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部门十分提倡支持的,因为开展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篇1:

幼儿阳光体育教育改革策略探讨

摘 要:弘扬体育运动精神,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阳光体育活动的使命和责任。阳光体育是国家推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越发丰富多彩。就幼儿群体而言,他们应该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受益者。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行为能力,针对性地解决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体育素养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阳光体育;幼儿;教育改革;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89

作者简介:刘龙(1975.1—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

在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大形势下,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群体的认知行为能力组织教学,让阳光体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时代发展呼唤幼儿体育教育改革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新事物、新理念的出现。阳光体育的开展就是国家在新时代践行教育使命,助力中国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面向幼儿进行阳光体育活动的条件日渐成熟,形势也越发紧迫。综合考虑,促进幼儿体育教育改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幼儿生活中的体育运动严重缺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有很大差异。恰如当下,幼儿群体的生活环境、休闲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相关研究表明,幼儿群体接触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电子游戏设备的频率大增,很多幼儿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日韩漫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兴趣偏离现象。这种情况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扰,想要纠正幼儿的行为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事实上,体育运动的缺失的确使幼儿的生活方式、兴趣取向有所改变,他们花费更多时间在室內,而不是走向户外、亲近自然。这样的生活方式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现代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民众对幼儿身心健康关注度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国人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从家长到教师,从公知学者到社会大众,越来越多人开始关心幼儿成长,关注幼儿健康。这种关注体现在幼儿饮食、卫生、教育、医疗等很多方面。就体育教育而言,人们更希望幼儿能够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能够热爱生活,享受美好童年。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会关注园内设施建设,关心园内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也有不少家长送幼儿参加跆拳道等课外体育运动培训。这启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3.传统的幼儿体育教育弊端凸现。目前面向幼儿的体育教育活动与阳光体育中关于健康、阳光、运动、未来的要求尚有距离。这种距离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在体育教育上尚未形成系统,教育内容缺乏创新,形式化情况严重;其次,很多面向幼儿的体育教育活动游戏化倾向过于严重,而且缺乏对体育文化、体育价值、运动精神、人文品质等的教育渗透。这种情况下,幼儿无法深层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体育教育的成效不能令人满意。在阳光体育教育形势下,必须重新审视传统体育教育的不足之处,针对性采取创新举措,真正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做出积极引导。

二、幼儿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改革目标需要深化发展。体育改革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而非标新立异。具体到幼儿体育改革,教师应遵从阳光体育教育的指向,在现有体育教育成效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层次的幼儿成长引领意义。这需要体现体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即以体育文化、体育运动精神为主要核心的优秀品质、文化的传承;同时包括幼儿体育运动热情、健康生活意识和态度的教育引导,应当通过体育教育改革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生活态度,保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对体育的健康意义、阳光向上有新的认知和亲切的共鸣。教师只有目标明确地发起改革举措,才能真正让改革行动行之有效,为中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2.改革的进程需要安全稳妥。改革创新举措的开展,是一个面向崭新目标大胆探路的过程。如果只是借鉴老的经验模式,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故此,在幼儿体育教育改革中,应当有对改革成效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充分准备。幼儿体育改革必须考虑幼儿群体在体质体能、运动素养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必须考虑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比如在幼儿体育运动的强度和项目选择方面,一些技术难度高、体能消耗大、需要借助器械的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群体可能并不适用。教师要在充分吸收传统体育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搞好体育改革的创新,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改革风险,保障幼儿在参与体育改革的过程中有好的收获和新的体验。一切不考虑幼儿实际情况、成长环境和现实条件的改革措施,都应该有预见性地加以摒弃和调整,真正探索安全稳妥、合理有效的改革方案。

3.改革的路径需要创新大胆。体育教育改革在新时代应当积极融入新思想、新事物、新理念。当前互联网+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幼儿体育教育活动不妨借鉴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渠道分享教育经验,通过网络资源充实课堂教育内容,通过网络与幼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分层教育、微课教学等各种创新教育方法的应用,真正为幼儿体育教育改革开辟路径,积累经验。

