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实践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

2022-04-2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课内实践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针对广东培正学院实验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应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5个子体系构成,详细分析每个子体系的主要内容,形成广东培正学院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独立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4大模块组成的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课内实践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 篇1:

虚拟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向度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依托网络终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创设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意义、考评等环节的虚拟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新形态,虚拟实践教学具有现实超越性、客观真实性和灵活便捷性,其出现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教学危机,有益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有助于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实践教学新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互联网模式”、“教学网站模式”、“网络课堂模式”,其实施路径包括目标、原则、内容、形式、步骤、考核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内涵特征;教学优势;模式路径

文献标识码:A

16721101(2017)01001205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s; teaching and advantages; form and paths

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价值和必要性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但在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大多聚焦于课外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教学。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虚拟实践教学这一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始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界。本文就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必要及优势、模式和路径等核心議题略谈些浅见,以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虚拟实践教学的重视。

一、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虚拟仿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而生成的一种虚拟环境,因其提供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模拟与使用者高度契合,能让使用者产生身临其境、恍如身在其中之感。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卫生、医疗、交通、产品设计、应急处理等领域。随着虚拟仿真功能的不断完善及其应用范围的拓展,教育领域开始关注并探索其应用的可行性,并积极评估其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值此互联网虚拟技术君临天下之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施教者需厘清虚拟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就其内涵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依托能够承载虚拟实践平台的网络终端(如电脑、手机等),创设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情境、意义及考核等环节的虚拟实践活动,它以虚拟仿真的方式为大学生打造一个接受隐性教育、感知社会实践、反映受众心理的网络化虚拟世界[1]。在网络终端平台的有力支撑下,大学生借助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维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交流会通,于虚拟世界中体验现实生活及社会交往,进而增进对现实生活及未来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由于虚拟实践教学模式集娱乐、教育、考评于一体,学生从中既学习了教师提前预设的理论知识、又能间接感知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同时又在虚拟世界中留下实践印迹,为实施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提供翔实可靠的现实依据。

从其特征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与网络虚拟深度融合的产物,除了兼具二者之优长,还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如现实超越性、客观真实性、灵活便捷性等。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具有现实超越性。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如课外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课堂上“满堂灌”的单一模式,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欢迎和参与。但是这些实践教学方式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其实践模式不外乎课堂上转换教学方式,课外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活动等,加之经费、管理等因素瓶颈,从根本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其成效。虚拟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避免这些影响因素,还因其现实超越性而让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大显身手。这里所谓现实超越性,意指虚拟世界固然源自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但并非后者的照搬照抄与简单复制,从本质上言它是对现实社会的重大超越。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不仅能够逼真模拟现实生活,将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可能通过网络虚拟成“一切皆有可能”,还可以超越现实地蠡测其未来走向。在虚拟世界中想象或者憧憬未来,正好契合了青年大学生对美好人生的企望和设想。在此意义上说,将网络虚拟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空间,丰富了实践教学形式,增添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践教学资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不可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虚拟成分,但其所隐含的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及教学手段具有客观真实性。一是教学内容的客观性。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施教者预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嵌入虚拟仿真软件系统中,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系统的使用体验现实世界,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及其具体样态。二是教育目标的客观性。虚拟仿真表面上看是虚幻不实的,但仿真本身的目标具有客观性,旨在通过虚拟仿真培训达到育人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目的正是通过虚拟仿真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是教学手段的真实性。虚拟仿真系统的设制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以辅助学生开展教育体验,而学生体验虚拟仿真教学则需要输入输出设备。虚拟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硬软件设备、各种数据线、教学场所等无不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而设定,且都是现实社会中可知可感的客观存在。

再者,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具有灵活便捷性。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内涵和识别标准存在争议,以笔者之浅见,其实践教学的判定标准不在于课内与课外、校内或校外等教学场所的简单变更,而在于学生是否广泛参与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对教学场所似乎没有明确的硬性要求,只要能够架设网络虚拟仿真设备平台,无论是课内与课外,还是校内与校外都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就终端平台而言,能够连接网络的电脑、手机都可以开展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场所来说,能够提供网络的各种场所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场地;从教学时间来看,在设定虚拟实践教学时效内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就教学管理而言,通过虚拟仿真设备教师能够便捷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由此不难看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减少组织难度,缓解经费困难,还极大地让大学生从传统的固定的教学场所中解脱出来,因而具有更强的灵活便捷性。

