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党校研讨会

2022-10-12

第一篇:如何办好党校研讨会

办好乡镇党校 发挥主阵地作用

办好乡镇党校

发挥主阵地作用

---泗县乡镇党校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泗县全面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校教育党员、培训干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作用,为我县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乡镇党校切实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安徽日报》、安徽先锋网等媒体对我县办好乡镇党校、推进经济发展的做法给予了专题报道。

一、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建设,优化乡镇党校办学条件

加强软硬件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是搞好乡镇党校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这方面我们注重做到以下三点:

1、建组织,确保乡镇党校方向明确。乡镇党校办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泗县严格落实“两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明确各乡镇、开发区党、工委负责人为乡镇党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为副校长。校长主抓全面工作,副校长具体负责党校日常事务: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内容,制定并落实各项制度,跟踪服务。二是强化组织。成立县乡镇党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乡镇党校工作联谊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

2、建阵地,确保乡镇党校场所规范。全县现有党员29045名,其中农村党员23126人,乡镇党校阵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开展了乡镇党校标准化建设活动,全县硬件设施统一做到五个一:一个能容纳100人以上的固定教室;一间满足专兼职人员备课、工作等需要的办公室;一个拥有一定数量党报党刊和500册以上书籍的图书阅览室;一间存放党校历年办学资料和图片、实物的资料室;一套党员网上远程教育的电教设施。目前,全县16个乡镇、开发区已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符合标准的固定教室16所,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60多台(部),开通了乡镇党校的先锋在线管理播出平台。

3、建队伍,确保乡镇党校师资优良。乡镇党校教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党校教育培训质量的高低。泗县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调整思路,优化师资选配结构,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内外结合”,即本系统土专家、能人与外聘专家、学者结合;坚持“上下结合”,即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领导上党课与种养大户、先进典型现身传授经验相结合;坚持“专兼结合”,即党校教师与各行业中专业人才相结合;坚持师资联聘,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共享,各乡镇可以互聘比较有经验的业余教师。现在泗县已经形成各级党校业余师资225人,其中种养大户、双培双带示范户152人,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党员的需求。

(二)高质量管理,规范乡镇党校办学秩序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我们在乡镇党校工作中,规范党校日常办学行为,建章立制,保证乡镇党校正常、有序开展。

1、制定计划,保证乡镇党校工作有序推进。按照泗县《关于加强乡镇党校建设的意见》,我们着力抓好乡镇党校计划工作,每年年初都对各乡镇、开发区党校工作计划进行督察,明确计划类型,要求具体可行,对办班时间、内容、对象、形式、授课人都详细安排。其中要求每年各基层党校办班不少于10期,培训时间超过5天的长班至少一期。

2、健全制度,确保乡镇党校有章可循。按照“科学建制,科学实施”的目标,全县乡镇、开发区党校统一落实七个制度:《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员守则》、《教育培训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制度》。本着“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各乡镇、开发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制度。丁湖、泗城等镇在工作中建立并完善了校长听课制、谈心制度,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

3、考核评比,促进党校工作有效开展。将党校工作列入乡镇党建和“三级联创”考核范围,并逐步加大比重。每年专题督查两次,平时纳入党建工作常规检查。同时纳入乡镇、开发区党委负责人岗位目标考核范围。2009年“七一”对在乡镇党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十三名同志进行了表彰。

(三)高效率使用, 凸显乡镇党校助推作用 乡镇党校建得再好,如果不能用好,就形同虚设。我县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使教育培训贴近农村,贴近基层,贴近需求,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喜学、乐学,学得好,用得实。