三、阳光体育下幼儿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策略

1.游戏化的阳光体育教育。游戏化教学是阳光体育活动面向幼儿群体开展的重要途径。阳光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让幼儿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热情。基于这种考虑,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富有趣味性。从幼儿本身的认知习惯来看,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更易产生探究与专注,这也符合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是对儿童认知行为习惯的充分尊重。在进行游戏化的阳光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着重考虑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能够持续对幼儿产生吸引力。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频繁开展一些陈旧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在当前教育实现现代化及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素材、灵感的提炼,可以依托各类教育机构的官网或者自媒体账号、微信公众号等了解目前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好经验、好方法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园内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更新游戏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配合体育道具、器材的使用,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果。

2.情景设置、小组合作的阳光体育教育。幼儿认知行为能力有限,在独立开展或参与阳光体育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幼儿本身的认知行为能力和体质体能情况较差,在进行球类、绳类运动或儿童体操、舞蹈等体育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无法充分体验阳光体育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围绕幼儿的认知生活范畴,将体育教学活动带入特定情境中,像故事情节一样推进。这样的体育活动方便教师调动幼儿的情感和情绪,提高幼儿的体育活动热情,深化教育成果,为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多关注幼儿群体中流行的影视动漫作品或绘本读物,提取其中的故事情境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完成体育动作、参与体育活动等方式获得成就感。为了充分体现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团队配合、集体荣誉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教师还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分组,让组内成员配合完成体育活动。在这种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灵活插入团队评分、游戏任务闯关模式等,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热情。不过,教师必须考虑情景设置的难易度,以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方式组织活动,为后续深化教学成果埋下伏笔。

3.融合民族体育元素的阳光体育教育。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中,从深化体育文化教育和文化自信、激励儿童兴趣爱好的养成等角度考虑,应适当结合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进行教育教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体育文化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中国社会生活大环境,能够为未来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和体育运动的长期持续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体育运动中抖空竹、秧歌舞、跳繩、踢毽子、丢沙包等运动项目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传承,饱含中国人的智慧,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这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阳光体育教学中,幼儿更容易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乐趣。丢沙包的技巧、踢毽子的形体配合,还有抖空竹的技艺灵动和视觉美观,都可以为幼儿带来独特的乐趣体验。这种乐趣体验,是极限运动或竞技、田径运动等项目不能媲美的,更符合幼儿群体接触休闲娱乐类、游戏类体育活动的实际需要。在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媒介,为幼儿介绍传统体育运动中的历史文化传承。比如,可以用道具模仿演绎舞龙、舞狮的民族传统体育,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幼儿展示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介绍各地区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这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品质,实现其文化自信自强,促进幼儿的心智健康成长、品德品行发展有重要意义。

4.家园共育的阳光体育教育。阳光体育运动从广义上来讲并不局限于校园或幼儿园范围内,而应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开展。譬如组织家园共育的体育教育,幼儿园教师可以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为家长分享阳光体育运动的游戏技巧、运动方案策略。比如沙包、毽子或者球类运动等,家长可以带着幼儿在家里、小区里、公园里展开。家长可以借助这些有趣多彩的体育运动引导幼儿走出电脑、游戏的世界,去户外、大自然里接触体育、结交朋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下,幼儿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休闲习惯,真正像阳光体育要求的那样,健康、阳光、运动、未来兼具。

参考文献:

[1]佚名.快乐童年,因运动而精彩——昆山市绣衣幼儿园“阳光体育”特色项目简介[J].江苏幼儿教育,2015(2).

[2]谌铜平.幼儿园体育特色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王剑.关于在幼儿园开展阳光体育的理论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24).

[4]佚名.强身心,孕特色——浙江省宁波市云龙镇中心幼儿园“构建阳光体育特色”之旅[J].学前教育研究,2013(2).

作者:刘龙

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篇2:

高校群体体育活动开展研究

摘  要:高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部门十分提倡支持的,因为开展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提倡号召,高等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对开展课外活动的理念,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利用体育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气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优秀的精英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群体;体育活动;研究策略

许多高等学校的大一学生都出现了大多数时间躺在宿舍玩手机的现象,这些同学十分缺少体育锻炼,课余生活十分单调,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高等学校而言,目前最有效最有助于学生教育的处理方法就是开展体育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放下手机,走出寝室进行锻炼。本文将重点围绕高等学校群体的体育活动开展进行一系列的讨论。