二、虚拟实践教学的必要及优势

虚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了瓶颈障碍,然而相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实践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 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教学危机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严重的教学危机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认真听课者寥若星辰,其余则是“沉默的大多数”:要么低头写作业,要么尽情玩手机,要么睡倒一大片。如果一味地漠视这种现象,那么出现教育所谓的“负效果”——越是当局大力倡导的,越是学生质疑或拒斥的[2]——就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新闻。其教学危机的出现,无疑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撇开外界影响因素,仅从教育教学层面而言,可以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学校不上心。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足,有的学校连“思政专项经费”也不能及时到位。二是学生不在意。当前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只注重高数、英语、计算机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漠视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教师受冷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慷慨激昂般地倾力教学,却受到学生们的消极应对,课堂氛围不尽人意,教师的教学兴致亦随之削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将大学生由“低头族”变成“抬头族”再到“点头族”,增强他们对党的战略决策与施政纲要的理解和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虚拟实践教学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网络生成具有视觉、听觉的一体化的虚拟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画面中,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义涵,从而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与道路自信。

(二) 有益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实践教學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质的基本环节,是大学生接触某个事物、认知某种观念的重要方式。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指出:“越是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体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3]681思想政治教育固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与理论讲解,但更需要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增进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但囿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难以真正落实落细。加之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班教学,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确实比较麻烦。即便有些高校开展了课外实践教学,也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如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实践方案缺少针对性、指导教师没有主导性、实践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等。教育部近年来明确要求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设立实践教学基地,然而由于诸种条件的局限,鲜有高校带领全体学生前往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个别高校采取学生代表的形式,偶尔进行小范围的实践基地参观学习)。虚拟实践教学凭借互联网技术而营造的虚拟化教学环境,能够解决传统实践教学受场地、交通、经费、人力、管理等条件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在线仿真实践场所,创设虚拟实践情景,让大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长远计,虚拟实践教学能够减轻教师的指导难度、减少实践教学的经费开支、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三) 有助于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实践教学新途径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4],意味着制造、农业、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对有“数字原住民”由美国哈佛大学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伦大学信息法研究中心共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意指伴随网络而成长的新生代年轻人。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活是他们自小即开始的生存方式。(Digital Natives)之称的当代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95”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而成长的一代,他们对各种网络终端平台(如电脑、手机等)有着天然的依赖性,网络似乎成了他们与外界交流与联系的唯一方式,如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网上阅读、网络视频、网络通信等。在他们的思维世界中,貌似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便捷而高效地解决。今年8月底中国青年报对“大学生暑假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过半受访大学生暑假在家刷手机,67.19%受访者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症[5]。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必有末日穷途之感,而应正视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强大的冲击力,牢牢抓住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的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情境下信息交互状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渠道和途径。依托“互联网+”所提供的虚拟仿真新情态,将网络新媒介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就具体操作而言,可将党的方针政策和主流价值观隐性植入互联网技术所营造的虚拟实践平台,找寻数字化时代实践教学的发展空间。此举有助于吸引“数字原住民”大学生,拓宽他们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兴致,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三、虚拟实践教学的模式和路径

鉴于上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优势的分析,可以说虚拟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次“革命性”创新。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如何实施方能最大程度地彰显其教学优势?在充分借鉴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与路径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虚拟实践教学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一)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开展和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运行的方式。从可行性的角度考量,其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模式”、“教学网站模式”、“网络课堂模式”等。

1.互联网模式。 是一种以公共互联网络为实践平台而组织和开展的虚拟实践教学。网络世界不单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化呈现,而且包括许多超越现实、跨越时空的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网络世界中自由翱翔、任意穿梭,无疑能够吸引当代大学生参与进来。但是网络世界提供的信息、内容太过于丰富多彩,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加之青年大学生缺少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极易致使部分大学生迷失其中而无法自拔。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时,教师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认真研究和探究虚拟实践的目标、原则、主题、组织、考评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带着实践任务进入网络世界参观体验,比如就某一热点事件或民生问题进行网络调查(“网络调研”),利用网络研究近期国内外理论与时政问题(“网事研究”)等。

