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论文

2022-04-1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现行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作者简介:马征远(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会计。课题项目: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应用型研究课题“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定位和方式研究”(项目编号:17JG0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高校会计工作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现行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论文 篇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预算编制不完备、风险管理意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此种状况及相关问题,我国应积极明确改革方向,加强应对措施,逐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内控制度 问题 对策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有状况

当前,国内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高校规模逐渐扩张, 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财务管理资源,我国高校须首先正视自身财务管理现状,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来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包括: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诸如高校管理者缺少相应有效性监督,资源管理水平不高,高校财务管理弹性过大,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应有作用的发挥;高校财务运行机制不佳,就高校财务统一领导和财权分配的相互关系而言,目前高校财务运行要么过于重视领导权力,要么过于注重小集体利益,其中前者极易导致财务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后者则会造成高校领导决策效率的降低,无论哪种情形,都将抑制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不够明晰,尤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必须融入到社会进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日渐增加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中所包含的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等内容也必须考量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措施和财务事业的发展速度与目标效果,决不可轻易评价财务活动效果,而降低财务控制水平。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现代信息管理模式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予各行业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可能。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实现信息化、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过程中仍存在着三点不足,首先是其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不足,尚未彻底摆脱会计电算化的局限;其次是高校财务管理队伍缺乏复合型知识人才,不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最后是高校在信息化、現代化建设时,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财务信息尚未实现共享性,进而,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缺乏合理规划。

(二)筹资的方式缺乏合理性、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高校在利用贷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高校领导层尚未对财务风险形成正确的认识,盲目的追求高标准、高规格,导致有效资金浪费愈加严重,给予高校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不利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观念不强

伴随着我国各高校自主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所发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基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使其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薄弱,一方面是过于注重财务的服务职能,严重忽视了财务的管理职能,同时,高校相关人员尚未树立起经营性的财务管理观念;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尚未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高效开展。

(四)缺乏健全的财务分析体系

健全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包括高校综合财务能力分析、高校各部门资源配置与利用能力分析、高校对外投资收益能力分析以及系统的评价指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构建起健全的财务分析体系,即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高校综合财务能力分析。高校财务分析过于片面,忽视了对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经营的分析,同时,对高校资金使用状况分析力度相对薄弱;第二,缺乏高校各部门资源配置与利用能力分析。高校尚未对其历史业绩和经营前景做出有效分析,并且,现行高校分析资产运用效率相对较低;第三,缺乏对外投资收益能力分析。现行高校将其财务分析仅局限于对校办企业收益的分析,忽视了对投资安全的分析及高校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利于高校更好的掌握其投资的总体状况;第四,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缺乏健全的财务评价指标、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以及具体评价标准,使得高校财务难以充分展现出自身综合实力,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落实高校经济责任制和财务运行机制

高校经济责任制和财务运行机制是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影响。一方面是健全和落实高校经济责任制。高校需进一步明确各财务权利主体的责任目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各权利主体的职责,切实实现权利主体的权、责、利三者有效的结合,从而,建立起健全的高效经济责任制,并不断加大其落实制定力度,确保充分发挥其职能;另一方面是健全和落实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在完善高校财务运行机制时应以合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以及实用性原则为指导,通过实现经费使用和办事效益的结合、收入分配和努力创收的结合以及落实自主权和履行经济责任的结合,以此,实现财务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之后,逐步加大财务运行机制的执行力度,保障充分发挥其职能。

(二)推进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高校的建设,并针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其政策的颁布不仅有助于打破了高校资金上的平均分配主义思想,增强了高校财务管理职工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而且还推进筹资形式的多元化,使其具有更多的筹资渠道;另一方面,高校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建立监督清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高校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清查和监督,充分挖掘高校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予以及时处理和惩处,防止高校有效资产的流失,确保每一分资产均能够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

(三)转变高校传统观念,确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第一,树立全校职工财务管理理念。高校在校长的组织领导下全校范围内开展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教育活动,号召全校职工积极参与,切实保障每一位职工均能够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树立起财务管理理念。

第二,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提高高校财务应对风险能力。财务风险贯穿高校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因此,这就需要我国高校严格依据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实现多渠道筹措教育资源。同时,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以此,将财务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

