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心得

2023-01-08

第一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心得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甘肃省过去五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之后我倍受鼓舞,启发很大。

一、深刻揣摩,领会内涵。

报告内容深刻厚重,统揽全局,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全面客观总结了五年来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甘肃的奋斗目标。《报告》中提出了今后全省工作的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工业强省、产业富民”两大主体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强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民生质量、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层组织”五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甘肃而努力奋斗。

工作报告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制度体系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方面等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分析问题准确透彻,思路部署切实可行,保证措施具体有力,是一个思想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把握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落实三项重点任务,抓好三项经常性工作,强化三项源头治腐措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甘肃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加强学习,坚定信心。多次研读报告,我感受深刻、受益非浅,深刻体会到第十三次党代会具有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力争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深入领会贯彻落实其主要精神,清晰认识我省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坚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甘肃的信心,重点把握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并将会议精神联系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论,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吸纳新知识。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集合起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掌握新技能,注重提高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独立办事能力、预测应变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增强新本领。要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找出工作上的差距,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善于科学统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冷静地理顺工作思路,把握好工作的层次关系,找准问题切入点,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全力以赴重点做好自己现在承担的工作、认真做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敢于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当前我县纠风工作存在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注重积累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踏踏实实地做好纠风工作的每一项任务。

四、认真履职,廉洁勤政。作为一名检定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经常性学习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领

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工作第一线。二是要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自己权利,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做到脑清、眼明、口净、手稳、脚勤、五官端正、行为端庄的工作人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三是要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四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注重实践锻炼,勇于沉下身子,在艰苦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的决策、组织、协调、表达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扎实的作风,把思想统一到落实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坚定信心、认真履职,爱岗敬业、公正廉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检定人员。

沈新生

2017.7.19

第二篇:学习西宁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市过去五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学习贯彻王建军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之后我倍受鼓舞,启发很大。

一、深刻揣摩,领会内涵。

王建军的报告内容深刻厚重,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全面客观总结了五年来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榆中的奋斗目标。《报告》中提出了今后全市工作的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主体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民生质量、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层组织”五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榆中而努力奋斗。

王建军的工作报告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制度体系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方面等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分析问题准确透彻,思路部署切实可行,保证措施具体有力,是一个思想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把握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落实三项重点任务,抓好三项经常性工作,强化三项源头治腐措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加强

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榆中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加强学习,坚定信心。多次研读报告,我感受深刻、受益非浅,深刻体会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具有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力争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深入领会贯彻落实其主要精神,清晰认识我市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坚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榆中的信心,重点把握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并将会议精神联系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论,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吸纳新知识。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集合起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掌握新技能,注重提高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独立办事能力、预测应变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增强新本领。要以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找出工作上的差距,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善于科学统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冷静地理顺工作思路,把握好工作的层次关系,找准问题切入点,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全力以赴重点做好自己现在承担的工作、认真做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敢于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当前我县纠风工作存在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注重积累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踏踏实实地做好纠风工作的每一项任务。

四、认真履职,廉洁勤政。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努力做到以

下四点:一是要经常性学习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工作第一线。二是要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自己权利,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做到脑清、眼明、口净、手稳、脚勤、五官端正、行为端庄的领导干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三是要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四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客服职场“温水青蛙”思想,注重实践锻炼,勇于沉下身子,积极到任务重、困难多的地方或岗位去,在艰苦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的决策、组织、协调、表达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扎实的作风,把思想统一到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坚定信心、认真履职,爱岗敬业、公正廉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执法人员。

第三篇:承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推进科学发展 加速转型升级 为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承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6日) 杨 汭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承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承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为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而团结奋斗。

一、五年回顾和经验总结

过去的五年,是承德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经历了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大事、要事和难事。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市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一)科学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坚持把探寻一条符合承德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径作为领导地方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牢牢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契机,深刻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市情认识,聚焦“文化、生态、区位、资源”四大优势,着眼未来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引擎,不仅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引领全市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上迈出重要步伐。这一思路和目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外界广泛好评,形成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十二五”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遵循。

(二)综合经济实力跃上大台阶。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实现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80.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1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和2.5倍,人均生产总值、可用财力在全省分别前移2位。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实施千万

元以上重点项目2319个,竣工1837个,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4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1+2+3”梯次推进的现代产业格局,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以《康熙大典》和《帝苑梦华》两台文化“大戏”为标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2.6%。

(三)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住省委、省政府推进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的历史性契机,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81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确立了“四个定位”、“十二字”特质、“五区三带”格局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老城区“中疏”取得实质突破,拆除危、旧、违、陋建筑351万平方米,特别是一次性搬迁山庄外庙周边5个村、5个社区、2万多人;新城区建设进程加快,承德新城初具规模,双峰寺空港城、上板城工业区有序开发,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97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了“四纵五横”骨干路网,奥体中心、地质博物馆即将竣工,承德博物馆、民族团结清史展览馆开工建设,一批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山水园林特色更加突出,一批扩水增绿、美化亮化工程顺利实施,形成武烈河、滦河43公里1200万平方米城市水景观带,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7.8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指导各县按中等城市目标规划建设县城,城市面貌整体改观,建成一批特色小城镇和280个新民居示范村。交通条件大幅提升,京承、承唐、承朝高速建成通车,承秦、承赤、承围高速全面建设,张唐铁路全线开工,机场、高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5.8%,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城市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

