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2022-07-19

第一篇: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胜利的刀锋——论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给人至深印象。“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相互独立的板块。这里我主要从军事文化的视角,谈谈关于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一流的军人人格是如何凝聚和传递的

德国著名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以政治为业有两种方式,一是为政治而生存,二是靠政治而生存。前者是以政治目标为追求的政治家;后者则是以政治为饭碗的食客。”以军事为业的军人也一样。有些人是为军事而生活,有些人靠军事而生活。前者是真正的军人,后者不过是军队的“食客”。你是真正的军人还是军队的一个“食客”?真军人与假军人的区别不仅是部队里是否有你的编制,而是你的灵魂是否驻留在军营。

被美国军事史列为“西点三巨头”之一的丹尼斯·马汉,1820年进入西点军校,28岁成为军事工程学及战争艺术教授。鉴于他在西点军校的杰出贡献,被评为终身教授。再“终身”也有退休的一天,但他不愿退休。1871年9月,西点军校监察委员会对丹尼斯·马汉实施强制性退休。岁数太大了,快70了,早就功成名就、早就该颐养天年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得知这个消息后,丹尼斯·马汉扑向一艘航行在哈德逊河的轮船推进器,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他觉得离开这所军校,离开军事教学,生活便毫无意义,生命也毫无意义。

丹尼斯·马汉被人们称为“老马汉”,因为他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儿子阿尔弗雷德·马汉——“小马汉”。小马汉后来成为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官、成为著名的“海权论”创立者。老马汉的生命消失在哈德逊河里面了,小马汉的理论使美国从地区走向世界。

西方有这么一句话:有一流的军队之前,先有一流的教官。有一流的教官之前,先有一流的人格。老马汉、小马汉尽管没有拥抱战场军功的辉煌机遇,却让他们的学员张开了双翼——潘兴、麦克阿瑟、巴顿、史迪威、布莱德雷、艾森豪威尔等都是他们的学生。

我们军队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国防大学科研部原副部长王三欣,战争年代是战场上的优秀指挥员,战争结束后进入军校,成为享誉全军的优秀教研人员。他在讲台一站就是30多年,一直到最后倒在了讲台上。他的夫人回忆:“他在医院里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出现幻觉状态,还在想着教学,说话不清醒,还能说出来:‘张家港„„演习„„拿地图来„„拿笔来„„要红的’,他脑子里装的都是这些东西,家事一句没谈。”

这个被誉为“战争史活字典”的军人,最后时刻惦念的,仍然是他的教学。他的女儿回忆:“爸爸突然辞世,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大堆的讲义和文稿。妈妈痴痴地厮守着这些故纸,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让我们看看他夫人厮守的这些“故纸”:《如何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打歼灭战》《学习军委战略方针的初步体会》《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那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很多人都在关心自己的待遇、设计自己的前程,王三欣仍然在研究战争、关注战争,撰写或经他修改的教材多到无法统计的地步。

这部“战争史活字典”,1987年2月在北京西郊红山口静静地合上了。

在中国革命的熔炉中,有些人炼成了一堆炉渣,忠心耿耿的王三欣炼成为沉甸甸的重金属。他生前特别喜欢克劳塞维茨这句话:“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给我们留下了真正锋利的精神之刃。

如同小马汉创立“海权论”与其父老马汉关系极大一样,说到王三欣,必须说到对他影响至深的蔡铁根。

当年,王三欣还是南京军事学院战史研究生的时候,蔡铁根是战史教授会主任。老师的知识在淌进学生头脑的同时,老师的人格也默默溶入了学生的血脉。1958年反教条主义时,蔡铁根致信中央:“军队建设决不能以我们的传统观点为标准,必须以未来战争的要求为标准,军队训练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适应于未来战争的需要,战争有权改变一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基于自己为党为国的热忱,我不敢隐讳自己的愚见,并大胆地把它提出来”。他为此付出重大代价: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军籍,行政九级降为十五级,调离部队。“文革”时期又被定为反革命,判处死刑,80年代初最终平反。军事学院老院长萧克将军说:“每当想到蔡铁根的时候,不易安静下来。”他专门赋诗一首:“铁根之根坚如铁,凝为玉碎不折节,坚持真理不服诬,铁根之根真如铁!”

今天我们回头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蔡铁根在1957年讲的话仍然令人怦然心动,掷地有声。国防大学原副校长黄玉章也是蔡铁根的学生,他说,一直到退休那一天,他没有休过一个假期;虽然工作和成果不是那么辉煌,但是每当想起老师蔡铁根,就只能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队伍在不断变化,但凝聚成灵魂的东西,不管人员怎么变化,通过血脉,代代承传。蔡铁根、王三欣、黄玉章,他们留下来的学术成果,有些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装备发展而时过境迁,但他们留下来的由灵魂和血性浇灌的人格,比他们的学术成果影响更加深远,让我们时时体验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人性与血性

真正有血性的人性才是完整的人性,缺乏血性的人性,就可能滑入奴性。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抵抗到最后剩自己一个人。日本人对杨靖宇特别佩服。杨靖宇一米八几的大个,身高腿长。东北大雪天,雪地很深,日本人形容杨靖宇像个大鸵鸟,在雪地上一蹦一蹦几下就没影了。日本人个矮腿短,雪深没膝,怎么跑也追不上他,抓不到他,就特别佩服他,甚至把他神化了。但杨靖宇身边出了一个又一个叛徒,最终置杨靖宇于绝境。 第一个叛徒:程斌,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年率部投敌,组成程斌挺进队,逼杨靖宇入绝境。程斌不知道杨靖宇跑哪里去了,但知道杨靖宇在深山老林里的密营。杨靖宇之所以能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气温的东北深山老林中生存下来,就因为山里有很多密营,每一个密营里都有粮食,有柴火,所以他冻不死饿不死。程斌知道这些密营的地点,带领“讨伐队”把密营全部捣毁,逼杨靖宇入绝境。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军部警卫排长,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杨靖宇抚养成人,1940年2月带机密文件、枪支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向日军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张秀峰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知道杨靖宇的活动规律。此人2月份叛变,杨靖宇3月份牺牲。

第三个叛徒:张奚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特等机枪射手,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开枪射杀了杨靖宇。杨靖宇最后壮烈牺牲,被自己的特等机枪射手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射杀。

