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分析论文

2022-04-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要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方式、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并让语文课堂面向生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分析论文 篇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动态课堂构建对策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强调动态课堂的构建,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构建动态课堂,应合理预设教学、以问题激活课堂教学、采取互动模式、组织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动态课堂;构建对策

动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引领作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预设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目标。构建动态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课堂活力,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推动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提升。本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就构建动态课堂提出一些看法。

一、动态课堂的内涵

动态课堂要求发挥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作用,在师生互动、课堂交流中,注重以问题、互动或活动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激发学生热情,进而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动态课堂是集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按固定思路机械地组织教学活动,而是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综合起来,推动教学创新。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动态课堂的误区

1.问题预设不到位。动态课堂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问题预设不到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未能根据重难点内容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内容,必定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

2.忽视课堂互动。为有效构建动态课堂,增进师生互动是必要的。但一些任课教师不注重课堂互动,或者互动形式单一,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和回答,影响了动态课堂的构建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动态课堂的对策

1.合理预设教学,适当留有空白。合理预设教学是构建动态课堂的关键,尽管动态课堂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教学前很难预设,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文内容,对教学过程合理设想,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好应对方法。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为合理预设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学习空间,任课教师首先要熟悉课文背景、作者简介、课文中心思想等,全面和透彻了解课文内容。还要分析和研究字、词、句、段等零散知识,增进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并尽量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此外,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根据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巧妙设计问题,寻找学生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推进动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注重以问题激活课堂教学。动态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要教授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进而深化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端午的鸭蛋》时,可利用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先解青衣裳”来提问,让学生猜猜这是与端午节相关的哪种食物,然后顺势引入课文内容。还可以结合端午节当地的习俗来提问,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捉鸭子等。通过问题的适当引入,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活力,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动态生成新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热情。

3.采用互动模式构建动态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学习、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形式,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任课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和学生发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在探究、交流和互动中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可采用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等形式,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这样既有利于构建动态课堂,还能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4.组织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动态课堂教学中,既要挖掘课文内容的听说价值,还要合理组织实践活动,彰显课文内容的人文性和实践性。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揣摩其中的人物形象,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分组表演其中的场景。这样既能动态生成新的教學内容,还能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和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也为任课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体验。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动态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还能推动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时机,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策略创新,科学合理构建动态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柳 紫)

作者:罗金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分析论文 篇2: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摘 要】要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方式、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并让语文课堂面向生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

【关键词】活力课堂;教学情境;兴趣;合作;开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前提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要搞好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把学生带进教学佳境之中。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活跃状态,能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会大幅度提高。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时,可以这样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经常在紧要的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这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当然这一绝活是吴承恩想象出来的,但这一想象在今天变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到奇妙的克隆领域里探究一番吧!由孙悟空变猴毛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生动有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学中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才能活起来。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心理安全、自由、轻松的条件下创造力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想象才有可能丰富,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民主气氛浓郁的课堂,学生的智慧潜能才会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才会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氛围越浓、越宽松、越和谐,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体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合作,形成学生读、学生说、学生议、学生写的局面,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和讨论性练习,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参与,去品尝探索的乐趣,去感受与人合作的乐趣。合作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这样“互动”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合作。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可以安排正反两方辩论: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并根据课文和现实情况说明理由,教师不失时机地交谈引导,学生现实观点与古人思想、古人精神与当代人的意识都辩清楚了,课文的理解就深了一层,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是兴奋的,是充满活力的。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传播知识、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要想在这一活动中提高效率,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切实领会和掌握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如在教学朱自清《春》时,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欣赏能力水平,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去欣赏自己喜欢的风景,用个人的生活体验去感知课文,去整理知识,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保持了课堂的活力。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五、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⑴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摈弃传统的封闭教学,走向开放而生动的大语文世界。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运用,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联接起来。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

六、多媒体,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必要手段

在课堂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将美妙的音乐、丰富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尽情地欣赏各地风光;使纯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形式,使抽象的审美对象化为具体可感的动态画面……从而使课堂平添了无穷的趣味,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生命,因为活力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活力而更动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那么你的舞台将会变得光芒四射,甚至你的人生也将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中学)

作者:王凤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分析论文 篇3: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活力激发

【摘要】初中语文思维活力,是关系到语文学习效能。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思维活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策略;思维活力

思维活力即思维的激活能力和创新活力,是指思维激活知识、信息和情绪进行创新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地调整教学流程,重新制定教学环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教师教导与学生学习的过程达到一个最佳的组合。

