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宪法论文提纲

2022-10-01

论文题目:宪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宪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总章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势必要以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基本制度为基石。法治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而法治能力的提高首要的就是提高依宪治理的能力,所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提高治理主体的依宪治理能力。然而,随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国家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与法治能力的提高却存在诸多困难,包括:如何规避制度系统内部的某些制度单元的“衰朽”,如何以法治化的方式引入和引导复杂社会关系,如何促进外部制度的塑造和宪法意识的培育的有机衔接以满足型塑法治能力的要求,以及如何推动治理个体向治理共同体的转变。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和最高法,理所当然地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宪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宪法的价值、理念、规范和制度等作用于国家的现实治理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从而确保宪法效用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解决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在此,宪法的规范、引领、培育和凝聚作用分别通过夯实制度的刚性底线、保障法制的整合和完善、为基本权利制度化提供路径保障、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价值引领并注入多元价值力量、培育治理主体的交往意识,有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提高治理能力,以及为治理个体向治理共同体转型提供精神动力以应对国家治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宪法作用的发挥需要现实的制度支撑,即要求相关的程序机制和制度的完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基于人大制度、基层治理制度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宪法作用发挥的制度依托,故优化宪法进一步发挥相应作用的路径就在于:其一,完善宪法解释程序,宪法解释应嵌入立法程序,扭转以往宪法解释只作为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消费对象”的看法,并分析宪法解释在不同程序中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从而构建与完善统一的宪法解释程序法;其二,强化主动审查与被动审查相结合的审查机制,主动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和有错必纠,被动审查尤其是合宪性审查需要明确在现行治理体系下不适宜进行司法适用的扩大化化,以及合宪性审查应以合宪性解释技术的应用为主要的法律判断方式;其三,依靠制度来保障宪法精神的弘扬和宪法意识的培育,也就是加强人大制度、基层治理制度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依宪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宪法作用

学科专业: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宪法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

1.1.1 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1.1.2 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

1.1.3 中国式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1.2 现代化转型时期国家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1.2.2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1.3 宪法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1.3.1 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章程

1.3.2 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1 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规范作用

2.1.1 宪法为制度的工具理性实现夯实刚性底线

2.1.2 宪法为治理主体之间的交往明确预期目标

2.1.3 宪法为法制的整合与完善提供规范依据

2.1.4 宪法为基本权利的制度化提供实现路径

2.2 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2.2.1 宪法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价值导向

2.2.2 宪法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注入多元价值力量

第三章 宪法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1 宪法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培育作用

3.1.1 宪法为治理主体之间的交往提供话语基础

3.1.2 宪法为治理主体与治理参与者提供有序意识

3.1.3 宪法为治理主体与治理参与者注入责任意识

3.2 宪法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凝聚作用

3.2.1 以国家为中心的共同体建构

3.2.2 以个体为中心的共同体建构

3.2.3 宪法精神作为治理共同体的精神动力

第四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宪法发挥作用的现实路径

4.1 宪法发挥相应作用的制度依托

4.2 宪法发挥规范与引领作用的路径优化

4.2.1 完善宪法解释程序

4.2.2 加强备案审查机制建设

4.3 宪法发挥培育作用和凝聚作用的制度完善

4.3.1 弘扬宪法精神和培育宪法意识

4.3.2 弘扬宪法精神和培育宪法意识的顶层制度保障

4.3.3 弘扬宪法精神和培育宪法意识的制度基石

4.3.4 弘扬宪法精神和培育宪法意识的重要制度补充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施工单位财务风险论文提纲下一篇: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