他们都是杨靖宇的战友、下级,为了自己活命,出卖了自己的战友和领导。

第四个叛徒:蒙江县“保安村”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好几天没吃饭,棉鞋也跑丢一只,对赵廷喜等几个村民说,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张皇失措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发:杨靖宇在山上。

程斌、张秀峰、张奚若、赵廷喜,哪一个不是中国人?他们又都是失去了血性、最终只能给别人当奴才的中国人。

最后有一段赵廷喜与杨靖宇的对话。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赵廷喜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杨靖宇投降,日本人还打算让他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利用杨靖宇的影响制服东北抗联。

只剩自己一个的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句话真是震人心魄。冰天雪地之中,四面合围之下,杨靖宇用周身沸腾的血性和整个生命,极大地表现出中国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性。今天之所以还能有中国,就因为有杨靖宇这样的共产党人,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仍然在用他们的灵魂,用他们的血性,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什么叫人性?什么叫完整的人性?看看共产党人杨靖宇。如果中国人没有这种由血性养育和浇灌的人性,怎么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党忠诚与英雄血性

给大家介绍一个开国将领:张国华。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强手如林、战将如云的人民解放军内部,张国华并不很突出。使张国华的声名真正彪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的是什么?是他坚如磐石的党性。

1950年初,中央决定提早进藏,“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最终确定由西南局担负。当时62军驻西康,距西藏最近,理所当然成为进藏部队首选。但刘伯承考虑62军来自一野,让他们进藏不妥,一野方面会说让我们的部队啃骨头,你们自己部队去吃肉。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部队去,不能让一野配属西南的部队去。

这是当年那一代人的领导风格:越是自己的部队,越是主力,越要承担艰巨任务。刘、邓最后商定:调自己指挥的二野一个主力军承担进藏任务。但未料到的事情发生了:该军军长不愿进藏,未能谈通。

僵局就这样出现了,难以回避。毛泽东一直在等待西南方向的报告,种种原因又使刘、邓的选择被迫一变再变,给中央的报告也反复推迟,当时领导人的确忧心如焚。 张国华的18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受进藏任务的。

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富庶的川南。军长张国华已经定为川南行署主任,军政委谭冠三已任命为自贡地委书记。1950年1月7日,张国华赴川南行署上任途中收到刘、邓急电:就地待命,军领导及各师一名负责人速赴重庆领受最新任务。

1月10日,刘、邓接见张国华等18军领导。 邓小平第一句话:“今天谈话凭党性。” 张国华回答:“一切听从党安排。”

邓小平:“×××不去西藏,你指挥部队去。” 张国华:“坚决完成任务!”

单刀直入的几句话下来,张国华的党性光彩照人。 “今天谈话凭党性”,小平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前面一次谈话没有谈成,人家不愿去。我们说真正的党性并不表现在平时滔滔不绝的政治表态,而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坚强的党性就是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

18军由去“天府之国”的川南突然改去高原高寒的西藏,部队一时转不过弯子来。谁不想去富庶的地方驻扎?当时很多干部还没有结婚,要到川南去发展、结婚、建立家庭。18军52师154团副政委刘结挺,张国华最欣赏、准备重点培养、重点使用的干部,也写信提出身体不好,不能进藏。张国华看到信气得手发抖。

在18军进藏动员大会上,张国华说:“你把西藏看成是不毛之地,可英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又积极插足。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

“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吧!”

还说:“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残酷压迫之下生活,岂不更苦?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怎能眼看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

这就是张国华的党性、18军的党性。在革命已经胜利、大家开始享受果实、回避危险和艰辛的时候,张国华挺身而出,担起千钧重担。共产党员的党性,不仅仅表现在服从党的安排,更表现在以自己的牺牲去解除人民痛苦,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小平同志亲自坐镇18军动员会,对张国华的讲话带头鼓掌,并给18军将士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1950年春,张国华以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党性,率领18军部队进军西藏。

人民解放军进藏,印度尼赫鲁政府表示“不安”“疑虑”,要新中国政府“解释”。中国驻印度大使申健答复,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藏是人民解放军的权力。毛泽东得悉,1950年10月28日做出批示:“周(恩来)并外交部:申健答得很正确,态度还应强硬一点,应说中国军队是必须到达西藏一切应到的地方,无论西藏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的结果如何,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

毛泽东这段话让我们感觉到领袖大无畏的气魄,更让我们感觉到18军将士大无畏的英勇。张国华坚定不移的党性,同样在构筑新中国的铮铮硬骨。

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党性不是只表现在敢于担当和不怕牺牲,而是表现在自己率先牺牲。张国华的女儿因感冒发烧,病逝于进藏途中。因为长期高原工作引发的心脏和血压问题,1972年张国华去世,不满58岁。骨灰空运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周恩来一生只为两位将领迎过骨灰,一位是多年患难与共的战友、黄埔一期毕业的陈赓大将,另一位就是虽然历史交往不多、但周恩来特别欣赏的井冈山时期的司号员张国华中将。历史就这样完成选择:关键时刻,张国华以党性彰显的军人血性,铸起新中国西藏回归过程中千古不朽的时代丰碑。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什么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让我想清楚、看明白这个问题的,就是张国华。他就是这句话的注解,就是走在这支军队前面的光辉榜样。

血性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血性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养护,需要培育;血性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以色列军队是一支规模很小但效率很高的军队。以色列军人都愿以马萨达做他们的精神象征。公元70年,罗马大军攻占耶路撒冷,幸存的犹太人逃到地势险峻的马萨达城堡坚守。15000人的罗马军队对967人坚守的马萨达城堡整整围攻3年。公元73年4月马萨达城堡陷落前夕,坚守者决定集体自杀。他们抽签选出10名勇士作为执行者,随后10人再抽签选出1人杀死其他9人。最后一人放火烧毁城堡,然后自尽。第二天罗马人冲进城堡,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抵抗,面对的是一座给养依然充足、还有粮食和淡水,但没有一个生命的死城。 马萨达陷落之后,犹太民族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离失所。这座城堡成为犹太民族决不屈服的精神象征。被两千年岁月风化的这座城堡,今天游客们可以坐缆车上去,以色列学生则被要求沿古栈道一步步往上爬,然后说一句,我登上了马萨达。以色列军人新兵入伍,第一课就是徒步赶来凭吊,庄重默念著名的誓言:马萨达再也不会陷落!犹太民族以马萨达坚守者的血性作为自己的精神城堡,构筑捍卫以色列国家安全的精神基石。