把孩子的活力挖掘并彰显出来,具体就是做到尊重天性、发展个性、激发灵性,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更是活力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思维活力的激发就是践行活力教育的体现和落实。

一、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背景分析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课本内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初中学生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们渴望得到知识,但其用于汲取知识的学习技巧尚不成熟甚至欠缺,语文学习思维活力不足,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初中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新时代教学特色、高效的策略。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为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正是朝向这一目标并为达成这一目标而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与实施

(一)开展全方位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现代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希望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初中生搭建一个让其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才干的舞台,让其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充分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其语文学习的思维活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笔者通过课前开展语文综合性训练活动,采用读、写、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思想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践中,笔者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根据年级的不同,将初中生划为七年级到九年级三个层次,根据初中生个人的阅历与语文水平的差异,笔者将综合性活动按从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分层划分。其中七年级主要安排:学生自我介绍、日常用语表达、名言名句摘录、讲解成语故事、经典美文朗诵、学习方法交流等;八年级主要安排:名家名句赏析、文学名著导读、一日新闻报道等;九年级主要安排:学习方法反思、经典演讲稿朗诵、哲学经典阅读、名片赏析评论、名人品行分析、社会热点评论等。

由于这项活动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并指导两个或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合作讨论、写作、演讲,然后教师和班上的其他学生都作为评委。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范畴,或者由其他组员推荐优秀的作品进行阅读,把自己的见解或感悟写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修改,然后推选出一篇最好的作品由一名同学进行演讲。同时,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评委对作品和演讲表现进行评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以锻炼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锻炼,也逐步使他们做到从念稿到脱稿进行演讲。我们应指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演讲稿的实质内容,关注其写作的水平,提高其写作能力。后期的阶段更加注重演讲的形式,主要包含演讲者的肢体语言、动作神态、语言的顿挫、情感的流露、对文章主体的把握等,通过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和朗诵水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台上同学演讲的同时,我们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地做好笔记,认真归纳演讲内容的主题、记录自己觉得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提高初中生提炼主题的能力,提升其阅读赏析水平。演讲后,还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其他学生对演讲做出即兴的评论,教师适当加以点评,结合作文写作与阅读技巧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二)重视师生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角色,确立学生学习的重要地位

目前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在提高语文水平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采取轻师重生的方法,也即让学生担任学习中的重要角色进行学习,教师赋予其较大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思维活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效率。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自由选择课文进行学习,教师只是适时适度进行指导,引导他们对课文主题与重点进行理解,其学习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生小组内做好分工协作,做好查阅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认真设计撰写学案,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被最大地激发和调动,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掌握技巧,而探讨的过程中又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又让他们积累了较丰富的语文学习技巧。采取这种角色转换的教学策略,可以一举多得,它让学生有了较大的学习自由度,不必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三)多途径拓展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内知识,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反过来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读物时,要结合日常的学习内容,提倡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以增强阅读效果。教师可采取推荐与学生互荐相结合的办法,共同确定课外阅读书目,主要是围绕语文课本名著导读所涉及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课外书来选择。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关的阅读书目,使盲目的阅读有序化。学生可从《读者》《青年文摘》上一些短小精粹的文章进行阅读,由一些名家的散文集,如冰心散文等逐渐过渡到名著简缩本,到大部头名著、研究性专著等。这样,阅览室书架上的杂志、名著逐渐成为学生的喜爱,语文阅读课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课堂。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如开展名著推介会、介绍我最喜爱的人物、我的经典名句展示、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同时要求学生设立摘抄本,把美文好句字词、阅读感悟等记录下来,并在学期末进行交流与展评。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获得真知,受到鼓舞,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增强自己鉴别欣赏作品的能力。如读《致橡树》,则可以讨论爱情观;读《边城》,则可与《飘》对比女主人公性格及命运的不同,从而透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说,这样的讨论往往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广泛性得到了锻炼。个人探索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了,兴趣更加高涨。对积累整理好的同学还要进行奖励。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内在求知探索的兴趣与外在成功的体验使阅读的兴趣更加高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会很大的地提高了。

三、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对增强语文学习思维活力的影响

通过实施以上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合理地改进课堂教学流程,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重视师生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角色及拓展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等策略,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活力将会得到提高。只要有了较强的语文思维活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7(7).

[2]钟启泉.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6).

[3]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10).

[4]周明星.教育创新途径与趋势[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编辑:龙贤东)

作者:吴炳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7S管理实训教学护理专业论文下一篇: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