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发展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革命老区发展范文

让革命老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来自衡山县的调查与思考

衡山县地处湘江之滨,以“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而闻名于世,辖17个乡镇,总人口41.1万人。在这片红色的热土,诞生了被孙中山誉为“一代女魂”的唐群英;建立了全国最早农民运动组织之

一、湖南农运先声的岳北农工会,毛泽东到此考察,在衡山康王庙写就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初稿;牺牲了毛泽东的亲人毛泽建,毛泽建烈士墓已成为衡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涌现了方伯务、刘东轩等295名烈士。

一、老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衡山县从1989年被批准为革命老区县至今,共接受上级扶贫开发资金213万元,扶助项目95个,有195个村26万人受益,贫困人口(年人平均收入638元)从1989年的4.5万人缩减到2万人左右。主要做法是:

(一)项目特色化,变盲目跟风为因地制宜。在项目的选择上坚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选择养殖业和种植业,尤其是湘黄鸡的养殖和席草的种植,作为两个特色项目,加以重点扶持。首先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其中湘黄鸡是衡山传统产品,1981年衡山县被省定为湘黄鸡出口基地,1982年衡山湘黄鸡被列为省家禽优良品种之一。席草的种植在衡山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其中店门镇享有“席草之乡”的美

誉。其次是具备一定规模。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养殖业已在全县遍地开花,其中湘黄鸡饲养量逐年增加,涌现出一大批规模的养鸡乡(镇)、村,野鸡、野鸭等特种养殖也在

四、五个乡镇形成了规模。席草种植也由店门、开云等两个乡镇扩展到全县50%的乡镇。再次是前景广阔。衡山湘黄鸡具有体形小、成熟早、肉质鲜美的特点,一直享誉国内外及港、澳市场。衡山席草以其价廉物美的特点在沿海发达地区成为“抢手货”。此外,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也是较好的。衡山县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土地结构,全县75%的农户是依坡落户,屋外场地开阔,为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提供了理想场所,更兼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条件十分适宜。

(二)布局基地化,变四面出击为重点突破。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对重点项目实行投入资金倾斜政策,着重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克服过去投入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一是开发了螺头山综合养殖示范场。该场属县农科所的地域,位于螺头山水库之下,水库常年稳定水域200多亩,蓄水达126万立方米,可为养殖提供充足的水源。养殖场前期已投资60多万元,拥有1180米围墙,水面为33.8亩的标准化鱼塘11口,面积为250平方米的猪场1个,房屋两栋,旱土面积近10亩,路通、水通、电通,且与周边没有矛盾,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都有利于养殖场的发展。该场于2000年列入老区建设项目,先后投资100多万

元,现已形成了岸上养猪兔鸡鸟、水面养鹅鸭、水下养特色鱼的立体养殖模式,年产值达30万元。通过该场,实施了百千万扶助工程,即每年扶持100户养殖户,年产1000只特种畜类,5万羽珍禽,使每户农户年增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二是引导农民新建了湘黄鸡提纯复壮基地。2003年建成的萱洲镇天水村“衡山黄鸡”种鸡养殖示范场,年均销售总量已达600万羽。在这两个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星星点点的养殖大户不断涌现,连成一片,并与广东、澳门市场结成产销联合体,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到2006年底止,全县人均出栏猪1.5头,出笼家禽10羽,产鲜鱼20公斤,农民人平纯收入有56%来源于养殖业。三是培育了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逢缘草艺公司。2005年扶助店门镇席草专业户康诗林成立逢缘草艺公司,推动全县席草业进入了“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化发展轨道。该公司现年产值达1.3亿元,安排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带动农户16000户,使农户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四是扶持白泥村建成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位于九观湖深处的店门镇白泥村曾经以人稀地少、山高路险而闻名,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现任市长彭崇谷于2002年把该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后,老区办也积极跟进,一跟就是5年,投入资金10多万元,帮助该村凿山开路、发展生产。如今,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从村里直通107国道,一栋栋砖混结构的新房掩映在青松翠竹之间,一个旅游休闲度假村吸引了各方游客。

