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2023-03-08

第一篇: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议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081703057 日语0802 徐志超

摘要∶乡村旅游资源是近年国内新兴的旅游产品。文章通过对婺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其中旅游开发的方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而在对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保护

1.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简介

婺源自然旅游资源:典型且保存完好的有“俞氏宗祠”,思溪“敬序堂”,和“迎宾客馆”等,晓起、李坑、理坑、延村和思溪等古村落因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有被有誉为“艺术殿堂”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雕刻精美、古朴典雅。还有“烟雨廊桥半沉浮”的南宋古道清华镇的彩虹桥。都是婺源古建筑中的精品。

独特文化底蕴 :婺源自古以来就有“书乡”之称,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历代文风鼎盛,在这里走出了南宋理学家朱熹,清末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陈门雪和明代篆刻家何震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历代文人留下的1270多部著作中,选入《四库全书》就有172部。

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婺源的民俗文化精彩纷呈,这里保留着既有皖南特色、又有古老浓郁地方韵味的徽剧艺术;以及独特的祭神跳舞、驱瘟避疫的鬼舞戏傩舞;还有温文尔雅的茶道艺术;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的灯彩;民间敬神和自娱自乐的地戏和抬阁等。

2.旅游产业体系的开发

旅游餐饮业 :开发形成了以蒸、糊为特色的婺源菜肴和文公宴、江家宴、鸳鸯宴、红鱼宴、农家宴等五道名宴。

旅游住宿业:全县大小宾馆145家,社会餐馆310家,农村“农家乐”饭馆近232家。

旅游交通业: 引进了婺源旅游汽车出租公司。与周边城市衢州、上饶、景德镇、黄山均通火车,黄山、景德镇均有机场,而这些城市均有直达婺源的班车。此外,婺源开通了直达苏州、上海、杭州、萧山、绍兴、宁波、义乌、温州、广州、南昌等地营运班车,可乘车直达。此外景婺黄(杭州——昆明)、景婺常(宁波——西藏樟睦)两条国家重点干线高速公路在婺源交汇。

游览观光 :近年来,婺源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鸳鸯湖、李坑、晓起、大鄣山峡谷、彩虹桥、文公山、思溪延村、甲路古樟园等1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东线“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

旅游娱乐 :建成婺源民俗风情街、茶博府、故园里茶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

旅游购物 :开发了茶、伞、砚、酒、土特产等五大类旅游商品。绿茶、荷包红鱼、江湾雪梨、龙尾砚(绿、红、白、黑)“四色”特产饮誉中外。另外还有名土特产: 清华婺酒、珍珠液酒 、猕猴桃 、香菇、野生干蕨菜,干笋,豆角干等

3.婺源乡村旅游开发时也存在问题,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婺源的古民居建筑是其独特的旅游产品,在对其保护的问题上,老年人多处于怀旧和祖宗遗产不可丢的考虑,保护意识较强,而年青人对老屋情感较淡,多追求生活舒适,在老屋能带来经济收入时则保护意识较强,否则就将之拆除,将其中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全买掉,用来盖新居,仅清华镇老街上就有数栋古建筑因无人居住,长年闭锁,木质结构腐朽,随时可能倾覆。另外受经济利益驱使,不少老屋住民在墙上开洞或在墙角搭棚,做起小生意。古建筑的内部结构以再受道破坏,严重影响其原有风貌。