1、明确职能“用”,切实发挥乡镇党校应有的作用。乡镇党校是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主渠道。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党校姓“党”,明确职能,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一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是办好各类主体班次培训班,提高农村、社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四是办好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增强党性,提升政治素质。五是办好能力提升班,增强广大党员致富能力。六是拓宽办学渠道,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2、增强党性用,提高基层党员的政治素质。我们把乡镇党校教育与传统的“三会一课”、党员活动制度以及农村党员干部冬训、春训等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格局。把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轮训和培训的主要对象,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作为乡镇党校的必学内容,着力开齐开全培训班、轮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由县组织部、县纪检委、县宣传部、县党校等单位抽调专家组建宣讲团在全县乡镇、开发区党校巡回宣讲,每年两次,2009年就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专题宣讲。乡镇、开发区党校每年举办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组织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各3期,时间5~8天;每年举办一期村级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时间10~15天。2007年至今,全县基层党校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250期,共轮训党员50000人次,培训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广大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3、提升能力“用”,增强基层党员的致富本领。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政治理论+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的教学新模式,组织科技专家、种养大户开设适宜各乡镇特色的培训班,提高培训效果。丁湖、草庙等乡镇在“致富课堂”上,先后组织2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开展了池藕、庭院经济、网箱螃蟹等特色种植、养殖经验交流活动,带动300多名农民党员走上了科技创业致富路。草庙镇金佃玲,种植500余亩优质高产梨,在党校培训班开课后,吸引带动附近种植户50余户,形成汴河两岸圆黄梨产业带。泗城镇在举办的种植培训班中,组织学员深入三湾大棚蔬菜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带动全镇发展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等经济作物4万多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4、社会服务“用”,增强乡镇党校服务大局功能。近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充分发挥乡镇、开发区党校的主阵地作用,与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结合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切实发挥青年、妇女、工人等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农广校、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等单位密切配合,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文化、经济、技能、科技等方面教育培训。县劳动就业保障部门与大庄、长沟等乡镇党校联合举办了5期外出务工岗前技能“订单培训”,培训农民党员450人,实现了参训人员100%就业。

(四)高起点创新,增强基层党校办学活力

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县坚持以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党校办学水平,凸显办学特色。

1、建立示范基地。我县乡镇党校坚持构建开放性课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建立乡镇党校示范基地。目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丁湖镇党校培训实践基地已经挂牌,同时拥有草莓种植、板材加工、粉丝加工、蛋鸡养殖等党校示范基地20个,基地企业的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4.3亿元。林木加工、面粉加工、畜牧养殖等产业基地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全县党校教育培训基地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农户4万户。基地品牌意识不断增强。2009年,党校示范基地新注册“素雅”牌粉丝、“贡苑”牌大米、“石龙湖”牌粉丝等9个商标。虹乡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宿州新联禽业有限公司及其产品被认证为省级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我县还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山芋之乡”。

2、拓展培训渠道。组织专家下乡。组建乡镇党校专家团,由县级10名专家和各乡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为广大学员提供各类疑难问题咨询。指导建立产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进行菜单式培训。目前全县已登记并运营的合作社已有67家,会员达9540人,固定资产3707万元,带动农户2.3万户。依托乡村工业实验园,加大对返乡农民党员的创业培训。先后为泗城、长沟、大庄、黄圩、刘圩、草沟6个乡村工业集中区培训农民党员2500人,先后有25名党员进园创业。目前,全县6个乡村工业园区共占地8182亩,现有厂房面积34.61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设备总投入5.04亿元。入园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6.49亿元,利税1.7亿,吸纳劳动力8455人。

3、构建“信息课堂”。依托全县174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切实把乡镇党校建设成为“信息课堂”、“空中课堂”,切实增强乡镇党校的凝聚力。一是利用电视上网工程广泛收集农业种养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典型等方面的课件,引导农民党员点播、学习。草庙、丁湖、泗城等镇抽调专人搜集资料,用于学习。二是用好先锋网站和万村网页工程。利用网络庞大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种养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服务农民增收。墩集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远程教育”的培训方式,为花生农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活动,给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和经营资料,统一组织花生收购、加工、生产,统一申报“小方子”花生无公害基地,年产值1000万。

二、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办好乡镇党校的前提。党校能否办好,关键在领导。县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党校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明确了办学方向。我县将乡镇党校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书记岗位目标考核体系和乡镇党建工作考核范围,有效地促进了乡镇主要领导重视,研究好、谋划好、实施好党校发发展的策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县领导坚持到基层党校上党课,宣传政策,深入群众,受到基层干群的普遍欢迎。