有人说,军人的最高奉献是牺牲,是血洒疆场。我说不对,牺牲是军人最大的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高奉献。军人的最高奉献是胜利。国家养军人,不是让你到关键时刻一死了之。当年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自杀、“镇远”舰管带林泰曾自杀、“镇远”舰护理管带杨用霖自杀„„确实也算军人气节,但国家养军队是要维护安全、获取胜利的。签下一纸《马关条约》,任凭多少军人一死了之,也无法向国家和民族交代。对军人来说,胜利永远无可替代。军人生来为战胜。军人用胜利体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不是用死亡体现这种忠诚。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采访我,要求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点赞”。我点赞一个“过时”人物——海军原副司令员张永义。春节期间,节目播出。我当时在海南,接到张永义副司令员的电话。他第一句话:“金一南,你为什么要讲我?”我说,就因为今天军队出了不少腐败分子,讲你就是要告诉大家,即使在军队发生严重腐败的时候,仍然有一批像你一样的军人,凭着自己的灵魂和血性,尽心竭力为军队现代化服务,尽心竭力为提升战斗力拼搏。

我与张永义副司令员并不熟,但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海军某训练基地、在辽宁舰上都听到人们对他由衷的钦佩。 张永义历任海军航空兵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长„„海军副司令员。摆在他面前的最后一项任命,是航母舰载机试验训练总指挥。

任务空前艰巨。不仅因为中国人从未有过航母,还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不希望中国拥有。自己没有,意味着没有经验,没有人才,不懂得操纵技术,不知晓训练流程。别人不想让你有,意味着别人不会给你指点、帮助和提示。接受任务后,张永义说了一句话:“我们一切从零开始。”

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每次着舰都是对飞行员技术、心理、生理的极大考验。

张永义的任务就是培养“刀尖上的舞者”。西方有人预言,中国人获得这一能力起码要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精神基础。

就是在这些猜测和判断中,张永义把工作地点从海军司令部搬到试航试飞第一线。每次飞行,都是他亲自指挥。完成一次训练,他就和飞行团队一起比对数据,细抠每一个空中动作。他率领团队相继攻克“反区”飞行方法、精准着舰、最优起降航线选取等难关,体会了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条件下偏差修正的动作要领,连续突破滑跃起飞、阻拦着陆等上舰飞行关键技术,一步一步向着舰飞行靠近。

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多少次挫折与失败。这位公而忘私、废寝忘食、全部身心扑在舰载机起飞和着陆每一个动作上的海军中将,让人们无时不在感受着一位当代军人的赤诚与执着。

2012年11月23日,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 8时许,辽宁舰转向,开始顶风逆行。 8时40分,国产舰载机歼-15飞机552号起飞。 9时许,远处传来轰鸣声。飞机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对准甲板跑道,开始降落。

9时08分,舰载机两个后轮“砰”地拍在甲板上,刹那间机腹尾钩牢牢抓住第二道阻拦索。在强大的冲击气流中,一个巨大的“V”字出现在飞行甲板上,阻拦索的两端构成两个强有力支点,紧紧拉住惯性前冲的飞机。

听见“着舰成功”的欢呼,已近63岁的张永义第一个从飞行指挥控制室冲出来,顺着舷梯就跑向飞行甲板,年轻记者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着舰首席飞行员、某英雄团大队长戴明盟抬起手臂,准备向这位舰载机试验训练总指挥敬礼。张永义冲上前一把紧紧抱住戴明盟,泪水奔涌而出。

就为了这一刻。中国人终于又实现了一次零的突破! 欢呼的人群中没几个知晓:这位服役48年的海军中将,仅剩两个月就要离任。舰载机形成能力之日,也是他行将退役之时。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血性军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军人正在退出现役,年轻人正在担当重任。如何形成养育灵魂、培育血性的机制体制,如何真正把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人选上来,提上去,既是今天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未来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长远之计。

灵魂赋予尊严,血性赢得光荣;灵魂与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刀锋。

第二篇: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成就大业,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一定程度上说,国家的强盛,有赖于人的奋斗;军队的强大,有赖于军人的担当。

一个有建树的政党、一支有作为的军队,为了把伟大理想付诸现实,总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反映了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回答了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军人、怎样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时代课题,实现了我们党培养合格革命军人目标要求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广大官兵的期望重托,为培养堪当强军重任的革命军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也是当代中国军人献身强军实践、勇担历史重任的庄严宣示。

(一)

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不同的时代,对军人有不同的要求。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采,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样子。

“但使龙城飞将在”“安得猛士守四方”,反映了守疆卫国对能征善战将士的呼唤。“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折射出古代将士的理想、抱负、血性、豪情。

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革命军人始终是人民的子弟兵,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展示出非凡的时代风采,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时移世异,风云激荡。新的时代对培养合格革命军人提出新的要求。习主席关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指示,奏响了人民军队铸魂育人的时代乐章。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思考。

强国强军,国之大略。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走到“关键一跃”的历史阶段,我军处在从大国军队向强国军队跨越的新起点上。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挑战和风险就会越大;越接近民族复兴梦想,越需要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描绘了建设大国军队、强国军队、一流军队的壮丽蓝图,展示了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意志、抱负和追求。

强军目标决定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支撑强军目标。“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军队的样子是军人样子的聚合体,军人强则军队强。大国军人有大国军人的魂魄、风骨;强国军队有强国军队的使命、担当。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关键是“得”堪当历史重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从“红旗卷起农奴戟”“横扫千军如卷席”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昨天的革命军人曾用自己的豪情和热血,撑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业,今天也必然要求新一代军人用自己的赤诚和奉献,托起强国强军的梦想。梦想成真的基础性力量是新一代的革命军人。当代中国军人尤其是青年官兵,既是强国强军的筑梦人,又是继往开来的接班人。没有大批的合格革命军人,就没有听党指挥的军魂永固,就没有能打胜仗的能力支撑,就没有优良作风的可靠保障。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集中反映了强军目标对官兵素质能力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邃长远的战略考量,这是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百年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永固的千秋大业。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对我们党铸魂育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按照党的要求“立人”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历史。每当时代发生变化、党和军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或提出新的重大任务时,我们党都会提出相应的育人目标和要求。这种目标和要求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都见证了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历史足迹。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提出“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红专统一”等一系列标准要求。

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新任务,邓小平同志明确要求把官兵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

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同志提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

着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把官兵培养成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习主席关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培养合格革命军人的内在规律,是对新形势下我军铸魂育人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与我们党培养合格革命军人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思想。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人民军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革命军人身上的投射和呈现。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它既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军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抓手。