(三)服务优质化,变放任自流为“贴身紧逼”。革命老区群众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条件差,亟需脱贫奔小康的“引路人”、“护驾人”。县老区办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服务工作做早、做实、做细,全心全意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察民情,引导农民奔富路。老区办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各乡镇,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及时引导农户脱贫。当了解到萱洲镇田家村原村支部书记周华生和岭坡乡水口村赵迪生家庭经济拮据,以优惠价分别向他们提供了180只野鸭种。据统计,近三年来,县老区办深入农户200多人次,扶持贫困农户13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多份,无偿提供价值3万元的种苗和幼仔。二是解民难,抓好技术培训。县老区办在与农技部门联系、聘请常年技术顾问的基础上,每年组织种养大户,不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专门传授种养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此外,还组织他们外出取经,促使其掌握科学技术。三是化民忧,积极开拓市场。首先是大力宣传拓市场。经常邀请报社、电视台的记者到示范点举办联谊活动,与群众座谈,请他们为示范点的建设和全县老区建设出谋划策,积极撰稿。据统计,近三年县内新闻单位为老区写稿8篇,被市以上新闻媒体采用5篇。其次是架通金桥促外销。在“衡山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发布产品信息,并派专人南下深圳、广东,北上天津、上海等城市,致力于疏通和开辟销售市场,真正形成基地和农户与市场的链条,精心打造一条销售的“绿色通道”。

(四)管理制度化,变主观随意为科学有序。扶贫开发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事关老区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老区办主要抓了四项制度的建设。一是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学习,着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群众观念、政策法制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鼓励工作人员钻研老区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项目考察论证审批制度。每一个扶贫开发项目都要经过二人以上考察、集体论证、领导审批三道程序,有力地杜绝了“金钱项目”、“人情项目”和“权力项目”。三是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坚决做到足额下拨,无一起挪用、克扣、滞留现象。2002年省市下拨衡山县老区扶贫专项资金8万元到位后,该县还从历年来结余的老区资金中拿出5万元重点扶持螺头山综合养殖场,并回收了近万元老区有偿资金。下拨资金坚决做到跟踪监控。项目一旦正式运行,就聘请专门的财会人员任会计,对每笔资金严格审核,实行报帐制。四是选人制度。选定有技术、热爱养殖业的人员作为承包对象。螺头山示范场场长陈新福,原在县农科所从事养殖业,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接受县老区办的指导后,他于2001年下半年承包了螺头山综合养殖示范场,现已把该场建成了一个集养殖、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多年的反哺、建设与发展,衡山革命老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也暴露了较多问题。

(一)贫困问题仍旧突出。近20年扶贫只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仅占贫困人口的55%,其中未解决温饱的人口减少数量更小。这些贫困人口还未包括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和因各种原因返贫的贫困人口。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财政虽然不断增加对老区扶贫开发的投入,但与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上级每年仅对某一个项目给予1至2万元的支持,这种撒“糊椒面”的作法不仅解决不了项目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且容易使公共财政资源浪费,同时也导致项目的重复建设。此外,我县本级财政属于“吃饭型”财政,要靠中央和省转移支付过日子,而且县乡村三级都有大量债务无法化解,根本无力扶持老区开发项目。

(三)工作网络残缺不全。老区扶贫开发工作没有形成一个从中央到乡村的工作网络,即使是县级,虽然在民政部门设有老区办,但该机构因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缺乏省级文件规定,陷入了作用淡化、功能弱化的境地。乡村一级基本上是“无人员、无经费、无机构”的局面,导致老区扶贫开发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四)老区意识比较淡薄。由于革命老区开发工作宣传力

度不够,随着时代的更迭,许多人的老区意识渐渐地在淡薄,有的甚至已经不知“老区”为何物了。许多地方对于老区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远不尽如人意。

三、对策与建议

帮助革命老区尽快脱贫致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国务院扶贫办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国家对老区的领导,解决政府对老区工作没有专门机构管理的问题。由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对老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提升该工作机构的地位。

(二)加快立法进程。制定《老区发展促进法》,把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老区建设的基本政策、经验办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使老区建设走上法制法、规范化的轨道。

(三)整合扶助资金。要以县级为单位、以项目发展为平台,将中央、省、市财政部门下拨老区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门班子,负责解决资金整合工作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四)出台特优政策。将革命老区作为一个特殊区域,确立实施“振兴老区战略”,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当前着重要在两个方面给予倾斜: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

