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模式的探析

2022-11-11

21世纪以后, 中国高职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始终保持提升。然而, 由于高职院校快速扩张的规模和数量, 管理内容愈加复杂化,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问题日益增长, 怎样积极应付高等教育激烈竞争, 需变革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 以满足学校的需求规模和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和质量要求, 进而深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文主要就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革新模式。

一、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高校的管理体制还需要加以完备。在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 没有给予其行政管理权利领域方面一个明确的局限, 在某些情况下, 行政管理权利随处可见, 这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毕竟每个高校的所有管理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因此, 不能削弱教师的教学权利, 即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被行政管理人员越权干预, 致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另外, 学校行政管理的实施过度重视走形式。比如说, 在相关项目的决策制定时, 往往以院长或最高决策者的意见为主要标准, 而让少数学校代表的意见被忽视。这种情况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无一利处, 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完备高校的管理体制。

(二) 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本科或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主要作为多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参考来源, 一系列整体的、系统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生成, 并还没有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价的有效机制, 完备规章制度和系统实现, 从而使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和不科学。

(三) 高职院校行政权力泛化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学校的管理层次上分别有两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一方面, 它着重对管理上的理性控制进行强调, 重视根据不同层次的分配权利, 并根据相应的处理程序和规章制度处理事务;另一方面, 它具备极强的放射性, 经常会越过自身的监管界限, 进而干扰其他领域。因此, 也就致使在高校中行政管理的权力过多对一些学习管理方面的权利进行干预, 从而在高校范围学术权力中遭到了抵触, 高校行政权力的行使, 强化了学校领域的学术成就, 削减了教师和教研人员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故此, 学术自由的权力一局学校应备受我们尊重, 同时为了让高校整体更具竞争力, 故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可以让整个学校成为泛化, 导致整体的发展处于被动地位。

(四) 高职院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

高职院校目前在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大体上都使用“品德、能力、勤奋、绩效和廉洁”检查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而且关于每个详细考察项目的评估没有规划出一个整体的系统, 针对不同的员工应该有对应的针对性指标体系, 这将致使绩效目标变得不具体, 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 有时会没有主要的根据, 高职院校中主要的评估方式是奖惩评估方式, 一般是利用总结进行检查考核评估, 这种考察通常仅仅注重评估结果而忽略评估过程。且不具备完整性与连续性。这种评价体系的使用往往会导致高职院校行政人员配置极为不合理, 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提不起多大的精神和欲望, 从而使他们工作的效率更得不到提升, 并慢慢转化为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不利条件。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模式

(一) 对高职院校管理发展观念进行转变

行政管理的新形势下, 高职院校应按照面向服务的管理观念的需求, 严禁“官方标准”的观念, 并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积极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完成盲人教育和服务的目标。总结管理经验, 由实际作为出发点, 探索高职院校的行政运行规律, 完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

(二) 建立精简且高效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

创建精简高效地行政管理体系, 提高行政管理的运行效率, 是高职院校健康运行的基础。故此, 首先要设立扁平化的内部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要建立管理层次低、管理范围广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加强部门两级管理的实施。系级在经费管理、人员招聘、教学设备更新和采购等方面应有更大的主动权。本部门的管理工作应以检查、监督和协调各项服务为重点。其次, 建立教师委员会, 渐渐提升学者在学校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完全改变以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局势。第三, 根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选择和聘用行政人员, 慢慢落实人事制度。最后, 建立学校服务承诺制度和第一问责制。

(三)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

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是规范化和制度化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是行政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员要按照制度履行其职责, 遵守规章制度, 对违纪行为要严格查处。这样才能更加清晰行政管理的目标, 能够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高职院校应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 慢慢达到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学校高效运行的基础要素。高职院校务必建立“以制度加强管理, 以制度保证质量, 以制度促进发展”的理念, 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首先是建立动态的系统评价反馈体制, 让规章制度的建立、修改和废止一直保持良性重复, 生成办事标准、操作系统、过程监控、工作检查和事后评价的管理流程链。第二, 培养执行的文化。学校应利用完备管理体制创建, 培养管理者良好的执行态度和执行习惯。第三, 必须建立奖惩体制。为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对违反规章制度,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 依照规章制度追究责任。

(四) 高职院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的实行

行政人员和学术人员的管理在高职院校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进展, 而且还复杂化了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活动, 导致学术资源、行政资源的纷纷浪费。因此, 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活动中, 必须严格界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权限的领域。二者各干其事, 两不相关。在高职院校的详细管理活动中, 针对学术事务, 以高职院校教授领导的学术团体的参与程度越高, 其绩效越佳;行政人员参与程度越高, 绩效越差;以教授为首的学术团体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活动中已全面推行西式教员治理、学术权力第一的模式还不是很现实, 但是我们应该逐步在主体学术事务让学术权力来主导, 如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项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一些教学资金和科研资金的控制权, 以及配备教学和研究人员方面等;然而, 在后勤管理、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 应以行政权力为导向, 严格限制行政权力的范围, 防止行政权力干涉学术事务。

(五) 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和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为了顺利开展服务管理工作, 有效推进管理工作, 不得不设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持续推进, 高职院校应主动探究设立“目标管理、任务活动、量化考察和绩效关联”的绩效评估体制。第一, 设立以KPI (关键业绩指标) 为主的目标式管理指标系统。年度KPI指标将由部门和集团分解发布, 然后按照KPI指标由部门分解落实到详细岗位, 从而明确目标负责人。第二, 建立KPI与绩效关联的考察体质。各部门KPI指标的完成直接与绩效工资关联, 提高激励效果。第三, 设立多维联动考察体制。为了体现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 可以建立以KPI指标、服务满意度与错误率为主体的部门考核系统。可以同时为这三类指标设定合理的比例。考察成果当作部门或个人年度考核的主要根据。第四, 设立过程评价和控制体制。过程评估控制应每季度或每学期进行一次, 以确保绩效评估的完整性、动态性和持续性。

三、结束语

综上, 新形势的背景下, 高职院校若想要更加深入的开拓和发展, 不得不在行政管理上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有效机制, 并转变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 最终使高职院校能完成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权力泛化、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行政管理上必须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有效机制, 转变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为改变现状, 本文就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红.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2] 赵志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中小学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2) :170.

[3] 花长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南京:河海大学, 2001.

[4]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兼论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 2005.

[5] 林碧聪.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一些探索与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校学报, 2009 (2) :129-131.

[6] 阎民, 王珉珠.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2) :154-155.

[7] 张春珠.浅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7) :37-38.

[8] 张权民.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 (11) :21-22.

[9] 康建华.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科学服务观的确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9) :1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路与启示下一篇:“跑马圈地”时代——基于共享单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