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军事文化的精髓要义,承载着军人立身、立志、立德、立业的价值表达和价值引领。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作为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铸魂育人工程,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对官兵素质由内而外的升级塑造。自觉做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就能永葆红色基因不变、革命气节不移、英雄豪气不减、精武强能不懈,以崭新的风貌挺立时代潮头。

翻开我军历史画卷,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舍生忘死,到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无私奉献,革命军人始终自觉践行我党我军价值理念。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一个个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生动诠释了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追求,高扬着时代的精神主旋律,体现着社会价值风向标,引领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和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涌现出刘珪、郭毅力、黎介寿、海军某潜艇基地、空军试飞员群体等一批享誉军内外的先进典型。2014年岁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评选揭晓,满广志、谭清泉、海军372潜艇官兵等一批上榜英模人物及英雄群体,在甲午这个烙着沉痛民族记忆的特殊年份,用忠诚之魂、精武之能、本色之真,再次生动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不仅对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自身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大而长远的作用,而且将对全社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巨大辐射和引领作用。

——习主席提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对解决军队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时代回应。

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用和平的办法促使社会主义苏联演变,“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这种演变与反演变的“暗战”、不见硝烟的较量,至今一刻也没有停歇。随着在苏东、西亚、北非的频频得手,一些西方国家明里暗里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情势下,忠诚之“魂”能不能铸得牢,信念之“根”能不能扎得稳?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一次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和平是军人最大的勋章。如果承平日久,军队和军人也可能在和平积弊中“生锈”:一些军人的血性容易因“温水煮青蛙”而渐渐消磨,甚至变成了“病虎”“蔫狼”。

一个沉重的课题发人深思: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我们还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红色基因能不能血脉相承?

一个时代的叩问令人警醒:30多年无战事,缺少风雨历练的年轻一代官兵,还有没有老一辈军人那种刺刀见红、敢于亮剑的勇气?有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一个严峻的现实催人奋起:目前,“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仍是横亘在强军征程上的“腊子口”“泸定桥”。我们还能不能续写“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奇迹?能不能坚守住信息化战争中的“上甘岭”?

历史反复证明,灵魂的病变是最危险的病变,本事的不足是最致命的不足,血性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品德的滑坡是最严重的滑坡。

回答解决好这些重大现实问题,清除军队肌体上的沉疴痼疾,需要对军人进行精神重塑和素质跃升。面对国家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新态势,面对长期相对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新课题,面对军事斗争准备艰巨繁重的新任务,只有按照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要求,灵魂上“补钙”,本事上“升级”,血性上“淬火”,品德上“提纯”,防范“政治生态恶化”“血脉基因异化”“革命本色蜕化”的现实危险,以塑造“大写的人”、培养“健康的心”,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才能做到政治靠得住,风浪击不垮,战场打得赢,肩负起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

有本事——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素质本领,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素质过硬、能打胜仗。就是要始终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把打仗作为主业、专业和事业,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成为能打胜仗的“刀尖子”。新一代革命军人有本事,突出表现在能力素质的“含真量”“含金量”“含新量”上,体现为积极适应现代战争基本形态和作战样式演变,通过真抓实训、真考实拉、真打实备练真本事、硬功夫,摒弃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与时俱进提升能打胜仗的实际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立足岗位长本事

争做四有新军人

李赛北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岗位长本事,争做四有新军人” 。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貌,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习主 席提出“着力培养有灵魂、 有本事、 有血性、

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

从理想抱负、素质本领、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四个维度,立体勾画出 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赋予大国军人应有的责任担当,我们要坚 决响应习主席号召,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有本事,是强军进程中必备的素质本领,其核心要义就是习主席 强调的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去能 打仗不等于现在能打仗。当前,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加速演变,军队 转型持续推进, 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如果官兵本领不及时“升级换代” “ 扩

容改造” ,

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和战场的新变化。信息化战争是体

系与体系的对抗,每个战位、每名官兵都是制胜的关键节点。任何一 名官兵素质上的短板,都可能导致体系作战能力的下降,甚至导致未 来战场的失败。更何况,我们在长本领,对手也在长本领。要想在战 场取得胜势,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练得更好。因此, 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时刻怀着“本领恐慌” ,

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素质、长本事呢?习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曾 经引用过《中庸》中的一句话,是讲学习方法的,我在这里分享给大 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就是说学 习要广泛涉猎;审问,就是说要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就是说 要周全地思考;明辨,就是说要有清晰的判断力;笃行,就是说要用 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来指导实践。

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力量, “物有甘苦,

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是知行合一的 过程,我们每名官兵应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实践,把本职岗位作 为践行强军目标的最佳平台,人人当先锋,个个做标杆。

肖劲光大将在他 82 岁高龄时曾赋诗曰: “从来养兵为征战, 卫士戍

疆老少安,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强军兴军的号角已经吹 响,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军队建设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 起点上,

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窗口期” ,

全军官兵要心头装着国家的安危,

眼睛盯着明天的战争,肩上扛着军人的责任,砥砺前行,戮力同心, 奏响强军兴军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不负一身戎装,不负军旅时光,不 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要周全地思考;明辨,就是说要有清晰的判断力;笃行,就是说要用

“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要点(第二专题:有本事) 作者:转自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5/3/16 点击量:4616 有本事,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素质本领,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能力要求。广大官兵要把有本事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核心,精武强能、真打实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一、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一)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当前,战争基本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如果不了解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对现代战争是什么样子、未来仗怎么打、武器装备有什么性能等知之不多,就算不上素质过硬,更别提能打仗打胜仗了。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现代战争往往牵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战场融为一体,要求军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更加宽厚的军事知识。我们必须了解现代军事理论,认识现代战争的本质要求、特点规律,特别是要熟悉了解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要求等。必须掌握岗位急需、履行职责必备的知识,熟悉干好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了解完成本职工作需要的相关知识,切实把应知应会的知识理解透、掌握好。必须了解世界新军事革命态势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了解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迫切要求军人具备相应的科技素养特别是信息化素养。如果还是信息知识的"门外汉"、信息时代的落伍者,就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我们必须紧跟科技进步发展潮流,密切关注军事科技发展走向,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知识,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提高对信息化作战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努力当未来战争的"明白人"。