(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实施民生工程157项,投入财政资金30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1%。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次,20.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77.7%和69.7%。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五年分别增长3.2倍、1.87倍,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10.5万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市区高校扩建升级,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学区建设全面完成,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称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到96%和85%,被卫生部评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新模式”;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中央投资6亿元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稳步推

进。

(五)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注重源头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常态化机制,积极构建“大维稳”格局,全市赴省进京访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成为敏感时期省内信访发生量最少的市,中央信访联席办对我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全市社会治安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居全省前列,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获全国最高奖“平安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城市突出抓“四有一创”社区建设,基本实现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的目标,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农村全面推进乡镇职能转型、机制转换、作风转变,下放权力、下沉人员,管理社会、服务农民的水平不断提升。

(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始终,强化各级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党员教育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论选拔干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紫塞先锋”工程和党员“双育”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连续三年、一年一个主题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从现实层面、工作层面、制度机制层面逐步深入、不断拓展,改进了作风、提高了效率、优化了环境。强化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警示教育,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五年来,市委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律行使职权,支持市政府放手开展工作,支持市政协依照《章程》履行职能,形成了四大班子密切配合、团结奋斗的工作局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加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创出人口计生工作“双文明模式”。科技、人才、社科、侨务、党史研究、老干部、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深感到,我市改革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显示着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力量,都体现着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贡献。在这

里,我代表中共承德市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承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承德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承德改革、发展和稳定规律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刻不停地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的本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五年的实践中,我们紧密结合承德实际,引导各级干部破除封闭保守、唯条件论、唯资源论的思维定式,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无论是国际旅游城市目标的确立,还是推进老城“中疏”、加快新城开发,无论是理顺旅游管理体制、率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还是加快产业聚集区和矿业经济区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越是欠发达,越要解放思想。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勇于创新不僵化,就能够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承德的大发展。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一招不让地推进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努力实现跨越和赶超。解决承德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五年的实践中,我们立足欠发达市情,不仅把总量做大、实力做强,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提供物质基础,更把产业做优,让发展更充分,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更大空间。只要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积极推进有内涵、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就能够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一抓到底地推动落实,靠真抓实干把奋斗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效和结果。抓落实是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体现工作作风,反映素质能力。五年的实践中,我们对认准的、定了的事情盯住不放,建立领导干部分级分包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责任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责任,跟踪问效,严格考核,办成了许多大事、难事。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朝着既定目标强力往前推、铁腕抓落实、务求好结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深做细做实,就能够冲破一切困难和阻力,把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心为民的宗旨观念,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多的福祉和实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五年的实践中,我们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把新增财力的主要部分用于民生,在产业发展上优先实施能够吸纳就业、带动致富的项目,在城市建设中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设

施,在拆迁征地中优先考虑群众长远生计,在信访稳定工作中真心实意解决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地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水平的全面提升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办好承德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五年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坚持以民主的作风抓班子,以正确的导向带队伍,以创新的举措转作风,以完备的制度促廉洁,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干事、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只要我们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就能够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承德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与人民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级低、开放水平不高,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城乡就业、居民增收的压力很大,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思想解放不够、服务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体制机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还不够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机遇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置身于国内外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承德,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更拥有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只要我们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一定要看到,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承德的综合实力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实施大投入、大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主导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产品和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基本破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破解;同时中心城市和县城基本具备了承接优质产业、集聚先进要素的承载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广大干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锤炼和提升,这些都为我们向更高层次跨越、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一定要看到,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最重要、最突出的就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新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一轮竞争点。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一直在较低起点上同先进地区比总量、争速度。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发达地区同我们一样面临着调结构、转

方式的艰巨任务,都需要重新“洗牌”,而我市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广阔空间,调整转型的余地大,更有利于轻装上阵、高点起步。只要我们抓住用好这个机遇,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有效规避其发展教训,就能够少走弯路,跨越一些常规发展阶段,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进位赶超。这一点,认识越早越主动,行动越快成本越低、代价越小。一定要看到,我们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矿产资源特别是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高端产品的开发,传统产业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创造更大价值,必将增加无比实力;随着高速路网、高铁、机场的相继建成,承德近京邻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具备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分工合作的条件,必将带来无限活力;随着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大批生态工程的实施,生态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必将释放无尽潜力;随着文化、产业、城市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承德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必将彰显无穷魅力。这些优势与良好的发展基础、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叠加,构成了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依托和在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前进的道路上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困难和曲折,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只要全市上下始终齐心协力,锲而不舍,一任接一任抓下去,一届接一届干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战略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现代产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软实力,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目标迈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增速分别达到12.5%和15%以上,实现在全省总量增加、位次前移、份额扩大。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产降到10%以下,三产达到4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科技贡献率明显增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省定标准。

