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的机械电子论文

2022-04-1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产学研结合的机械电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体而言,工学结合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困难更多、更大,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创新办法不多、实践经验不足等。

产学研结合的机械电子论文 篇1:

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通过几年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通过几年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以工学结合为依据,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制定中,我们在走访大量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入的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召开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课教师及教学督导人员参加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由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7名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组成,行业专家与实践工作者占三分之二以上,委员会主任由该行业的权威专家担任。

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企业深度融合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很难生存;没有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支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十分重视校企合作,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先后与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关系,他们已成为我院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的模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五种形式:一是学生进企业,由学院的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实训,由企业的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二是企业进学校,我们把企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请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到职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三是教师作为企业顾问,为企业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出谋划策等;四是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合作就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五是合作进行应用性课题研究,发挥学校的基础性作用,联合开发行业企业的服务市场,拓展学校的职能,实现合作发展。

1.人力资源

专业建设的瓶颈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大量聘请实训基地的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对专职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了专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理论实践结合的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的优势,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管理咨询、技术指导等,加强了校企合作,实行了社会资源共享。

2.实践场地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场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解决了学院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建到了学院,真正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实训资源共享,改善了学院的实训条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以工学结合为标准,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断探索有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及管理制度等,逐步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运行顺畅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度。

1.教学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们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行业要求,与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课教师一起,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技术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审定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出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教育、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等若干个课程模块,学生除必修的模块,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拟定的未来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选修模块。

同时在课程模块的设计上,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我们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除必须的毕业证外,还必须取得国家和社会劳动保障部的《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为此我院设立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鉴定站。

3.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改革现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一是我们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对于有的专业课采用全部实训的方式,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二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入意识;三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精品课程为依托,把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大纲及参考资料等教学内容放到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我院《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为省级精品课程。

4.考核方法改革

在考核方法的改革上,我们突出技能考核,主要是采取“平日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的考核方法,对某些技能性特别强的课程,采取“平日考核+技能考核”的方式,如《电子商务实训》,在考核过程中,除了有学校安排的专业教师外,还积极邀请企业或相关技术专长人员参与评鉴,使考核社会化、一体化。

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上组织的有关专业技能考核或上岗考核考试,用行业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技能水平。对有的课程的考核,我们直接以社会考核的分数,作为对学生该门课程的考核结果,如《计算机文化基础》。

此外,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表现也纳入对学生的考核,记入学生档案。具体考核由所实习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技术人员来承担,更具客观权威性,真实体现学生的操作素养。

5.管理制度改革

我院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使之更适应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学习的环境,同时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弹性学制的建立,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自觉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提供更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选择机会。

总之,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实现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我们将在今后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林莉.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中职教育新发展.大视野,2008,(7).

[2]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18).

[3]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8).

[4]吴万敏,姚琳莉.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必要性.高教探索,2010,(6).

作者:张传玲

产学研结合的机械电子论文 篇2:

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体而言,工学结合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困难更多、更大,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创新办法不多、实践经验不足等。如何探索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所做的有益尝试,以对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科专业;工学结合;创新模式

1文科专业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学科,文科类专业即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专业。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可见,工学结合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从广义上讲,工学结合的“工”是指生产实践,“学”是指学校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工学结合的“工”并不一定完全要在校外工厂企业完成,校内的企业部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甚至学校本身和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可以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场所[2]。

2探索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教高[2004]3号)的19个专业大类,122个二级类专业,753个专业中,文科类专业约占总专业数的45%。可见,加强对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总是存在一种误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显现,实验实训难以组织,校企合作比较困难,工学结合难以实施等。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文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很是薄弱,课程总是围绕学科体系设置,教学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训教学为辅,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仍然沿用传统办法,使得文科类专业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如果不走出这种观念误区,势必影响高职文科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影响到文科类专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3]。因此,研究和创新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对文科类专业有效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创新途径

不可否认,文科类专业要实施工学结合确实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创新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新途径,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主要做法如下。

