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

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 篇1:

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特征及启示

摘 要:为厘清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特征为中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改革找到启示,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中保健领域部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对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改革的建议:(1)细化健康课程目标,提高不同学段的学习针对性;(2)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构建本土特色的健康教育体系;(3)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機制。

关键词:课程标准;健康教育;日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16

收稿日期:2021-03-31

作者简介:樊梅(198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张晓林(1981-),男,博士研究生,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是解决公民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根本途径[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2]。2020年底,教育部组织成立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

日本是健康教育课程体制相对成熟的国家之一,其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保健体育课程中的保健知识、性教育和安全教育三大方面。保健课程学习以必修课程保健体育为主。2017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于2020年4月、中学于2021年4月起全面执行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本文拟对日本新修订的中小学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中保健领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1 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

1.1 学校教育目标特征

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将教育的目标阐释为:“教育, 必须培养人格完善的国民、和平民主的国家和社会的创建者。我们期待着把国民培养成拥有必备资质、身心健康的人”[3]。《学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了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养成必要的习惯,同时通过运动培养体力,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每10年修订一次的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对健康教育极为重视。198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将个体自身教育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1999年的《学习指导要领》将保健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在一起,提出了“生存能力”和“自我健康管理及其改善能力”的培养目标[4];200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继续强调“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视“丰富的心灵”和“健康体魄”的培养[5];2017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仍强调“生存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知识、技能”“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向学力和人性”三大资质和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虽然《学习指导要领》的具体课程目标有所修改,但培养身心健康、能适应社会变化的人的教育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1.2 保健课程目标特征

日本的体育和保健课程是合并在一起的称为保健体育科,学科之下设立了体育领域与保健领域两个部分。中小学保健领域的课程目标同样围绕“知识、技能”“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向学力和人性”三要素来编制(表1),在以资质和能力三要素总目标为指引的同时根据学科和分支领域的特征进行细化,使得保健教育的基本目标得到明确。整个保健体育学科要不断加强体育与保健的关系,在保健教育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健康安全相关的知识技能,培养自主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在明确了保健体育科保健领域的课程目标之后,又制定了学年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目标,形成了目标体系(图1)。如小学整个学段分为低、中、高3个学年阶段,保健课程从三年级开始教授,3~4年级为中学年阶段,这个阶段的保健课程内容为“健康的生活”和“身体的生长发育”,对应的学习内容目标为“理解健康的生活/身体的生长发育;发现健康生活/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能够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思考并表达出来。”明确且详细的课程目标让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提高了教学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 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内容的主要特征

日本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分为体育运动和保健两部分,无论是体育运动课程还是保健课程,都规定了明确的学习内容。小学阶段的保健课从三年级开始教授,共有5大学习主题涉及了身心发育、身心健康、安全及疾病预防等内容。初中保健课程的内容由4个主题组成,包括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身心功能发育与心理健康、伤害防止、健康与环境,其中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的内容贯穿整个初中三年的学习。具体内容如表2 所示。

  从日本的学校保健教育内容构成可以看出,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与身边日常生活相关的健康和安全教育知识,初中阶段除了个人健康安全外还要学习周围环境即公共卫生健康知识。郭亚新认为日本健康教育从知识内容的范围来看则呈现出个人生活空间同心圆逐步扩大的趋势[6]。随着学生的成长和与社会环境接触的增多,其接受的知识范围也逐步由个体中心的生长发育、生活行为习惯等向其生活的社会环境逐步扩大。从健康生活的构成来看,健康生活的成立需要3个因素来确保,一是健康生活的主体,二是健康生活的环境,三是主体为了健康生活所采取的行动。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健康生活的主体通过采取健康的行动,营造健康的环境以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3 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要求的主要特征

