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本诗歌第712首

2022-12-07

第一篇:补充本诗歌第712首

赞美诗歌歌词解读——第2首、三一来临

第2首、三一来临

这首诗的词作者已无从考究,然其地位却不因作者的不知名而逊色。它曾一度被认为是查理·卫斯理的作品,因它曾与卫斯理的一首诗合印为单张。该诗是仿照英国国歌《神佑我王》而作。曾有一美丽的传说: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曾有一队英国兵闯进一间教堂,强令信徒唱英国国歌,然而牧师宣布让信徒唱《三一来临歌》,信徒因此化险为夷。

诗歌第一节为“恳求圣父来临,助我赞美主名,敬献心声!惟主无上尊荣,惟主完全得胜,求主统治我们,万古之神!”作者宣称神为“圣父”和“万古之神”。“圣父”,显出神的父性的慈爱以及与我们的关系。“万古之神”指出神的永恒性,即从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他是神,从亘古到永远他是神。如摩西所说:“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诗90:1-2)第一乐句为敬拜者的祈求:“恳求圣父来临,助我赞美主名”。第二乐句为敬拜者心里的表白:“敬献心声!”第三乐句为赞美:“惟主无上尊荣,惟主完全得胜”。第四乐句又为祈求:“求主统治我们,万古之神!”从音乐的进程来说,第

一、

二、三乐句为第四乐句的铺垫,即恳求圣父来临,帮助我们有赞美主名的恩典,可以向主敬献心声,藉赞美神的无上尊荣和完全得胜,来邀请万古之神的统治。

第二节为“恳求圣子来临,彰显威严大能,垂听呼声!施恩与众子民,使主圣道振兴,建立善义公平,救主良朋!”作者宣称圣子为“救主”、“良朋”。“救主”突显基督降世的目的以及他所成就的救赎,也表达了与子民的关系。“良朋”与“救主”相比,相信为更亲密的关系,正如箴言所说:“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箴18:24)这位“良朋”是“罪人和税吏”的朋友(路7:34),最终也为朋友舍命(约15:13-14)。第一乐句为祈求:“恳求圣子来临,彰显威严大能”。第二乐句为敬拜者心声的表达,要求圣子来临“垂听呼声”。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为一个祈求,就是垂听呼声的内容:“施恩与众子民,使主圣道振兴,建立善义公平,救主良朋!”这里的祈祷与主耶稣教导相符,即“先求他的国与他的义”(太6:33)。

第三节为“恳求圣灵来临,显出神圣见证,感化众人!惟主全能至尊,恳求统治众心,永不离开我们,大能圣灵!”作者指出圣灵为“大能圣灵”,又指出其与圣父、圣子同等的本质为“全能至尊”。本节主要彰显圣灵的工作重心:感化众人。其中的祈求就是要求大能圣灵的统治,即“统治众心”和“永不离开我们”。“统治众心”就是指圣灵的内住,使基督徒活在新人的生命之中,有圣灵的引导,带领人生的道路,教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使“众心”都可以顺从圣灵。“永不离开我们”与主耶稣所说的“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相应。当被感化的众人真正达到顺从圣灵之时,圣灵的同在将是永远的。

第四节为“圣父、圣子、圣灵,当受万民颂称,世世无尽!但愿我众齐来,欢然瞻仰圣明,虔诚亲爱崇敬,直到永恒。”对三一神分别的祈求之后,作者对所有敬拜者发出宣召。首先,他宣告说:“圣父、圣子、圣灵,当受万民颂称”。第二乐句称这种颂称所延续的时间为“世世无尽!”突显出神应当受的称颂应当是“世世代代,永无尽期”的。第三乐句对全体敬拜者发出的宣召说:“但原我众齐来,欢然瞻仰圣明”。第四乐句是指出敬拜当有的态度,即“虔诚亲爱崇敬”,最后是这种敬拜的时间为“直到永恒”,与“世世无尽”作为呼应。

诗歌的带领者可以在唱完一次本诗歌之后,再要求大家逐节诵读或颂唱,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也可以最先要求大家颂唱第四节,讲解唱本诗的当有“虔诚亲爱崇敬”的态度,再转回唱其他三节。

第二篇:九上·课外10首古诗词补充

【璐璐老师·独家整理·课外古诗10首理解性默写测试】

一 《观刈麦》

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悯农》

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 《月夜》

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 《商山早行》

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4 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 《卜算子.咏梅》

1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 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 3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 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古诗词中有大量受人欢迎的有关“花”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

《渔歌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 《破阵子》

1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3 词中表现采桑女心情的词句是笑从双脸生。

4 词中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的词句是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六 《浣溪沙》

1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簌簌衣巾落枣花

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村南村北响缲车

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牛衣古柳卖黄瓜

4 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5 本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

《归园田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过故人庄》

七 《醉花阴》

1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 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除本词外,请再写出两句表达思念之苦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蒹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无题》 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九 《山坡羊〃骊山怀古》 1 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2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3 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4 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十 《朝天子〃咏喇叭》

1 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2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 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3

