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写教学目标

2022-12-29

第一篇:从三个维度写教学目标

从三个维度写教学目标

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掌握利用Excel建立表格的方法。

2、会在EXCEL软件上进行插入表格、表格数据的拷贝,会在EXCEL软件上使用常用函数对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计算表格的总分和平均分。

3、了解几种图表: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并知道它们的具体用途和使用特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方法,正确的表达意图。

4、掌握处理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5、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反映表格核心信息,表达观点。能够通过分析图表信息,得出相应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实例EXCEL表格向图标的转换的操作,加深对表格用法的掌握,同时能会分析表格反映的信息。

2、通过利用常用函数对数值进行计算与分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在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思路,从而激发了创造性。

3、通过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4、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通过数据的分析去寻找出一般规律甚至去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方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意识,以及培养自身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3、通过探究、检测,促使我们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要点:

本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是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学习。通过学习,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在图表处理的操作使用,能够掌握根据具体需要合理的表达意图的方法,这里注重的是对学生利用工具表达意图的培养。通过表哥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

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其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基”教学,就是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与过去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在过去的教学中也客观存在。所谓“过程与方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有“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就采取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与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伴随一定的情态和态度,或充满兴趣,或感觉乏味:或积极参与,或消极接受。这都是情感和态度问题。价值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倾向,如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内化。

总之,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对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重视。课程目标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要防止淡化知识的现象。情感是客观存在的,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的情感发生,像是在表演。情由心生,情要动心,只有心动了才会产生真实的情感。

我认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一节课的具体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要从课标出发;第二,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呈现方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安排,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第三,了解学生特点,知道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本节教材的关系,学生要经历什么过程来获得知识,掌握什么能力;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一个教学目标是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联系的。第四,充分运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这里起到的是一个导向作用,而新课标则更加关注探究,在设置探究型教学目标时,设置应是三维的,三个维度不是等分的,不同课型的三维侧重点应该不同。

如何用三个维度来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样的一个知识点,除了实现相同的知识目标外,不同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过程和情感目标。以知识为线索展开教学,并不排斥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以知识为载体。尽管教学展开的线索是知识,但过程、情感目标融在知识之中。同一段教学中,三个维度的内容要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存在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的问题。只不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三个维度的目标会有所侧重。

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只是从不同侧面对总体目标的解析。任何一维度都不能完全独立于其他维度而独立贯彻,他们应以一个有机的整体渗透到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知识与技能需在学习过程中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得到落实;方法的形成、过程的体验要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感悟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三个维度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课程目标这种统一性和协调性贯穿于课程的内容标准之中,同时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引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细化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四个原则:

1.多元化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导致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出现了与课程标准貌合神离的现象。本文拟就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谈谈笔者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1、课程目标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学科阶段目标,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定。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的具体目标,简称为“三维(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如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在一节课内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那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一定包含历史课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吗?现在,有的学校要求教师的备课笔记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三个维度,检查评课时把“三个维度”视为评价标准,缺一不可。使得教师们不得不以“三个维度”来拟定教学目标,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教学合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可经常遇到的事实是,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三维目标”

浅谈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时我们会只重视“只是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有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来设计与实施;有时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明确描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而视将其混入“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之中。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我想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未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未能认识到“只是与技能”的掌握和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实现。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必不可少且相互交融的三个方面,是构成一个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与技能”是人发展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实现另两个教学目标的环境、途径和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课堂教学会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在一定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教法与学法来进行,“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实现,渗透在其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没有该维度的目标,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难以落实;没有该维度的目标,其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第三篇:托福写作从三个维度提炼主题句

TOEFL考试的受众颇广,黄发垂髫均可参加考试,一篇托福独立写作可以被撰得阳春白雪,也可以被写得下里巴人。幸运的是,虽然这是一项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试,但它并不要求考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文艺”气息,所有参加这门考试的人都只需要“接地气的”、“流畅的”、“符合逻辑的”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考官即可获得可观的分数。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我们便有了诸多能够在考场中帮助考生有效地应对独立写作的技巧,这些技巧涵盖了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词句提炼等各个方面。作为理由段的核心——主题句的写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教学重点。通过反思之前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近期在批改作业及与学生沟通中所发现的问题,360教育集团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托福独立写作理由段的“主题句”的写作方法。