在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上,也存在相当问题。原来婺源村落的垃圾处理方式十分简单,只将垃圾倒入村前的河中了事,然而随着婺源的旅游发展,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到现在光是清华镇每天就近五吨,处理方式却依然如故,清华河水不再风光秀丽,沿河两岸的塑料袋,浮水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婺源的自然风光。旅游卫生环境不理想。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城市,他们对于住宿、餐饮的卫生要求较高,而婺源目前大多数农家饭店卫生环境不理想,特别是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很多游人到农村旅游,最担心的就是卫生条件,他们看不惯苍蝇乱飞的餐厅,更不能容忍农村那些简易的厕所,而农村那简单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加强全民环保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从需求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源于人们对工业化、城市化负面效应的腻烦和对乡村恬静、温馨、纯净环境的向往于回归。因此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应定位于遵循生态性原则,体现生态化思想。婺源的生态环境是其旅游业的核心,任何对于环境的破坏,都会影响其旅游的发展。所以说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当地政府应当通过举办文化下乡或发行环保小册子等手段,加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总结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生命初始的无限生机。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 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旅游经济的开发改变了婺源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随着现代旅游的兴起,婺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而开发中产生的相关问题也接踵而来:旅游产品自身的缺点,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滞后等,最为突出的是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显得尤为严重。当然在对婺源旅游资源坚持开发的同时,也要不忘保护,为婺源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篇:试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为人所用,发挥效益,而保护是为了更长久地利用旅游资源,使其更持续地发挥效益。两者相辅相成,并非矛盾,更非对立。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导致资源供需失衡,这是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向自然生态资源转轨时期,资源的保持与开发的矛盾突出表现。旅游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的需求,开发满足人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金秀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一、金秀旅游的现状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土地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7万,位于大瑶山腹内。寒武纪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石英砂石构成了其独特的圣堂山、莲花山、罗汉山等风光;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同时,金秀还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区,具有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金秀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涵两大方面:一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二是丰富的瑶族文化。近年来,该县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工作思路,将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独特的地质地貌。

金秀大瑶山境内的风景名胜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丹峰插云,怪石嶙峋,

岩层具有明显的走向特征。以圣堂山为代表的“大瑶山”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1300米以上的高峰有60多座。石峰林立,鳞次栉比,奇松遍布,石林仙都妙趣叠生,有“华山之峻峭,衡岳之云烟,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张家界之灵秀,峨嵋之清凉,黄山之苍莽”。美丽独特的地质地貌,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协调,使它形成了风光绮丽、景色如画的自然景观。具备了先天的自然旅游资源。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金秀县的森林覆盖率在87%以上,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这里的生物种类极为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373种,昆虫21目168科570属853种,蝶类119种。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点亚热带区系组成植物种类的86%。其中包含了具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活化石──银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杉,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金斑喙凤蝶”。是“中国八角之乡”,盛产高山云雾茶、灵香草、“南方人参”──绞股蓝、甜茶、香菇、木耳、竹笋、中草药等,自古以来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被人们称为“万宝山”和“广西最大的药物基因库”,在全国,是仅次于西双版纳的第二大基因库,其中,被誉为“南方人参”的绞股蓝系列保健产品已经远销国内及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外市场。

(二)独特的气候条件。

金秀大瑶山四季如春,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7℃,县城及景区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9194个/cm3,最高含量达65960个/cm3。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5─10倍,是很好的旅游、度假、避暑、疗养胜地。

(三)丰富的瑶族文化。

金秀的全国瑶族支系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区,包含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坳瑶、山子瑶五个支系。他们虽然生活的地理位置相同,但他们的语言、服饰、婚姻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保留着各自典型的民族文化。比如在婚俗方面,历史上,茶山瑶是传统的男婚女嫁,提倡计划生育;而盘瑶则是“男嫁女招”、提倡多生,注重男女平等;花蓝瑶婚俗更为独特,婚后,男女女方各自在自家过,知道女方怀孕才固定住在一起。有“香哩”、“离惯”、“刮架”、“嘎直”、“门钟”、“贵金钟”、“机社”、“吉冬诺”、“央唱”等数十种不同称谓的瑶族传统民歌。多样的民间器乐,且渊远流长,如盛行的“好金”,人称床头琴;“杂”,即唢呐;“尼王公”,即黄泥鼓等。别具一格,风情独特瑶族民间舞蹈,主要有黄泥鼓舞、出兵收兵舞、八仙舞、跳盘王、三师舞、白马舞、舞灵舞等。有自己盛大的传统节日。《度戒节》是金秀瑶山人民专为男子举行的成年礼,接受度戒以后的男性青年,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方可结婚成家。每当举行度戒活动,方圆几十的瑶民便函会聚焦到这个村寨,祝愿受戒者,受戒成功。在热烈锣、炮竹和鸟枪的宣闹声中,受戒者要接受过火海、上刀山、咬碗、吞筷条、足踩烧红的犁头等考验,从而形成千古流传的绝技。