领导干部是强军兴军的中坚和骨干,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关键因素。过去的指挥员驳壳枪一举就是冲啊,现在信息化作战可不一样了,要求比过去多得多。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基层官兵必备的军事、科技知识,而且要熟悉掌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本质要求和制胜机理,进一步树牢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厚实知识储备,积蓄指挥打仗的底气资格。

(二)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有本事最起码的是军官胜任本级指挥,士兵胜任本职岗位,具备精湛的技战术素养,能打仗、打胜仗。

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系统性、联动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个战位、每名官兵都是制胜的关键节点。现在,有的部队没有新装备心中盼,来了新装备不会用,直接影响许多武器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必须熟悉了解手中武器装备的基本性能,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流程和维护保养方法,精通技术战术运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做到装备玩得转、信息联得通、系统用得精、枪炮打得准。

现代战争是体系和体系的对抗,作战组织和管理日趋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打仗是靠"小米加步枪",普通老百姓稍加训练,举着大刀、端起枪就能打冲锋,现在如果官兵战术素养不高,就难以实现单兵间的相互配合、难以发挥武器的最大效能、难以完成上级的战斗意图。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战术训练,掌握战斗的基本原则、战斗行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种保障措施等,切实强化战术素养、提高战术水平。现代战争空前残酷激烈,对官兵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严峻考验,必须加强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始终保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各级指挥员来说,有本事很重要的就是有过硬的作战指挥能力。必须熟悉本级指挥的内容、程序、方法,精通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熟悉了解所属部队以及配属单位的武器装备和技战术水平。同时,还要具有战略思维、信息素养、应对能力、谋划水平,能够进行战场态势分析、军兵种协同、特殊情况处置,实施及时高效指挥。

(三)能够有效完成使命任务。革命军人有本事,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把肩负的使命履行好、把交给的任务完成好。这既是有本事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本领是否过硬的实际检验。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打仗是军人的主业。军人的第一身份是战斗员,第一职责是备战打仗。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缓和的基本态势,但天下并不太平,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如果战场上打不赢,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一旦发生战事,广大官兵必须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冲得上、打得赢。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在战略上就越主动,越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维稳处突、护航维和等重大任务日益增多,对和平时期军队履行职能使命提出更高要求。广大官兵必须勇于挑重担、扛大梁,当先锋、打头阵,危急关头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对上级赋予的任务能够克服困难、坚决完成。

二、有本事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核心能力

(一)有本事是坚持战斗力标准的内在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尺度和不二法则,提高战斗力是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战斗力是由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人是战斗力中最核心最能动的要素,人的素质高低、本领大小直接决定着战斗力的水平。打赢信息化战争对战斗力各要素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每名官兵的思想观念、工作标准、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实现一个大的提升。同时,革命军人有本事,才能破解影响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矛盾问题,真正把战斗力标准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

(二)有本事是应对现实安全威胁的紧迫要求。当前,我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增多,维护国家统

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各种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加了新的难度。随着我国国家利益快速向海外扩展和延伸,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面对各种现实安全威胁,必须具有过硬的素质本领,才能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

(三)有本事是解决"两个能力不够"问题的现实要求。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但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每名官兵强化"本领恐慌"意识,对照差距补短板,瞄准强敌练硬功,勇于创新求突破,不断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锤炼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三、按照有本事要求学知强能

(一)在学习思考中提高。学习是革命军人强本事、长才干的基本途径。要深化学习力就是战斗力,就是军队活力和生命力的认识,紧跟理论创新学,瞄着科技前沿学,立足本职岗位学,真正把那些打仗所需、岗位急需的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应用知识学到手,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着力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战略素养、军事素养和科技素养,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要深入学习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准确领会中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新的内涵,深刻把握战争准备基点的新变化。要加强作战问题研究,深入研究任务、研究对手、研究战场,真正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搞透,把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指导、战法运用、指挥协同、综合保障等重大问题搞清,提高领导部队建设和指挥打仗的素质本领。

(二)在军事实践中砥砺。军事训练和重大军事任务,为革命军人强本事、长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要积极投身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把科目训全、内容训实、时间训够、质量训好。要积极投身重大军事任务实践,主动冲在前、挑重担,做到每执行一次重大任务,能力素质就得到一次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强军先强将、练兵先练官的意识,主动从自身抓起严起,从装备入手、技术切入,带头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把训练大纲规定的练精,把作战急需的练强,把自身短缺的练好,做到平时能组织部队练精兵、战时能指挥部队打胜仗。

(三)在攻坚克难中强化。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是检验能力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提高能力素质的磨刀石。要积极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于克服和解决训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应对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中练本领、长才干。强军征程中必然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不等不靠、不躲不绕,主动寻找创新点、突破口,积极参与民主练兵、训练改革、技术创新,努力在推进工作创新中更新观念、提高能力。领导干部要针对困扰部队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影响官兵能力素质提升的关键问题,找准问题症结,破到问题深处,拿出真招实策。

军人要有本事

李湘东

在人民海军成立66周年的日子里,清华大学校园内刮起了一股“海军旋风”。海军航空母舰舰长张峥、“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毕业于清华的海军陆战队某旅护航特战队副队长李振华等3名海军精英,向清华学子报告他们的从军经历,壮美人生。清华学子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过硬的素质,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国际范儿般的英姿风采。海军官兵文武兼备的过人本事,无不令清华学子们惊叹、敬佩、点赞。

人们一提起军人,往往想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会喊口令,只会走正步,只会摸爬滚打、操枪练炮,似乎与知识和科技挂不上号。如果你现在还是用这种眼光来看待当代军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今天的中国军营,聚集着一批批青年才俊,官兵的知识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军官自不待言,没有本科学历是很难挂上一杠三星的。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不断走进士兵队伍,已成为士兵的主体。在当今史无前例的军事变革推动下,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全方位溶入军人之身,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成为军人的追求和标志。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的特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冷兵器时代,要求军人身强体壮,弓马娴熟,与之对应的是体能型军队。机械化时代要求军人熟练掌握和操纵各种武器,与之对应的是技能型军队。信息化时代要求军人是知识型、智能型的。今天,高科技知识在军事领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军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一名合格军人,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本事决然不行。

军人要有本事,这种本事聚焦在能力素质的含金量上,体现在能打仗打胜仗的练兵场,展示在强军报国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追求中。军人要有本事,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气质、丰富的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军人要有本事,必须具备每临大事从容镇定的气度;处变不惊,破解各种难题的气质;在艰苦环境中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能力。