——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一环八射”高速路网全线贯通,民航机场建成启用,实现县县通高速、通铁路,建成市区至各县城、环京县至北京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五区三带”功能调整全面完成,老城区古风古韵、魅力彰显,新城区活力时尚、实力初现;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特色小城镇和新民居建设步伐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集中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比例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社会建设实现新进步。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并加快向农村辐射延伸,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增长超过10%,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4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市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在华北和全国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盯住工作重点、制定战略举措,围绕“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以休闲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高地,在全市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把首都沿县建成面向京津引资引智的窗口和前沿,成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崛起带;把辽蒙沿县建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基础互联的经济协作区,成为特色产业的经济隆起带,进而带动和促进国际休闲旅游基地、国家钒钛资源利用产业基地、首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京北清洁能源基地快速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现代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我们调结构转方式、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重,按照“1+2+3”产业格局,深入实施“骨干带动、科技驱动、品牌拉动、管理促动”四大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走,焕发新的生机,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休闲旅游产业,围绕山庄外庙、金山岭长城、坝上森林草原“三大精品板块”,加快文化资源转化和生态优势释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

体育运动四大类四季型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高端度假旅游基地;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可进入性;建成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和酒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承载力;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持续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钒钛制品产业,在进一步抓好矿产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围绕钒钛特钢、钒钛合金、钒钛新材料,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工艺创新,实现钒钛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清洁能源产业,要合理布局风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继续争取核电,大力培育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综合开发地热资源,努力建成京津冀区域最大的综合型清洁能源基地。要加快推进战略重组,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强化现代化管理,发展壮大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全面推进城镇建设,高水平打造聚集优质要素的平台。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要立足承德山区实际和山水文化特色,全力打造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众多建制镇组成的城镇发展体系,聚人口、兴产业、生财富、出品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定不移地按照“五区三带”格局规划城市,坚持城市空间拓展和承载功能提升并重、产业发展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互融、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共进,初步形成双桥区、双滦区、承德新城、双峰寺空港城、上板城工业区五区相连、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多中心、组团式大城市。坚定不移地突出“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特质建设城市,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打造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塑造城市独特风格;高标准建设滦河、武烈河两条生态休闲景观带和92平方公里城市“绿核”,高水平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具有浓郁山城特色的城市景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中疏”战略,以铁腕横心把老城区住宅开发控制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建设皇家、佛教、民族文化园区和特色街区,还原古城风貌、恢复历史风韵,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景区。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着力培育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总部经济、高新技术等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优质产业,以全球的视野、国际的标准、现代的理念,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体现现代元素、塑造现代风格,打造成生态自然、开放时尚、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格局,健全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发展特色县城和小城镇。县城建设,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舍得投入、提高标准,修订完善好总规,精心编制好控规、详规,增强执行刚性;坚持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与产业

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靠产业聚人、兴城、活县;坚持以完善功能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在重点街区、重要景点、关键节点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坚持以传承文化为内核,深入挖掘地域和民族民俗文化,做足山水生态文章,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大力支持有条件、有基础、有特色的乡镇率先发展,完善配套政策,培育一批文化古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和旅游名镇。

(三)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农村面积大、农业欠发达、农民收入低,“三农”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广集成技术,打响“绿色、有机、安全”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展林业经济,优化林业区域布局,推进林权流转,推广林菜、林药、林菌间作和林禽、林畜等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镇建设、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和提升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培育新型业态,促进乡村旅游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改变农村面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尊重民意、分类指导,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小风电等新能源,鼓励使用新型建材,逐步建设一批农村小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搞好村庄绿化,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让农村整洁优美、居住舒适。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住用好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坚持涵养保护水源与集约节约用水相结合、人畜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相结合、大中小水利工程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水源、水渠等一批水资源调控配置工程,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加快现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同步推进田间路网、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针对国家调整十年扶贫规划、提高贫困人口标准的实际,积极建立稳定的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加大产业扶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坚持多元投入,动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同时,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脱贫人口因灾返贫,提高扶贫工作整体实效。

(四)不断强化发展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牢牢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程,带动和活跃全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园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体

系,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每个县区建成1个以上省级产业聚集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别要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全市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产业聚集区的龙头,成为市本级财政的重要来源。到2015年,全市产业聚集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新增工业产值70%以上由产业聚集区实现。强化项目支撑。完善项目领办、代办、包保责任制,下大力解决资金、土地等突出问题,确保每年都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不少于1200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亿元以上。强化基础支撑。承秦、承赤、承围、承张、承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高铁建设,开通承德民航支线机场和坝上通用机场,真正成为连接京津冀辽蒙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国、省干道改造升级,电网布局更加合理、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双峰寺水库建成使用。强化生态支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城市大气、水、声、光等环境综合治理,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长效机制,让承德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五)大力推进开放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承德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更先进的技术、更高端的人才,单靠自身难以实现,必须借助外力、创新突破。全方位扩大开放。抓住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历史机遇,做深做活“水源联姻”、“生态联谊”文章,着眼于互补、配套、服务,不断拓展京承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承接首都优质产业转移,建设北京产品供应基地;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加强点对点、靶向式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主动与行业高端寻求对接、开展合作、发展壮大。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整合优化职能,将“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放开、放活,需要管的管好、管到位,善于用市场的办法、法律的手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建立考核科学、监督有效、奖惩严格的落实机制,完善密切配合、有效衔接的协调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机制,培育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面对新形势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维护职工权益机制,持续抓好面向市场的就业培训,健全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培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加快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业态和产业集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道德教育,大力弘扬“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加快平安承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源头治理和防范,深化“三位一体”综合调解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有效解决信访问题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等服务管理。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下大力气提升政法队伍依法办案、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的在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将理论政策水平列入干部考核和使用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干部学习教育手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首都高校的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办班、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并向乡科级干部延伸,特别是要选送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外学习培训,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培养各级干部的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创新精神。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深化对国际旅游城市的认识、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

