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财经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2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提高财经教学质量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高职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对高职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的改革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提高财经教学质量论文 篇1:

浅议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 要]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会计人才培养中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杂、细,学生理解、记忆都有难度,在三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中,该门课程的及格率历来都是最低的,学生灵活运用该门课程知识于实践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拓宽思路、多途径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培养既会考试,又会工作的会计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财经法财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质量

一、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本课程的应用性和规范性较强,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所必备的会计、税收、财政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知识,为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做准备,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今后从事会计或纳税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基础。

二、课程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該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不仅包括会计方面的知识,还涉及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但现实中很多中职学校缺乏这样综合性知识掌握丰富的教师,由于教师自身水平有限,因而缺乏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入的解析,教学环节简单而枯燥,大多数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划重点”和“背重点”,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消化,即使学生通过考试后,也容易忘记所学内容,更谈不上用于指导实践。

(二)“教”和“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

由于很多学校只是因为考证的需要才开设该门课程,所以该门课程往往被很多中职学校单纯地定位为考证课程。一方面,很多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按照类似培训机构培训学生通过考试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基本上都是围绕“考不考”或者“怎么考”来设计;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单一,也主要是为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取证书。此外,由于课程内容主要是晦涩的法律用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学生普遍有畏惧学习的情绪,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关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并未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真正起到实质效果。

(三)学习资料类型简单,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和辅导资料鱼龙混杂,参考书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纯文字的理论内容偏多、图表等直观形象的内容、举例偏少,再加上网络上的资料信息新旧混在一起,有些答案是错误的,容易误导学生,也容易让学生在矛盾的练习中变得茫然,而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学校之前普遍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积累比较匮乏,基本上只有简单的课件和习题库,并无专门系统地培养学习兴趣、拓展知识方面的辅助资料。

(四)评价考核标准单一、考核结果片面

由于对该门课程定位的偏差,该门课程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主要是以考证的认知水平评价为主、运用能力评价为辅的考试模式,形成了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局面,考核结果也主要看结果、轻过程,没能真正发挥本门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构建、实践指导、德育素养养成的作用,从而偏离了中职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困难重重

首先,学生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差,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其次,学生学习习惯差,惰性严重,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缺乏学习兴趣,依赖思想特别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前不预习,课中只简单跟随老师划重点,课后不加强巩固复习和总结。此外,再加上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枯燥性,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往往面临三大难题:理解难度、记忆难度和实践运用难度。

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整课程开设的时机和教学顺序

从上述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有策略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也非常关键,既不能太提前,又要在考证前做好充分准备;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储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太集中上课而让学生难以消化知识。因此,该门课程在开设时间上可以适当分散,把庞杂的法律法规知识分散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进行,以贴合学生二年级上学期考证的需求,又能在二年级下学期给未通过考证的学生提供再次考证的机会;在教学顺序上,既要考虑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已储备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一年级下学期《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该门课程内容的匹配和衔接,可以按照一年级下学期先上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然后接着上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和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然后在二年级上学期上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最后集中进行考证强化练习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

(二)课程教学条件、资源的建设

1.成熟、完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创建

本门课程虽然理论性强,但无论是从现代职业教育手段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考试无纸化的角度出发,都需要有配套的教学硬件条件——成熟、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要求网络运行畅通、稳定和安全,以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登录校外网,很好地利用考证开发商开发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模拟测试和学习。另外,实训室里还应提供在线的、交互式的模拟测试教学及练习软件,不仅可以存储老师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而且还能实现老师对学生的实时答疑,能为学校建设教学资源库提供技术服务。

2.建设以“全景式、无死角考点题库”为重心的教学资源库

基于本门课程的考试特征和学生学习困难的现实性、现有教学资源更新的滞后性,本门课程除了要建设一般课程都要具备的课件、教学微视频、习题、测试题等常规教学资源库外,还应逐步建设一个所有权属于学校的、分章节的“全景式、无死角考点题库”,根据大纲的要求、历年考题的出题规律、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设计考试题目,在做到“地毯式”收纳教材里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出题角度的“全景式”,以提高学生对分散在书本中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考试。