军人的本事集中到一点,就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这是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一名优秀军人必须掌握必备的现代军事、科技知识,要了解现代军事理论,认识现代战争本质要求、特点规律,特别要注重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熟知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熟练掌握信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装备等。只有练就过硬的作战能力,做到装备玩得转、信息联得通、系统用得精、导弹、火炮打得准,才能随时作好军事斗争准备,随时奉命出征,随时履行使命,随时在戍边卫国中建功立业。

现代战争是知识战争、智力战争,官兵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无疑十分重要。但是课本上的知识不等于战场上的知识;文凭上的荣誉不等于战场上的荣耀。要提高军人的本事,要在善于学习思考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官兵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战略素养、军事素养、科技素养;要努力强化官兵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搞深搞透。要在军事实践中砥砺。把训练大纲规定的练精,把作战急需的练强,把自身短板练好。要在破解难题中强化。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是提高能力,增强本事的磨刀石,面对强军兴军征程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不等不靠、不躲不绕,主动寻找突破口,找准制胜点,在攻坚克难中强能力、强素质、强本事。

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习主席为当代每个官兵的军旅人生规划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如果把每个官兵比做一把钢刀,“本事”就是那刀口的精钢,“血性”就是那闪着寒光的锋刃,“灵魂”和“品德”则决定刀锋所向。有“本事”是基石,是关键。只有不断加钢淬火,精钢才会更纯,更具锋刃,更有杀伤力。当代军人只有具备真本事,才能锻造精兵强将;才能能谋善战,决战决胜;才能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何复杂艰巨的任务。

第三篇:观《团队的灵魂与血性》有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团队的灵魂与血性》的演讲中,用中国近代深刻的历史演进,揭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取得胜利果实的原因。从金教授的演讲中反观历史进行思考,结合工作实际,也有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一、关于队伍

“想不想干大事,能不能干大事,不看宣言,而看队伍”,金教授在开场就为我们点名了主题,强调了队伍的重要性。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依靠的最重要的力量,不是口中响彻耳边的宣言,而是精兵强将的队伍。在工作中,同样如此,要谋求发展,获得更好的绩效,完成共同的目标,团队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更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团队需要的,不仅仅是宣言、口号,更多的是要有思想、有灵魂、有专业、有技能、敢想敢拼,能脚踏实地,实在做事的队伍。

二、关于思想

“每个人都要有觉悟,团队才能有觉悟”,一支团队,是要有灵魂,有思想的队伍,团都中的每一员参与者,都需要具有与团队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而不只是盲从命令,机械执行。一支庞大的团队,若无统一的、高度的认知与思想,人数再多,都是一盘散沙,无凝聚力,无积极性,也无更充足的战斗力。因此,思想,是团队的引领的灵魂。同样在工作中,有力量的团队,不在乎团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团队中,参与的每一员,对待工作在思想上的认知,每个人的思想觉悟应决定团队前进的步伐、思想与理念,因此每个人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并与团队保持统一,思想问题能得以解决,自然能提升团队工作的能力与效益。

三、关于信仰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信仰而相信”,金教授在演讲中讲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队伍,在建立之初,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但是无论经历过多少次的战役失败,牺牲过多少的革命战士,哪怕革命军队人数所剩无几,但是,只要队伍在,就一定相信革命的胜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信仰,怀抱着远大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坚定的意志,最终克服万难险阻,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当今,我们在工作中,应同样如此,我们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也应为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一起使劲,一起拼搏,去寻找,去努力,去相信,去超越!相信相信的力量,坚定目标,决不放弃,就能完成看似难以完成任务!

团队的灵魂与血性是中国革命军人取得胜利的锋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应秉承这种精神,有思想,有觉悟,有信仰,有目标,热爱团队和公司,无畏困难,挑战未来!

第四篇:灵魂有血性的男人

《灵魂有血性的男人》徐利伟•著

15~父爱如山 (下) --徐利伟

岁月成长了我,却苍老了他们,如果时间可以停留,请停留在此时,留在这里,请一直在这里。以前我总是抱怨时间过于漫长,,而今天看来,曾经认为无比漫长的时间,不过是人生旅途上略微长的瞬间,父爱在利伟的生命里,犹如一道光,不高傲,不张扬,不刺眼,不泯灭,一直存在灵魂最深处的地方。

父亲中风七年来,父亲回归婴儿般的状态,我经常带着父亲锻炼走路,犹如父亲陪伴幼时的我姗姗学步的自己。我强忍悲伤,我无法诉说,生怕被看出来。父亲在闹我陪着父亲在笑,这是曾经为我,遮挡烈日,吹散忧伤,抚慰我脆弱的心灵,给我无限力量的父亲。父亲对我来说就是天空中的一片海,海的那一边是我将要回归的彼岸。我的内心无数次撕心裂肺的对父亲呐喊,爸爸求你一定要坚强,求你一定要争气,不要让利伟此生留下遗憾,我是您最疼爱的孩子,您一定不能被病魔击倒,一定要坚强的走起来! 此时的我有悲伤,有难过,有内疚,却也有无限的渴望,有一种无法诉说的情怀。此时我的父亲已经,无法动弹,我仍然固执地坚信,父亲一定会为我坚强地站起来。

曾经父亲是我心中伟岸的山,可以撑起一片天,我仍然坚持每天不停地给父亲做催眠训练,我第一次扶着父亲走了30米。我用坚定的信念,温柔的语言,对爸爸说:儿子一定要让你站起来!我告诉父亲我会扶着他,别怕苦,别怕疼,就像小时候你教我走路一样。每天这样,扶着父亲,一遍一遍的练习,扶着父亲每走一步,我都对老天无数次的祈求,就这样坚持着。 也许是因为爱的力量,父亲的生命因此有了新的提示,父亲在我潜意识的催眠状态下,不断的坐着康复训练,我在一次尝试松手的一刹那,他居然走了30米。此时好像忽略了世界的所有,只能听见我一个人站在原地,身体不停发出颤抖的声音,我喜出望外。而父亲一直相信是儿子在扶着他,此刻我才知道,曾经,关于爱,关于时间,生命种种的感知,我曾经给予父亲的爱,太少太少。而父亲却让我感知了爱的力量是那样的伟大,是父亲验证了,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这份力量,让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中风后又摔断腿的老人,怀抱爱的力量,从新迈开了人生艰难的第一步。种种情绪覆盖着我自己,而这种始料未及,就像天空给予的神秘人,悄悄地来到身边,带着突然却又似曾相识的感受,不停地撞击我的内心,我无法言语,喜极而泣! 在此时微风掠过缝隙的岁月,仿佛岁月打开了我的心结,死神正在慢慢放开父亲的喉咙,仿佛,不忍心让父亲与我过要的,诉说再见,不忍诉说离别。父亲忽明忽暗的面孔,或惊喜,或麻木,我看看父亲,在抬头看看天,仿佛天空中全部都是美丽的焰火。那一刻我的悲伤消失的丝毫不剩,只有快乐,只有满足,只有内心空白的感觉被阳光照满。