构建主题句的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不偏离总论点、言简意赅、不相互包含和不互为因果”,细细探究这些写作要求,它们其实是围绕着“论述逻辑性”、“句子单词数”和“说服力强弱”而存在的。换言之,只有做到了这三点,主题句才算比较好的主题句。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所写出来的主题句,在逻辑维度绝对是严谨的,能够让考官对考生的理解力给予肯定;在篇幅维度一定是简洁的,能够让考官对考生的概括力给予肯定;最后,在表述维度必须是多元的,能够让考官对考生的思辨力给予肯定。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这些要求通过课件例句和口头表达转述给学生的过程类似于将理工科公式介绍给学生一样简单,但是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吸收并运用这些“公式”则是一个比较耗时费力的过程。主题句没写好的结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一个主题句如果不能有效地表达文意,那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所介绍的“理由段三成分”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整个理由段的布局和表述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主题句的教学应当获得更大的关注度,从“逻辑”、“篇幅”和“表述”三个维度进行主题句的提炼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维度一:主题句的逻辑】

(1)学生目标:能够根据题干想出合适的理由,再把理由精准地表述成句,用理由当主题句;

(2)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想出的理由不切题、过于空泛;其次,直接进入因果解释环节,用原因替代主题句,导致概括性不够;

(3)教学重点:托福独立写作的题目涉及的面比较广,经济、文化、教育、生活都是考生需要面对的话题,面对一些自己用中文都不曾思考过的问题的时候,考生出现思路堵塞也是能理解的。可喜的是,现在机经预测的准确度已经非常之高,那些在真实考场中频现的真题也已经被我们解析完毕,相应的理由均已被整理、记录进了“理由库”。只要把这些理由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反复给学生进行讲解,带着他们去思考、理解和运用这些理由,即便他们考试的时候遇见的不是原题重现而是近义题重现,大多数学生也是能够保证自己使用的理由能够切题了。当然,有同学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写作题目可能会出现新题,这些理由对于新题会不会不适用。笔者认为,但凡能够跟着老师进度来认真思考“理由库”的同学,在考试日期到来之前,想理由的能力绝对是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的,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因此,只要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训练,想写出“及格”层次的主题句是没有问题了。

例-1

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for a big company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of its employees.

A同学想表达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熟练度,公司利益会增加,进而实现员工的增收”,但是她的主题句却写成了“First,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goods price increase sharply.”

【参考例句:In the first place, employee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can boost a company’s profits, thus increase employees’ income.】

例-2

题目:It is impossible to succeed if one cannot accept criticism in teamwork.

(1)B同学的主题句是这么写的:In the first place, criticism in a team is unavoidable because everyone has his own opinion, it is normal to have some conflict.

这句话应该放到主题句后面的解释环节,通过因果链拓展的方式,作为原因来使用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作为主题句的话,它没有在“批评”和“成功”这二者之间搭建逻辑关系,使得主题句未能有效概括出相应段落的大意。

【参考例句:In the first place, hearing and accepting rational criticism helps colleagues to form team spirit.】

(2)同样,还有一位C同学是这么写的:Last but not least, a team may get criticism from outside world. 这个主题句也没有把最核心的论据思想表达出来,?个团队可以从外部得到批评,那么,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呢?C同学并没有说明。这句话,如果放到后面的解释环节来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主题句,一定需要在“从外部接受批评”和“获得成功”之间搭建逻辑关系,整合出一个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才行。

【参考例句:Last but not least, a willingness to accept criticism enables people to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维度二:主题句的篇幅】

(1)学生目标:提升概括能力,严格控制主题句的篇幅;

(2)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主题句写了两到三行(30~40个单词);

(3)教学重点:要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用高端词汇来替代短语的做法绝非高效高质的做法,只会导致曲高和寡的结果。其实大学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已经为我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提供了思路,众所周知,每篇论文都有一篇摘要,而摘要下方必然存在若干“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关键所在。我们在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思考、表达了“理由”之后,如果学生表达的句子太长,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用一到两个单词对这个长句进行概括,然后,再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概括出的单词进行主题句的再次表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核心点在于通过运用“因果关系”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整合。

例-1

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for a big company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of its employees.

