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乡镇

2022-08-05

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乡镇

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 顺州乡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顺板两乡合并”的新顺州抢抓机遇,趁势而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了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为撤乡建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 农业资源奠基础

顺州乡位于永胜县城西北40公里,东与三川镇、程海镇毗连,南接涛源镇,北邻大安乡,西与鹤庆县隔江想望。这里历史悠久,有着600多年的土司文化渊源,古老的农耕文明蕴育着境内汉、傈僳、白族、彝族等14种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全乡幅圆面积485.5平方公里,在全县地域面积中位居第二。下辖迪里、阳保、洲城、会文、西马场、秀美、阳和、西山、锦江、 板桥、新河、金民、龙门13个村委会147个村小组,共有人口32647人,少数民族人口18251人,占总人口的56%。顺州乡平均海拔2200米,土地肥沃,水源便利,日照时间长,适宜玉米、水稻、烤烟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全乡有耕地43360亩,其中农田15056亩,旱地28304亩,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4亩。林地面积5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

二 农业设施作保障

顺州乡境内有白草坪水库、西马场水库、迪里水库均为小一型水库,蓄水量达 1250 万方;架子桥水库,金明三叉河水库均为小二型水库,蓄水量达300万方;有迪里河、阳保河、龙洞河等大小河流7条;金沙江流经顺州两个村委会共16公里;通乡油路38.2公里正在 1 建设中;147个村小组通达路共115公里,并西通鹤庆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格局;有团街和板桥两个农贸市场,境外距离三川和鹤庆中江的农贸市场较近,便于物资和商品流通。

三 农业科技结硕果

烤烟产业是顺州乡的主导产业,该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求效益,突出特色拓市场,提高单产创利润,减工降本加收入”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以“一基四化”和“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现代烟草农业之路。 “一基”就是以贯穿烟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在顺州乡洲城村建成连片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1100亩,其间建成田间砂石路五条3.5公里,烟水配套三面光工程七件6.8公里,卧式密集型智能烤房105所,着力夯实了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化”就是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现代化,生态效益化。顺州乡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达1100亩,全乡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核心示范区实现100%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值保,化学抑芽,100%防雹网络覆盖,成立了育苗、机耕、统防、烧烤、防雹等专业化队伍进行商品化、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做到烟田、烟水、烟路、工场化育苗,智能化烘烤,农机化作业,流水线收购,专业化减灾防雹的“八配套”,在全乡引进、示范和推广了闲耕机、起垄机、种植机、覆膜机、培土机、追肥器、高效值保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据测算,现代烟草农业与传统烟叶生产方式相比,现代烟草农业每亩用工24个,省工近11个,可降低用工成本550.00元,亩产值达3294元,较传统生产方式增加利润850.00元,增收600元。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提高了烟叶的整体水平,有效促进了永胜 2 县及至丽江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顺州乡利用充分的水利资源和良好的土壤、光热条件,采取集中大田育苗、旱秧育苗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即“培育壮秧,扩行缩株,浅水浅插,调肥挖水”措施,推广农业机械120台,杂交水稻优良品种16000亩,水稻高产示范2500亩,实现了“两增一减”的目标,亩产由原始耕作产量的650公斤提高到912公斤;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6000亩,推广杂交玉米良种23000亩,建立省级百亩核心示范区1片,千亩示范区1片;在会文、西山、秀美等山区村实施粮粮套种和粮署间种措施,切实增加山区群众粮食收入;同时在全乡普遍推广闲耕机、播种机、收割机和脱离机等农业机械150台,平均亩产达到715公斤;在三年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的顺州乡粮食产量仍然达到13613吨,人均有粮达到472公斤;近年来,先后引进和改良种牛18头,种驴20头,种猪160头,种羊150只,卫生圈舍改造12000平方米,切实加大畜禽防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力度,扶持种养殖协会2个,年生猪出栏达到27000头,牛出栏1740头,羊出栏15000只,畜牧业产值达到5612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现代化”、“现代产业效益化”的农业发展路子。

四 城镇建设展宏图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顺州乡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特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对顺州乡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详细和科学的规划,形成了以顺州乡政府所在地的团街为中心,四轴成“井”字形科学合理布局开发的格局。南轴为粮贸中心的商业街,北轴为移民新村,东轴是牲畜交易市场,西轴为教学区。对此,乡党委政府已将其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3 分步进行实施。此外,龙开口电站的建设涉及到顺州乡锦江和龙门两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需搬迁的农户192户814人。其中在洲城征用建设用地50亩,生产生活用地75亩,争取建设资金700万元。移民新村建成和投放使用后,将促使市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功能更加齐全。

五 社会事业焕新颜

在此基础上,顺州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完成了顺州中学、板桥中学和迪里、阳保、阳和、安靖、秀美、龙门等学校的校舍改造,全乡教职工达368人,在校学生5413人,校舍总面积达到38465平方米;加强了顺州和板桥两所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达57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出生率7‰,计划生育率为90%,综合节育率为93.3%;全乡建成文化活动室17个,图书8000册,老年活动中心4个,农村业余文艺队伍 3支,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 撤乡设镇喜迎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顺州乡随着两乡合并、移民建镇、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镇将在滇西北高原上崛起!