3.1 课时要求特征

随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发育和与社会环境接触的增加,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的课时在保健体育学科总课时中的占比越来越多。日本的保健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授,课时要求如下:3~4年级总的课时要求为210课时(每年105课时,每课时长45分钟),其中保健课程的要求为8课时,占总课时的4%;5~6年级的总课时为180课时,其中保健课程为16课时,占总课时的9%;初中三年保健体育科的总课时要求为315课时,其中保健课程的总课时要求为48课时,占总课时的15%。可见,学生越是成长越是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健康教育。

3.2 指导要求特征

日本不仅重视健康相关的课程教育,更重视通过与其他学科和校外机构的协同共建来全方位推进健康教育的落实,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的指导要求为:要考虑到儿童的发育阶段,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中适当地进行体育健康的指导,以实现健康安全的生活、丰富的体育生活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学校的饮食教育、体力提高指导、安全指导和身心健康指导,不仅要在体育课、家庭课和特别活动的时间内进行,在道德课、外语活动等其他科目和综合学习时间中也要根据各自的特性适当推行。此外,要与家庭、地区和社会相连接,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体育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度过终生健康、安全、有活力的生活奠定基础。

4 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学校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门提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并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我国在学校健康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待完善的地方。通过研究分析日本最新版的中小学保健体育科保健课程标准,总结出对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改革的建议:

4.1 细化健康课程目标,提高不同学段的学习针对性

虽然中日两国都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课程目标的设定却很不一样。我国的《義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设定课程目标,只对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作出了程度规定[7]。在课程目标之下设定了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其中健康内容涉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两方面。身体健康方面的目标是:(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和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力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8]。而日本小学和初中的课程目标是分开设定的,虽然所有的课程目标都是以资质和能力三要素为基础制定的但不同学段的要求却是不一样的。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毕业时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初中毕业时要达到的程度是有明显区别的,这样更能体现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加之日本对每个年级保健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了要求,使得课程目标更加清楚明白。我国的健康课程目标虽然也有层次,但没有对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做细化要求,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全面但不够具体[9]。在没有具体目标指引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的话,就难以编制出符合要求的教材内容,进而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4.2 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构建本土特色的健康教育体系

日本中小学保健课程的内容是设定好了的,每个年级要学哪些内容,需要多少课时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课程标准》(2011年)以“目标统领内容”的形式,将课程内容的选择权下放给了学校和体育教师[10]。因此健康课程部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行选择很容易出现课程内容泛杂、不统一的问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学生面临着肥胖、近视、心理问题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健康问题,一些健康问题已经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成为了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11]。因此,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健康教育体系,是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通过合理膳食保证均衡营养的饮食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行为健康教育、正确排解压力调节心绪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及安全教育等都应该成为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

4.3 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机制

日本中小学关于体育健康的指导要求为:要考虑到儿童的发育阶段,通过学校的全体教育活动来推进。除了体育保健课之外还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与家庭和社会相关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运用,以奠定终生健康生活的基础。虽然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总体来说仍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12],所以在明确必修的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拓展健康教育的渠道,推动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共建。学校要扩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除了课堂学习还可以开展相关讲座、竞赛、主题展、参观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增设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简单的受伤处理、紧急事件应对等,以确保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和处置方法。还要推动体育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融合,构建体系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学校教育之外要形成政府机构、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及法律部门等相互配合和对接的组织管理,形成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社会网络结构模式[13]。通过校内外的多方协作,构建全方位、日常化的健康教育机制,确保青少年切实接受健康教育、拥有健康生活的能力,成为发展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邱烈峰,肖爽.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02):163-16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EB/OL].

(2016-10-25)[2021-03-31]http://www.gov.cn/xinwe/2016-10/25/content_512 4174.htm.

[3] (日)文部科学省.教育基本法.[EB/OL].(2017-06-13)[2021-03-30].https://www.mext.go.jp /b_menu/kihon/about/mext_00003.html.

[4] 孙亚文,冯震.日本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7):29-34.

[5]季浏,尹小俭,尹志华,周亚茹.日本基础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评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02):1-7.

[6]郭亚新. 21世纪日本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7]钟丹.中日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5):110-11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9]姜志明,周涛.中国与发达国家学校体质健康教育比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05):110-114.