度。中央、省级财政设立老区建设专项资金,并根据革命老区贫困程度分类增加转移支付补助。二是取消对贫困老区建设项目“三个一点”的投资配套办法。目前实行的“中央和省给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农民群众摊一点”的项目建设扶持办法,已不适应贫困老区“县级财政吃补贴、乡镇财政是空壳、农民温饱没解决”的现实,应当予以取消,按批准的项目实施需要足额投资。

(五)形成长效机制。要完善人才交流制度,有计划地组织省、市和发达地区的干部到贫困革命老区任职或挂职,选派贫困革命老区干部到县以上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提高工作本领。要完善结对帮扶制度。鼓励发达地区与老区结成对子,真心帮扶,限期脱贫。要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对老区的干部群众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走智力扶贫之路。

(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宣传,强化“老区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扶老区。同时,要宣传老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典型,消除“等、靠、要”的思想。

第二篇: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介绍

【中心性质及沿革】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是主要从事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包括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四川革命老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学术性研究机构,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是以四川文理学院原“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所”、“巴渠文化研究所”为基础,为整合校内资源,有效发挥我院立足川东革命老区,辐射全省而申报成立的。

【中心宗旨】

加快老区发展,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社会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规划了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内容。为加快老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老区,推动四川学术界更好的总结老区发展的辉煌成就;分析老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挖掘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的巨大潜力;设计加快老区发展的各项目标和具体实施内容,提升四川文理学院的学术品位和科研地位,为区域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心主要业务】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每年编制、发布和评审有关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的各种研究课题;策划、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承办或主办省级以上相关学术会议;编辑、出版有关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的各种文献与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或丛书;举办各种论坛论坛以及学术讲座;建设“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网页;接受“中心”课题承担人或其他学者来“中心”从事专 项研究和访问研究工作;收集有关四川革命老区发展与建设的各类资料

【发展规划】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科学研究方面

通过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四川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研究,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四川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

通过课题发布,凝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团队,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3、学术交流方面

通过举办全省、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受访问学者、文献资料集成与传播、研究成果集成与推广、建立互联网站等

措施,使“中心”成为“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的学术交流、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基地。

4、咨询培训方面

通过主动承揽政府和社会各界委托的研究课题等,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成为重要的咨询服务基地和培训基地。

5、管理体制方面

通过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研机制创新等措施,形成良好的自身运行机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

第三篇: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普洱茶 | 作者:潇无痕| 来源: |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线投稿

一、普洱市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革命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46个革命老区县(区)和40个革命老区乡(镇)。我市革命老区包括思茅、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和澜沧6个县(区),有国土面积328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7%;人口1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区包括了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临沧市部分县,共17个县,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

普洱市革命老区是思普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主要根据地。早在1927年,云南省临委委员杨正元就在宁洱建立了中共普洱特支和中共宁洱县委,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和共青团员,组织了拥有会员近千人的“互济会”及“青年读书会”。1931年,普洱特支、墨江支部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色区域,虽然由于事机泄露,未能成功,但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使党在民族地区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把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1932年,共产党员罗有祯在宁洱举行了勐先武装起义,攻下了江城勐野井盐矿,并沿途向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仓济贫,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在思普区转战数月,给国民党地方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后因叛徒暗杀了领导人罗有祯、罗承美,起义最终失败。这一系列武装斗争,虽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实现武装割据的目的,但为以后党在思普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46年6月,滇南党组织沟通了磨黑中学党员之间的组织关系,成立中共磨黑中学党支部,被国民党彻底破坏的思普区中共党组织又开始活动起来。同年8月,又成立思普特支,下辖磨黑中学党支部、墨江中学党支部。随着建党工作逐步开展,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陆续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主要有磨黑中学支部、磨黑镇小学支部、磨黑西北分支、普义分支、通关支部以及墨江中学、勐主(现景谷碧安)中学支部。普洱特支通过地下组织网络,密切基层组织的联系,及时贯彻党组织各项指示决定,推动思普工作的开展。1948年10月,一批华侨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经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同意,40人先后进入景谷、澜沧,其中的中共党员组成党组(简称归侨党组)。1949年2月,在中共勐主支部和归侨党组的领导下,组建了人民自卫军普光部队和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这些革命武装在滇南逐步发展壮大,先后解放了20多座城镇,建立了由17个县连成一片、占地7.3万多平方公里的思普革命根据地,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普洱革命老区又面临着民族之间的矛盾、各种残余反动势力干扰、边境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敌我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融为一体。面对这些情况,普洱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江城曾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区之一)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建了安定的社会环境。1951年在宁洱举行了由26种民族代表进行的剽牛盟誓,代表各民族人民盟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一心一德,团结到底。谱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的新篇章,立下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