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本领。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的根本,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高度重视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着重抓好县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切实做到选准配强、用好管严;注重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着力增强新形势下领导科学发展和依法办事能力,着力增强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的能力,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核心。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重大考验中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坚持平时了解与群众公论相结合、常态考察与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日常监管,强化考核考评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紫塞先锋”工程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继续深入实施乡镇建设“321”工程,全面提高乡镇管理农村、服务农民的水平。继续强力推进后进村整顿转化和治安乱村整治工作,深化“领头雁”工程,在农村党支部中广泛开展“提素质、看变化、比业绩”活动,培养一支能力强、威信高、贡献大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深化“四有一创”模式,在巩固“四有”成果,强化社会服务、管理、维稳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创建”这个核心,促进社区向“规模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有序、环境舒适优美、社会治安稳定、居民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服务群众满意”的文明和谐社区标准迈进。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维护企业员工利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高度重视机关、学校及“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促进良好作风养成。建立完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定岗明责,改进会风、文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下访、蹲点、调研等制度,引导各级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特别是对定下的事情,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在全市上下形成咬定目标不放松、雷厉风行抓落实的工作氛围。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人民群众掌好权、

用好权,做群众的贴心人。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广泛开展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公平正义的问题,加强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涉农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安全生产、民生工程、行政司法等领域的腐败案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同志们,回顾过去,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中共北王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开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中共北王乡第十三次全体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告别“十一五”,进入“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召开的,是在全乡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上次党代会以来的经验成就,讨论制定今后五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确定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方法步骤,更好地把全乡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乡新农村建设上来,从而更好地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开拓进取,调动全乡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北王而努力奋斗。会议将听取和审议邢磊同志代表上届党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还将根据《党章》规定,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举产生中共北王乡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总结过去、筹划未来,是开好这次大会的基础和前提;选好两个委员会,是实现大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落实各项任务的组织保证;办好这两件大事,是我们这次大会成功的重要标志。全乡人民对这次会议寄予厚望。会议时间紧,任务重,为不辜负广大党员和人民的重托,我们要集中精力,把会议开好。大会主席团相信,与会的全体代表和

同志们决不辜负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一定能够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推进发展的使命感,聚精会神地开好这次大会,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正确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气氛热烈、朝气蓬勃的大会,一个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大会,一个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大会。

在此衷心希望各位代表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努力完成好大会的各项任务。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第五篇:中共南京市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杨 卫 泽

(2011年10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南京“两个率先”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再铸辉煌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

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辉煌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南京发展史上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圆满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胜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奋斗目标,成功赢得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取得辉煌成就。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加快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5000亿元和500亿元,均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6.9%提高到50.7%。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由166亿元提高到1013亿元,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8%提高到42%。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9倍和3.25倍。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21.8%和37.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17.2%和9.2%。

城乡统筹跨江发展实现新突破。出台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南京行动纲要,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郊县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分别高于全市2.6个和7.1个百分点;郊县GDP占全市比重由34.3%提高到4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9.6%提高到49.6%,实现了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的跨越。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着力改善江北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建设用地计划和财政转移支付向江北倾斜。江北地区GDP占全市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品质迈上新台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城三区”、“五个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商务、文体、商业和滨江轴线布局拉开框架。实施城市品质、市容环境、人居环境三项提升行动,“一带三港”建设全面展开,下关滨江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开发加快推进。完成铁路南京南站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大“绿色南京”建设力度,建立重大工程“绿评”制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综合管理机制。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010亿元,是前五年的1.6倍,建成区面积由513平方公里拓展到619平方公里,地铁通车里程由21.7公里提高到85公里,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6.4%,新增绿地60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1.9平方米提高到13.7

平方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308公里提高到48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

民生改善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大力推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和政策惠民。五年中,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2.3%,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分别是前五年的3倍、2.8倍、2.9倍,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五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3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约80万居民得到住房保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国家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数量居省会城市之首,建邺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南京成为全国人口和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市。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委切实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领导,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市委

始终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政协就“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推进跨江发展战略实施等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对策建议。深入实施“凝聚力工程”,全面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完善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宗教、对台、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荣获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民族工作,荣获民族团结模范城“三连冠”。深化法治南京、平安南京建设,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

文化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长江路等一批历史街区,实施南捕厅、朝天宫、梅园新村、颐和路公馆等文化片区保护与建设工程,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成为重要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荣获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城市示范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南京文艺奖、金陵文学奖,注重文化名人培养和文化精品创作,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数量居同类城市前列。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公

益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省会城市中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新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施科技体制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国企改制,深化金融体制、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实现新突破。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6个和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9%。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一番,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从26.2%提高到46.8%,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江宁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金陵海关开关运作。外贸出口在总量扩张的同时质量显著提升。中欧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在宁成功举办,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和台湾名品交易会成为重要品牌,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党的各项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抓住换届、大部制改革等契机,统筹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市