第三篇:绘本课题结题参选补充材料明细分工

各位成员好,我们又在一起共同奋斗了!我们的绘本课题已经在省级结题了,从立项到结题一路走来,大家共同奋斗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这次,我们的课题有幸入选参评省级教科研成果,也是意外惊喜,还记得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是“浙江省二等奖”,此次入选参评,整个江山只有两项,一个是我们的绘本课题,一个是进修学校郑兴泽校长的135课题;如果我们的课题能获奖,将是我们课题组的最高荣誉,也是贺村小学至尚的荣誉,年终考核学校可以加到分;如果获奖,也是我们整个江山教育局的荣誉,在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的考核中也可以加到分,机会总是与责任同行,原我们共同奋斗,创造更多的好成绩!上路了,就尽力而为,不在乎成绩好坏,埋头实干!到时有空,大家再聚聚!愿我们取得好成绩!大家合作愉快!(徐强)

绘本课题结题参选补充材料明细分工

1.贺村小学教师在2012年至2013年的论文、课题获高奖次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江山一等奖,衢州二等奖以上;教师获奖清单(张娟、杨芳)

2.图书馆的借阅量,周转情况。(需和郑校、图书馆联系,丽梅负责) 3.班级阅读活动:阅读课、绘本课,阅读活动(方清、张娟、凌燕) 4.图书解布置图片(需和郑校联系,张娟负责) 5.班级读书计划(张娟、方清) 6.课题研究成长体会(凌燕、姜燕)

7.学科绘本课堂图片(数学:丽梅 需与郑校联系,英语:凤芝 科学:水芳,张娟负责)

8.长台小学:校园文化布置,阅读课图片、阅读方案(徐强负责) 9.贺村小学20

12、2013校本培训方案、安排(需和杨芳联系,张娟负责) 10.教师读书计划、参评结题报告汇总(徐强负责) 11.课题组成员获奖:个人所有的获奖均可。(凌燕负责) 12.学生藏书,或学生在家里读书的场面(张娟、凌燕、方清) 13.教师手记或学生园地(读后感类)(凌燕、张娟、方清1-2篇) 14.祝盈活动图片(徐强负责)

15.我的双休日生活,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在乎质量好坏,只在乎这种绘画的表达方式,纸张和手抄报差不大,或者就A4纸均可。(张娟、凌燕、方清)

16.书评、故事的味道假假地(凤凰网、教育报、悦绘季等 徐强负责) 17.每个人上交1-2个在实施阅读中的问题。(张娟、方清、丽梅、凌燕) 各位美女,以上内容,在10月23日(下周三)下班前完成!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天道必酬勤,相信我们会取得好成绩的!

第四篇:诗歌鉴赏补充教案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

修辞手法

(一)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 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的《满江红》)

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五)对偶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六)排比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反复

特点: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解题方法]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赏析步骤总结归纳:

1、明确修辞

2、如果要求举例,必须有例句,例句要完整,不许用省略号

3、说明修辞句(段)的内容或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如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4、修辞句(段)表现了人物的怎样的感情(感受)。如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技巧鉴赏知识

表达方式角度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情。 ⑴描写: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⑵抒情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第一,全诗皆抒情的。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作者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的苦闷寂寞情怀,格调慷慨悲凉沉郁。

第二,在局部直接抒情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阙对月抒情,下阙描写之后,至结句直抒胸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前面描写梦游情景,最后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间接抒情

第一,借景抒情与托物抒情

抒情者以客观事物为载体,借所描述的物、景等来表情达意,在对客观事物(人物、景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议论中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的方式。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小结:

诗贵含蓄。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松、竹、梅、菊等花草树木,清风明月、斜阳落日、细雨微草、小桥流水、古道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关隘等自然景色,历史古迹、园林庭苑等人文景观,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角度

常见手法:虚实结合(或称虚实相生、虚实相间、或虚实相衬,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言此意彼)、渲染、烘托、衬托、借古讽今(咏史诗常用)、托物起兴(比兴)、抑扬(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移景入情)、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侧面虚写、远近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白描、用典(可使表情达意显得含蓄而意蕴深厚)、象征、照应(前呼后应)、想象(奇想、幻想、联想)等。

篇章结构角度

主要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详略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5.创作风格角度

通常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

①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如杜甫的大量诗篇。

②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石壕吏》中的老妇。

④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如《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⑤多用白描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如《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白搭手法描绘了一幅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 。 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

①洋溢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具有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以神奇的想象构成虚幻的境界。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洞天仙境的描写。

④常用夸张、比拟手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

⑤多用奇特而华丽的语言。如李贺《雁门太守》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奇特的语言表现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澎湃的激情。

★ 渲染: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

★ 烘托: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 衬托:侧面描写方法中,除了用旁观者的反应进行烘托之外,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即通常所说的衬托)也是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时也被称为烘托。衬托有两种: ①正衬: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

②反衬:以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以美衬丑等等。

★ 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停留于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而是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间、、虚实相衬,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包括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常被用于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

