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灾难医学知识现状调查

2022-09-13

20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进入了各种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海啸、雪灾等) 和人为因素 (如交通事故、火灾、核泄漏等) 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的高发时期, 这些灾难的发生使各国政府和社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灾难医学包罗了众多学科, 涵盖了灾难学、急诊医学以及人道救援医学等多个领域, 具有救援机构的随机性、救援现场的危险性特点, 着重于灾中现场救治、分级转运, 以及灾后的防病防疫、心理危机干预等。因此本研究拟定对我校护理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护理本科学生对于灾难医学知识的认知情况, 为灾难医学在医学院校开设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知识普及方面提供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我校2015-2017年护理本科学员280名, 女200名, 男80名;年龄18-27岁, 平均22.5岁, 全部为护理本科学员。 (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是否有过灾难经历) , 基本急救知识 (各类急救电话、灾后临时厕所设置位置、核泄漏的防护措施) 、基本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 , 灾后传染病预防与处理, 灾后心理援助等。其中有关灾难医学相关知识共考察11个问题, 全部为单项选择题。问卷在自习室发放, 要求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答案, 当场收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6份, 收回有效问卷2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7.9%。 (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 对基本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员对灾难医学急救电话常识、核泄漏防护措施、发生火灾时自救措施掌握较好, 正确回答率在85%以上;对灾后临时厕所设置位置、发生地震时自救措施以及灾后各类传染病预防措施也基本了解, 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 (见表1) 。

(二) 对基本急救技术的掌握情况

绝大部分本科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ABC三个重要步骤和外伤急救措施的相关知识, 但是两者的正确率仅达到60%, 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见表2) 。

(三) 对灾难伤员农村城市救援不同点、灾后心理援助技巧认知情况

面对正确的灾后心理援助正确回答率仅为39.6%, 对农村与城市救援不同点正确回答率则更低其数值为12.9% (见表3) 。

三、讨论

(一) 护理本科生灾难医学相关知识掌握较为扎实, 部分知识存在缺陷

从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 护理本科生基础知识储备较为扎实, 对灾难医学急救电话常识、核泄漏防护措施、发生火灾时自救措施掌握较好, 正确回答率在85%以上;对灾后临时厕所设置位置、发生地震时自救措施以及灾后各类传染病预防措施也基本了解, 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这说明随着近年灾难医学教育在我校的推广 (如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 以及灾难事件 (如地震、核泄漏等) 在国内外频发和相关媒体 (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对灾难急救知识宣传与普及, 使得护理本科学员对灾难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从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 面对正确的灾后心理援助正确回答率仅为39.6%, 而对农村与城市救援最大不同点 (正确答案分级后送) 回答率则更低, 统计结果仅为12.9%。由此可见我校护理本科生对这两个方面的整体知识把握明显不足, 本科生未意识到“灾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缺乏“分级后送”概念, 学校对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 导致本科生知识储备相对微弱。除此之外, 还因为本科生缺少锻炼机会, 紧靠课本上基础知识不能形成灾害救援团队意识、灾害救援统筹意识。与此同时, 本科生思考问题的层次相对较低, 思维逻辑能力过于稚嫩, 不会从整体上来把握大的方向, 无法抓住灾害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 如“分级后送”是救援中的重点, “灾后心理援助”是救援后的重中之重等。

(二) 护理本科生灾难自救互救技能水平较低

从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本科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ABC三个重要步骤和外伤急救措施的相关知识, 但是两者的正确率仅达到60%, 这个数值显示灾难教育在实践能力操作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实践操作课程所占比例不大, 学生练习机会较少, 使得学生缺少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急救技术方面的知识也就相应缺乏了。

(三) 应对策略

(1) 开设灾难医学必修课或选修课, 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灾害救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科阶段是医学院校的一个初级阶段, 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才能更好地深造与发展, 更好提升灾难医学救治水平。 (2) 开设实践课堂, 模拟灾难现场。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灾难救援人员, 如救援组织者、救援人员、分类后送转运人员、医生、心理援助者、灾后防疫人员等, 加深学员对灾难救援的深刻认识, 使其更好地提高灾难急救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 (3) 开设《灾后心理援助》课程。灾难的发生对群体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 每个卷入灾难的人都会发生情绪反应 (如恐慌、悲伤、抑郁及身心失调症等) , 都具有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风险性, 开设《灾后心理援助》课程, 可使护理本科生为灾后工作重点实施储备知识与能力。

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护理本科生对灾难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 对我校2015-2017年入学的2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灾难医学相关知识调查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随着知识层次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灾难医学的急救常识、基本急救技术、地震、火灾和传染病预防及处理方面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急救医学心肺复苏急救的步骤、灾难的分级后送、灾难医学外伤急救知识、灾后的心理援助等方面商显不足。结论:应加强护理本科生的灾难医学基础教育、模拟急救场景训练, 以促进我国灾难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灾难医学

参考文献

[1] 李伟华.关于对医学类研究生开展灾难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 :115-116.

[2] Li Y, Turale S, Stone TE, et al.Agrounded theory study of‘turning into a strong nurse’:Earthquak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n disaster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 Today, 2015, 35 (9) :4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国有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思考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