[10]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三)——课程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12,06.

[11]徐勇,朱虹.我国学校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2):164-166.

[12]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桂林: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22.

[13]郭思强,张向阳,李灵超,殷瑞.美国、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及其启示[J].肇庆学院学报,2018,39(05):79-85.

作者:樊梅 张晓林

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 篇2:

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的思考

摘 要: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的指导思想仍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认知发展和法治教育规律,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小学学科教学为载体,培养中小学生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宗旨,全面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使学法、识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中小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法治教育;常态化; 实效

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就是要实现:广大中小学生人人学法、个个懂法、处处守法、时时用法。人人学法是中小学实施法治教育的先决条件,个个懂法是保障,处处守法是根本,时时用法是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整体规划、全社会参与,充分整合各种法治实践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水平,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笔者认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的指导思想仍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认知发展和法治教育规律,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小学学科教学为载体,培养中小学生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宗旨,全面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使学法、识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中小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那么,怎样做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呢?

(一)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设置

1、课程课时依据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时间,不得挤占、减少法制教育课时和法制教育活动时间。重庆市2015年制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要保证法治教育不少于每周1节课。

2、法治教育课程模式

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建设

1、法治教师的培养

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前提。法治师资的培养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建设重要环节。重庆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全市法治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依托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加强对各区县法治教育专兼职教研员的培训提高;同时,各校要深化法治教育校本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文件和法律知识,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2、法治教师的配备

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保障,积极探索在中小学设立法制教育专职岗位。中小学要聘用1~2名法制教育专任或兼任教师,鼓励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法治教育。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采取多校共同聘用法治课教师的方式。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法律志愿者、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地高等学校法律院系教师和大学生、离退休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专长,为学校法制教育服务。

3、法治教师的岗位培训

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法制培训,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积极争取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以及普法办和综治办部门的支持,组织县级培训,提高教师法律水平。各校每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法治专题培训,同时建立教师业余自学法治机制,同教师继续教育和年终绩效挂钩。

(三)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建设

1、学科课程教材建设;

要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高年级阶段,要加大法治教育内容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并适当安排专题教育;初中阶段,采取思想品德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年以专册方式,专门实施教学;同时适当安排专题教育,保证法治教育不少于1周1节。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增加法治教育的比重,可以采取分册方式,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

组织开发法治教育需要的教育软件、图文资料等,积极推动学校打造法治教育精品课和示范课,聘请优秀教师录制“法治教育讲座”和“微课”,利用“网上梦想课堂”等平台,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让中小学生了解宪法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2、活动课程教材建设;

活动课程尊重学生兴趣,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帮助学生获得法治人格的不断发展;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对世界完整认识。

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要将相关专题教育,如: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国防日、“12.4”全国宪法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仪式,组织设计,渗透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支持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公约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

3、社会实践教材编写;

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应根据实际,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司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学校,建立专项的法治实践基地;在统一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安排相当比例的法治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法治实践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法治服务活动。高等学校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利用“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街道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学法、用法。

总之,要真正实现中小学法治教育常态化,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部门及学校、专家积极推进法治教育专项调研、课程研究、教学实践、社会资源、评价标准等更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法治教育的不断前行。

作者:周长军

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关于提高小学安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策略

摘 要:当前中小学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学校要正确定位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的质量检测,并且与教师绩效评估挂钩;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安全知识价值观,唤醒危机意识,重视实训演练等。

关键词:小学 安全教育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59

小学生学校安全教育是指针对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生命的基础上,学校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其心理和身体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并形成安全意识,在遇到危险时能及时进行自救或者他救。

学校的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发展。安全教育是为维护学生身心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也是学生知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纵观当前小学的安全教育,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安全教育确实非常重视,每年为此下发的文件不少,学校也应上级的要求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线上的、线下的、口头的、书面的、理论学习的、模拟演练的等等。那么,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状况如何呢?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安全事故是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学生死于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相当于一个教学班意外“消失”。而其中约有80%通过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可避免。在这一组简单的数据面前,我们不能不承认当前的我们小学的安全教育实效性不高。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大方面入手:

一、学校方面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正确定位安全教育

虽然安全教育并没有纳入中考、高考,但它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安全教育,给安全教育正确定位,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宣传教育就好,只要能应付上级地检查就好。我们要把安全教育摆到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

2.科学评价,开展安全教育的质量检测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没有?安全自救的知识技能掌握了没有?我们必须检测才能知道。而这些情况我们必须知道,甚至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因为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只要有一个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过关,就可能有一个家庭悲剧要发生。安全教育必须做到百分之百过关,它容不下半点儿马虎。因此,我们务必通过安全教育的质量检测,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及时查漏补缺。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要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与督导”。

3.挂钩绩效评估,关注安全教育质量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把教师实施安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评价”。而当前我们很多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估并没有包含安全教育情况。教师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其他文化课的教学上,安全教育仅是流于形式。故此,前面提到的上级很重视,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要真正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彻底解决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调动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把安全教育质量纳入教师的绩效评估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二、教師方面

1.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由于我们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其影响,学生往往会认为要考试的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笔者在班级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98℅的学生认为要考试的知识才是重要的,安全知识不用考试,因此不重要。如果是这样的话,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再怎么重视,开展再多的安全教育活动,其效果恐怕也是事倍功半了。所以,我们务必先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安全知识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安全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不是用不用考试,而是实用不实用,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的实用价值。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是一切学习发展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安全教育,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地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2.时刻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

生活中,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千万家庭幸福与否的分水岭,故此,家长对于孩子可以说是百般呵护,学校也是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平平安安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正是这样,学生往往会幼稚地认为自己是最安全的,生活没有什么危险,因此,他们会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当作耳边风,不以为然。而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新闻报道、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来教育警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纷繁复杂,危险无处不在,只有学会自我保护,才是最安全的。这样,我们再给学生传授安全教育知识技能也就水到渠成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3.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改进教育方法

我们学校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安全专题讲座和教师课堂安全教育,它们基本上都是理论灌输式教学,这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是单调枯燥,不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时间的安排也不太科学。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大约15—30分钟。而我们的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一般都在60—120分钟。一节安全教育课也要40分钟。显然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活动的后半期,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

再比如,据笔者调查,我们学校的安全教育专栏,有用心阅读并熟记重点内容的学生不到5℅;大概浏览一下,并没有记住内容的学生大概75℅;看都不看的学生约20℅。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安全教育专栏的内容不感兴趣,其教育效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而我们的连续剧、动画片,学生总会看得津津有味,看后,不管上层生还是下层生,都能对其津津乐道。两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安全教育内容缺乏童趣。

因此,安全教育的实施,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短小而富有童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我们把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内容设计成情景剧模拟表演、安全小故事、微课视频、安全案例分析,等等。每一集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让学生看一集,这样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就会像看连续剧和动画片一样乐此不疲了,而且我们也能达到对学生天天教育、持之以恒的教育目的了。这才是“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体现。《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倡我们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学活动来开展安全教育。

4.重视理论学习与加强实训演练相结合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留意一下我们的安全教育活动模式,就不难发现,基本上是理论学习,而实训演练的少之又少。例如当前盛行的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栏、专题征文活动等。这些途径传授给学生的都是理论知识,而应急自救自护的能力培养更需要的是实训演练,比如:身边失火了,我们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大火封门了,我们应怎样快速封堵大门,减少浓烟对我们的毒害;地震了,我们应该怎么逃生疏散等等。这些应急自救技能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经过反复实训演练,才能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正确、熟练的技能,从而达到应急自救自护的教育目的。因为危急关头容不得孩子半点拖沓和疏漏。所以,我们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训演练,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训演练的机会,让安全教育生活化。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安全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我们不仅要重视安全教育,更要努力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张欢、王淑娟《小学生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4期。

作者:陈克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校语文教学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网络环境思想道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