2、贴近需求是办好乡镇党校的保证。乡镇党校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不断适应广大党员干部发展要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书记渴求了解政策,我们就请宣讲团宣讲理论,解读政策。“双培双带示范户”、种养大户、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立足农村,辐射力强,我们就请专家指导,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做优。普通党员渴望发家致富,我们就强化科技、创业指导。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调整办班思路,顺应党员新诉求是我们一贯的办学思路。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农民党员返乡。我们及时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开设“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培训班”,宣传创业理念,点燃创业热情,较好地推动了全民创业进程。

3、 服务大局是办好乡镇党校的方向。党校要姓“党”,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我们县的中心工作是发展,发展的最关键内涵是人的发展。因此,我县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理论宣讲“主阵地”作用,为全县科学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证。2009年,重点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内容进行了宣讲,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培训党员干部,增强了干部发展意识。我们探索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建立党校基地,建立产业协会,推动了全县经济大发展。今年春,16个乡镇党校普遍进行了一次农业技术培训,有力地助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创新是保持乡镇党校活力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和活力。我们在乡镇党校工作中坚持形式多样的创新,推动乡镇党校科学发展。我们在办学理念上创新,不满足于课堂,走出去,建立党校示范基地,让学员在家门口培训、学身边人致富、听“土专家”传经送宝。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积极调整思路,把乡镇党校位臵前移,直接助推经济腾飞。组织专家到基层,指导学员建立产业合作社,依托乡村工业园就地转移劳动力,这些创新措施的实施,有力地增强了乡镇党校的影响力,打造了品牌。

第二篇:县委党校2011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总结

2011年,县委党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具体领导下,坚持以重点扶贫对象为突破口,以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环境有效改善为目标,以创建文明的村庄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部署早

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党校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校长吴开勇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蒋志立同志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相关具体事宜由办公室同志负责,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年初制定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计划,建立了党员干部帮扶贫户制度。

二、多管齐下,扶贫方式多

针对农民致贫原因多,有客观条件造成的,也有主观因素引起的,因而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综合解决。

1、培育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一是发展林果业。立足当地实际,鼓励该村大力发展林果业。2011年,该村发展林果业比2010年增加600多亩。二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积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扶助了年出栏上百头牲畜的养殖大户户,通过积极努力,比2010年大有增长。

2、加强农民培训,实行智力扶贫。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在村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市场意识等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外出农民组织参加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市场营销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自主脱贫的能力。同时我校给该村订了阿克苏日报等报刊。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了村级班子战斗力。2011年,党校通过请村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代表来党校学习,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民主的、 1

公开的、公正的管理制度,强化支部建设,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4、认真做好了切实帮扶贫困户工作,党校班子成员带

领党员代表先后两次深入该村进行调研,落实活动任务,慰问贫困群众。党校一行人与结对村党组织成员和部分党员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村党组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以及如何开展好共建工作和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同时,党校教师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托帕克艾日克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为该村提供扶贫资金两次总计2000元。党校一行还入户走访了结对帮扶对象,深入了解每户家庭状况、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给5户的特困家庭、5户困难党员送去了由党校全体党员捐助的慰问金,两次总计达到2000元。

5、按县委要求搞好贫困户的慰问工作,在重大节日期间购买了价值2000多元的慰问品慰问了贫困户和“三老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学校还多次组织教职员工对林果业示范园进行管理、施肥等工作,为农民购买了3500多元的肥料;还购买了500元的文化用品解决了5名贫困村贫困户子女的上学困难问题。同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在“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中,我校为灾区送去“爱心包裹”3个。 在“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教职员工的文体生活。

2011年,党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得到了当地

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充分认可。2012年,我校将在认真总结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把办好事、办实事工作做得更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争取尽早把托帕克艾日克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村庄。

中共新和县委党校

2011年11月

第三篇:如何办好幼儿园

目前的幼儿园一般有三类:

一是公办幼儿园,皇帝女儿不愁嫁;

二是以价格竞争的幼儿园,市场准入门槛低;

三是民办特色幼儿园,多数以双语教学为特色,虽然大多数双语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广告名称形式而已,根本起不了多大效果,但是奇怪的是,很多家长都是冲着这个名称送孩子来的。也不知你的高标准是指那方面,不过最主要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特色学校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特色学校就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它学校并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它学校认可的学校。“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的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