(三)打造“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式的专门考证教师团队

很多中职学校都是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然后每学期顺其自然地安排教师去上课,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的其他两门课程《会计基础》和《初级电算化》在内,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稳定上考证课程的教师团队,如此一来,会导致上课教师对考试内容、出题角度和思维、有所更新的考点不是很熟悉,每次上课的教师都需要花时间重新去摸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辅导考证的效果。因此,建议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式的专门考证教师团队,担任本课程的专任教师应该首选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聘请具有5年以上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及较完备的财会知识结构的兼职教师加入,打造稳定的辅导考证教师团队,让上课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让课程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创新教学方法的探讨

鉴于该门课程的特点,要改变原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活”本门课程,授课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现结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加强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本中大段枯燥的法律法规规定,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起来,对于知识储备较少、学习习惯差、分析问题能力欠缺的中职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因此,尤其是对于相关法律责任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巧设紧扣教材内容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导入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经法规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既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又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2.“学中做、做中学”完美结合

理论性强的课程最忌讳“满堂灌”,要想逐个突破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难题,就要谋划好课堂“教、学、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起来的机会,目的是通过学生“做”,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除了适时穿插进富有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题目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把有关这一节课的习题先归纳起来,然后再穿插进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做进行完美结合,而不是在讲完课后才让学生开始做相关的题目。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当地巧设学与做,可以促进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

3.增设“知识加油站”“知识链接”等环节,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是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欠缺,课外知识的学习更是少之甚少,而本门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在讲授一些课本知识之前,可以增设知识“加油站”环节。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插入“知识链接”等环节,通过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常识,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比如,在本门课程中,很多内容都会涉及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及其组织体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相关知识的难点所在。因此,在上第一章之前,就有必要先给学生补充我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的知识,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甚至还会对后续类似知识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4.灵活运用各种归纳总结方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点多,而有些知识点又涵盖数量众多的内容,很多内容还容易混淆,如果采用传统的记忆方法,耗时费神不说,效果还不太好。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各种方式来归纳总结知识点和提高记忆效率,比如,老师可以以票据结算方式的知识点为范例,示范如何利用圖表归纳各种不同票据结算方式的异同点;对于权利机关预算管理职权的记忆可以归纳成口诀“人大在两头,常委在中间,乡级是特例;人大有改变,常委有监督,三类存差异;全国查全国,地方查地方,各自批各自;人大撤本级,常委撤两级,二者有差异。”来记忆;对于政府采购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创建知识树来梳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借鉴教师的归纳总结方式、甚至去创造新的适合自己学习规律的归纳总结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效果,而且还能达到直观,清晰明了的目的,起到化解记忆难度、容易辨别易混淆知识点的作用。

5.教学语言丰富多彩,化难为易

该门课程内容枯燥,基本上都是法律用语,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欠缺,部分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恨不得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给解释一番,如果教师的用语还是那么“专业”,对学生的理解起不到化解难度的作用。因此,上该门课程的教师,就更需要下功夫研究和把握作为思维载体的语言,用语尽量通俗易懂,感情尽量丰富,动作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语速高低有别,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易懂、易学的氛围,消除学生畏学、厌学的情绪,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6.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点,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

由于本门课程一些章节知识点存在相似性、考点出题角度也有类似,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点,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迁移法、归纳法、对比学习法等,一方面,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另一方面,加强对学习方法的运用,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达到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7.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资料图片

鉴于目前本门课程辅导教材大部分都偏重于理论性、实践图片资料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不利于学生理解的情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举实例,多向学生展示实践操作资料图片,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一边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具体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起到既达到教理论知识,又能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作用,以此改变很多学生学过本门课程后只会考试、不会运用的尴尬局面。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实训环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该门课程主要是用于指导实践工作的意义。

四、改革评价,考核模式

改革、创新该门课程的评价、考核模式,变单一标准为多元标准,可以在原来侧重理论题测试式的认知水平评价基础上加强实践运用能力水平的测试。例如可以在考试题目中增加案例分析题、实训题目的设置,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的能力,以此增强该门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原来重结果考核的基础上加大过程考核评价。具体到平时的每次作业,课上或课后的每一次任务和项目测试的结果都可以按比例分值算进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里去,这些更加丰富多元的考核、评价模式不失为平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又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丹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反思[J].财经纵览,2013(23).