二、金秀旅游资源的开发

金秀作为大瑶山生态民谷文化重点发展旅游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具有原始生态的特征,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与模式。

(一)开发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有的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物多被破坏。金秀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就在于瑶族文化、独特的类丹霞地貌及原始的生态条件。

2、共生性原则。即整体协调性。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 ,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是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主要项目与配套项目形成完整性。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从而达到赚取外汇、回笼货币、解决就业、发展地区经济等目的,即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只是旅游资源开发追求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开展活动不能超过社会和环境的限度,否则会千万资源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金秀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统一的原则。考虑开发旅游资源能否带来经济价值并增加就业机会。旅游资源开发是否在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当没有危及到当地居民的道德和社会生活。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现有的旅游业是形成互补的形势,而非形成同类旅游资源开发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具体项目必须在经济上可行。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游客参与原则。游客参与原则,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便于游客自由活动。使游客与景区实现互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人与环境协调统

一、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受。

5、开发与保护协调原则。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要将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地位,切实加强保护措施,通过开发有力地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护的成果又会使旅游资源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良好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参与性,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关键在于开发主体上景点建设的思路、设计理念等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加强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金秀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其位于桂中地区的大瑶山深处,其区位条件不佳。

要搞活、搞大旅游业,应在改善接待服务设施,提高购物和娱乐旅游内容的同时,通过积极的宣传促销活动,树立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改善交通条件。金秀目前在交通方面,虽然在县城已建成一条二级公路,但在通往一些景区的交通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不利于游客的进入。在这一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同样要注重如下四种模式的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金秀,种类如此独特齐备的旅游资源圣地,更要注重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统一。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旅游项目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三)金秀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金秀的重头戏。金秀的森林覆盖率到87%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桂林的旅游资源新生互补。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龙胜在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四是旅游开发与体制创新。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经济,是创意经济。谁的创意好,谁就能发展。金秀旅游业之所以曾一度徘徊不前,发展较缓慢。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因为同样的旅游资源,由谁来开发,以什么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样的机制来开发,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块玉石原料,由高手来雕刻,就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如由泥水匠来雕刻,就会糟蹋了这一块玉。目前圣堂山的开发现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门票价格是由物价局定的,几十元一张门票,不管旅游旺季与淡季,不分早上与晚上,也不论市民与外地游客,谁都不能改变。这是什么机制?能适应市场吗?我们经常强调,要防止低水平投资建设。因为造成低水平投资建设的,往往还有财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投资的,投资以后,能否收回投资,投资是否对路,没有人来负责;没有经过科学认真的可行性论证,也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势及时进行调整。低水平投资建设不仅会因为低水平和资金不足而对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浪费甚至破坏,同时在时间上也会丧失发展机遇。其次,要防止没有约束条件的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要防止守株待兔的意识。要扩大对外招商,范围越大,引进的开发者水平越高,带来的资金越雄厚,开发项目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越高。要防止自建自用的倾向,把旅游项目搞成部门的小金库,搞点创收。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最后要兼顾好政府、投资主体、景区居民等多方利益分配关系。平衡各相关利益方的关系,是实现大瑶山平衡、健康、快速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金秀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大多是自然及人类文化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但具有易受破坏的脆弱性,而且还具有难以恢复的不可再生特点,而旅游资源又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旅游资源就成了保护自然、文化及旅游业的关键问题。

(一)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球表面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是在人类大力开发下得以保存下来的经亿万年演化的珍贵景观。金秀的旅游资源属于青山绿水的原始优良自然生态系统,其景观多分布在高山深谷、人类难以到达的在瑶山。其景观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这种顺境自然生态景观成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对象,若开发不当或开发后管理不当,违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很容易造成自然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数亿年演化留下的珍贵自然遗产将毁于一旦。

(二)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就是保护人类文化。

金秀的人文旅游资源是瑶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祖先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结晶。民俗风情,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各个阶段的活的标本和缩影,是瑶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留下来的文化现象,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但若开发利用不当,一经流失,难以寻回。上述分析可见,破坏人文旅游资源就是破坏文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就是保护人类文化。