一、群体体育活动的意义

高等学校合理适量地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健康体魄、增加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而且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释放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业中遇到的复杂难题。体育活动并不脱离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堂,恰恰相反的是,它和学生们的体育教学甚至心理教育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群体体育活动在开展前,其策划人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相关运动和一些理论知识设计体育活动,而且实施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体魄,还要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将参加活动的心得感悟与从心理教育课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二、高等学校群体体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等学校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生喜欢又有教育意义的群体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这样可以在丰富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能使学生们自己感受到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乐趣。为了能够在群体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应该注重营造一定的体育氛围,来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于忙于实习或者考研的大三大四学生来说,通过群体体育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几乎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学校要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开始注重营造体育气氛,通过这些体育活动向大一的学生宣传体育知识、体育精神,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参入中提高对体育的热爱,慢慢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能够养成每日运动的好习惯。

三、群体体育活动的特点

群体体育活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对象是整个校园的学生,學生们大多要以团队形式来参加各种群体体育活动,学生们在团队里要学会合作取胜,明白团队重要性的同时也会懂得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技巧,使同学之间更加和谐友善。这样学生们不仅在活动中真正地锻炼了身体,还让本就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群体体育活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几乎完全取决于学生们的喜好,力求最大化地吸引学生们主动加入群体体育活动中,同时组织的方法也十分灵活,内容也十分多样,比如通过学生们自助投票来选择举行哪项球类的体育活动、每个学院轮流组织体育精神的宣传演讲等。群体体育活动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因人制宜“区别对待”,群体体育活动在开展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参加学生的个人因素,比如男女学生的体力不同,身体的优势与劣势不同,所以群体体育活动在开展前会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策划不同的体育活动,让参加到群体体育活动中的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区别对待”。

四、开展群体体育应考虑的问题

1.有计划、有指导

首先,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组织不同的群体体育活动。举个例子:夏天太热容易中暑,冬天太冷学生的骨头太脆弱容易受伤,所以夏天应该选择阴凉的天气进行群体活动,防止学生们中暑,冬天应该选择暖和的天气,并且带领学生做一些热身,避免出现骨折等情况。其次,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保证能够吸引到学生,引起学生们参加活动的兴趣。最后,就是对裁判人员进行一些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在以往的高等学校组织群体活动都不乏出现一些裁判与参赛人员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冲突的事件,从而产生了一些恶劣的影响。只有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详细的方案,才能保证群体活动的顺利开展。

2.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

我国教育部门很早就提出了体育改革的方针,许多高等学校也做出了响应,尽管许多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重视力度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学校的领导一味地重视提高学生成绩、改善教学环境等,导致学校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学生能够利用的体育资源较少。而且由于学校领导对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错误的理念,导致群体的体育活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向相关的领导强调群体体育活动的意义,以及开展群体体育活动的好处,争取领导的重视从而开展更多的群体体育活动来让学生有机会摆脱手机,让本应该在青春中挥洒汗水的学生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外界对学校的评论能得到提高。

3.辅导员的支持

有一些年纪较大的辅导员,跟不上时代的新思想,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不太上心,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活动负责人与辅导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工作。因为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班级里面的大大小小的事物都经过辅导员的管理。群体体育活动组织者如果可以通过辅导员来传达群体体育活动的事情,这样活动通知等更加有权威和代表性。而且如果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一同参加群体体育活动,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参加的兴趣,同时辅导员也能够在开展群体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们提出建议和指导。还有在比赛出现失误或其他事故时,辅导员也能够有序的组织学生挽救失误。让辅导员也能够参加到群体的体育活动中,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和交流,不单单只是提高了学生和老师的体育基础知识,更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4.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开展群体的体育活动需要经过许多步骤复杂的工作,这就要依靠学校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之下,有序的开展群体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包括参赛者的人员名单、参赛设备的数量、参赛场地等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备。特别是参赛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高等学校里开展的任何群体的体育活动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设备的管理人员要检查参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参赛人员在使用参赛设备时出现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结束语

适当的体育活动锻炼能给学生们带来精神上的洗涤,身体上的舒展以及心灵上的愉悦。学生们都处在大好的年华时光里,学校通过举办群体的体育活动,给了学生们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展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朝气和活力。随着高中时代的结束,学业的压力也不再那么沉重,体育课也再次变得多姿多彩,群体体育活动的发展更是和体育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徐超(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范清惠,杨洪志,安娣.多校区办学高校开展全校性群体活动研究[J].运动,2010:105+150.

[2]逯潇琦,王瑞文,沈洁,等.高校体育活动组织与发布情况调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41-142.

[3]陈品.普通高校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9):91-94.