[2]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作者:肖艳红

提高财经教学质量论文 篇2:

如何提高财经类高职入学考试课的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高职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对高职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的改革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高职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国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在考试形式、科目、内容等方面,正在摸索各种适合国情的做法。招生考试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在辨别人才、发现人才、评价人才、选拔人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些年异军突起的高职入学考试成为高校招生考试系统的重要一环,对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起到了重大作用。另外从职业学校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自己高中毕业后,能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一步深造。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钻研高职招生入学考试的教材、考纲,根据实际情况在短时间内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率的教学。

我校参加财经类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学生的现状分析

我校参加财经类高职招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在我校财会班学习了近两年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学,另一部分是物流专业、汽修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等完全没有会计基础的同学。就算是学习了近两年的会计专业知识,这部分同学对会计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他们不存在智力因素的缺陷,但是在非智力因素上问题严重。他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不足,无法正常开展有序的学习。另外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成绩长期落后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害怕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弱。许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做事缺乏耐心,自信心差;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合作精神不够等等。尽管他们有很多的不足,但参加高职入学复习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自愿加入的,而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说明他们现在的学习目的性还是比较明确的,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也具备相应的学习动力、学习潜力。

提高财经类高职入学考试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第一节课不需要急着进入课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思想问题解决好了,才有办法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第一节课,我会给同学们全面详细地介绍财经类高职入学考试需要考语文、数学、英语、财会专业基础知识等四门课程,其中,语、数、英各占100分,财会专业基础知识300分,总分共600分。2014年本科录取线为511分。按比例计算,语、数、英每门课程平均分要达到85分以上,专业分要达到256分以上,才能达到本科院校的录取线。但这个目标对在座的同学来说是否比登天还难呢?接着我投影我校当年高职入学考试财经类5个班级所有同学的各科成绩、总分、全省排名,在这份数据表格中,我特意把511分以上的同学用红字显示出来。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分数能达到本科线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会偏科、不会短腿。财经2班是我负责专业课的班级,上本科线的同学有14人。《财经基础知识》平均分246分,有一位同学考了满分300分。该班级最好成绩为全省排名第11名。

对《财经基础知识》零基础的同学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不好专业课。在课堂上按要求听课,课后按要求复习,是完全不会输给原财会班的同学的。典型的例子:财经2班的吴燕萍同学原来是物流专业的,她的专业高考分为270分,远高于班级平均分246分。另外,2015届商务英语班的同学,之前也没有学习过《会计基础》,但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高职考试专业课平均分达到273.46分,创我校高考总评分的历史记录。总分平均分为515.8分,超过60%的同学上了本科院校。然后我告诉同学,从现在开始将进入我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平均分270分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做10题练习,你的准确率要达到9题(含9题)以上。在此基础上其他课程按照专业课的要求来做,上本科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做这些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过去懒散的学习态度,同时让他们对未来学习充满信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邀请我校高职考试全省排名前50名的同学回学校给他们传递学习经验。每个同学都会总结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安排学习时间,对高职考试的思想认识等等。同学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今年我特别邀请了一个全省排名1269名的同学也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她如实地陈述了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没有按学习要求做到位的一些具体情况,使同学们在交流对比中认识到该怎样端正学习态度,该怎样对待每堂课每个知识点的学习。

明确课堂纪律要求,保障每节课的课堂效率

在班级第一节班会课上,我按照事先了解的情况进行座位编排。尽量让表现好的同学与表现差的同学同座。要打破班级竞争的狭隘思想,放眼到全省竞争中。方便他们在日后学习中互帮互助,相互受益。做好优秀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要把辅导差生看成是浪费时间,自己在辅导的过程中相当于也在复习、巩固该知识,助人是一件快乐自己的好事。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才会有凝聚力,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其中的每一位成员受益。同时明确学校对高职班上课的纪律规范:旷课累计30节(迟到2次算一次旷课),劝退出高职班;抽烟、喝酒、打架、考试作弊者退出高职班;这些做法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平时不良的学习习惯,通过规范来加强自己的自我控制力、约束力。