回顾普洱市革命老区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洱人民、普洱老区人民,都作出了无畏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普洱老区人民从1927年建立中共普洱特支和中共宁洱县委到1950年普洱全境解放,在敌强我弱、工作艰险,党组织多次遭受挫折的形势下,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切爱国人士,组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为滇西南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宁洱磨黑被誉为滇西南的“小延安”,磨黑中学也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洱老区人民清匪反霸、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普洱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老区县(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弘扬老区革命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老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6个革命老区县(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思茅区围绕“农业稳区、工业强区、茶城名区、科教兴区、开放活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6.08亿元,同比增长20.6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2.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15.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6元,同比增长8.79%;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同比增长13.42%。

宁洱县全面实施“开放活县、产业立县、文化兴县”战略,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普洱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18.4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7.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9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同比增长10.82%。

墨江县实施“解放思想优环境,加大投入打基础,发挥优势建骨干,突出特色兴产业,真抓实干强作风,构建和谐促发展。着力打造水电、林产、矿产、烤烟、畜牧五个重点产业,努力培育橡胶、茶叶、蔗糖、紫胶、文化旅游五个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北回归线和国际大通道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商贸旅游文化重镇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建设发展开放文明和谐新墨江。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10.3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11.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同比增长0.99%。

景谷县坚持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重点,打牢交通市政、农业产业、科教文化三个基础,培植壮大林产、矿电、特色农产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改革开放活县、产业项目立县、绿色工业强县、生态农业稳县、民营经济富县和科教文化兴县六大战略,着力打造活力景谷、绿色景谷、实力景谷、和谐景谷”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景谷建设。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14.6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7.4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4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同比增长12.26%。

江城县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物富县、口岸活县”四大战略,巩固提升水电、林业、畜牧、橡胶、茶叶、蔗糖六大骨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6.81亿元,同比增长15.9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15.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9,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6元,同比增长0.86%。

澜沧县全面实施“改革开发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拉祜文化、千年古茶、糯扎渡”三大品牌,积极培育林业、蔗糖、茶叶、畜牧、矿产、水电、文化旅游、蚕桑等富民产业,促进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5.47亿元,同比增长19.7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2.1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同比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元,同比增长10.30%。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6个革命老区县(区)从贫困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生产生活困难入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区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大为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6年,6个革命老区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0亿元,同比增长28.55%。其中,思茅区20.15亿元,同比增长19.13%;宁洱县6.66亿元,同比增长29.40%;墨江县14.20亿元,同比增长30.02%;景谷县8.29亿元,同比增长30.82%;江城县6.81亿元,同比增长39.26%;澜沧县12.39亿元,同比增长36.52%。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6个革命老区县(区)以推进产业调整和开发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老区经济发展。2006年,

一、

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思茅区为13.0:35.6:51.4,宁洱县为34.5:25.0:40.5,墨江县为32.5:28.8:38.7,景谷县为36.3:37.3:26.4,江城县为39.7:25.9:34.4,澜沧县为36.3:32.4:31.3。老区的茶产业、林产业、水电产业、矿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旅游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二、三产业得以逐步壮大。

(四)竞争力水平有较大提升。2007年1月1日,《中国县域经济报》对全国2062个县(市)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评价,我市6个老区县(区)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竞争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思茅区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196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10位,全国排名第480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2位,全国排名第77位。宁洱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30位,全国排名第995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51位,全国排名第1361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27位,全国排名第718位。墨江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91位,全国排名第1857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72位,全国排名第1688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93位,全国排名第1872位。景谷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51位,全国排名第1406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40位,全国排名第1164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58位,全国排名第1478位。江城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60位,全国排名第1512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82位,全国排名第1744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47位,全国排名第1231位。澜沧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98位,全国排名第1898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98位,全国排名第1835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94位,全国排名第1883位。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6个革命老区县(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得到落实。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强以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提高。大力推进“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抓住国家重点扶持的机遇,着力实施安居温饱村、扶贫安居工程、重点扶持村、民族特困乡、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通过整合闲置资产、大力招商引资、盘活优势资源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控制了重大群访事件的发生,全力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三、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市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浅层次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或缓解,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老区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依然存在。我市 6个革命老区县(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大多是版图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收入低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纳资金和技术的能力较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主要表现在“三缺三低”,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尤其是缺企业家人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化程度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慢。