我看着爸爸,看着妈妈,他们的眼睛湿润着,他们一定跟我一样想了很多很多,我们都在此刻,生命的感知,察觉到了爱的伟大。父亲让我创造了生命中最伟大的奇迹,在此时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爱的信念,才是最伟大的力量,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

在父亲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父亲坚信,儿子就是他的靠山和力量,父亲终于迈开了人生这艰难的一小步,但你可知道这是利伟历史上的一大步。 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你相信这股伟大的力量吗?无论你信与不信,我信,因为它发生在利伟的身上。父亲在这与病魔斗争的这七年,曾经无数人认为父亲熬不过去年,而如今父亲因为爱的信念,为儿子而活的信念,他坚强的活下去,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因为我无数次的祈求老天,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一定要让父亲目睹儿子成功之日,不要让父亲的生命留下遗憾,不要用这样残忍的方式让我追悔莫及!

曾经父亲的一句话,利伟你要争气,爸爸妈妈为你受尽委屈,如今这句话还是如雷贯耳,穿透我火热的胸膛,我不断鞭策自己,这成为我奋斗的理由和动力。 而我却也非常清楚,有一天也会明白,生死是一份最过于残忍的来不及,它不由我们控制,不分高低贵贱,在它面前,我们都太过于渺小和卑微。我也将无法弥补,无法猜透,它来便来,它走便走,我无法阻挡,也无法分清,也许到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只有接受。

亲人离开用残忍的话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愿意,为这样的事情发生,提前做好准备,而当亲人的肉体散尽魂飞魄散之时,命运一定会用这样残忍的方式告诉你,再生命中的过往来来回回,没有例外,无论你如何悲伤,你都无法留住已经逝去的生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梦里与之相遇,所以我清楚的知道,陪伴父亲的现在对我而言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因为无论是谁都没有资格与死神谈判,我只有珍惜!

就像每次我给父亲挖耳朵,因为我知道我挖的不是爸爸的耳朵,是爸爸的期许;我剪的不是爸爸的指甲,是爸爸的思念!其实能帮爸爸剪指甲,幸福的人不是爸爸,那一定是我!因为我还有机会为他做!如果现在父亲可以拿起扫把打到我的身上,我一定不会有年轻时的叛逆,我会幸福的流出爱的泪水!每次为父亲做这些,都意味着我还可以陪伴着中风7年的老父亲!有时我希望希望永远可以这样!即便我清楚我无能让时光停留!

上天已对我不薄,我已算幸运,我无法阻挡这一天的到来,那请给我一点时间,让它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不知道我还可以陪伴父亲多少日子,但我知道,只要活着,父亲就一定不会屈服,就会勇敢地跟命运抗争,就会与病魔战斗到底,我相信爱的力量,相信信念的力量,如果我本身不是奇迹,就用这股伟大的力量竭尽全力,不顾一切的创造奇迹吧!我坚信父亲与我都坚信,爱的奇迹会不断发生! 都说人生中不能错过的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最爱你的人。此刻我感受着回归故乡的心情,因为那里有深爱我的爹娘,我愿坐着回家的车陪伴最爱我的人,父亲走下人生最艰难的第一步时,我看着爸爸说,爸爸别哭,爸爸回答,不哭,于是我们都流下了眼泪!我祈祷岁月长留,愿老天赐福,愿父亲好人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我愿意仰望父爱遥远的山顶,坚守那份利伟的信仰!

第五篇:血性,军人的脊梁

照片上的人是当年老山“硬骨头排”的排长,姓名已被遗忘。当年他的一个排的战友在一场老山守卫战役中全部牺牲!仅存他一人还被炸瞎了双眼,他当时还不知道周围的情形,不知道战友都以离他而去,包括给他包扎的卫生员,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靠手雷坚持着战斗,随后又身中3枪,援军到来时,他已昏迷不醒,但是就在他被救援队救醒后,他竟然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把全排弟兄们的名字点了一遍,直到发现没有一个答应他的,他知道了一切。。。默默的抓起身边自己的枪只说了一句话:“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枪声的地方走去!随救援队一起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抓住这个时机给他拍了这张照片,随后和医生一起强行麻醉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但我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

这个事迹一直深深震撼了我,这是一名充盈着血性的战争年代的老兵,他用他的言行在捍卫着军人使命。

有人这么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饶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习主席在军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应当威武,军人应当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现实的警告。

一, 在历史追思中把握我军血性的本质内涵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利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6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以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1是对党忠诚的不变誓言。在我军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一个个强大的敌人,取得伟大辉煌成就,为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每一名共产主义者对党绝对忠诚。红军长征时期,我军进行无后方依托的长途跋涉,辗转了25000余里,最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孤悬敌后,进行敌后游击战士,在日军多次疯狂的围剿下,依然能够坚持到最后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800多万军队,我军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全国解放的最终胜利….认真分析和反思这一系列战斗历程,我军能直面强敌而不退却,艰难奋战而不溃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名革命战士无论面临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都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落实党的指示,以实际行动实践对党的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糖衣炮弹的袭击面前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细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前“我自巍然不动”,在历次大裁军、精简整编和各种政治斗争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步调一致,在制乱平暴、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切,也都是来源于军队始终保持对党忠诚。 2,是热爱人民的永恒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军人的庄严誓词,也充分体现了革命军人对待人民利益的根本态度。革命军人爱人民,人民利益高于天。无数革命军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财产安全,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以自己的死换来百姓的生,用自己的苦赢来人民的甜。长达22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烈士的忠骨埋遍了大江南北;在硝烟散去的和平时期,革命军人仍然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2006年,兰州军区空军上校飞行员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返航的途中,遭遇鸽群撞击,飞机急速下降。当时战机上有800多升航油、100余发航弹,下方是密布的村落,居住着3000多民百姓,一旦飞机失去控制坠落村庄,后果不堪设想。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但作为一名军人,他选择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从飞机撞鸽到飞机失事,整个过程有16秒时间,这对于有着22年飞行经验的李剑英来说,意味着有3次跳伞机会,但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军人的誓言。热爱人民的精神深深刻在了我们军人的骨子里,即使脱下了军装也永远不变。这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战士,李超原武警江西总队赣州市支队宁都县中队战士,在2010年10月退伍返乡后的第一月的一天的公交车上,李超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偷窃一位老人的钱包,当即厉声制止。小偷下车逃串,李超紧随其后扭住小偷,要将他送到派出所。这时,小偷的一个同伙凶相毕露,拔出匕首刺向李超,赤手空拳的李超临危不惧,与两名歹徒殊死搏斗,后背和前胸被歹徒连刺两刀,倒在血泊中。血泊中的李超忍者疼痛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民警及时赶到抓住了歹徒,但我们的英雄李超因心脏被刺失血过多,李超献出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奉献牺牲总是伴随着革命军人的军旅生涯。对革命军人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从事什么工作、担负什么任务,始终都存在一个付出大于回报、奉献大于补偿的“不等式”,正是这个“不等式”,凸显了咱们革命军人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3是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豪气。“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段话是《亮剑》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时的毕业答辩。