夯实基础,重建学习信心

学好《财经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关键在前三章,第一章到第三章是本门课程的入门内容。如果这三章没有学好,后面的学习基本上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所以,前三章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贪图速度,而是要每个知识点逐个突破。特别是会计科目表,不仅要求学生要会背,而且要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倒背如流。在教学中我一般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到我这儿来背诵,不过关的下午第4节要留下来补课。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一般是按考点逐个讲解,包括该考点可能出现的各种考试题型。学生认真听课了,课后练习就可以轻松完成。只要学生这一关能过,接下来做练习就会非常容易。他们会从做练习的准确率中慢慢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乐趣。开始重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突破难点,轻松赢高分

《财经基础知识》考试的业务大题其实不难,大都分散在每个章节中,一般题型都比较独立。比如:第三章可考的大题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平行登记的方法、第四章考点是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第五章考点是账薄的登记及错账更正的方法、第六章考点是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第七章考点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和财产清查的会计分录、第九章考点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这些业务大题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要配合足量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大题题型我一般至少会配合三套题目让学生练习,而且这三套题目的难度是结合高职考试时的难易程度来组织的。即如果高职考试中考到该题型,最简单的考法会怎么考、中等難度时会怎么考、最难的题型可能会怎么考。每一种难度都让学生练习到位,那么到考场上学生看到大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紧张。

作者:陈艳华

提高财经教学质量论文 篇3:

本科生导师制在新疆高校民汉教学并轨中的实践探索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对促进民汉教学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提高民族教学质量,促进民汉教学融合,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够适应民汉并轨的导师制。民族教师的师资水平能够满足民汉并轨的导师制教学,促进了民汉师生的融合。在新疆高校推行民汉教学的并轨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可以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增强民族学生的竞争力,也可以促进民汉师生的融合,使其共同进步。

[关键词]民汉教学并轨 本科生导师制 新疆高校

在新疆高校本科生的结构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左右。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都不同,他们进入高校后也一直实行“双语双轨”的教学体系,即平行运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系统,新疆教育界称之为“两条平行线”现象。[1]因为学生入校时的基础不同,再加上入校以后分别在民汉两个分离的教学系统中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决定了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质量有一定差别。但是,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同样的就业市场,为了不使民族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提高民族学生的竞争力,推行民汉教学并轨即民汉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本科生导师制对民汉教学并轨的意义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2]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是一种由导师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强调因材施教而产生的每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3]本科生导师的责任在于如何有机地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个性培养塑造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8年开始在民族班和汉族班中推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这几个学期的运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促进民汉教学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提高了民族教学质量

由于民族学生入学时汉语基础薄弱,入校后学校采用民族语言教学。但是由于以民族文字出版的各类教材和教学资料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民族文字的教材更新也较慢,所以导致民族学生没有享受到和汉族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外在环境使民族学生要想提高素质,快速增加知识储量和提高知识更新的速度,必须能够运用汉语来获取大量的信息,这就使得民汉教学一体化迫在眉睫。实施导师制对民汉学生统一要求和管理,有助于促进民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

(二)促进民汉教学融合

在民族班和汉族班中实行导师制时,导师所带的学生有民族学生也有汉族学生,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这些学生一起见面,共同参与讨论、课题等活动,能极大地促进民汉学生的融合,也有利于民族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民汉教学的不断融合和并轨。

(三)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同样的就业市场,要想使民族学生在就业中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实行民汉一体化的本科生导师制,以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教学资源来培养民族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适应外部竞争的要求。

二、实行基于导师制的民汉教学并轨的可行性分析

(一)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够适应民汉并轨的导师制

随着新疆初等教育阶段“双语”教育工作力度的加大,民族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的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此外,为了提高民族教学质量,实行民汉教学一体化,新疆财经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民族教学改革的探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民族教学改革步伐和力度明显加大,1995年学校引入汉语水平考试(HSK),进行汉语教学改革,推行少数民族班级用汉语授课。1999年,学校明确规定:除个别特殊民族班和课程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汉语授课和使用优秀汉语教材。并且安排一定数量的汉族教师为民族班上课。此外,学校还决定把HSK考试成绩作为升级、毕业及取得学士学位的条件。这些举措使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大提高,已经能够适应民汉一体化的导师制教学。