管正职公推公选、市管副职公开选拔、部门中层竞争上岗、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体系。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两名大学生“村官”目标。强化人才工作,人才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领导干部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建立“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有了新的变化。坚持从严治党,完善具有南京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在全国推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政领导干部问责、鼓励实名举报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

奋斗充满艰辛,奋斗 铸就辉煌。所有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南京改革发展的人们,都有理由为五年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和自豪。过去五年成就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和团体、各界人士、省级机关、驻宁部队、部省属企业、高校院所、海内外朋友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南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创造的物质财富值得倍加珍惜,积累的精神财富影响更加深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锲而不舍推进“两个率先”。五年中,市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调整,我们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坚韧性,始终把推进“两个率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践,毫不动摇咬定目标,毫不懈怠推进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率先”目标。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牢记神圣使命,咬定战略目标,坚定不移、百折不挠,才能不断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

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发展思路。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时,我们明确提出抓有效应对促平稳运行、抓结构调整促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坚决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创新跨越发展。正是应时而调、因势求变,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顺应大势,把握规律,继承创新,才能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必须全心全意强化执政为民。既整体推进民生工作,又注重解决具体突出困难;既关注大多数群众的民生改善,又注重弱势群体等关键少数的民生保障;既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注重解决新生问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决策赢得了

群众的真心拥护,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才能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统筹发展。紧密结合大城市特点和南京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城市与农村、江南与江北、三次产业的发展,在解决郊县实力弱、江北发展慢、资源环境约束紧等一些长期困扰南京科学发展的问题上迈出了新步伐。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善于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才能更有效应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更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必须坚持不懈创新党的建设。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树立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均创出了特色,形成了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推进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切实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五年的成就是辉煌的,五年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科教和人

才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京总体上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今后五年,既是南京转型发展至为关键的时期,又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攻坚决战的时期。把握得当,就可能抢得先机、利及长远;把握失当,就可能错失良机、长久被动。综观新阶段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地区间机会同在,南京机会更佳,我们处于可以大有作为、必须争先率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我们所面临的发展背景看,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孕育突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江苏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不断出现新的变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地区间发展竞争的焦点集中转向创新领域,区域竞合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南京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紧约束日益成为凸显

性矛盾,特大型城市所面对的民生保障压力更集中更多元更复杂。

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看,南京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新阶段。我们面临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以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南京是创新资源密集型城市,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丰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突出优势;南京是江苏省第一个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城市,服务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发展服务型经济、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先发优势;南京又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独特优势。

我们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南京物质基础更为雄厚,科教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文化魅力更为彰显,基础设施支撑更为有力,在“第一个率先”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更趋成熟。同时,对照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南京还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等薄弱指标,如果仍然保持以往的发展态势,仍然按照原定的发展计划,仍然沿袭过去的发展路径,就难以在全省首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在抓好“扬长之举、关键之策”上

花更大力气、下更大功夫,强化优势、强攻难点,着力突破薄弱环节,赢得新优势、创造新辉煌,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一)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六个注重”的最新要求、省委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争第

一、改革创新争第

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全面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通过两到三年的奋斗,成功办好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把河西新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园林、森林)城市和亚洲体育中心城市。通过五年的奋斗,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跻身国内城市前列,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

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为到202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二)今后五年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省委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是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要根据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紧密结合南京实际,建立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机制,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7个指标,以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综合衡量南京现代化建设成效。现代化是一个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要看得更宽、想得更远、更富前瞻性、更富预见性,着力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提升社会文明和谐程度。现代化最核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既是现代化成果的享有者,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劳动层次(就业方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幸福指数的提高,促进人的现代化。

二是突出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一定位。过去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这一定位顺应世界

发展趋势,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南京的市情实际,必须坚持这一方向、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国际性功能,集智慧经济、人文特质与绿色发展特色于一体的城市。打造“三都市”、“三名城”,是立足新阶段新形势对人文绿都定位的拓展和深化。要按照现代化、国际性的定位,把南京发展放在更大范围来考量,强化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重要门户、长三角区域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争取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面向东部和南部,通过强化沪宁发展轴发展,加快宁杭发展轴发展,充分借助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这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化水平;面向西部和北部,通过制定分层次的区域协作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协作,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加快枢纽型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开发建设,努力提升江北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层级,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中西部的桥头堡和枢纽作用。

三是突出办好2014年青年奥运会这件大事。举办一届彰显时代特征、青奥特点、南京特色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南京来说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既是重大契机,又是严格考验。我们务必要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东道主意识,展现主人翁精神,精心组织实施“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和“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履行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承诺,办一届参与最广泛、活力最强劲、创意最新颖、特色最鲜明、青

年最欢迎的青春盛会、文化盛会、体育盛会,既提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力、青奥会影响力和南京影响力,又推动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跃上新台阶,实现办青奥与建城市、惠民生的统一。我们要倾听青少年心声,关心青少年成长,支持青少年创业,让青春在参与青年奥运会、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功立业中焕发绚丽的光彩。要利用青年奥运会,为全世界青少年搭建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搭建一个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大舞台。要通过筹办青年奥运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古老的南京迸发蓬勃朝气。