我观看亮剑,有个片段让我难以释怀,看了一遍一遍(观看视频),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敢于亮剑的英雄。正是因为我们部队有这样的英雄,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党才能在逆境中前行,驱逐日军,推翻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二,现在还需要培育血性吗?

1,从战争模式来看,军人血性永不过时。

“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起潮落,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

黄沙滚滚的塞外某演兵场,实兵对抗演练还未结束,“现代战争还需不需要军人血性”的辩论已经展开。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战斗精神再强也强不过飞机导弹。

果真如此吗?军事专家总爱引用北洋水师惨败的教训警告世人,当时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八强”,但训练时“打死靶”,当然“百发百中”,自己作秀自己喝彩。黄海大战呈胶着状态时,管带方伯谦、吴敬荣带舰临阵脱逃,慌乱中又撞坏了己方一舰,胜负天平马上倾向日方。贪生怕死,一触即溃,一败涂地,北洋水师留下千古臭名。

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仍是军人最后一种作战手段。事实上,刺刀对于军人的意义早已不止作战手段这样简单。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面拼刺刀的胆量和勇气,让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同样是在北洋水师曾经练兵的古战场,记者见识了某海防团一连官兵习练刺杀的虎胆虎威。今年年初,副连长张茂春走马上任,这位曾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勇夺桂冠的一等功臣,根据多年参加特种兵集训的经验体会,提议恢复刺杀操训练。第一堂课,他首先让一名虎背熊腰的排长出列:“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上来刺倒我。”只用一个回合,他就把排长挑翻在地,让官兵瞠目结舌。如今,这样的捉对厮杀,几乎每天都在一连上演,在战士逼视对方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团跳跃的火焰。

2,从周边形势来看,战争随时爆发。

目前最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危机,中日关系,南海问题

中日之间很有可能一战2013年6月11日,日美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夺岛”军演,2013年7月7日安倍宣称为历史而骄傲,2013年8月6日,日本准航母“出云”号在横滨下海,2014年初,增加4.8万亿日元的国防预算 2014年2月,右翼势力欲将“深风特工队”申遗,2014年4月 日本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2014年4月,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军事力量和军事威慑。一位日本老师问:中日之间什么时候还会发生战争?一位日本学生回答: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每百年必有一战,未来十年内因钓鱼岛问题发生张政的可能性很大,要提前做好对华战争的准备。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名存实亡的“九段线”, 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我国只占9个。

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战争就在眼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作为军人,要时刻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时刻做到箭在弦上。

三怎么样培育血性?

通过思想教育强化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热爱的升华,是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具体体现。王成在无名高地高呼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狼牙山五壮士悬崖边喊出的“共产党万岁”,董存瑞高举炸药包时呼唤的“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些体现的都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因忠诚而甘于奉献生命。军人要充满血性,血脉贲张、拔剑而起之中是大忠大爱。这种血性使军人突破了人性的弱点,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天军队的使命任务虽与以往不尽相同,但对血性的要求没有变,面对价值取舍、生死考验,要能想明白“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决做到信仰不动摇、不迟疑、不含糊,只要党旗所向,必定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只要军旗所指,必定前仆后继、所向披靡;只要民心所盼,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坚持用信仰浇铸血性,将血性融入灵魂,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

通过军事训练锤炼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不是讲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练出来的。“”三栖精兵

何祥美,号称80后“枪王”,被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时刻提醒自己:当狙击手就要瞄准第一,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没有血性就不配做军人。他在训练中20多次受伤,2次骨折,10余次与死神擦肩。

通过任务锤炼军人血性。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突然爆发的SARS疫情,考验着党和政府,也考验着中国军队。非常时期,党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有方,中国军人舍生忘死、决战决胜,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小汤山奇迹”,展现了令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力量。2008年这次抗击雪灾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79.3万余人次、机械车辆3.4万余台次、飞机50余架次、特种装备50余台,清理道路冰雪1.7万余公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38万人,巡诊治病12.6万多人,加固维修房屋3万多间,搬运各类救灾物资200多万吨。不难看出,人民子弟兵在保家卫国当中,是坚强的柱石,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勇于克敌制胜的光荣群体。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当中,15勇士的临空一跳,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高山峡谷中,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适合的条件似乎都不具备,但执行这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的15名空降兵特种大队的官兵,没有丝毫的犹豫,跳、跳、跳……15名勇士纵身从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他们写下的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让我奔赴一线,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请求组织批准我到抗震救灾前线去,我会用自己的一切去拯救灾区的父老乡亲。”让人感动得落泪。是男儿就要敢于担当,是军人就要准备打仗,是战士就要拼杀战场。培育血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实战时最快的途径。

血性需要唤醒,血性需要点燃。新形势下,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强权政治野心膨胀,恐怖主义危机四伏,领土纷争层出不穷,分裂活动异常猖獗,斗争形势变得日趋复杂。我们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肩负着能打胜仗的重任。培养血性,就要汲取先辈的英雄豪气,传承红色基因、铸就铮铮铁骨,把血性注入每一个细胞,流进每一条血管,不仅要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更要有“刀砍折了抡拳头,胳膊断了用牙咬”的英雄气魄,厉兵秣马精战备,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随时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召唤,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架起一座心灵的桥下一篇:教师辞职报告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