(二)民族教师的师资水平能够满足民汉并轨的导师制教学

为了提高民族教师用汉语教学的水平,新疆财经大学对民族教师实施了大规模的汉语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民族教师参加脱岗汉语强化班培训,鼓励少数民族教师迅速通过汉语关,为实现汉语授课扫清了语言障碍。[4]学校还大力支持民族教师参加国内高校进修培训、攻读学位或出国学习深造,特别是自2005年起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少数民族骨干培养计划”的契机,鼓励少数民族教师去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少数民族的师资力量大大提高,能够适应民汉一体化的导师制教学改革。

三、新疆财经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民汉教学并轨的调查

从2008年起,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个民族班和一个汉族班实行导师制,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了确保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减少不同导师指导效果的差异性,学院对民汉师生提出了一致的要求。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做了调查。

(一)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民汉教学并轨的实施情况调查

1.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民汉学生对实施导师制的看法,本文对民汉学生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民族班和汉族班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问卷84份,其中有效问卷83份。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无论民汉学生对实行导师制都持认同的态度,学生对期望导师指导的内容也有相似的要求,这些调查结果说明通过导师制的方式推行民汉教学一体化是可行的。

在民族班的调查问卷中,有26.19%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有66.67%人认为有必要;在汉族班的调查问卷中,有53.8%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2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汉族班还是民族班,在被调查人数中超过80%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有必要,特别是民族班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调查统计表

通过调查还发现,41%的民汉学生希望能够从导师那里获得对专业困惑的解答,37%的民汉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导师的指导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在民族班和汉族班关于导师的指导频率和指导形式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导师应该每个月指导学生1-2次,指导形式首选是面谈,其次为单独指导。这些数据说明民汉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导师比较详尽的面对面的指导,希望导师能够对自己专业提高和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2.对导师的访谈调查

为了了解导师对实施导师制的看法,笔者对人力资源专业的导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可知,导师们普遍认为实施民汉并轨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民族学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这说明了实施民汉教学一体化是必要的,而且本科生导师制也是实施民汉教学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二)民汉并轨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调查

为了了解导师制的实施对民汉教学一体化改革的效果,笔者对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进行了大量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对教师也具有一定的提高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导师的影响下,学生坚定了政治立场,增强了遵纪守法的意识,特别是在“7·5”事件之后,导师的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大局意识,提高了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在导师的关心和引导下,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提高,补考率和重修率显著下降,这一点在民族学生中更加明显。另外,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了民汉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促进了民汉师生的融合。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一个导师所带的学生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汉族学生,他们要同时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或课题,并且要合作完成任务,这就促进了民汉师生间和学生间的融合,对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民汉教学并轨的建议和展望

目前,在新疆高校推行民汉教学的并轨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增强民族学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汉师生的融合,使其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推行民汉教学一体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合理的制度。高校应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制度条例来鼓励教师探索各种民汉教学一体化的路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确保民汉教学并轨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有效性。

第二,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实施民汉教学一体化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为此,一方面学校和学院要加大对各族师资力量培养的力度,通过组织民汉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校学习、考察的方式,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水平。还可以组织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探索多路径的民汉教学一体化实践。新疆财经大学二十多年来不断探索民汉教学一体化的途径,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实施民汉学生本科生导师制一体化的实践也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今后,还需要探索其他的途径来促进民汉教学并轨,如实行民汉混合编班统一教学,实行民汉学生培养方案的并轨,民汉学生统一实习,合作参与科研小组、学习小组等,通过多种路径促进高校民汉教学一体化的科学发展。

虽然各民族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真正实现民汉融合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但是,各民族学生共用一个教育平台,共享同样的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加强各民族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艾光辉,郭志辉.立足新疆特殊区情,打造财经院校办学特色[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40-43 .

[2]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0-22,40.

[3] 刘月兰,王玲.边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4):63-65.

[4] 阿斯哈尔·吐尔逊.依托“双语”教学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J].语言与翻译(汉文),2010,(1):59-61 .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徐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世界经济失衡试析论文下一篇:经济适用住房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