(三)今后五年必须从指导原则上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争第

一、改革创新争第

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科学发展是大局,改革创新是动力,和谐稳定是根基。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作为省会城市所应有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务必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形势所必需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把争当“三个第一”作为谋事之向、干事之基、成事之要,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彻到全局工作各领域,落实到发展建设各层级,提升竞争标杆,勇于竞争制胜,全面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南京是一个土地、资本、物质资源等硬要素相对有限的城市,又是一个科

技、教育、人才、文化等软资源十分丰厚的城市,重硬轻软、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发展道路,在客观上已经走到了尽头,理论上不能走、政策上不给走、实践中走不通。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南京实事求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是尊重历史、把握规律、顺应时代的科学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最适战略、超越发展的最优路径。必须更加自觉地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更加坚定地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关键举措,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民生福祉是最终追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资源环境是基础支撑,文化内涵是灵魂所在。“四个为”既是基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制定的针对性战略方针,也是面向长远巩固提升特色优势的方向选择,更是顺应人民群众幸福追求的必行之举。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把握关键、聚焦重点,把加强民生需求保障、现代农业农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强力解决最能反映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感受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是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没有坚强精神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城市,是无法率先发展的城市。南京要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必须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全面提振南京人的“精气神”。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第一位的是铸造创业精神,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知识创业、科技创业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鼓励创业、鼓励创成业、鼓励创大业,形成创业活力迸发、创业财富涌流的生动局面。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就是要使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自觉追求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就是要使不甘落后、勇攀高峰的开拓锐气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劳动者创先争优、各单位励精图治、地区间比学赶超的生动格局。

各位代表,同志们!

“第一个率先”的美好愿景已经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全市人民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满怀期盼。我们要建设的基本现代化,是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现代化,是展自然山水之美、扬古都文化之长的现代化,是催生新产业、汇聚新人才、塑造新城市的现代化,是大江南北协调发展、都市乡村各显特色的现代化。

我们的现代化,要让城乡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让市民更加自豪!

三、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全力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六项建设”,全面加快富民强市进程,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

(一)大力推动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计划,解放人才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加速构建人才高地、创新源地、创业基地优势凸显的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大扩容。把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作为主攻方向,加速集聚接轨国际的领军型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引领关键技术突破与高端产业发展,引领创新型经济规模化发展与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业创新人才“321”计划,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0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00名、集聚中央“千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各100名,汇集科技创业企业10000家、毕业企业30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

业(创新型企业)500家、上市企业100家,建设高层次人才高度密集、科技创业创新高度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人才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的“紫金人才特区”。发挥科教名城优势,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引进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业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增强教育对科技创业创新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大提升。把创业创新空间作为新一轮城市空间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亮点,更大力度推动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更高标准提升创业创新载体功能,构建梯次分布的科技创业创新空间体系。实施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计划,打造集特有功能、特殊政策、特色运作于一体的创业创新领头区域,培育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孵化基地。到2015年,科技创业特区内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创业创新平台共建计划,五年内共建20个大学科技园、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提升开发区、科技创业创新园和大学集聚区等一批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水平。健全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政府服务“五大平台”,提升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承载功能。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制度大优化。加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推进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业创

新机制,建立覆盖创业创新全链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的机制,突破关键环节,激发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大幅度增加政府投入,大范围调动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创业创新投融资支持体系,确保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5%。大力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创业创新制度体系与管理规范接轨国际的水平。统筹解决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更好地吸引留住人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让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二)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三二一”产业结构优势,优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型和产业层次的战略性提升,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

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高标准建设长三角西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在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以集聚的方式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面提升在岸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离岸服务业;在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新兴服务业。到201

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四个56%”以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商务、金融、物流、文化、会展和休闲旅游业。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河西金融与信息中心、下关长江航运服务中心和龙潭港口物流中心建设,高起点开发汤山、老山、金牛湖等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方式改造提升商贸等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型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全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突破高端环节,着力形成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把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未来网络、智能电网(交通)、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臵,奋力抢占国际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净增3倍、突破4000亿元,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发展核心区,高标准建成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大力提升以新型显示、未来网络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交通)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分别突破千亿元,建成国家级智能电网(交通)

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研发产业化基地。

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把南京打造成以科技研发为依托,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石化、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和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调整、改造升级,确保到201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净增1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大力发展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业,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著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在全国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品牌。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全面落实农业“1115”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休闲农业和智能农业。以打造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培育生物种业、生物农业用品、生物食品、生物能源和环保、生物信息等产业。以白马国家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为龙头,建设农业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体系,确保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20%,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60%,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

(三)大力推动统筹城乡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区位辐射条件良好的优势,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使南京主导功能更加完善、生活品质更加优良、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和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继续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深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大力提升江北地区城市功能,加快建成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拓展创新空间、文化空间、绿色空间、枢纽空间,塑造有机协调、个性鲜明、人文传承、绿脉延展的空间特色。以老城为核心的绕城公路和秦淮新河以内地区作为优化提升区域,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服务功能。绕城与绕越公路之间地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功能。六合区北部、溧水县南部和高淳县东部地区作为生态保护区域,突出生态涵养功能。市域范围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都市区范围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型交

