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的体会

2022-09-12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1]。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 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 往往来势凶猛, 有时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 使得护理风险伴随着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2], 并且许多护理问题也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 如何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点, 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由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 其中男57例, 女43例;年龄25~81岁, 平均52.3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64例, 心肌梗死36例。

1.2 方法

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及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要求, 对抽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同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得出本科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 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护理理念相对滞后

个别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与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需求不太相适应。目前, 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有: (1) 由于心内科护理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病情不稳定, 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大, 精神紧张度高, 这就使得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 身心疲惫, 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服务态度差, 甚至出现差错事故; (2)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因素; (3) 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如除颤器、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操作, 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若经验不足, 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正确, 协作技术技能不够, 就会给患者造成危险。

2.2 患者遵医行为差, 护理监督不到位

心内科的患者病情一般都较为复杂, 且变化快。有些患者执行医嘱的力度不够,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卧床时间不够就下床活动, 就容易引发心跳骤停;而另外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严格遵守, 在没有告知护理人员的情况下, 就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由于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 变化快, 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有时会因为缺乏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 再加上疲惫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所以, 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给治疗带来很多不安全的隐患, 同时也使护理过程的风险明显上升。

2.3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载了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医疗护理的全过程, 是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举证依据。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 具体表现为: (1) 个别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有时在空闲或下班时间回顾性地将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记录; (2) 护士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 (3) 护士书写患者的入院时间、观察记录、病情轻重描述、抢救时间等记录不一致, 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符; (4) 有些护士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及与实际不相符的症状记录在案。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这样的护理记录经不住推敲, 必然会引起法律纷争。

2.4 护患交流沟通欠缺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住院时间长, 疾病易反复发作, 多需终身治疗, 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 情绪易激动。而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护士工作量大, 心理负荷重, 与患者交流沟通少, 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主动介绍药物的名称及作用、注意事项等, 导致患者及家属几乎不了解治疗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 在治疗期间护士未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如输液护士在执行操作时, 对患者适宜的体位摆放等宣教不够, 主动巡视病房少等, 这些都造成护患关系不和谐。

4 改进措施

4.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 使每位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 不断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层级培训, 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 制订严密的岗前培训计划, 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 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 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定期考核、总结评比,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 规范服务礼仪, 训练护理服务用语, 尽职尽责的为病人服务。

4.2 注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加强巡视

心血管内科病人入院时一般都发病急, 进展快, 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 尤其注意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 尤其是节假日及夜间的巡视及观察非常重要。力求做到不论病情轻重, 应随叫随到, 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等;再如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是多在夜间发生, 因此应加强夜间巡视,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快或烦躁坐起, 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 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 都应该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式[3]。目前,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显得非常重要。将护理病历书写纳入护士培训、考核计划, 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护理工作中, 注意病情记录的连贯性及完整性, 加强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相结合, 随时检查住院病人的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理记录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4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避免矛盾和纠纷。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 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 使用文明语言,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 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用通俗易懂, 个性化语言, 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对某些语言和行为过激的病人家属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和安慰。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学会倾听,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平时要进行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训练,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更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尊重理解病人, 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之, 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掌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 真正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同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 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 规范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行为, 加强护患沟通, 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9~92.

[2] 富川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 2007, 24 (4) :470.

[3] 刘燕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天津护理, 2006, 14 (2) :1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问题研究下一篇:重庆农产品及农资价格周报2016年第二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