3.1更新观念,走出误区

为了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及时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讨论,并组织培训。通过学习讨论和培训,教职工教学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奠定了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走出了“文科类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比工科类和其它应用技术科类的专业更困难”的误区。

3.2着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配合工学结合的模式实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进行全面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求课程设计开发以工作过程系统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干专业基本完成了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

3.3大力进行校企合作

要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基础。要有效进行校企合作,除了依靠地方政府的协调支持外,还可以利用行业企业协会和校企合作专业服务公司牵线搭桥。

当然,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学校,学校要想方设法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工学结合提供条件。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在充分认识困难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动全校力量牵线搭桥,不管是谁,只要联系到合作单位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派院领导出面协调和联系,广泛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给合作单位挂牌“某某学院实习基地”来提升企业声誉;给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为他们进行管理软件开发、免费培训他们的员工;聘请合作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顾问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平时邀请这些“顾问和成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节假日邀请这些“顾问和成员”到学校交流或学校主动到合作单位走访等等办法,来稳定合作的长期进行和进一步深入。目前,通过多种办法,全校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单位有210个,2009年12月学校举办的校内毕业生招聘会上,这些单位提供了4500多个岗位,是全校毕业生总数的3倍。校企合作的建立为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3.4多途径实施工学结合

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有了充分数量的稳定良好的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就比较容易。文科类专业由于岗位的分散性,要求每个学生派出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场指导的任务主要由合作单位的指导人员进行。为了使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更加顺利,也为防止工作中分工不清甚至出现推诿现象,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议书,明确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要承担学生进行实习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和培训活动。学校要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实习计划,并派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巡查,要充分利用通讯和网络,在线解答学生实习中的问题。

除了普通的工学结合模式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酒店管理专业与广州丽江明珠酒店和广州嘉怡国际酒店进行“订单式”培养,并采用“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与羊城之旅进行合作定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教育类专业与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成立了“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教学班”,招生时直接以“三智教学班”的名义招生,学生入学时便与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工作。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参与该班的招生面试、入学教育和培养的全过程;动漫设计专业与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韩国)签订了产学合作意向书,本着用人单位“预先定岗、双方合作、按需施教、定向培养”的基本原则,由双方协同修改、补充、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期间,就直接到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工作,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行工学结合。每所高职院校的设置都有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都存在地域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工学结合。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就充分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进行全方位的工学结合。每年4月和10月,规模庞大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召开,交易会上需要大量服务性人才,学校利用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与“广交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期派出上千学生到“广交会”上进行有报酬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学校又借毗邻亚运村的优势,与广州亚组委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将派出1500多名学生,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进行有偿服务。

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文科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成本较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是一个较优选择,成本低,效果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多个专业探索出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学校做出明确规定,凡是学校资源能为教学服务,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了“校园网络贸易公司”,“公司”的所有策划、技术、实施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公司”主要在网上经营教师和学生用品,进货、销售、结算都是学生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则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校园超市和跳蚤市场,同样的管理、进货、销售、结算都由学生完成;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专业则将整个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包括水电、卫生、绿化等都有这些专业的学生现场参与;文秘专业学生更是将学校各个办公室和档案室作为自己长期实习的地方,每天下课就到各办公室做教职工的助手,既帮助了教职工,又锻炼了能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一举多得;酒店管理专业将学校食堂和培训中心作为实习的地方,食堂和培训中心给予学生一定报酬;服装设计专业承接学校的班、团、队服的设计与制作,既锻炼了技能,也获得了收益;旅游管理专业则与旅游公司合作,让有导游证的学生亲自为学校师生带团,既有教学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双证率超过80%,有的超过90%;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报到率和就业率逐步提高,2006年以来,学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200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06%,远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就业率,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前列。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93%以上,用人单位充分地肯定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专业理论较扎实、业务能力较强、职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广东省妇联、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之,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虽然存在许多困难,但只要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学校如果能开动脑筋,挖掘校内外资源,文科类专业同样可以与其它类专业一样较好地进行工学结合,甚至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3-5,8.