金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已成为金秀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因此在开发金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1、外来文化对旅游地区民族文化的潜移。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观看歌舞表演,品尝地方食品,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等。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这样当地文化就容易被影响、被侵蚀、被破坏。尽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性活动,旅游者与旅游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旅游者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就金秀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区而言,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大多数旅游者传承的是汉民族文化。而民族旅游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以旅游者所带来的汉文化对当地文化的有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范围有限。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着风格、建筑形式、饮食习惯、思想观念都因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这种不对等交流还会因旅游者的个人动机、文化特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特别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经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文化和现代观念带进当地,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导致民族文化的蜕变和消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使当地居民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意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而旅游带来的利益促使当地居民开始修建历史建筑;开始抢占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他们开始穿起节日盛装,向旅游者展示和表演歌舞,而这些歌舞表演以前要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才举行;他们开始创造和重新发展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以前只是为满足生活所需而制作的,但现在完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制作;他们开始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对当地人来说具有神圣的意义,但现在也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总之,他们创造或再现的种种文化,都因为迎合旅游者的喜好而有所变化,失去了往日原文化中的某此意义,有时仅仅是一种形式。如瑶族的盘王节,每年的这一天,瑶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盛装,庆祝节日,节日期间,到处喜庆气氛,热闹非凡,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

总而言之,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从各方面不断地渗入到民族文化中,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开发旅游业时,应该如何有效地为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呢?

2、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策略。

(1)民族物质特征的趋势和保留。

在旅游业中,民族文化因素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饰、饮食、器皿等物质特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美求异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其前来旅游观光的热情,这使旅游业带来的外来文化或多或少的削弱了民族特色。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少数民族居民必然采借先进的生活技术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我们不能阻挡这种趋势,但能对传统文化中失去存在价值的部分做有益的保留,并赋以其新的功能──旅游吸引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中正在趋同的物质特征进行保留,如传统的民族服饰,先进的生活用具、建筑形式等。

(2)民族精神文化因素的趋势与保留。

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属精神文化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对宗教仪式、节日礼仪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原本只有在特定时间、场合并按传统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仪式经过舞台化、程序化的包装,打破了传统的规定被出售给旅游者。而且,内容上也被压缩,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做到出售文化形式,但保存原文化的内在精神呢?应采取“分离”的措施,“分离”是指出售给游客的文化内容与真正存在本地居民间的文化形式相区别,以防止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受到扭曲削弱。把出售的传统舞蹈和仪式作恰当的修改,使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总之,开发金秀民族文化旅游大有可为,但开发必须合理有度,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才能使金秀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优美而奇异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度假、娱乐等旅游活动场所,使旅游业获得经济效益。一个地区有了旅游资源才能发展旅游业,从这层意义上说,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大为提高,但由于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正确认识,工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杀鸡取卵的道路,待遭大自然一方省悟过来,不得不走上“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弯路。从这一沉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虽被誉为“无烟工业”,但由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决不能再重蹈环境问题的覆辙。已物旅游资源一经破坏,吸引游客的魅力也随之消失,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威胁;潜在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备资源,若未开发就先遭破坏,旅游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成了无源之水。可见,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四)旅游景点景区的保护管理

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可接待游客的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景点的破坏和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两个方面。

1、加强管理,保护景点和景区环境。

现有景区中,无论哪类景区均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即景点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而这两个问题,只要管理得当是可以避免的,而管理具体落实在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对游客以及景区管理措施上。

(1)加强景区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建成的大批旅游景区,需要大批的旅游管理人员。而目前我县缺乏这种专门人才,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往往是由其他行业转来的。尤其是级别稍低的景区,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和农民,专职保护管理人才则更是一大缺口。景区管理人员不仅缺乏保护意识,而且缺乏保护知识,造成许多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下述措施:①组织短训班,对在职人员加强保护意义和保护知识的培训;②将散各行业 具有景区保护知识的人员组织和调动到专职保护岗位上来;③积极培养专业景区保护人才。

(2)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景区接待的对象是游客。游客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故对游客应加强管理:①宣传措施。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游客的教育,使游客养成良好的习惯。②奖励措施。对一些习惯好、素质高、能自觉保护景区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③惩罚措施,对个别破坏景点及景区环境的游客,要给予应有的惩罚,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应按相关的法规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