第三,确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即只有保证高校各项财务管理的顺利、高校、有序发展,才有助于实现高校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充分发挥高校人财务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为推进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做到节约,压缩开支

如出现外债,在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每年至少在学校总收入中预留10%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如没有外债,学校必须结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各项收入全部入帐,实行财务一本帐。凡是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以及代收代支项目,学校必须做到应收尽收,并且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账目统一管理,教导处等非财务管理部门不得存放现金,坚决杜绝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严禁挤占挪用代收代支资金,特殊情况由核算中心调剂资金,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教辅用书及学生书款必须做到一年一清,不得出现赤字。扶困助学资金要及时足额发放,严禁挤占挪用。凡是上级扶困助学资金应发给学生的,要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领取手续健全。如免教科书补助,困难住宿生补助及其他形式的救助资金,学校不得挤占,挪用,否则要严肃处理。学校财务要及时公开,公示,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学校要把本校财务收支情况每一学期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公示一次,对群众提出的质疑,学校主要领导要做出明确解释,阳光操作,增加透明度。

加大内审力度,切实做好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大本系统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严格财务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凡是校长离任时,要对其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严格的审计,如在任期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防集体财产流失。学校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帐薄,新增固定资产要及时登记入帐。因工作需要存放在个人手中的学校财产,工作变动时必须移交回学校。对学校固定资产每年盘查一次,减少的固定资产要合理,且经过正常批准,切实做到帐物相符,严防集体财产流失。

加大学校债权资金的收回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年终按回收总额的20%留做奖金,奖励有关人员。

参考文献:

[1]杨玉环.浅析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财会通讯.2010(17) .

[2]刘剑.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0(23).

[3]侯金如.关于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财会通讯.2010(29).

[4]谢鑫.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5]徐川,陳伟.高等院校强化预算管理管见.当代经济.2010(04).

作者:邹瑞山

现行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论文 篇2:

管理会计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马征远(1994—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课题项目: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应用型研究课题“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定位和方式研究”(项目编号:17JG03)。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高校会计工作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因此,在建立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适当的发挥管理会计财务的干预作用,能够更新高校的会计工作管理理论,并加强内部考核、统筹规划等工作的执行力度。文章从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展开论述,在分析高校会计工作的财务管理要求的同时,探讨如何将管理会计应用到高校会计工作当中。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会计工作;应用

作为常见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承担着为相关金融服务活动提供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任务。在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能够直接针对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有关需求发挥职能,并有针对性的呈递会计管理信息。对于高校的会计工作来说,管理会计等同于执行过程中“分水阀门”,其将高校内部的会计工作有条件的分离开来,辅助高校对会计工作进行重新划分,有助于高校提高会计工作的处理效率。

一、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执行力不足

受到传统会计工作理念的影响,高校领导对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缺乏重视,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其将会计工作混淆为财务工作,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作用。一些高等院校对于管理会计基本职能的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建立对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导致管理会计在执行会计工作时无法发挥作用。部分高校的管理会计开发工作甚至停留在表面层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发挥作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无法进入到高校会计工作当中。在高校发起的会计工作当中,其虽然能够毫无风险的使用国家下发的财政补贴资金,但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管理会计无法针对资金的使用、流动问题建立科学的跟进制度,导致学校出现会计工作上的漏洞,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同时,也给高校未来的发展带来影响。

(二)会计管理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财政部虽然明确提出了“行政事业同样适用管理会计的应用”的基本建设要求,但管理会计的应用、评价体系并不全面,尝试在会计工作中引入管理会计时,会计评价、管理的相关机制依旧不够全面[1]。对于当前高校的会计考核与管理机制来说,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并不能针对学校的财务分析管理来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在这种落后的执行模式下,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和财务管理会计执行体系并不完善,管理会计只能以单一的、针对性的方式进入到高校的会计工作当中,然而一旦高校的会计工作内涵发生调整,将会出现管理会计与高校会计工作不适配的负面问题。加强财务分析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这是会计工作評价所必须经历的转型之痛。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冲突