针对这道题目,D同学想出来的理由还是不错的,他想表达的是“一个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熟练度对这个公司的产出和收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具体转述为主题句之后,他写成了“How large the profit will be made by a company mostly depends on the output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method to enlarge the output is obviously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of the workers.”(35个单词)

分析:对D同学所表达的主题句进行二次分析,他很轻松地就找出了这个句子的核心词,即“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和“output and profit”。通过不到三分钟的思考,他围绕这几个单词进行因果关系的转述,再度写出来的主题句如下:To begin with,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can improve a company’s output and profit.(13个单词,精简了22个单词,语义更加精炼。)

例-2

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t’s better to choose a university whose graduates have good job opportunities than a university who has famous professors. E同学的主题句是这样写的: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I consider a university whose graduates have a good job opportunity is a better choice is that job can guarantee our future.(28个单词)

分析:通过再次分析她的主题句,D同学进行了关键词的提取,即“good job opportunities”和“future”,其它的内容均可进行适当削减。经过思考,她通过因果关系进行转述,再次表达出的主题句如下:Firstly, good job opportunities usually guarantee a promising future.(9个单词,精简了19个单词,主题句更加开门见山。)

【维度三:主题句的表述】

(1)学生目标:通过主题句体现句式多样性;

(2)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授课老师需要结合近年来的所有机经真题进行主题句练习的设计,在课程内容进入到主题句讲解之后,分批次将这些题目布置给学生操练,一个月的练习时间为宜。

题目:It’s better to choose a university whose graduates have good job opportunities than a university who has famous professors.

分析:E同学的主题句是这么写的,“In the first place, famous professor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better education.”就这个句子本身而言,已经合格,但是,考虑到托福独立写作的评分标准之一“Sentence Variety”,我们完全有理由教会学生在主题句上做足“句式多样性”的文章。将上述主题句发给另外一个经过近一个月写作训练的同学进行词句提升,一分钟即写了三个相关主题句出来,如下:

1. It is illustrious professors that provide students with better education;2. Illustrious professors are so decisive when they come to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better education;3. Hardly can students expect to obtain better education without illustrious professors. 这已完全符合“逻辑严谨”、“言简意赅”和“句式多样”的要求。

注:设计题目和学生配合练习是关键,建议在开课之后即进行写作学习规划,要细致到每一天,按照上述三个维度,分阶段推进。

第四篇: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须从三个维度下功夫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各大学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依此制定各自发展战略规划。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直接关系着一所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和今后10年的科学发展态势问题。在我看来,制定适切的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应该在三个维度上下好功夫。

第一维度:大学历史—大学现实—大学未来维度。

在这个维度上,大学要分析的是自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即分析大学自身传统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设备优势等。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照现实,认真检查自己的学科优势图谱是否有变化,人才队伍、结构是否有变化,技术设备是否有优势。然后分析10年或20年后,自身学科的图谱变化。这个维度要解决的主要是大学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认识问题,这是一个知己过程。这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前提。

知己过程很重要,但它往往被忽视。我们很多大学基本不做院校研究,对大学自身的发展史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也没有系统总结。经常是跟风发展,结果若干年后,自身的优势学科没有了,自己的特色没有了,最后自身立足之本也就没有了。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有准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这个认识,才能找到自身特色所在,自身发展的道路所在。

经常的情况是,很多大学在制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时,只是拷贝名牌大学的规划,然后稍作修改而完成。结果让人不知其所云,甚至出现让人贻笑大方的规划。如明明是一所地方学院,却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目标规划;明明连博士授予权都没有,却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目标规划;明明是一个行业类大学,却提出建设“综合型大学”的目标规划。这样的规划,与其说是规划,不如说是“乱划”,最后只是纸上谈兵,对大学发展的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第二维度:外国大学—中国大学—自身大学维度。