(3)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

景区的环境据其性质差异又可区分为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卫生环境。在具体景区环境管理中,首先要慎重控制旅游活动项目,对于那些导致景区水体、空气及环境污染 的旅游活动项目应加以控制,以保护景区优良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其次要控制游客人数,以保证景区内应有的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生态环境。再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措施,防止垃圾污染,以保证景区随时有一个洁净的环境。

金秀的旅游资源存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利用和发展好本地的旅游资源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在保护过程中注重开发,将更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之浅析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管科系2010级旅游管理朱沙沙

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之浅析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民俗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俗。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本文简述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提出保护民俗文化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 旅游发展 保护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许多旅游企业和旅游开发投资商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尝试,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

护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

(三)、是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点浅见

从我国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搞得比较好的例子来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策划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

在旅游活动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将游人的游兴推向高潮.其特别之处,或以广场演出艺术或以剧场表演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现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把“民族之林,友谊之林”的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鲜明的内容和主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设计各类的演出和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为主,通过表演集中展现民俗文化,或由游客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去仔细品味其中的乐趣。

(二)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

现代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乃至经、贸、商相结合相配套的系统.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许多旅游者常常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

(三)“雅”“俗”相结合

旅游目的地的艺术表演要注重雅俗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从经营角度说两者缺一不可。不雅就没有比较优势,没有吸引力,不俗则市场规模太小,经济上不可行。雅与俗的结合有两种途径,雅的节目搭台,俗的节目唱戏. 即开辟一些高雅的表演艺术产品来吸引顺客,产生轰动效应,同时,配备俗的表演艺术产品让群众参与提高经济效应。另一种途

径是雅之俗化,即把那些商雅的衷演性艺术产品部分俗化成群众能够参与的艺术产品。

(四)、把民俗文化活动安排与化旅游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

在民俗文化旅游刚刚起步的地方,可优先发民俗文化旅游刚刚起步的地方,可优先发展软件建设,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吸引物,又可以较快地积累硬件建设所需的资金。硬件的建设要根据旅游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要根据民俗文化的要求为旅客提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切忌只注意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注意建设饭店而忽视了书店,以免失去平衡,妨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保护民俗文化谈几点建议

(一)、发展民俗旅游,应加大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的政府调控力度。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策、法律及资金上的支持与保障,政府部门及旅游开发者应有选择性的扶持具有一定历史社会价值的民俗文化事象的生存与发展,鼓励优秀民俗文化的开拓与创新,保护其创作者的利益,打击各种不良商业行为对民俗文化的破坏与侵害,倡导全社会及个人积极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

(二)、发展民俗旅游,应尊重民俗文化传承人的意见。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应该尊重旅游原住地民众的意愿,征求民俗文化传承人及其参与民众的意见,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尽最大努力保持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

(三)、发展民俗旅游,应注重民俗文化精神环境的挖掘与保护。民俗作为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道统,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它的受众群体和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如,湘西北的还傩愿,缺乏完整的道具、脱离民众的参与、没有祭祀的精神环境,就如没有生活的舞台剧,干瘪而乏味。

(四)、发展民俗旅游,应保护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根本办法,就是使其在个人、群体、社会中得以现实延续和有序发展,确保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过程中的生命力与活力。通过搜集、挖掘、加工、整理、引导、指导和扶持等外围工作,保护民俗文化存在、传承与发展的空间环境,使传统民俗文化继续保持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传承,发扬光大。

传统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结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涵丰富的旅游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实现其旅游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将成为民俗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又一新出路。,必能使我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加强和改进我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现在的工作只是其中的分,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我们继续去完成,所以,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应当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传统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本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自身民俗资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而合理的开发。使其持久的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9

[2]高俊成《.民俗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

[3]李飞,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4]沈祥祖,旅游与中国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第四篇:瑶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1-8-

1信息来源:

作者:唐 莉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6)

摘 要 瑶族文化是凝聚瑶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开发中,如何摒弃瑶族传统文化的糟粕,弘扬其精华,对瑶族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与保护,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仍然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瑶族 资源状况 开发与保护 策略