高校内部的会计工作与管理工作直接受到上级财政管理要求和财政管理任务的影响,在执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分割开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服务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与学校管理者直接进行接触,虽然得到了财政管理的基本任务,但由于忽视了高校内部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之间出现冲突。不符合实际、难解决问题,导致高校面临着个人利益、政策执行上的短板问题。加之一些学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任务完全由会计人员担任,导致出现财务执行上的漏洞,进一步引发违法乱纪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学校综合发展难保障,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之间出现冲突。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活动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高校自身的招生规模,在提升本校人才接纳能力的同时,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资金上、会计处理工作上的挑战,仅仅依靠政府的公益性财政拨款很难满足高校自身的经营需求,故此,部分高校开始在会计工作中增设投资项目,借此来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2]。但盲目的投资活动会造成资金的过量损耗,降低投资的市场价值,借助管理会计干预这一过程,能够有效解决投资中存在的负面问题。

管理会计可对会计工作中的投资问题进行处理,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中的风险问题的同时,管理会计能够根据高校的投资要求给出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并根据有关建议综合考虑风险、回报以及资金流动等问题,进而解决由于投入资金过高而导致的资金断裂、无法获得收益的负面问题。管理会计能够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性评估,在给出评估结果之后,能够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散处理,进而大幅度提高投资效益,消除投入少多、回报少的负面问题。在投资研究活动时,管理会计能够对固定的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高校自身长期发展的需求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进而在调整投资时期、投资方法的同时加快投资速度,保障高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协调互动,进而对投资项目形成一个科学、积极的评价。借助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高校及管理者能够对高校未来的投资活动与投资计划产生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进而降低会计工作的管理成本。

(二)管理会计在会计预算工作中的应用

做好会计预算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尽早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存在疏漏等问题,可以提升会计工作的整体服务质量。就目前的管理会计工作来看,高校的会计预算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在整个年度中,高校依靠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所获得的可用资金,如教学资金、科研基金等,其包含财政支持、投资和教育收入等多个项目;第二部分,是高校所产生的支出预算,包含学习经营、投资事业、学校建设和附属机构补助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发挥管理会计的约束作用,也能够解决高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负面问题。

借助管理会计可对高校内部的会计预算问题进行处理。管理会计在对本校预算份额进行计算的同时,还能够给出科学的资金运用计划[3],进而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借助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核算指标、会计方法对有关预算进行编制,提高高校的会计预算处理能力。预算中包含高校内部的各项收入与对外支出,整体要求较为复杂,高校要协助管理会计对各个学院、各个部门进行资金上的重新分配,并根据投资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合理研讨,适当干预管理会计的会计工作,在提高高校财政的整体预算处理水平的同时,确保管理会计能够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价值。

(三)管理会计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

《会计法》第9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就高校自身的发展来说,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后续开展。借助管理会计配合其他会计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与会计的高度整合,在拓宽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的同时,再提高高校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管理会计能够借助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开展或协助高校开展会计核算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资金、设备确定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如对于高校固有资金的核算,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强调被核算资金的法律形式与使用范围,对于代收、代付、收入进行重新核算。而对于高校所持有的投资资金,则应该按照有偿使用原则进行核算,在进行投资活动之后,还要根据投资来计算利息。管理会计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强调方案的执行,可对核算周期、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进行干预[4]。而对于高校的培养成本核算工作,管理会计也能够发挥作用:传统的培养成本核算以匡算法、模拟法为基本的执行方法,虽然能够在数据上表明高校培养成本的基本走势,但对于高校培养成本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机制,导致高校无法在会计意义上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借助管理会计的干预高校能够对各专业、学院的学生特点进行成本核算,在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够设置明确的教育成本账目,进而给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帮助高校确定账目的分配问题,确定资源的消耗情况,建立明确的成本核算模式。

三、結语

管理会计在高校会计工作中能够发挥出不俗的作用,在会计核算、投资、会计预算等工作中,合理应用管理会计,能够消除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盲点问题。高校管理人员与会计部门要对管理会计的功能投入足够的重视,借助管理会计辅助完成会计工作,控制会计管理成本,加快会计工作的处理速度,尽早完成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罗美.“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J].消费导刊,2018(07):212.

[2]邵胜华.“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6(12):106-108.

[3]王霞,吴岚.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7(17):128-129.

[4]吕致丹.高校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及对策探析[J].会计师,2013(17):69-70.