(二)基础设施薄弱,短期内实现较快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难度很大。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是经济欠发达县(区),虽经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面貌有较大改善,但老区行路难、安全饮水难、通信难、用电难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县(区)的问题还很突出。从道路交通看,虽然初步形成了一个大的交通网络,但技术等级低,覆盖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时有发生,公路网络规模效益尚未形成;从水利化程度上看,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靠天吃饭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县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还不足20%。

(三)人力资本匮乏,贫困层面继续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消除。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由于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科技的水平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转移培训工作远远跟不上农民外流步伐,相当多的农民没有经过培训,只能从事笨重简单的体力劳动。

(四)社会事业落后,群众生活质量低的状况改变不大。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由于地处山区,改革开放的成果难以惠及老区群众,现代社会的文明新风吹不到穷乡僻壤,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观念陈旧落后,信息闭塞,上学、就医、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另外,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到普洱这样聚老区、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地方来工作,人才队伍的结构难以改善。

(五)现行政策对老区的倾斜不够,缺乏必要的助推力。近年来,上级在各种建设项目上要求采取国家与地方资金配套,贫困老区因资金难筹集,达不到配套要求,该上的项目上不了。扶贫贷款是国家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以贴息或小额信贷到户贷款的方式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各类生产性项目。但是,由于政策性贷款商业化经营,导致扶贫贷款难以实现所设计的政策目标,银行要保本收利,政府要扶贫,银行方面存在着放贷成本高和回收难的风险,致使贫困老区很难得到扶贫贷款带来的好处。

(六)组织领导对老区的运作不够,缺乏强大的整合力。主要是老区建设没有专门的机构抓,没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没有专门地布置检查,力量整合不起来,导致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有限的政策很难落实,很多老区群众感受不到政府的扶持。同时,由于对老区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浓厚的氛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支持老区的声音越来越弱。

四、加快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实现全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对革命老区实际情况的认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支援我市革命老区建设。

(一)发展战略方面。建议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革命老区进行特殊扶持,把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尽量考虑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实行倾斜,逐步缩小革命老区发展差距。

(二)长效机制方面。在充分征求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意见的基础上,经市委政研室、市扶贫办研商,我市及6个革命老区县(区)均具备成立老促会的条件,具体建议如下:

1.普洱市及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成立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为政府扶贫机构职能的一种有益补充,推选具有革命经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同志组建领导班子,挂靠市扶贫办及相关县(区)扶贫办开展工作,由扶贫办主任兼任同级老促会副会长,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同志余热和老促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全心全意为革命老区人民服务为宗旨,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我市革命老区做宣传、搞调研、献计策、谋利益、办实事,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搞好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做贡献。

2.普洱市在市扶贫办成立老区科,设编制3人,具体负责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在各县(区)扶贫办成立老区股,明确1名专人负责革命老区建设工作。

(三)优惠政策方面。建议设立革命老区建设基金、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贴息贷款,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给予革命老区更优惠的政策和扶持,加快改变革命老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建设步伐。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闽西革命老区游记

闽西革命实践游记

卷首词:

漫卷红旗气贯虹

独傲闽西群峰

烽火乱世逞英雄

革命真理在

何惧外敌凶

深山广播红军种

誓还天下太平景

建国千秋业

万世永流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六十余载,回首往昔,红色政权,尚在襁褓,所拥之兵,不过数万,所占之地,非山林之土即无主之荒,内有美蒋相逼,外有日寇侵扰,且无强援可依,苏俄共党,勉为自保,观乎总览,如此残破之师,何言抵御外寇,而建太平之世,其何如古之袁绍问乎孟德:吾北阻燕、代,坐拥冀、幽、代、青之地,率众南下莫能阻也。然操言:吾以天下之道御之。