2.教学网站模式。 即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站来组织和开展虚拟实践教学。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网”,以及网易云课堂支持的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这些教学网站在诸多方面的前沿尝试,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网站的搭建完全可以参照网络游戏的模式,通过对模块的精心设计和内容的高度凝练,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要求以及操作规范融入软件系统中,让大学生打开界面就能够了然于心,进而快速进入角色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通过教学网站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实践空间,又便于教师加以操控,为实践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网络课堂模式。 即借助计算机网络硬件与软件环境在特定教学场所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活动。与上述两种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课堂采用最新的VR技术(即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包括数据手套与超声波头部跟踪器、语音识别和合成等,生成可以交互的、提供沉浸感觉的三维世界),能够再现生活场景与现实情境,加上相关的声光电化效应,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此外还能捕捉使用者的意念、举动,及时予以调整和互致力,体验感受随之不断加深。而就实践效果来说,网络课堂实践教学无疑是最具惟妙惟肖的,也是最接近真情实景的。网络课堂中师生同时在场,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有助于教师掌控实践教学全过程。然而网络课堂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学成本偏高、班级规模有限、管理维护繁琐等,这是开展此类虚拟实践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虚拟实践实施路径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故其实施路径也在不断探索和调试中。这里笔者以“互联网模式”为例,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些初步的构想。

1.明确实践目标与原则。

“概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虚拟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进而提升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自信。

为保证“概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虚拟实践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督导和激励,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回应。二是贴近“概论”课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的原则。即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有针对性,也要有现实依据。

2.确定实践内容与形式。

实践内容的选取相当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虚拟实践教学成败及其效果,故而在实践内容的确立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为保证内容选取的适宜性,在选择时应注意几点:一是选题应来源于指定教材,二选题要有趣味性和新颖性,三是选题必须接地气,有现实指向性。

内容决定形式。在内容确定下来后,应依据选题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虚拟实践形式。比如“虚拟体验”,即教师提前确立实践内容,适时要求学生进入相关主题网站,如“网上纪念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档案馆”、“网上红色之旅”等,在浏览、观看之余要求大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规范组织与实施步骤。

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组织虚拟实践教学。从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角度言,进行小组协作有助于增进团队合作意识,虚拟实践教学应以小组为主。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且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选题内容自由组合,还要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为小组长负责虚拟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虚拟实践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虚拟实践教学的演示或示范;其次,教师向同学们公布预设的实践内容,或者师生共同讨论确立选题内容;再者,学生根据选题内容的情况,按照个人喜好进行自由组合并选出小组长;最后,各小组在教师和小组长的督导下展开实践活动,并将實践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写成实践报告,以作为考核的依据。

4.期中检查与成效考评。

由于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数存在差异,虚拟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不同。以“概论”课为例,该课程总计96课时,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相应地虚拟实践教学的期中检查应安排在每学期第8—10周之间。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填写期中检查表,以了解虚拟实践活动筹备或进行的情况。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报告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提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折合成相应的分数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为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考评需要设置一定的标准或依据,如学生的参与情况、活动态度、具体表现、报告质量等量化考核指标。

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危机,根本之道在于增强教学吸引力,首选之途在于创新教学机制。以上3种教学模式与4种实施路径只是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粗浅思考和初步设计。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能够围绕上述各个议题进行更为精深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展开,那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就不是一句空话,也必将在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和理想道德培育中彰显其特色鲜明的理论价值。参考文献:

[1]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59-61,77.

[2]王易,许慎.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2):167-17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5]马宇平.大学生暑假调查:超五成受访大学生暑假基本在家刷手机[N].中国青年报,2016-08-24(2).

[责任编辑:范君李丽]

作者:周良发 韩剑尘

课内实践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摘要:针对广东培正学院实验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应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5个子体系构成,详细分析每个子体系的主要内容,形成广东培正学院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独立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4大模块组成的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

实验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广东培正学院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此目标,培正学院积极探索并构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以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两翼,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1]。因此,构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学院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识。

1培正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2007年,为了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水平,培正学院设立了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全院的实验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已实现了实验室平台化建设和管理,并以实验室平台为基础,建设了部分实验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没有纳入学院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难度。

2) 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各门课程实践环节缺乏相互衔接及综合运用的环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仍嫌不足[3]。

3) 对学生综合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所开设的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针对以上的问题,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培正学院引入系统工程管理的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整体规划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5个子体系。

2实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大领域。因此,高校教育实验实践教学要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围绕实际职业技能制定具体要求,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2]。具体而言,培正学院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课堂内的基础技能和综合性技能实训、课外独立实训和自助式的开放实验以及校内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内容、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应用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验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3.1组织管理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要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分出实验实践课程,形成独立的体系,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机制。因此,理顺管理体制是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成功建立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指定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统管教务处和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中心,以便处理跨部门的难题。

其次,在教务处增设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统筹管理学院所有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由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中心主任兼任教务处副处长,指导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以便于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调配实验室资源。