特色学校的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先进性是指学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某项工作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它学校,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属于领先地位;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有推广价值;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它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

二、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1、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要创建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因此,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

2.要根据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确立特色目标,并落实于办学实践。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师资、办学条件、生源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办学特色的确立,要结合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如广州市第109中学在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过程中,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确立了“师生精神面貌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校园环境文化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艺术专长不断发展”的目标。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将本校的培养目标确立为“综合素质加特长”,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分解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际、学会管理等10个方面。确立特色目标后,要对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目标。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在进行特色建设设计时确立了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第一步为基础建设阶段,重在规范办学的管理,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人力和物质基础;第二步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以创建特色项目为目标,充分发挥自己一二个优势项目,并把特色项目化为对全校多数学生的素质要求; 、

第三步创建高层次特色学校,达到办学有多方面的特色且形成独特风格,全体学生各有特长,并且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战略制定后,要围绕特色目标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一方面要将学校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使其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发挥最大的功能。另一方面校长要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将校长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同时还要强化学校管理,制定一整套为特色建设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校形成一种追求特色目标和为创建特色积极奋斗,勤奋工作的风气。

3、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工作联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创建特色学校没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是难以实现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

4、要形成教学特色。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特色建设。首先,要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一是改革第一课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增设一些诸如计算机、科技、信息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开拓第二课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储以兴趣小组和提高班为骨干、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全方位开展的课外活动体系;三是发展第三课堂。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加强班集体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向上、竞争进取的学习集体,成为学生成才的土壤。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开设社会实践课、军训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变社会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开展学科特色建设。学科特色建设是发展学校特色的核心工程,如果一所学校大多数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教坛就会形成特色各异、争奇斗艳的可喜局面。为此,要做到教学有创新、教研有理论、学生有特色。

5、要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办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为此,应提倡“科研兴校”和当专家型领导、科研型教师、合格加特长的创造型学

第四篇:如何办好民办学校

一、遵循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律,实施服务教育,创建优质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国有民办学校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我们认为,要获得广阔的教育市场,就必须把学生看成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构成一种服务链,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提供给学生。为此,我们实施了“服务教育”。同时,国有民办学校是一种现代教育形态,它的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要顺应儿童成长规律,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为儿童能满足新时代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需求服务。为此,我们创建了以“三高”(学校教育高质量、学校管理高水平、学校教育高效益)、“三特”(学生有个性特长、教学有独特风格、学校有办学特色)为外在表征的 “优质教育”。

二、完善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发挥民办学校的机制优势国有民办学校的办学体制,与国有公办学校相比,优势在于学校办学主体独立性强,具有自主灵活的运行机制,可自主实施校本化管理,对社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有机统整。民办学校在经费调度、机构设置、干部任免、师资聘任、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与指挥、招生质量和数量、办学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从而形成了独有的机制优势。在办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保证机制优势的有效发挥。

三、建设学习型学校和现代开放式学校文化,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传承北大精神,继承北大文脉,引进北大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整合北大和北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是我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和创建现代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我们要继续努力建立以传承、拓展北大文化为主线,形成开放式学校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发展主体性、张扬个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宗旨,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协同发展的现代开放式学校文化体系,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四、坚持教育创新,张扬学校个性,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创新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之源。学校的特色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略以及办学成就和水平的个性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一所国有民办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求得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五、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掘学生个性精神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切实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研究,以教育科研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初步实现了课程结构、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的优化,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培育了学生的健全个性。

六、实施人本化、科学化管理,为学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管理理念,实施“一切适应人的发展”的管理策略,建立“一切促进人的发展”的激励机制,实行了人本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学校努力建设一支“民主、团结、简洁、高效”的管理团队,践行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管理思路,坚持以领导干部的务实作风带动教师、以人本化的管理凝聚教师、以科学的分配机制激励教师、以培训和实践锻炼发展教师,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同时,坚持按教育发展规律实施学校管理,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人事计财、行政后勤、学生管理等目标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实施全员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心理管理和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把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真正做到按照教师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绩效大小进行合理分配,这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凝聚队伍,发展教师的关键举措。

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博学爱生、乐教善导的

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情操和人格素养,让每一位教师在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都有幸福感。学校创建了一种提升人的素养情操和生命价值的学校文化,培育了一种调动人的才智激情和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学校精神,逐步形成了一种能让人为共同的事来追求而拥护、信奉、坚持和执行的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使教师要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职业发展的自豪感、事业追求的成就感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满足感,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以《今日说法》为例

摘要:从创办之初,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超过200多个,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而在电视娱乐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又如何强化法制节目自身的特性?