通走廊为轴线,以生态空间为绿楔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强化郊区县与主城区的有机联系,探索以大都市带动新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到2015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镇为重点,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市镇,建设一批配套齐全、具有地域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新社区。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郊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通达区县,干线公路连接镇街,区域供水全面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发展,水利设施实现现代化,生态环保再上台阶,信息服务明显优化,村镇建设展现新貌。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发展导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加快建设陆港、空港、江海港、信息港等枢纽型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金融、信息、物流等枢纽地位。完成长江四桥、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宁杭宁安城际铁路、长江深水航道疏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完善“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及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着力完善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坚持一手抓新城区建设、一手抓老城区风貌保护,全面推行城市设计,注重在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塑造和彰显山水城林特色,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城市建筑

文化。继续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片区改造,有序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加快建设“智慧南京”,推进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建成“无线城市”,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缓解停车乱、停车难矛盾。深化大城管体制改革,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推动重大功能区展现新形象。把河西新城区建设作为今后三年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组织实施“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千日行动计划,高质量建成青奥村(中心)、青奥公园、滨江滨河风光带和500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载体,将河西新城区建成现代化城市新中心。高标准建设中新生态科技岛,打造以科技智慧产业为标志的特色功能区。整体规划建设滨江风光带,加快推进燕子矶片区、下关滨江改造和浦口新城建设,打造滨江新城区,充分展现山水相映、江城一体的独特长江岸线风貌。进一步加强仙林大学城城市功能配套建设。结合铁路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南部新中心。以禄口国际机场二期扩建为契机,优化江宁南部和溧水北部空间布局,开发建设空港经济区。结合龙潭江海联运枢纽港建设,推动港口经济区发展,使之成为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物流基地。建设麒麟生态科技城,形成科技生态宜居新空间。

(四)大力推动社会建设

更加充分地承担起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为科技教育发展服务、为党政军机关工作服务的职责,突出富民优先,完善终身教育、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文化、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等十大体系,使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打造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今后五年要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的目标,难度非常大,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把民生为先方针落到实处,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中之重,大力度推进“富民工程”,下决心提升富民实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层次提升,大幅度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组织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统筹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次。鼓励自主创业,健全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机制,培育自主创业者5万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新农保标准,到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实现

翻番,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实施“百万人住房改善建设计划”,高标准建成岱山等四处保障房片区,建设保障性住房200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00万平方米(含6万套人才住房),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人员、各类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居住问题。积极稳定物价,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平价商店网络。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缓解过江交通难和打车难矛盾。坚持公交优先,构建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多层次、立体化、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到2015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250公里,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50%左右,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

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办优质教育的方向,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确保教育发展规模、质量和投入在全国领先。着力加强幼儿园建设,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比例,努力解决3至6岁幼儿入园矛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成青奥配套场馆改造和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加快“三个副城”和农村地区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使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

必要帮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到2015年基本实现老有颐养。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加强人口管理,做好从户籍管理到居住证管理转变的制度安排,建设设计先进、整合充分、共享畅通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鼓励支持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化网络舆情引导和实时监测,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开展“五有五无”社区(村)和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平安南京建设水平,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努力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

(五)大力推动文化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

作用,开创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繁荣的新局面,加快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面向科学发展实践的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守望相助、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彰显历史文化风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严格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执行紫线管理规定和古城保护强制性规定,推进历史文化整体脉络的系统保护。继续实施“保老城、建新城”战略,压缩控制老城建筑容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明城墙、大遗址、古镇古

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六个行动计划”。推进南京直立猿人化石、明故宫、明孝陵、石头城、阳山碑材、金陵大报恩寺、牛首山等大遗址保护,建成4至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近现代工业遗产和教育遗产的有效保护。争取高淳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县),江宁湖熟等成为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村)。打造老城南等历史文化街区,重视老字号保护与发展,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明城墙和民国建筑群保护、管理和利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设中国科举、六朝、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宁织造府等精品博物馆(纪念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走进市民生活。

促进现代文化繁荣。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到2015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培育本土文化名人,扩大文化创作、文化传播影响力。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动漫基地和国家级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广告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广告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原创动漫、文化博览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

(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更加充分地发挥山水城林特色鲜明的优势,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森林)城市,使南京经济生态更高效、环境生态更优美、社会生态更文明,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今后五年要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5吨标准煤和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的目标,综合能耗必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45%左右,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必须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这是一场攻坚硬仗,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决心、意志和执行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和市民社会责任的检验。必须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更加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全面实施节能降耗、蓝天清水、节地提效、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落后产能淘汰和“三高两低”企业整治、生态市建设“六个计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高耗能产业技术改造。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设静脉产业园。加强水污染整治,大力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标准,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完成老城区范围内雨污分流及控污截流工程,实施秦淮河外围支流、十里长沟、内外金川河等综合整治。五年内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55%以上,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

17%和21%以上。空气质量是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必须多管齐下,铁腕治理大气污染,依法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施工扬尘、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治理,限期关停或改造燃煤热电厂和锅炉,禁止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扩大产能,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国Ⅳ标准,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倡导绿色出行,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五年内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55%以上,确保2014年青奥会举行时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更多看到蓝天白云,切实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提升。

着力保护生态资源。制定最严格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生态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五项制度”,更大力度保护区域生态资源。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土地管理从“以需定供”向供需双向调节转变。强化水资源保护,建立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建立健全资源调查监测管理体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湿地保护立法工作。推进环境资源价格、环保责任保险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着力塑造生态风貌。坚持以生态理念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生态单元和生态风貌。持续开展“绿色南京”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区绿量,打造宜居的绿色社区;进一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和净化,打造清新宜人的绿色生活空间。大力保护山水相依、绿树成荫的独特风貌,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集中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多层次绿地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高标准推进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和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推进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与生态敏感区之间的绿色隔离带建设,严格保护和大力建设沿江、沿河、沿路带状绿地,提升整体生态功能。深入实施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到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各位代表,同志们!