第三,在各系部增设实验实践教学教研室,负责各系部实验实践教学的管理。特别专业的实验室划归各系部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管理并配专业实验员,以方便各系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中心则只负责管理跨专业使用的专业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通用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

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3.2运行管理

建立一套学院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指导,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中心协助,实验实践教学教研室为主导、教师为执行主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明晰各个实验教学参与主体的职责,是实验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保障。

1) 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管理全院的实验(践)教学工作,制定关于各种实验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管实验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

2) 实验实践教学教研室:负责实验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订实验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以及规范考核办法、选拔和培养教师、安排实验实践教学课程、管理专业实验室、联系实践基地等工作。

3) 教师的职责:承担系部实验实践教研室安排的实验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反馈实验实践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4) 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中心的职责:负责管理跨专业使用的专业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通用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保障实验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配合教务处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完成独立实训项目、学生竞赛活动、学生职业技能认证、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院校合作项目等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3.3制度管理

通过制订各种管理办法,调动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实践教学活动。

1)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激励老师主动参与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参照学院双语课程的管理办法,难度较大的实践课程(如综合性、设计性课程,毕业设计,带校外实践基地的团体实践等)分等级按1.3—1.8系数计算课酬;将实践教学与评职称、年度考核挂钩,优先考虑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每学期或学年评选优秀实践课程,奖励表现优秀的老师。

2) 建立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带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获奖后对教师、学生给以奖励,以专业技能竞赛带动实验实践教学。

3)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开放实验室是有效利用资源,鼓励学生利用我院的开放实验室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在技术人员指导和管理下,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在课堂没有把握的问题,有机会再复习、操作,达到融会贯通。

4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国家教育部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将实验(践)教学纳入现有的教学体系统筹考虑。

学院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独立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4大模块组成。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英语应用技能训练以及各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环节;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包括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训)、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独立实验(实训)主要包括跨专业或跨学科的专业技能实训、跨专业的计算机或英语技能实训、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实验(践)项目;社会实践主要包括校内外学科竞赛、各种专业技能的认证考试、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实践环节,如图2所示。

把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学院的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在原有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划出一定的学分用于实践课程。

1) 单独成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0学分,毕业实习4学分,毕业设计4学分等。

2) 有实验的课程要按实验所占的课时数标出实验学分。(如photoshop平面图像处理是54课时3学分,改成2+1学分,其中1学分为实验学分。)

3) 社会实践、外语与计算机的自主实践训练、独立实验(训)、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得各种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等设置技能学分,计入任意选修学分。

5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是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等。

5.1实验(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院校合作,送出去,请进来”解决实验实践教学所需师资。

1) 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一方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实践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际操作,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学院的实验实践教学水平。

2) 拓展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学院教师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学院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解决专业师资紧缺的难题。

3) 加强实践教学培训,与先进院学院协作,共享教师资源。

5.2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 学院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加大投入的力度,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建设好各专业的实训室、实训工厂,以满足毕业生校内实训的需要。

2)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渠道,鼓励社会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6实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1) 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和校外实验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验实践都有实验实践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验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严格考评,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实践能力;对于实习考核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由学校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2)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年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并纳入人事考核之中。主要评价内容如下。

(1) 检查实验实践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

(2) 检查实验实践课程能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能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

(3) 检查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是否指导到位。

(4) 通过查计划,查实验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过程,来评价实验实践教学质量。

(5)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不良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培正学院要落实“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关键点是结合学院的实际加大投入,理顺实验实践教学和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明晰各部门的职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独立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等4大模块组成的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朱庆欢.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4):79-81.

[2] 潘菊素,傅琼.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6(7):23-25.

[3] 马明涛,赵莹.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商情,2008(32):28-30.

Research 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NG Yu-xia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Experiment Center, Guangzhou 510830, China)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bjective system; content system; condition system; managerial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编辑:郭小明)

作者:宋宇翔

课内实践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 篇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文章联系本校实际,探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围绕体系中的目标、内容、机制三要素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培养;外语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以及“学”与“用”脱钩现象。缺少“学用结合”实践环节的学生无法满足国际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所以,高校要对外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较好的基础。

一、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包涵三方面要素:实践教学目标要素,即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外语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进行分解,并形成有机整体。实践教学内容要素,包括课堂实践、自主模拟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要素,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三个要素构成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目标是先导,内容是核心,机制是保障,三要素之间有效衔接,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高校要围绕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目标、内容、保障机制三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和实践探索,实施对外语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

(1)外语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使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外语语言习得客观规律,将实践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个层次。基础层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和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的自主模拟训练与实践等途径,达到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的目标。提高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成才的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融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课外活动和英语竞赛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层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实习,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实现全方位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目标。