以古鉴今,绍虽拥兵地之利,然不能克敌制胜,诸葛论之曰:绍兵多地广,然操遂能克绍,虽曰天命亦抑人谋。

人谋无疑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面临共产党存亡的生死关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之后井冈山的创立,让共产党得以在夹缝之中求生存,趁蒋桂战争之机,再以星火燎原之势, 挥师闽西,我们小组这次选择闽西作为实践的目的地,也是被其红色摇篮的美誉所吸引。

一、 走进闽西,红色的摇篮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雄的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坚持革命斗争20多年,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成为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是中央闽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2010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第三次来到闽西视察,他对闽西老区的历史作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闽西人民谱写了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远的丰碑。

1926年夏,闽西第一个党组织在永定建立,至1928年初,闽西各县均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县委。1928年6月,邓子恢、张鼎丞等闽西共产党员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等闽西四大暴动,掀起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一次高潮。闽西独特的革命基础为红四军入闽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良好条件,闽西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转战闽西,首战占领长汀,并在长汀首先绘制了创建中央闽西的蓝图;随后又于5月第二次入闽,至1929年9月,红四军打下上杭城后,闽西红色区域连成一片,成为继井冈山之后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之一。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闽西闽西正式形成。

闽西闽西的形成为中央闽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4月,中央决定将闽西闽西划入中央闽西。闽西成为中央闽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范围、人口都占据了中央闽西的半壁江山。后来,闽西闽西逐渐成为中央闽西的经济中心、后方基地和东南屏障。

闽西闽西当年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在各项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党的土地政策的过程中,闽西闽西创造的以人口为标准、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一系列正确的土地政策,堪称当时中国土地革命的典范,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次,在发展闽西经济过程中,闽西闽西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1931年夏收期间,上杭县才溪乡创办的劳动互助社,是中央闽西第一个劳动互助组织,成为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早发源地。1930年7月,闽西闽西创办了笫一个粮食调剂局,是中央闽西范围内的笫一个公营商业企业,随后这一做法推广到整个中央闽西。同年11月,闽西闽西创办了闽西工农银行,成为中央闽西第一所正式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后来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基础。当时,汀州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闽西的一半,这里交通方便,商店林立,市场繁荣,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周恩来曾经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闽西之冠”。闽西闽西经济建设成绩显著,成为中央闽西的经济中心。再次,在政权建设中,闽西闽西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其中,1929年3月在红四军帮助下成立的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6部大法10项条例,这是中共创建闽西过程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的法律,为后来全国闽西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本。闽西闽西还创造出上杭才溪这个“中央闽西的模范区、模范乡”的先进典型。最后,在苏维埃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方面,闽西闽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交通事业方面,从上海中共中央机关通往红都瑞金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立的。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沟通党中央与中央闽西的联系、护送重要干部、运送闽西紧缺物资以及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中央闽西正规的红军学校来源于闽西红军学校。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张军报《浪花》是在闽西创办的;这里还创办了中央闽西最早一家出版发行机构——闽西列宁书局。卫生事业方面,当时中央闽西的卫生人员主要是闽西闽西创办的中央看护学校和红色医务学校培养的,等等。

在缔造红军和创建、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闽西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成功地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开创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

道路问题,事关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批评了党内普遍存在的主张流动游击,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城市中心思想,阐明了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强调了它对夺取全国政权的意义,这表明在毛泽东的认识中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形成。这个核心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出来了。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他写的古田会议决议及《反对本本主义》中,对思想路线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在古田会议前后初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此外,在闽西活动时期,毛泽东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写成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

总之,通过在闽西的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站在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高度,对毛泽东思想的许多重要内容作了理论上的概括,而闽西为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重游旧地,老区新貌

汽车六百多里的奔波,几经山路曲折,我们终于到达了有红色小上海称的龙岩长汀县,一下车我们就感受到了浓郁汀州客家风气,沿街而行,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不同的建筑风格,还有不同的美食,安宁祥和的气氛宛若世外桃源,似乎看不到了之前的红色印记,几十年的发展,高楼林立伴随着乡土气息,但依旧散发着客家人的勤劳和勇敢。我们没有迷恋街边的小吃,没有忘记这次的红色之旅的任务,我们小组随即结队奔赴瞿秋白纪念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央红军医院(福音医院,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论著)、红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辛耕别墅)、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及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及刘少奇旧居等等。