关键字:法制类节目 《今日说法》举案说法

一、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1985年,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节目《法律与道德》开播,至今电视法制节目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从1985年至今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目前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全国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其中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日播法制栏目和专门的法制频道。

然而从创办之初,我国的法制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电视的本质是娱乐,娱乐性是电视这种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②电视法制节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目类型,它本身受制于法律的严谨、缜密,受制于法院判决的无尚权威,受制于转型期法律不完备条件下的“道德”、“法律”间的冲突。这些特殊的因素又导致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困境。

电视法治节目重任在肩,却有些不堪重负。近年来,电视法治节目普遍遭遇困境,节目收视率下滑。全国200个电视法治栏目,9个专业法治频道,除几个有品牌影响力的法治栏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经济与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等之外,其它法治节目大都处于惨淡经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法治节目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弦更张甚至停办。2007年,全国唯一一个开办20年不间断的法治栏目,山东台的《道德与法治》改名为《天下故事》,脱离法治节目的定位。全国第一个开办的法治频道,长沙政法频道也因为面临节目生产的压力,准备从单纯的法治频道转为包含娱乐、文体等内容的综合频道。④

二、《今日说法》的成功

(一)《今日说法》介绍及节目定位

《今日说法》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法制栏目,每天中午12:40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每期15分钟。周一至周五13:45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重播。2010年10月8日开始,《今日说法》播出时间延长到30分钟。《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栏目的功能定位是: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①

在选题上注重适度性,贴近百姓生活。涉案内容包括: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青少年犯罪、诈骗盗窃等,涉及民事、刑事、行政多个方面,但是又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无法绕开的话题。开播初期较多的涉及刑事案件,近年来较多的涉及民事和行政案件。

《今日说法》的风格具有独创性,它以“点滴记录中国法制进程”为宗旨,将复杂的案件和法律问题解释得通俗与精确,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媒体

责任感和影响力,365天,每天为老百姓讲一个案例,解释一个法律小常识,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进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民化的视角使节目弥漫着人文的关怀。

(二)《今日说法》的叙事模式

《今日说法》采用的叙事方式是“以案说法”,选择一个新近发生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通过记者深入采访调查,用镜头来还原案例事实,每期邀请一个法律界人士作为嘉宾,与主持人互动访谈,解读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评述,帮助观众理解。

而在记者调查的叙事阶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故事化模式,设置悬念,节目一开始就把关键性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使得观众被吸引,急欲知道结果而一直看下去。如在今年的“药家鑫案件”中,节目一开头就向观众抛出一串问题,“开车撞人,司机不但不救,反而杀人灭口?没有考虑到后果,就拿刀捅了她?连个三岁小孩都不如?有人说他是官二代,有人说他是富二代,记者调查杀人者到底是怎样的人?节目随后向急于知道内情的观众娓娓道来。

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描述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节和插叙来进行案件原因、背景介绍来进行人物塑造。

而每期节目后面的评论也是其亮点,评述不是采用很严肃和生僻的法律名词进行解读,而是通过嘉宾通俗的解释,来告诉观众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评论不仅限于每期节目的案例,而是升华其意义,推广其教育价值,引起观众更多的思索与情感升华。

(三)《今日说法》的成功之处

由于法律知识较为专业,案件的权威来自法院的审判,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对案件的立场都来自于法院的审判,对法制事件的报道应注意立场,不能干预司法独立。因此,法制节目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传播上,譬如一宗案例剖析,一段法律名词解释。媒体更深层的责任是培养公众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办事中处处有法律意识,懂法、用法。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③作为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今日说法》没有直接向观众传达法律知识,而是发挥电视的本质作用,鼓励人们热爱电视节目,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形成法律意识。