(2)外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外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高校要通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设置外语实践课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和运用的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第二课堂、社会等多渠道进行外语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专项实践与个性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五个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外语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①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实践的有机结合。外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如在综合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模式,融讲解和操练为一体,既传授知识,也培养技能,有效提升了课堂内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课后学生借助于软件教学系统,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自主训练和实践,完成网络自主学习要求的听、说、读、写、译、测试等项目,达到训练语言基本功与语言技能的目的。

②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和社会服务项目延伸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如口译系列、科技英语系列、商务英语系列的理论教学,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实验环境;学生利用实体、虚拟、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验手段,通过“数字化视听说实验室”“语言情景实训室”“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实验室”等多种类型的语言实验实训室,开展外语语言实践活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各专业学生组成的学生翻译团队向社会承接翻译业务,如为商洽会、商品交易会等有国外团体组织参加的活动担任翻译工作,为参赛的各国选手担当从事翻译援助活动的志愿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科学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促进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的有机结合。课堂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场所。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第一课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要考虑第二课堂的拓展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讨论式学习”是一种以师生交互讨论和生生交互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讨论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训练学生对不同话题的反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置身于各种模拟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际中体验和实践语言。“学生参与讲课”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生讲解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思考,理清思路,制作PPT,走上讲台讲课。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不但自己要非常清楚讲课内容,而且还要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课堂学习。这种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某项专题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当下研究热点设计研究性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协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能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④在课外,教师设计各种联系实际、体现学生特点和个性需求的英语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创新人才的成长氛围。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进行语言交互协作式学习与实践,并让学生根据布置的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利用各种英语学习网站,进行在线收听、收看英语新闻,自主训练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BBS网上论坛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可以利用因特网上的聊天室,与英语为母语的网友聊天。再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英语充分展示才艺的“魅力外语节”;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的英语电影展映、英语故事会、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曲演唱和英语演讲等活动的“英语晚会”;为学校英语教学创造良好氛围、促进师生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为学生搭起表达个人思想、展露个人才华的舞台的“英语广场、英语角”;学做外国食物、了解外国节目、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的“英语爱好者协会”;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并讨论交流,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读书报告会”等。

⑤促进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打造校内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英语电台、电视台英语频道、报刊等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节目编辑制作和播音主持、学校外语报刊撰稿和编辑、英语小报编辑,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积极建立校外固定实践基地,在博物院实践基地、一些小学实践基地开展长期的社会实践。同时还与社会各界多方联系,为在校生提供语言技能实践机会。如鼓励并帮助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在涉外单位里寻找锻炼机会,要求学生用英语写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或用外语汇报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基地”,参加本地举办的各种洽谈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调研,写总结报告,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堂上学到的一些重要商务活动。

三、外语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建立

开展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外语实践教学活动连成一体,并把这些活动纳入课程计划是一项大的教学改革新举措,通过组织、管理、评价等机制予以保障。

(1)外语实践教学组织。外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指定各项活动项目负责人,成立教师团队,具体落实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安排,使各项外语实践活动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专人负责的常态性教学实践活动。每位外语教师都要求熟悉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和考评细则,负责组织、引导和指导授课班级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加适合自己水平、体现自己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的若干项活动。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外语实践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使每一级别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实践活动的形式涵盖各项语言技能,有分项,也有综合。活动有实时实地进行,如演讲赛、辩论赛、表演赛等,也有通过网络等虚拟空间进行,如翻译比赛、写作比赛等。

(2)外语实践教学管理。为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可制定相关政策和教学管理规定给予保障。如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学分要求,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有相应的工作量补贴等。对于活动积极,比赛取得好名次,如取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比赛奖项的学生采取加大学分和提高成绩等奖励措施。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考虑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型所付出的劳动,承认教师的工作量,并根据每位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和实施的实际付出核定工作量。对于指导学生取得各级比赛优胜的教师,要给予工作量补贴和相关奖励。

三、外语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改革外语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组织交互性强的教学活动,拓展研究性学习,增加体验性实践活动,夯实了语言基础,强化了语言基本功,提高了英语语言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选修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高校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的理念和实施,组织了校级翻译大赛、口译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英语实践活动,并且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在各项竞赛中屡次获奖。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认可,受到了高度好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成才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和整体改革。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外语实践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8(3).

[2]段成.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疯狂英语,2010(3).

[3]康君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

[4]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谢小苑 吴庆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高专毕业生网络教育论文下一篇:服务外包与职业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