[2]曹晓兰.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4):81-84.

[3]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48-49.

作者:王凤基

产学研结合的机械电子论文 篇3: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的推进策略

摘要:1999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高职院后,学院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加强高职人才培养上,重点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特别是在全国示范院校建设期间,更是加强了内涵建设。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是学院争创亮点工程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推进策略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之路n。但如何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各高职院均在不断探索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1999年升格为高职院以来,一直重视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以校办产业为实体的产学研结合,更加符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虽然产业进行体制改革,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了拨离,但为了办一流高职院的服务功能没有变。本文从产业发展——教师研发——学生实训三个方面来研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利益共存方式,通过几年的探讨,促进产学研其同椎讲。

1 产业发展是基础

我院有多个校办产业,如南京高开特精密机械厂、南京炎培印刷厂、南京众益达实业公司、高开特隆达机械设备生产研发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达到年产值近三千万元,工人近百人。工厂兼顾发展生产与学生实习双重任务,每年要接受上万人次的各类实习:钳工、车工、热加工、拆装、数控实习、电工、各类考证等。如果工厂单纯地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工厂领导及指导教师均感到比较轻松,因为没有生产任务和上交利润的压力。但学校每年将为学生各类实习实训的耗材支付近百万元,再加上水、电、机器保养与维修,支付工人工资,设备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一年预计支出资金将是几百万元,学院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资金压力相对较大,再背负这一块的负担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工厂必须造血,坚持发展生产是硬道理,按照现代企业市场经营方式运作,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利润丰厚的产品,或承接生产批量较大、高附加值的数控加工产品,在提升工厂整体实力的情况下,兼顾全院学生实习任务,支付实习过程中各类消费,从而减轻学院发展时期的经济压力。这才是工厂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模式。

2 教师走进生产第一线是关键

有了校办工厂作为产学研实体,学院产学研结合就有了实施的平台,问题只是如何真正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呢?以前也进行了多种合作方式,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渐认识到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操作水平是关键。学院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首先要达到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才能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学院提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推进模式:即专业教师进入工厂生产第一线,帮助工厂开发新产品,在全面掌握操作技能的情况下,亲自指导学生实训工作。

2.1学院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

学院出台一系列政策,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全面加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高教师操作技能,学院分批派送教师出去培训,回来后直接进入工厂第一线,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领域要求的各种操作技能。机械厂的业务是以数控加工业为主,因此进入机械厂的教师要全面掌握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全面掌握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CAXA三维设计、UG等设计软件。

2.2教师承担对工人的培训任务

工厂不断有工人流动,作为工人培训这一环节,对提高产品质量是很重要的,以前工厂一直没有重视起来,现在全部由教师承担。一方面工厂不会因熟练工人的离开而遭到技术流失,另一方面也能使新进的工人很快掌握机床数控操作及机床维护等必须掌握的技术。

2.3教师承接新产品科研开发

工厂产品在不断更新,数控机床上加工的产品对工装要求较高,教师承接这一块的设计任务,作为科研开发任务工厂将其单列出来。在工厂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各类工装能很快通过AuwCAD、CAXA制造工程师、CAXA三维设计等软件设计出来,并及时实施加工,满足了工厂产品更新的需求。

2.4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品质量控制

作为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跟踪与检测非常关键,以前工厂因质量不过关导致成批的退货。工厂已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加强了产品的跟踪检测。但工厂技术工人有限,跟踪检测达不到要求。现在有了教师的参与,质量把关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作为专业教师基本上教过测量技术这门课,掌握检测技术很快。教师对产品质量把关,对工人操作规范进行监控,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供货厂家也很放心,订单量在不断增大。