瑶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人口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第13位,有300万人左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长鼓舞、盘王节、吊脚楼、瓜箪酒„„,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瑶族文化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的需求,开发满足人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中国瑶族旅游资源的现状

1.1 独特的自然资源

(1)独特的自然风景。“南岭无山不有瑶”,横跨湘、桂、粤、赣四省区的南岭山地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由于瑶族聚居地大多在山区,山区的自然风光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琢痕迹,天长日久,与众不同的自然风景便成为了瑶族的特色。如广西来宾市金秀大瑶山境内的风景名胜面积达500多km2,丹峰插云、怪石嶙峋。以圣堂山为代表的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石峰林立,再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协调,使它形成了风光绮丽、景色如画的自然景观;又如湖南江永千家峒是瑶族故都,千家峒内,四面高山,从穿岩进入,一派奇山碧水。峒内良田万亩,石峰奇特秀丽,泉流清澈见底,溶洞幽深神奇,飞瀑雄伟壮观。穿岩、古城墙、白鹅洞、鸟山„„令人目不暇接,自成一幅幅天然图画。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洗药浴是瑶族同胞的传统习俗,黔桂瑶族聚居区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当地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地道中药材资源蕴藏十分丰富。采集数十味中草药配成沐浴药方,既可以健身,又可防病、治病。位于湖南道县与江永交界处的都庞岭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福建柏群落和长苞铁杉群落;已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14科861属1 949种,其中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等10余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内分布有丰富的野生种种资源;已发现的陆栖脊椎动物有70科146属2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鳄蜥、云豹、蟒、短尾猴、水鹿等25种。本区还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在森林生态、动植物遗传和保护以及民族学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

(3)独特的气候条件。我国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气候大多四季如春,冬暖夏凉,年均气温在10~20℃左右,许多瑶族县城及景区的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邻近的市区。如在湖南双牌阳明山瑶族聚居区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很高,被人们称为“天然氧吧”区。

1.2 丰富的瑶族文化

瑶族有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坳瑶等40多个支系。他们虽然生活的地理位置相同,但他们的语言、服饰、婚姻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保留着各自典型的民族文化。比如在服饰上,瑶族服饰极具特色,颜色多为黑色或深蓝色,女着长裙,男着对襟服,皆有头饰,且较复杂。但瑶族服饰因支系不同、地区不同,又有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颜色、样式、头饰三个方面;又如在婚俗方面,历史上,茶山瑶是传统的男婚女嫁,提倡计划生育;而盘瑶则是“男嫁女招”,提倡多生,注重男女平等;花蓝瑶婚俗更为独特,婚后,男女双方各自在自家过,知道女方怀孕才固定住在一起。有“香哩”、“离惯”、“刮架”、“贵金钟”等数十种不同称谓的瑶族传统民歌。还有多样的民间器乐,如床头琴、唢呐、黄泥鼓等,别具一格;风情独特瑶族民间舞蹈,主要有黄泥鼓舞、八仙舞、三师舞、白马舞等。瑶族有着自己盛大的传统节日。《度戒节》是瑶山人民专为男子举行的成年礼。每当举行度戒活动,方圆几十里的瑶民便会聚焦到这个村寨,祝愿受戒者受戒成功。在锣、炮竹和鸟枪的喧闹声中,受戒者要接受过火海、上刀山、咬碗、足踩烧红的犁头等考验,从而形成千古流传的绝技。

中国瑶族的民间文献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形式独特、内容广泛。主要有过山榜(评皇券牒)、祖图族谱、碑刻铭文、宗教经书、歌书信歌、医方炙语、契约账据。历史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早以前就习用汉语文,至今保存着的很多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但不知在何年,湖南江永瑶族聚居区上江圩流传着一种专门的女性文字,它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的性别文字,堪称世界文化之瑰宝,世界文字之奇观。女书字体娟秀,直行排列,呈斜菱形;女书作品多为五言、七言诗体,内容多为闺中密语,用江永方言土语吟唱,韵味无穷。至于江永女书的起源和由来,由于“人死书焚”的习俗,虽然众说纷纭。但至今依然找不着真实的答案,只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千古之谜。在2003年4月,国家档案局已将江永女书收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科教组织作了专题申报。2003年6月,女书作为世界唯一女性专用文字收录“吉尼斯大全”。