在这个维度上,大学要把自身放在整个中国大学图谱中去分析,对“211工程”大学,放在国内大学图谱的同时,还要放到世界大学图谱中去认识自身。这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把自身与国内大学、国外大学横向比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大学要解决的是在一个更大的大学体系中,对自身学科与其他大学学科的比较问题,这是一个知彼过程。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学规划同样需要知己知彼。大学规划的制定者必须对国内外大学有一个基本了解,了解各个大学的基本情况、优势学科、拔尖人才等。不知彼,更会闹出笑话。比如有些学校把自己的某一学科定位在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上,可如果简单看下其学科发展情况,就会发现他们所谓的优势最多是省内优势。不知彼,就不知差距,也不知努力方向,也就找不到自身“错位发展”的道路。

第三维度: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学校优势维度。

在这个维度上,大学要把自身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认识自身发展的问题。这个环境包括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等。大学离不开其生存的环境,大学必须与其生存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保持大学自身的科学平衡和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的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大学要把自身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思考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知势的过程。

大学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三大职能最终的归属是服务社会,大学必须解决“服务面向”问题。即你培养的人才是为谁服务的,为哪类行业、企业服务的,你的人才是不是你所服务的社会所需要的等等。其他两项职能也有这个问题。可当下中国大学大部分在闭门办学,虽然其名曰“开门、开放办学”,但却忽视了对其所服务面向的研究,也不注意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地方大学基本不能解决地方上的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只是停留在学科层面,没有进入到社会服务层面。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大学知己、知彼、知势的过程。只有真切地做到了知己、知彼、知势,发展战略规划才是有根基的规划,才是对大学今后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划,也才是可以落实的规划。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第五篇: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

摘 要: 国民的诗性似乎在渐渐地弱化,现代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提高初中生的诗歌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课例,论述了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纬度,其一是声音的诠释;其二是思维的跳跃;其三是情感的升华。如果能从这三个纬度出发,初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必定能让学生沐浴在诗性的阳光中。

关键词:初中 现代诗歌 三个纬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12-0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王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随着现代文明的崛起,功利主义盛行,国民诗性似乎渐渐地弱化,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诗歌教学不能弱化,只能强化。在古代经典的诵读中,我们传承了文明,强化了民族的认知审美方式,但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当代性,即与当代生活的共时性、互动性的关系,初中语文当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我在中学任教语文多年,对现代诗歌的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如何升华学生的诗性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以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教学为例,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实现。

维度之一:声音的诠释

最见效果的诗歌教学就是诵读,一首现代诗歌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能读、会读、读的有诗味,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诗歌的感知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仿诵。指学生能仿照教师的示范朗诵或音频材料的示范朗诵进行诵读。我在教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时,学生先听一遍老师的示范性朗诵,然后让每一个学生试着去读一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初步明白诗歌的节奏停顿和情感基调,在这个仿诵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基调和节奏,能调动自己的情绪,进入读诗的世界。

朗诵。指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停顿后,能有感情的把诗歌诵读出来。这种朗诵的方式有很多,集体朗诵、个人朗诵、小组朗诵、个别轮诵。我在教《星星变奏曲》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自由的朗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学生在第一便朗诵时,可能注意到了停顿和轻重音,但无法把感情运酿的到位,只有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

配乐朗诵。指在学生能完全理会诗歌的意味和情感后,能读出了诗歌的意味时,再配上音乐,利用音乐的节律和感染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不同类型的诗歌可以配上不同的音乐,当学生完全理解诗歌的内涵,我给学生在朗诵时配上了班得瑞的《晨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读的分外有感情,他们也不时的为自己的朗诵感到惊讶。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如果通过声音这一纬度,一定能把诗歌的音律美进一步的展示出来,同时也能熏陶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纬度之二:思维的跳跃

现代诗歌有很多的流派,尤其是朦胧诗,他具有象征化,意象化、立体化,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些诗歌时,根本无法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和意象,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体会下,才能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这个过程需要思维的跳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达成。