②已逝之景或境。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但现时不在眼前的景象。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设想之境。同一时间但非亲眼所见之境或还没发生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它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⑴清新自然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而又能语出自然。即所谓“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

⑵平淡朴素(质朴,平易自然)

特点:以朴实准确的词语直接陈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用白描,不事修饰,显得朴实真切,平易近人,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⑶绚丽工整(华丽、工丽)

特点: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讲究对仗工整。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 “古今七言之冠”,的盛誉。

⑷含蓄委婉(婉曲、委婉)

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描写,而是曲折婉转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⑸明快奔放(简洁明快)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的奔放气势,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简洁明快,壮怀激昂的气魄如在眼前。

小结:

上述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只是某些人的表现更突出而已。鉴赏实践中,我们往往不是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是将一二个特点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诗的语言风格的其它一些常用术语:

简洁: 洗炼 浅显 浅易 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

不加修饰

简练利落 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悲壮:苍凉 低沉 苍劲 悲凉 沉郁顿挫 雄浑:雄健 雄壮 强健 浑厚。

鉴赏诗歌语言用词之妙——诗词中的“炼字”

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二是形容词。

2.考虑作者通过锤炼,写出了怎样的独特的生活体验、生活情趣、独特的事物特征与事物态势。

3.考虑字词的锤炼与全篇主旨表达的关系,在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叠词: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6.颜色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用于诗词中,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念,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①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②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诗歌形象鉴赏知识

一、诗歌形象的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可分为两类:

①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及作者形象。

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

二、鉴赏诗歌形象的思路——抓关键词语

把握人物形象,常常需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来实现。鉴赏景或物的形象,也离不开对体现景物情态特征等的关键词语的理解把握。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人往往通过精当的描写,用简练的笔法,以片断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些形象往往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四、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人写景或咏物,其景或物的形象中常常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景物形象通常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咏物的诗歌,常常在形象的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品质,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含义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合。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2.区别:

“意境”指作品的全部或局部所描绘的图景及所融合的思想感情;“意象”仅指一个词语或一组词语。

凡是诗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则就没有诗味,但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创造意境美。 3.掌握特定意象内涵

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惜别;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凄凉哀伤;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常见意境特征

①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沉郁孤寂,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④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⑤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⑥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常见的意境表达用语

⑴宏阔类——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⑵细腻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⑶繁复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⑷清冷类——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思想情感鉴赏知识

一、诗歌的情感

1.情感的类别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愉悦欢快、怀才不遇、仰慕功业、怀古伤今、向往追求、坚守节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离愁别恨等 2.情感的载体——物象、景象: 杨柳——离别,菊花——孤傲 圆月——思念,落叶——失意„„ 3.抒情的方式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即事感怀、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4.表达格式

抒发„„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二、诗歌的思想内容

1.边塞征战:边塞诗 、闺怨诗 ①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②控诉战争痛苦

③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2.怀古咏史:怀古诗(词)、咏史诗 ①称颂、仰慕英雄 ②讽谕现实 ③自比自况

3.写景(物)抒情: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

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答题思路与方法

1、问答型: “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⑴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⑵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⑶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模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答题注意

1.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 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

(2)运用典故。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

第五篇:诗歌3首

七语学案

课题:《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

编者:晓玉

校审:七年级语文组

《望岳》

学习目标:

1.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领悟诗中的哲理。 导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尚河南)人,被今人誉为“诗圣”,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作品集有《杜工部集》。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岱( ) 夫( ) 眦( ) 2. 听录音,注意停顿。 3. 齐读诗文,注意节奏。 再读诗文,疏通文意

结合旁批,大致翻译诗文。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这首诗中的每一联都围绕“望”字着笔,但望的角度不同,请具体分析。

2. 本诗中的“钟”、“割”、“小”用得都非常传神,突出了泰山的特点,任选一词,加以分析。

3. 这首诗表现了泰山的特点? 七语学案

课题:《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

编者:晓玉

校审:七年级语文组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请简要分析。

课堂检测:理解默写

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链接中考,真题演练

1、2009年中考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七语学案

课题:《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

编者:晓玉

校审:七年级语文组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境。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导入: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发动“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问世。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录音,注意停顿。 3.齐读诗文,注意节奏。 再读诗文,疏通文意

结合旁批,大致翻译诗文。

七语学案

课题:《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

编者:晓玉

校审:七年级语文组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是指什么?

3. 从修辞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千古名句,从写法和表达情感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课堂检测:理解默写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作者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链接中考,真题演练

1. 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2.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七语学案

课题:《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

编者:晓玉

校审:七年级语文组

《登幽州台歌》

学习目标:

1. 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导入: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 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 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录音,注意停顿。 3.齐读诗文,注意节奏。 再读诗文,疏通文意

结合旁批,大致翻译诗文。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应该是指哪一类人呢?

2. 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3.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七语学案

课题:《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

编者:晓玉

校审:七年级语文组

4. 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课堂检测:理解默写

1. 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 , 。 2. 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 , 。 中考链接,真题演练

1. 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2.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3.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狼王梦有感100字下一篇:窗外高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