第二篇: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我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等方法,对这些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正视农业发展现状,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从调查结果看,认为农业生产“地力差,水资源缺乏”、“农 1

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农民分别占到了55.3%、36.9%和44.5%。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

(四)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偏远山区人地矛盾相对突出,资源的利用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干部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和有限的土地开发上,对广大的山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所忽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而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尚有所忽视,从而陷入“山区资源缺乏”的怪圈。资源开发视角及经济发展思路的不同,导致山区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户营经济模式单一。

(五)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

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山区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山区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三、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

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农田水利和加强旱作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不是政府单纯资金的投入,也不是社会精英的道德呼吁,而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尤其是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特征的新型农民的培育和成长,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要培养和塑造“专业化”的农民。要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

——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乡富民。政府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利用好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的优势,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不

断的提高干部的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街道办事处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6500多农户、农业人口23061人,总耕地面积13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②农业基础薄

弱。**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

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

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工作,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

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00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11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市场拓展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逐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在完善驻地商业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业网点的基础上,开展放心食品、药品、农资进村活动,深化邮政服务“三农”,在各村加快建设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改造规范化“农家店”。提高埠西农民公寓楼小区、杨家巷农民公寓楼小区、**煤矿西山生活区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使市场服务网络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区。在309国道、美食街西侧分别规划建设一处大型集贸

市场,为周边镇、村服务。适时在济莱路和244线交叉路口,规划建设一处农副产品周转批发市场,带动各村农副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生态家园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抓手,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工程,计划以埠东、埠西、杨家巷三村为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户;进一步加快生态小区建设,每年新建包括沼气池的生态养殖小

区3处,争取5年内所有养殖小区都配套建有沼气池;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以南部沙湾村、月宫村、长青村、兴旺村为主,继续实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

程,在今年完成1005亩可视山头绿化工程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再分别绿化荒山1000亩,3年内在“四旁”植树10万株,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5、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结合实际,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管理。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栏,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好送科技下乡活动。二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由街道劳动保障所牵头,结合引进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就业培训,健全完善“输出有组织,权益有保障”的运作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率。三是加强法制培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办法制教育宣传讲座,建立企业调委会;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提高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加强文化培训。充分发挥成教中心作用,针对群众所需设置教学内容,除传授实用技术外,有计划地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育新型农民。

6、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工程。依托济南植物园的建设,在其周边地区建设农业观光园区,把**街道南部建设成为济南美丽的后花园。在园区功能定位上,主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等,并加快餐饮、住宿、车辆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把该区域真正建设成为济南及周边地区居民周末、节假日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第四篇: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街道办事处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6500多农户、农业人口23061人,总耕地面积13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②农业基础薄

弱。**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

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

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00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11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市场拓展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逐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在完善驻地商业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业网点的基础上,开展放心食品、药品、农资进村活动,深化邮政服务“三农”,在各村加快建设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改造规范化“农家店”。提高埠西农民公寓楼小区、杨家巷农民公寓楼小区、**煤矿西山生活区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使市场服务网络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区。在309国道、美食街西侧分别规划建设一处大型集贸市场,为周边镇、村服务。适时在济莱路和244线交叉路口,规划建设一处农副产品周转批发市场,带动各村农副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生态家园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抓手,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工程,计划以埠东、埠西、杨家巷三村为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户;进一步加快生态小区建设,每年新建包括沼气池的生态养殖小区3处,争取5年内所有养殖小区都配套建有沼气池;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以南部沙湾村、月宫村、长青村、兴旺村为主,继续实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程,在今年完成1005亩可视山头绿化工程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再分别绿化荒山1000亩,3年内在“四旁”植树10万株,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5、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结合实际,加强农民培训,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管理。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栏,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好送科技下乡活动。二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由街道劳动保障所牵头,结合引进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就业培训,健全完善“输出有组织,权益有保障”的运作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率。三是加强法制培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办法制教育宣传讲座,建立企业调委会;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提高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加强文化培训。充分发挥成教中心作用,针对群众所需设置教学内容,除传授实用技术外,有计划地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育新型农民。

6、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工程。依托济南植物园的建设,在其周边地区建设农业观光园区,把**街道南部建设成为济南美丽的后花园。在园区功能定位上,主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等,并加快餐饮、住宿、车辆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把该区域真正建设成为济南及周边地区居民周末、节假日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第五篇: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项目规模

引进外来农业企业入驻我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在马家湾片区建一个由三个食用菌基地组成、占地100亩、年生产量达100万段的设施食用菌产业园,园区项目总投资570万元,包括土地流转、原材料购买、机械设备、厂房设立、基地建设、公司注册、冷库修建等资金费用。

三、发展思路

龙头带动、大户示范、稳步发展。

四、目标任务

在11月前园区初具雏形并投产见效,初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设施食用菌基地。

五、实施计划及评分标准

1、年初进行广泛调研,研究确定特色工作项目,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包抓责任人,做好产业规划,进行全面部署。

