, 一个重要决策指标就是该专业的报考热度、招生人数。虽然报考热度高与招生人数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需求, 但这种需求并不完全对应当地产业的真实需求, 从而导致虽然看到了“入口旺”, 但未必能实现“出口畅”;同时在专业设置、发展方面表现得较零散, 未体现专业群建设理念, 给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师资、实习实训等带来诸多问题与不便, 形成不了专业优势, 凸显不出办学特色。

(二) 产业对接度不高

根据规划, 重庆市重点发展新兴金融服务业、离岸服务外包、大健康服务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研发、设计、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国际物流及城乡配送、电子商务及跨境结算、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等十大领域, 对比我院招生的十三个服务类专业, 仍然停留在依托原有办学传统与积累。加之近几年学院仅仅新申报了会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两个服务类新专业, 显然无论是实际招生专业还是服务类专业的设置结构, 均与重庆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度不高。不能满足市场对服务类优势行业或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 亟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 培养模式太单一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要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那么其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与产业、行业、企业三者相结合, 在这三者中, 企业作为接受、使用人才的终端, 更是衡量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是否相适应的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如果能够按照企业的意愿与标准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我校的情况来看, 与服务类行业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 若有合作, 也是形式单一, 领域局部, 层次较浅, 仅表现为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偶尔的行业专家讲座、遴选优秀毕业生就业等。培养模式的单一, 必然带来培养理念、教育资源、人才质量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四) 培养特色不突出

就重庆市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设置的现状来看, 可以发现不少服务类专业的布点数很高。据调研了解, 不管是公办的, 还是民办的, 不管是商科类的, 还是工科类的, 有相当多的专业都是同名同质的。特别是“会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具有明显的同质化。这种高重复率无疑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因培养特色不明显, 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二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专业类型太过相似而超过了人才市场所能容纳的程度, 会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服务类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 主动对接产业,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重庆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所涉及的十大领域, 结合近三年各专业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所涉及的服务类专业在系统梳理、客观分析、理性思考的基础上, 可采取停、调、增三种方式, 主动对接产业, 优化我校服务类专业结构。一是停办商务经纪与代理、连锁经营管理、导游3个专业;二是调整报关与国际货运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 重点向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拓展;三是结合重庆市及永川区产业布局与发展重心, 适时新增商务数据与分析、互联网金融等专业。通过对服务类专业设置做出及时调整, 增设市场亟须的服务类专业, 调整改造甚至撤销那些日益被市场所淘汰的专业, 确保服务类专业设置与服务业的发展做到最大程度的吻合。

(二) 打造专业集群, 形成专业协同优势

将学校各二级院系现有服务类专业按照专业群建设思路进行跨院系整合, 重点打造电子商务专业群和现代旅游服务专业群。一是打造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基础, 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物流管理专业为支撑, 协同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二是通过互联网跨界思维, 依托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 融合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现代商务文秘等专业的优势资源, 形成现代旅游服务专业群。以“互联网+”为引领, 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途径, 以课程建设为手段, 以实训、实战条件建设为保障, 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为支撑, 以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全面提升两个专业群建设水平, 更好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

(三) 加强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近年来, 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等积极促进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校应充分利用双基地建设任务、职业教育集团等项目平台, 广泛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 积极采取共建二级学院、设立订单班、虚拟订单班等形式, 全面强化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 突出培养特色, 促进服务专业发展

要突出培养特色, 就要避免同质化, 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协同创新。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体现鲜明特色, 形成突出优势。比如市场营销专业, 可在原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两个培养方向上, 增设当下行业前景广阔, 市场需求旺盛的教育培训方向;将电子商务专业重点聚焦在其他院校很少涉及的美工方面;将国际货运与报关专业偏向跨境电子商务进行培养等。通过提高服务类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效益, 以培养适应重庆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研究在面向重庆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背景下, 立足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分析现有服务类专业设置及发展现状, 提出建议, 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打造重点专业、强化专业特色等途径加以发展, 以培养适应重庆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兴服务业,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J].纺织教育, 2005 (6) :54-56.

[2] 赵进忠.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1) :93-94.

[3] 崔新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院, 2012 (2) :24-28.

[4] 吴兵团, 杨新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12) :73-76.

[5] 杨虹.新时期调整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4.

[6] 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析高校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下一篇:血清MDA、SOD及维生素E水平的测定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