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过程管理论文提纲

2022-09-22

论文题目: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策略比较分析

摘要:自马尔科维茨建立均值-方差模型量化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并构建有效前沿选择最优投资组合以来,投资组合管理的焦点从单个资产的选择转移到风险分散的资产分配上来。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从投资者到学者都为构建具有超额收益的投资组合而深深着迷,因此由均值-方差模型又延伸出了许多非价值依赖的启发式投资组合。然而投资者不能被基金经理展示的“表面”业绩所迷惑,在有摩擦的市场上,交易并非免费,实际上交易成本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收益大大缩水,也会限制投资者的套利空间。在全民理财的时代,分散风险,科学配置投资组合逐渐在中国成为潮流。如何将交易成本纳入到投资组合的优化过程中,不同投资策略在交易成本的洗礼下又有怎样的业绩表现?这些问题值得投资者学习与思考。本文将线性交易成本纳入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最小风险投资组合中,得到了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动态优化模型。通过变换交易成本比例与交易频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交易成本存在时,这两种投资组合与等权重投资组合的样本外表现。帮助投资者了解交易成本在投资组合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指导投资者借鉴本文的动态优化模型构建投资组合,考虑现实中交易成本的存在,选择最优的投资管理策略。本文首先在广泛阅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出于对投资组合模型存在的估计误差问题的考量,在均值-方差框架内外选取了三种投资组合模型作为比较分析的考察对象。接着选择合适的交易成本衡量方式:线性交易成本,纳入到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构建了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动态优化模型。基于各投资策略的动态优化结果估计交易成本存在时各投资组合的样本外表现,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纵向深入分析每一种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的样本外表现、横向综合比较三种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策略的样本外表现、分市场状态讨论考虑交易成本的各投资策略的样本外表现。为验证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动态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中证全指十大行业指数作为标的资产分别构建三种投资策略下的投资组合。结果表明,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可以有效抑制换手率,避免过度交易,实现优化目标与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相较于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模型具有更稳健优异的收益表现。各投资组合策略在不同的交易频率、交易成本比例、市场状态下展示出不一样的资产配置与投资表现,投资者应该根据实际的交易条件与市场环境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在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形下,换手率成为影响投资组合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数据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各投资组合的样本外表现。本文的特色在于在变换的交易成本设定与市场状态下,对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策略绩效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在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全面了解交易成本对不同投资策略的影响,为投资者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提供参考,启发投资者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投资选择。

关键词:交易成本;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最小风险投资组合;等权重投资组合;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学科专业:数量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现代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的相关文献综述

1.2.2 交易成本的相关文献综述

1.2.3 金融市场状态划分的相关文献综述

1.2.4 国内研究现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研究特色

2.交易成本与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相关理论

2.1 各投资策略的原理与模型

2.1.1 均值-方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2.1.2 最小风险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2.1.3 等权重投资组合

2.2 传统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缺陷与改进方法

2.3 投资组合的交易成本

2.4 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2.5 本章小结

3.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优化实证研究

3.1 数据的选取与描述

3.1.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3.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动态优化结果

3.2.1 动态优化方法

3.2.2 动态优化结果

3.3 评估投资组合样本外表现的指标

3.4 本章小结

4.考虑交易成本的各投资策略纵横比较

4.1 考虑交易成本的各投资策略纵向分析

4.1.1 考虑交易成本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

4.1.2 考虑交易成本的最小风险投资组合

4.1.3 考虑交易成本的等权重投资组合

4.2 考虑交易成本的各投资策略表现的横向比较

4.3 本章小结

5.不同市场状态下考虑交易成本的各投资组合表现比较分析

5.1 股票市场状态的划分

5.2 考虑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策略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表现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局限性及未来可能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维导图地理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可追溯系统数字化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