2、3月底前引进外来企业落户我镇,并以企业为依托,在马家湾村落实种植20亩以上集中连片大户1户,在火石滩村、马家湾村各发展种植30亩以上食用菌产业基地村1个。

3、5月底前指导、督促三个基地购买设备,安装、调试生产设备,储备生产材料,进行土地平整、菇棚搭架、消毒灭菌、菌袋装料、养菌等前期生产工作。

4、6月份积极筹备食用菌生产现场观摩会,加强菇棚管理,完成袋料生产、上架,在园区步道硬化、绿化和氛围营造上加大实施力度,力争在6月底召开现场观摩会。

5、7月份由河南西峡企业公司专业技

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现场培训,以科学技术来指导食用菌产业高产高效。

6、11月份前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出香菇,投产见效,期间,要加强销售环节的指导力度,确保菇有所销、菇有所值,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

7、在12月初组织检查验收。

六、实施步骤

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内投产见效,决定将特色工作分成调研申报、宣传动员、付诸实施、考核验收四个阶段进行,其各阶段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调研申报阶段

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具有基础型、支撑型、产业型、成长型的产业进行广泛调研,每位领导在3月15日前将自己的调研情况,以及建议当年申报的特色工作项目及理由提交党委会研究。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要根据当地条件,将审定的特色工

作项目及时上报县考核办,并做好此项工作的汇报、协调、沟通。 宣传动员阶段

1、做好思想动员。思路决定出路。占地100亩的设施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一经审定,在规划区的村要群众会、院落会之际,加大园区建设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村庄变化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把干群的思想统一到发展食用菌产业上来,使食用菌产业成为百姓公认的增收产业、当地的特色产业,在当地群众中深入人心、达成共识,让群众在下步土地流转中不为难、不刁难,确保3个食用菌基地按照预期计划保证园区建设进度。

2、做好土地流转。镇党委、政府将按照“一年建成,两年见效,三年做强”的指导思想,由负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分管领导牵头,经济办、相关村参与,在有基础、懂技术、会经营的马家湾村、火石滩村采取土地流转、土地转包等多种形式将规划区内的土地从农户手中进

行流转、预留,同时以大户示范的形式,在双庙村发展3万段以上的大户3户。 付诸实施阶段

1、多方筹集资金。由于我镇地理条件差,政府债务大,加之农户资金有限,而食用菌前期投资大。在前期,由于搭建菇棚、购买木屑、麸皮、菌种、塑料薄膜、生产机械需大量资金,加之修建灭菌消毒室和烘干室等配套设施资金,也需投入资金,因此这就需要我镇要继续做好大户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多给他们鼓劲,多给他们协调土地,尽可能地结合国家对秦巴山区的扶贫政策,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扶持,采取在项目上争取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农户向银行贷一部分,多方筹集资金,让资金筹集作为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的坚强后盾。

2、确保菇棚质量。及早准备,购买材料,规模化按标准修建香菇生产大棚,并邀请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要落实监管人员,聘请技术人员对

集中连片3万段以上的菇棚搭建进行技术指导,从购买原材料时抓早,从建棚时抓好,确保菇棚建成实用化、合理化、优质化、节能化、高效化的食用菌大棚。菇棚修建完后,及时对施工完的大棚开始清扫、平整场地,消毒灭菌。

3、抓好培训指导。要采取举办专题讲座,走出去现场观摩,邀请河南西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的形式,加大菇棚搭建、灭菌除杂、栽培技术、大棚室温控制方面的知识培训,把技术指导作为优化品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来抓。

4、强化田间管理。要加强生产期间的消毒杀菌、养菌、袋料上架、大棚温度调控等田间管理,确保在本生产出的香菇高产优质高效,产出效益。 考核验收阶段

镇党委、政府在12月初将组织镇考核办、经济发展办就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查看、考核验收,对任务不达标,质量不过关,效益不明显的将提出整改

意见,限期整改。同时,镇考核办在12月初要认真做好特色工作总结,上报县考核办。

五、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为了使园区在一年内建成,在年底内见效,成立由政府镇长张猛同志任组长,镇人大主席李涛任副组长,相关联系村领导及经济发展办的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人大主席李涛同志兼任,考核办、经济发展办组成特色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资料的收集,进度的督促跟进,工作中的上传下达。

2、强化效能督办,确保工作落实 镇上将对此项工作作为效能督办内容之一,加强对特色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全年按实施步骤,分阶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上交党委会研究讨论,对思想不重视、目标不明确、行动不迅速、实施进度慢、规模不达标的相关村要限期整改。

3、召开村级现场观摩会,促进工作进展

在规模基本具有雏形,园区生产基本步入规范运行时,召开镇级现场会,以现场会再次推动园区做大做强,形成培育亮点、打造特色、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西乡富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马家湾村、火石滩村要在镇上的统一部署、统一指导下及早部署、及早规划、及早动员、及早实施,高质量、高标准、高规格地建成连片的现代农业园区,并按照时令抢抓生产,确保本目标实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防安全自检自查下一篇:消防风机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