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以新的思想解放为先导,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增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健全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推进简政强区县(园区),扩大区县(园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科学有序做好行政区划优化工作。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大

力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和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建立健全国资平台服务发展良性循环机制。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走向市场,严控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规模数量,规范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深化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社会发展活力。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多予少取、放宽放活,冲破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重点解决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支持苏宁、雨润、三胞等龙头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打造以南京为总部基地的著名跨国企业。五年内,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要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住青奥会机遇,扩大全方位对外交往,逐步建立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经济管理和城市运行方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性城市。加强与国际城市的合作交流,吸引国际性人才和组织,提升国际化功能水平,营造国际化居住和商务环境。坚持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引进外资与吸引民资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集聚生产要素与提升创新能力并进,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提升

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深入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更高层面促进宁台交流合作。

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大攻坚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和协调统筹,认真研究、科学论证更有针对性、更具突破性的改革举措,精心组织实施综合改革工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务求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等方面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着力优化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简政放权,增强区县和园区活力;着力健全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改革创新争第一的成效,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争第

一、和谐稳定争第一。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部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

(一)全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建国以来南京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

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为党的事业、为南京发展、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定不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各级干部结合南京实际、工作实际和自身实际,广泛深入学习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健全各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进高校学习、干部网上学习等各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推动实践创新。

(二)全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建设创业创新型领导班子。落实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的要求,配强区县、开发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转型,建设有创业创新活力的领导班子。综合考虑知识能力、资历经验、性格气质等因素,优化领导班子

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着眼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长远需要,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制定定向选拔、破格提拔规定,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通道。统筹做好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老干部工作。落实好干部任期制,保持主要领导相对稳定。

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以创先争优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创先典范武家嘴村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向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村官楷模武继军、教师楷模徐其军、争优标兵嵇艳霞等先进典型学习,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继续加强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党建工作,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力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新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全力推进党的各项制度建设

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市委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加强领导,支持人大依法开展工作,支持政协更好履行职能。统筹协调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之间的关系,有效实施对各级人大常委会、

政府、政协党组和其他机关、团体中党委(党组)的领导。坚持党管武装,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规范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职责范围、工作内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及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科学确定班子成员的职责权利和目标要求。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重要干部任用实行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全委会差额票决。完善党代表产生办法,改进代表候选人提名、介绍和选举方式。推行党代表任期制,推广党群议事会、党建联席会等做法,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防止重理论、轻实践,重程序、轻结果,使选拔机制管用有效、干部选准用好。到2015年,新提拔的市管干部中,通过差额选拔、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不少于二分之一。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从严管理干部,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四)全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和家庭。完善反腐倡廉舆论引导机制,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规定,探索实行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深化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和应用水平,推进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突出办案重点,拓宽案源渠道,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

推进反腐倡廉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发展民主政治、完善市场机制、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的新途径。不断提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水平,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继续完善实名举报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渠道,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

倡廉建设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延伸,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

(五)全力塑造干部作风良好形象

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以群众所思所想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所需所盼为第一考量,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驻点调研制度。健全群众诉求快速处理机制,发挥“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功能。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突出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以实干为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以成果惠民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把清正廉洁写在南京干部队伍的旗臶上。

完善作风考核评议长效机制。积极推行机关绩效管理,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总结“万人评议机关”经验,持续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建立内部检验与公众评议相结合、动态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和考评成果运用机制,推动机关转变作风、改进管理、提高效能。强化问责追究,严肃追究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扎实推

进机关处室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示范点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作风建设的满意度。

未来五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切实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和行使权力,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法治南京”建设水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问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保证司法公正。以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城市“五连冠”为目标,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进依法治理,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要更广泛汇聚推动科学发展的社会力量。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臶,坚持“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大力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双拥”工作,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巩固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

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个地区是不是有鲜明的发展导向,是不是有强劲的工作动力,是不是有浓厚的干事氛围。担负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需要一大批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先试、敢想敢干。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子;始终保持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找准发展差距,树立赶超标杆,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困难面前不停步,矛盾面前敢负责,风险面前有担当,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贵在力行。要旗臶鲜明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让干事情的受尊重,让干得好的受表扬,让光挑毛病不干事的没市场,锻造一支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

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00年后的今天,作为“共和”诞生之地的南京,将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率先化为美好现实,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的任务无比艰巨,使命无尚光荣。我们相信,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南京一定会是一个全市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城市,一个全省综合素质最好的城市,一个在国内外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一个更加宜居、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城市!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不懈奋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铁轨道工程维修规范下一篇:大手牵小手环保我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