作者:马征远 邵敏

现行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论文 篇3:

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学校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存在着新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和工作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往往采用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考取职称证书、估计相关资料自学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文章提出建立實践能力准入制度、聘任企业老会计培养教师、开辟实习新途径以及将实践能力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以期快速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出能快速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实践能力; 培养

G642;F230-4

现代企业的校园招聘,需要的不仅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准则的变化,尽快适应会计工作。现行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相关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分析等业务处理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算化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高校如果想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那么高校本身就应该首先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

一、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都开始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欠缺。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任课教师忙于科研、教学等工作,缺乏社会实践,这不利于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更不利于去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

(一) 新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随着会计专业的火爆,高考填报会计专业志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需要一大批从事会计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原有的教师量已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运行,所以社会招聘是一条扩充教师数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本硕专业一致”的招聘条件,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受益。但这种招聘带来的弊端就是许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需要立刻转变角色,成为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1]。虽然新进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等较高的学历,多年的求学经历让他们系统地接受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平时接触的多是书本的知识,除了进行论文的书写需要调研之外,几乎没有机会到相关行业从事具体的实际工作,对真正的业务操作模棱两可[2]。

(二) 部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知识框架能够倒背如流,但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幻灯片教学也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不加任何改动直接拿到课堂,对工作缺乏必有的热情。部分教师不愿意接新课,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案例更是“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外面从事“副业”,去其他院校、辅导班兼职讲课,或者忙于自家的生意等,导致其主要的精力没有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对自己最应该重视的领域不上心[3]。这些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更别提下企业去接受实践方面的锻炼。

二、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 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

到企业财务部门实习,接触真正的业务,固然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的益处,也是最直接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渠道。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本身不是该企业的人,日后还要回到学校,企业不会花大成本去培养,能接触到的业务极为有限,其核心的精髓大多不会让触碰。二是一般企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首先需要从事两年的出纳工作,才允许接触具体的会计业务,所需周期长。

(二) 考取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鼓励教师考取非教学岗位的职称,比如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考取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职称,培养“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即“技师+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具有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此种方法固然有效,不过也存在着弊端[4]。目前,我国会计师的考试,分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和中级财务管理,两年之内通过三科,成绩滚动有效。此考试还是过于理论化,不是通过了考试就说明考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 通过相关学习资料自我提升

面对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却又不得不担负起实践课程的现状,很多会计专业教师选择上网查阅资料、浏览实训类书籍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方法发挥了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缺点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与实际有差别的[5]。另外,面对高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势头的增长,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较大,没有较多地时间花费在研究实践能力上。

三、 对策建议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其优点,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高校在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 建立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准入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学生数量多,就没有选择的随意拉来一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就让其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教师自身对实践知识都不清晰明了,怎么去指导学生?如果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而自己又不知道,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实践教学能力既包括了会计教师自身的会计实践能力,又包括了会计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只有两者相互整合,才能形成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6]。学校应该为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建立准入门槛,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如果教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则不能获得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机会。

(二) 聘任企业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

针对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在企业会計工作岗位上从事多年实践工作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这类在企业多年,处理过各种不同会计业务的全面、专业型人才,不应拘泥于自身学历,他们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外,这类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不是培养学生,而是培养教师,定期为教师做实践方面的报告,手把手教教师具体业务操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

(三) 开辟实习新途径

教师去企业实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安排教师的实习。由高校或事业单位直接出资创办企业,在我省已有很多先例,例如吉林华翰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吉林省教育学院独立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集团下设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吉林华翰中小学教材发行有限公司、吉林华翰旅行社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60人,固定资产1.2亿元。如果各大高院都成立自己的下属公司,那么安排会计专业的教师去自己的企业实习,一方面不涉及到泄密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增加会计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会计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前沿知识,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牢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具体岗位业务有更高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甚至可以帮助学校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指导,这是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的典型例子,有助于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迈向更科学、更规范的台阶[7]。成立下属子公司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高校与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年末决算时,采用并表不并账的方式出具财务报表,利用企业的利润增加高校的收入。

(四) 将实践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目前,很多高校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大多在评职称和年末绩效考核时往往重视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对科研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还有科研奖励。而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该制定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把实践能力也纳入年末绩效考核中去,增加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四、 结论

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已逐渐成为各大省属院校的目标,这就对会计这个专业的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出能快速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作者:聂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论文下一篇: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