2 瑶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相关性

2.1 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瑶族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其基本位于大瑶山深处,区位条件不佳。那么要搞活大旅游业,必须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模式的选择。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在开发中重保护的原则。要强调保护旅游环境的历史原貌与自然风貌,防止在开发中降低或损失历史和生态的价值。运用法律武器,把保护旅游资源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以《环境保护法》和《森林法》为武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可开发旅游景点的地方,附近的山林水土要一律封禁;对于原始次生林、水源林、风景林和旅游景区内的人工林,不可人为毁坏。要宣传在先,保护法规在先,以便有章可循。

2.2 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有的特色更加鲜明、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原有的特色资源被破坏。

(2)共生性原则。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等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主要项目与配套项目形成完整性。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开展活动不能超过社会和环境的限度,否则会带来资源被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游客参与原则,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便于游客自由活动。使游客与景区实现互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人与环境协调统

一、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受。

1.3 开发与保护的意义

(1)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瑶族旅游资源属于青山绿水的原始优良自然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这种顺境自然生态景观成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对象,若开发不当或开发后管理不当,违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很容易造成自然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数亿年演化留下的珍贵自然遗产将毁于一旦。

(2)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瑶族的人文旅游资源是瑶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因为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会成为弱势文化。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开始创造或再现的种种文化,如穿节日盛装;发展手工艺品等,但却失去了往日原文化中的某些意义。因此,保护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造成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一个重点问题。

(3)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要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弯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虽被誉为“无烟工业”,但由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决不能再重蹈环境问题的覆辙。旅游资源一经破坏,吸引游客的魅力也随之消失,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威胁;潜在的旅游资源未开发就先遭破坏,旅游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成了无源之水。可见,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3 瑶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3.1 开发与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1)注意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处。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2)注意对生态旅游对象的良好保护。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3)注意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广西龙胜在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群众的参与,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当然也要防止没有约束条件的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

(4)注意兼顾好政府、投资主体、景区居民等多方利益分配的关系。平衡各相关利益方的关系,是实现瑶族旅游资源平衡、健康、快速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开发过程中的保护策略

(1)民族物质特征的趋势和保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少数民族居民必然采用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我们不能阻挡这种趋势,但能对传统文化中失去存在价值的部分做有益的保留,并赋以其新的功能──旅游吸引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中正在趋同的物质特征进行保留,如传统的民族服饰,先进的生活用具、建筑形式等。

(2)民族精神文化因素的趋势与保留。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属精神文化因素。我们发展旅游业,出售这些文化,但又必须要做到保存原文化的内在精神时,就应采取“分离”的措施,将出售给游客的文化内容与真正存在本地居民间的文化形式相区别,以防止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受到扭曲削弱。把出售的传统舞蹈和仪式作恰当的修改,使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3)旅游景点景区的保护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可接待游客的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破坏。因此,一要加强管理,保护景点和景区环境;二要要加强景区管理队伍建设,采取组织短训班,对在职人员加强保护意义和保护知识的培训。将分散的各行业中具有景区保护知识的人员组织和调动到专职保护岗位上来,积极培养专业景区保护人才。三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游客的教育,使游客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些习惯好、素质高、能自觉保护景区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个别破坏景点及景区环境的游客,要给予应有的惩罚,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应按相关的法规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四要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慎重控制旅游活动项目,对于那些导致景区水体、空气及环境污染的旅游活动项目应加以控制,以保护景区优良的自然的生态环境;最后就是要控制游客人数,以保证景区内应有的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生态环境。以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措施,防止垃圾污染,以保证景区随时有一个洁净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郭大烈,黄贵权,李青毅.瑶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赵廷光.论瑶族传统文化[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3 陈斌.瑶族文化论[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第五篇: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作者:马 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江南水乡古镇是在相同自然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城乡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古镇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文章从古镇的旅游价值、现状入手,探讨开发与保护问题。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下一篇:煤炭运销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