[4]李光全,史冬博.学生意识与竞赛运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新探——基于对“团队—竞赛”模式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作者简介

余高(1986.09—),女,汉,贵州毕节,硕士学历,讲师,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徐超(1980.12—),男,汉族,四川宜宾,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作者:余高

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篇3:

“课题式”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课题式”教研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师,让教研真正发生。

一、“课题式”教研缘由、内涵和亮点

(一)“课题式”教研的缘由

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使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以往的教研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思想不统一,导致很多教研活动趋于管理行政化、实施形式化、成果功利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课题式”教研的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在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下展开思考和实践。同时教研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题式”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等。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课题式”教研则帮助体育教师找差距、弥不足、提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是真正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式”教研的内涵

“课题式”教研需要借助课题来卷入,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推进实施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大对外影响。课题评估以教师研修成果展示、成果输出为主要形式,是专业研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课题式”教研的亮点

“课题式”教研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协同工作方式,它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教研的亮点包括以下4点:1.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课题式”教研通常涉及的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2.教研模式为成果模式,“课题式”教研一改教研的探究模式,属于成果模式;3.教研活动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4.解放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能够给予教师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二、“课题式”教研的核心要素

(一)有课题依托

“课题式”教研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课题依托,课题就是学校体育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课题。基于课题研究,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教研组以省市课题作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1.有规章制度。“课题式”教研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题式”教研的要求,可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主要包含“课题式”教研的内涵、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课题式”教研分工细则》主要包括方案制订、内容设计、等级标准制订、微信推文制作、宣传报道等,《“课题式”教研教师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度、实施效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确保“课题式”教研真实、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2.有专业引领者。“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非常重要,引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与管理等能力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要具有一定权威。

3.有共同的目标。“课题式”教研其实就是学科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师组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4.有良好合作氛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智慧的教研组。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组内每一名教师都要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纳,允许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题实施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每名教师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

(三)有丰富的研究形式

“课题式”教研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开展起来才会有声有色。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研课、观课、议課、优课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论文等。如在《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中,笔者采用了体育作业实施经验分享会、学习读书会、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形式。

三、“课题式”教研的实施路径

“课题式”教研实施流程:1.信息调研,确定课题;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4.培训引导,开展教研;5.资料收集,形成成果。制订实施流程有利于实施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课题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程序。下文以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例。

(一)信息调研,确定课题

课题的选择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调研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例如:针对学生设计你最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是什么、你是否经常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针对家长设计你是否支持学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你是否愿意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根据前期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了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后,确定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并以此开展教研。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认真研制课题实施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教师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的目标和学校层面的目标。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层面目标: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撰写1~2篇关于家庭体育作业的经验、心得或论文,会独立做小课题;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会制作微视频等。学生层面的目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学校层面的目标:形成一套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内容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等。让目标引领实践,才能真正做出成效。通过“课题式”教研,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确定教研的内容、时间、频率、方式、人员分工等。通常“课题式”教研实施时间为1年,根据情况分4~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对应的活动内容,每名教师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每两周或每个月有一次看展教研。整个教研计划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修改、优化。

“课题式”教研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教研过程。“课题式”教研计划一定要有详细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主题研究。每一个主题研究都应递进且围绕“课题”开展。在某一阶段应针对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让问题研究更透彻、更深入,从而真正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建章立制是实施“课题式”教研的有效保障。如《“课题式”教研教师参与行为规范》主要是对教师考勤、集备、业务学习、会议等行为做了规范。《“课题式”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主要是对课题成果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进行奖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课题实施和有序推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规范和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可以让教师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培训引导,开展教研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课题式”教研领导小组,深入各学科指导与帮助。体育学科“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由体育教研组长全面解读,让体育教师清楚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20年确定了《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并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根据教研计划,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主题实践、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式”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重点围绕确定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微视频拍摄、家庭体育作业信息反馈、完善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名教师在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都要有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前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馈。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次的总结与反馈都是对课题实施的提升,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五)资料收集,形成成果

“课题式”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一个成果模式,所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因此课题成果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课题式”教研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总结提升,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STWY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裴玲云.“研究”是学科教研组的永恒生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8(5):50-51.

[2]苏辉.高中英语学科“项目式”教研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92-96.

[3]趙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44-46.

[4]胡伟,张斌.创新教研形式 提高教师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7(9):55-56.

作者:张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图书资料室人员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体育用品产业的现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