鉴赏。顾名思义,就是对诗歌的意象、语言、形象、意境等进行鉴别欣赏。《星星变奏曲》中星星、蜜蜂、萤火虫、湖等,通过引导学生明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星星是光明的象征。夜、冰雪、僵硬的土地、冻僵的夜晚,是冰冷的黑暗现实的写照。通过两相比较,能感受到诗人对光明和美好的不断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学生明白诗歌前后进行了对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犹如小提琴中的变奏曲一样。诗歌中的这两句诗写的尤为精妙:“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学生通过赏析,发现这两句诗作者是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这两个角度来写的,而且仔细思考发现:白丁香的朦朦胧胧其实是一种通感的手法,把白丁香的香味若有若无的特点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诗歌中这几句诗写的特别有意境:“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安宁、平静、柔和、温馨梦一般的美好世界。

体悟。指在学生鉴赏的基础上,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星星变奏曲》对那个安宁、平静、温馨的世界的描绘,学生说有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他曾经也在春天,躺在鸟落满枝头的树下,闻着野草和泥土的芳香,那时,还做了个梦,梦见了他妈妈从遥远的地方赶了回来……”学生也有说经历过僵硬的夜晚,也说“家里现在也正经历着苦难,爸爸出了车祸,妈妈含辛茹苦……”他们也渴望美好的明天,希望有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我顺势引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明白江河他们这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想在这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表达。指学生在鉴赏和体悟的基础上,把内心的感受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学生鉴赏完《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和“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特点后,开始仿写,有的学生写到:“如果世界上每个季节都充满温暖 谁还需要太阳 谁还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孤独的仰望天空 寻找多一些的温热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歌 每段旋律都是一缕阳光 象炉火在心头燃烧 谁不愿意 有一个火热的夏天 荡气回肠”还有学生写到:“如果初三的中考已经结束 谁还愿意每天天没亮就起床 谁还愿意每天在试卷和习题中度过 谁不愿意每天 都是阳光,都是诗 谁不愿意每天都轻松自在”

通过思维的跳跃,学生把握住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象,由此及彼,从诗歌中感受到诗歌特有的象征意味、浓烈的情感特征以及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纬度之三:情感的升华

现代诗歌相对于小说和散文类的文章可能更加的深奥和隐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喜欢轻松愉悦的小说和散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爱上现代诗歌,让他们的生活能诗情画意。

漠然。指对诗歌的态度的冷淡,不喜欢,没有兴趣,不愿意读诗,写诗。在上这首诗歌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江河吗,你们知道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吗,你们喜不喜欢现代诗歌?”学生一脸的茫然,“诗歌虽然短但太难理解了,现代诗歌中考也不考的,我也不想成为诗人,读诗歌也没什么意思”。

陶醉。指能享受诗歌所带来的韵律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喜欢读这首诗,能享受自己读诗所带来的快乐。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好《星星变奏曲》中的象征含义,作者的情感之后,给学生配乐朗诵,学生乐此不疲,有的学生单个朗诵,有的学生同桌间对诵,有的三五个小组朗诵,即使下课铃响了,他们都意犹未尽,因为他们陶醉于诗歌所带来的快乐之中。

热爱。指学生十分喜爱现代诗歌,诗歌已经能成为他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爱好,不仅能读诗人的诗,也能自己开始创作诗歌。我在上完《星星变奏曲》这一课后,有学生要求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同学们把平时自己写的小诗也能展示展示。有一个学生坚持每天都写上几句“雪落,斑白,看见漫天的飞雪;聆听落雪的声音。转身,凝望深浅不一的脚印……”这是一个下雪后他写下的句子,“雨点悄然,从我的眉尖滑过。我喜欢跳进雨里,任那雨点浸润。哦!妈妈,你不要送伞来……”这是一个下雨天,一个学生在本子上写下的小诗。

一首诗歌的教学只是诗歌海洋中的沧海一粟,但如果能够一石击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之情,这也是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

如果一个学生他能读出诗的味道,能懂得诗歌意蕴和内涵,能够陶醉热爱诗歌,那么这些正是诗性的体现,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如果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通过以上三个纬度开展,一定能携起学生之手,让他们沐浴在诗性的阳光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三化学学期教学反思下一篇:厨师考证广州白云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