《今日说法》外在表现是一个个故事,推动故事发展的是人物。通过对故事来龙去脉的介绍,有意识的运用行为、心理、情感等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命运来打动观众,体现人文关怀。

三、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法制含量较低

法制节目不但要有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等节目共有的要素和特征,还必须具有其他节目所没有的鲜明的“法治”特色。法制节目应该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尽管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它关注的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

法制题材与其他的社会新闻相比,具有一定的题材优势,突出表现在它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非常态,能较好地带动受众的知晓欲。“理论上,法制节目可以涉及的角度很广泛,但实际上,大多数节目最常选择的是刑事犯罪、民事

纠纷(特别是婚姻、继承)等情节性、可视性较强的案例,而对于行政法、国际法及民法中合同法、公司法、商法等领域却表现出一种令人遗憾的选择性忽视,给予的关注不多。”⑤

再者,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大多都不是法学出身,自身的法律知识有限,对一些法律条文和案件理解也不够透彻,不能很好的在节目中融合法律知识,做到普法的节目宗旨。另外,电视的本质娱乐,而法律的特点是严谨权威,带有较强的知识性,要将二者巧妙的结合,又不至于枯燥无味,实属不易。

我国法制节目的普遍做法是,将案例故事化,对案例进行故事化包装,以故事元素来吸引观众,用专家点评来进行法律知识点评。但是,这样的节目模式只是法律“擦边球”而已,法制含量过低,很多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有涉及法治,法制节目不足以承担起其应有的功能。

(二)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

以央视两档知名栏目《今日说法》和《经济与法》为例,就能看出法制节目的同质化。《今日说法》与《经济与法》两个栏目的节目选题重叠率达到了76%,涉及的领域大致是婚姻纠纷、情感纠葛、赡养与继承、产品和服务质量纠纷、医患纠纷、侵犯名誉权、交通事故、政府机关行政不作为等。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日益重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但就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普法教育更为重要的地区,但现阶段大部分节目的农村选题与庞大的农村收视人口及其普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法制节目类型分为法制资讯节目、法制专题节目、法制谈话节目、法制庭审节目、法制娱乐节目五种,但每种节目类型里真正做得好的寥寥无几。”⑥一旦出来某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其他台就争相模仿。

四、怎样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一)找准节目定位

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找准节目定位,明确电视的根本特性是“娱乐”,纵然面对的是法制类选题,有其特殊性,也不能让其普法功能掩饰掉电视特性,娱乐本质,电视节目如果承载了过多的教育功能,在电视节目中让观众心生疑惑,就意味低收视率,不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但是,也不能让“过度娱乐化”破坏了普法功能。

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法制节目,在节目定位上,可以参照美国儿童教育节目《芝麻街》的节目定位和运行模式,《芝麻街》没有直接鼓励孩子热爱或任何和学校有关的内容,它鼓励孩子热爱的是电视。观众热爱电视,节目才能生存下去,节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承载的功能就能潜移默化的渗透给观众,从而达到其目的。法制节目也是如此。

(二)重视节目策划,讲好故事

法制节目的叙述载体就是案例,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里本身就存在叙述所需要的基本元素,而法制节目的创作者是需要有好的手段和方法,运用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媒体法制类节目不好做,做出来的节目很难吸引观众。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法制类节目过于严肃、拘谨,增强法制类节目的故事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法制类节目的制作中,凸显节目的故事性,变以往的“用事件讲道理”为“用故事讲道理”,尽可能地用“小故事”反映“新时代”,“小人物”体现“大背景”,“小事件”映衬“大法理”。

(三)发挥电视节目的画面优势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⑦

电视不同于其他的媒体,诸如广播、报纸,电视能够充分利用声画等要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文字、图表、特技等,多视角讲故事。通过电视节目的动态演示,加上电视画面的颜色和切换速度等都能反应感情和情绪。这样人物形象更鲜明,内容更丰富,故事也更生动。

注释:①《今日说法》百度百科

②《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③《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④“找准问题 突出重围—办好电视法治节目的思考”朱鸿栋 邓勇

⑤《电视法制节目—语言传播策略》

丁龙江 中国电影出版社

⑥《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

胡智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⑦《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爱沐浴每一位学生下一篇:让奋斗照亮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