顺着这些红色记忆,虽已远去了那些刀光剑影,也模糊了血雨腥风,依稀感受到革命初期的艰辛和可贵的坚定信念,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前辈用白骨累累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安宁,站在这些渐渐老去的风景,我们不能挽留,我们能铭记的是它所能带来的红色精神,不仅仅是责任如山,排难创业,铁心拼搏,和谐包容,创优争先,水滴石穿的长汀精神。长汀不是中国革命的终点站,也不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终点站,它是一个停靠点,革命旅途的短暂停靠,是了走得更远,而当初执着的闽西人民用生命之水来浇灌党的生命之花,这是这个红色的摇篮哺育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饮水思源,红色长存,闽西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

第一,继承和弘扬闽西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道路,是被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学习闽西精神,就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 ,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科学发展。闽西革命时期,党领导闽西军民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闽西的工农业和对外贸易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我们党依照马列主义执政理论,针对广大贫困农民迫切改变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通过调查总结,结合闽西人民的实践,不断完善土地改革政策,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继续发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闽西革命精神,在新的时代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利益,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新局面,开拓进取,倡导包容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闽西革命时期,我们党就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使得官兵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闽西社会和谐,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开创了闽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今天,我们弘扬闽西精神,就要像当

年闽西干部那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民主,关注民生,这样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融洽,就能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闽西时期干部自觉奉行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作风,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闽西革命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最锐利的精神武器,是新时期防止和抵制党内的腐败现象滋生的有效方法,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终曲:

卧龙腾雾英烈在,汀江碧水诉忠情。云骧楼阁抵外虏,十二胜景育昭魂。

第五篇:照金革命老区红色行策划书

关于组织XXXX党支部“红色教育照金革命

老区行”的策划书

支部领导:

我支部近期刚刚顺利组建,适逢“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在落实深化学习活动的同时,为了庆祝纪念即将到来的“7.1”建党节,特建议组织支部同志及公司积极分子进行“红色教育照金革命老区行”的爱国爱党教育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活动期间,全体人员将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纪念革命先烈、参观革命纪念馆、参观革命根据地等具体方式体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此次教育活动,将提升我们年轻的党支部的整体团结性和凝聚力;激发全体同志的革命意志和战斗力;弘扬革命先烈的无畏斗志和牺牲精神;引导我支部全体成员在新形势新环境中树立榜样、坚定信念,在各自的工作中争当品德高尚、意志顽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时代先锋

三、活动时间、地点、人员

活动时间:2014年7月1日 活动地点:铜川照金

活动人员:中共xx公司支部委员会(共计x人)

司机:2人(轿车及商务车各x辆)

四、景区介绍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自古乃要塞之地。相传隋炀帝巡游至此,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照金因此名传天下。照金丹霞地貌罕有独特,宋代山水画家范宽、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深得照金山岳之精髓,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溪山行旅图》乃传世国宝。1933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目前,照金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

五、活动安排及内容 Xxx负责相机及摄影

Xxx白负责门票、就餐及对外联系 Xxx负责活动的安全工作

8:30-10:30 全体人员统一集合后,由公司负一层乘车出发前往照金;

10:30-11:50 在照金革命纪念馆开展纪念活动:

1、支部副书记讲话(广场);

2、xxxx领誓,全体“重温入党誓词”(广场);

3、缅怀革命先烈,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广场);

4、合影留念(广场);

5、参观,讲解员讲解(展厅); 12:00-12:30 由照金革命纪念馆前往薛家寨;

12:30-13:30 在薛家寨山下(特色农家乐)吃饭; 13:45-15:40 登山上薛家寨参观(返程乘坐缆车); 16:30 出发返回

六、活动预算

车辆自备 参观纪念馆(免票) 参观纪念馆讲解费150元 使用党旗、入党誓词背景板等道具200元 餐费 9*80=720元 薛家寨门票 9*41=369元 返程缆车 9*50=450元 花篮(绢花) 1000元 合计费用:2889元

四、注意事项:

1、请穿着运动鞋(爬山),注意防晒;

2、需注意防暑降温措施,全程需注重安全防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桂林理工大学范文下一篇:革命歌曲背景范文

热门文章

革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