3 学生实训是核心

高职院校的办学日的最终要落实到高职人才培养上,学院办工厂的最终日的也要落实到高职人才培养上。因此校办工厂从1991年建厂之初,一直将学生实习放在首位,只是工厂生产与学生实习的结合模式在不断变化。现在工厂进行体制改革,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功能没有变化,经过探索,重新规划,整合资源,实现了学生从实验室实验到工厂实训,并进行顶岗生产的过程转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工厂加强了动手能力,在工厂真实生产环境下,参加生产实习,学习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管理理念,提高了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工厂将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及真实工程背景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1实现了学生顶岗操作

有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环节,学生在工厂顶岗生产及进行各类实训操作也就相对容易了。以前学生是在教室上课,在实验室做实验,再到工厂参观时,也只能是站在机床旁看一看,感受一下工厂气氛,但根本轮不上亲自加工产品。因为工厂生产压力较大,又要定时定量地交货,让工人来带学生实习是不太现实的。现在学院完成了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一大批教师掌握了操作技能,指导学生成为可能,可以实现“一带一”、“点对点”的教学,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后,实现了顶岗操作。

如数控操作实习,教师亲自指导学生,对已设计出来的工装进行加工。因为工厂生产订单有期限要求,让学生去加工这些有质量、有时间要求的产品不太合适。加工新产品的工装,在时问。卜比较宽裕,又是单件生产,让数控操作实习学生来加工非常合适。在教师的指导下,技术和质量上有了保障,又能达到顶岗操作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2实现了学生现场实训

以前一批在实验室完成的任务也转移到工厂,学院新建的丁业中心也进行了整体规划,进行了资源的整合,再加上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投资近三千万元,新添置了50台数控设备,国家示范建设期间又添置了新设备,成功申报了省级工程中心,吸引院内外科研人士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以此作为产学研结合平台,重新规划了设计室、检测室、拆装室、流水线、创新发明室等供学生实训所用场所。教学环节也作了更新,让相应班级的各类实习、实训、大型作业等按照工厂容纳要求适当错开,学生全年轮流培训。

如互换性测量实验以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已将所有要测量的仪器调整到位,学生过来只是测个数据,对一些仪器的操作掌握不多,达不到实验最终目的。现在教师将学生带进工厂,参与了产品的质量检测,一方面为工厂节省了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生真正掌握了仪器的操作,了解了产品,达到了职业培训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综合实训,以前是在实验室进行减速器的测绘和设计,所有班级均是相同的,用AutoCAD或CAXA三维实体设计画图,一些学生的作业是复制过来的,没有真正进入设计环节。现在由指导教师带进工厂,学生参与工装的设计,得到真正锻炼,而且每个班级设计的产品均不同,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去体会。

3.3实现了学生在生产线上顶岗操作

工厂引进了批量生产电子产品生产线,主要进行电气元件的焊接,学生电工实习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顶岗操作。因为焊接技术掌握进来比较容易,学生经过教师“点对点”的培训后,很快掌握操作技能,实现了生产线上顶岗操作,同时了解产品设计原理,加深了课堂教学。

3.4实现了学生自主创新

开设的创新发明室,主要让学生的一些小发明也可及时得到实践检验。

因此,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以及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新的内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而人才成长需要实践的锻炼和检验,需要得到社会的各种磨练。产学研合作弥补了这个缺陷,提供了这种可能。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专业多样化和层次多元化的特征,产学研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推动能为企业培养适应性更强的人才,锻炼和培训企业的技术骨干,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我院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下去,除了机械、电子、经管类学生主要在校办工厂实训外,我院其它专业均与行业、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从实习、实训到联合培训及订单式培养,形成了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

4 总结

总之,产学研紧密合作,给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其良性发展。通过近几年的产学研合作探索和实践,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2004年底江苏省对高职院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我院成为江苏省第一家获得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的学校,2006年又成功获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0年通过验收,所有成绩的取得均与产学研结合这一内涵建设紧密相连。现在一些高职院校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巨大作用,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和完善,为产学研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和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多的贡献,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责任编辑:王兰爽)

作者:贺炜 徐年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论文下一篇:电子信息专业实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