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论文范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建筑构造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满足施工现场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应积极转变建筑构造课程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健全网络化教学平台等措施,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第一篇:建筑构造论文范文

《建筑构造》教学方法探微

摘要: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建筑学专业教育对建筑技术课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作者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建筑构造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构造;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建筑(architecture,building)是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营造出的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者其他活动的环境、空间、房屋或场所。而建筑构造(building construction)主要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建筑构造研究的范围涵盖了建筑物的材料选择、构造方案、节点细部乃至施工的全过程,建筑构造是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原创起点,是建筑设计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给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对2l世纪的建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却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就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而言,新材料、新技术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亟待找到更好的建筑构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筑构造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的地位

《建筑构造》是本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建筑学等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量民用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功能要求,对建筑材料和节点相互之间的连接方法、受力合理性等进行理解和思考,熟悉建筑一般装修的类型与构造做法,同时应注意建筑物必须满足防潮、防水、隔热、保温、隔声和防震等各种特殊节点的构造做法,提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构造设计方案,为后续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大跨建筑)构造及高级装修的原理和构造方法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职业建筑师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密切、工程实践性极强、学生缺少相关的感性认识等特点,与建筑设计课程相比显得较为枯燥,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对于建筑技术方面知识了解很少的学生来说,课本内容繁多,再加上许多构造节点图,想学好确实非常不容易,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难度也很大。即使毕业几年的建筑专业人员在工程实际中也只是套用标准构造图集,有创造性的细部构造设计能力不足,不能结合实际的工程进行设计。近年来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中,与《建筑构造》教材有关的“建筑材料与构造”及技术作图题通过率很低,也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对这门课基础知识部分掌握程度有限。

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脱节。《建筑构造》课程被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涵盖了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物理等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但这些相关的课程还没有开设,教学大纲设置与其他相关课程脱节,特别与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建筑设计脱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课程内容较少联系,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学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建筑功能组织、空间造型、构成的培养,学生只对“抽象”的建筑感兴趣,不会用学过的构造技术知识去追求形式与技术的统一,导致其方案设计不知如何“建造”出来,非常难以实现。即使是到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毕业设计阶段,对涉及到的如高层建筑、大跨建筑这些与空间造型、建筑技术、建筑结构选型等结构体系等有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较强的大型公共建筑,许多学生难以真正做到建筑造型、建筑细部构造、建筑结构的完美统一。即使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画出的构造节点大样、节点详图与实际设计方案不符,毕业答辩时学生往往连自己都不清楚这些节点的做法。

2.缺少必要的教学实践。从基础到屋顶,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知识难点的不断增加,学生急需将课本中学到的抽象的知识和内容,能够到实际的施工现场亲身体验,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对构造细部节点的理解与掌握。但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许多学校往往压缩构造课课时,教学过程为赶进度,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去施工工地参观教学实践的必要课时。

3.教材修编滞后。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建筑的设计方法、结构体系、材料体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材料的受力特点、连接方式发生根本了的变化,一些材料及做法已经很少使用。例如对能耗高、性能差、污染环境产品如粘土砖、普通钢窗以及湿挂石材、水刷石、斩假石、干粘石构造做法在教材里有不少篇幅在介绍,而现在国家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相关的知识内容却没有在教材里及时补充;加上建筑行业新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标准图集不断更新,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专业知识已落后于建筑设计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生就业与其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不相吻合,《建筑构造》教材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三、对《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经过学院三个专业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自身的体会以及毕业设计整体水平,《建筑构造》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加强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理解了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才会有学习好的动力。结合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介绍《建筑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以及本门课程在今后的建筑师执业过程所起的作用及重要性,采用最通俗易懂的实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贯穿课程学习的始终。

2.加强改革教学,更新教学手段。以建筑构造的原理作为教学的主导,抓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授,阐明材料与构造之间的联系;构造与功能要求,强调的是原理学习的主导作用。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而出现的新的构造形式,根本无法把每种构造做法讲清楚,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会改变。由于教材没有相关的配套习题,为配合理论教学,教学组依据每章节内容,结合注册建筑考试大纲及相关考题,编写相关知识点的课后习题,并根据知识点更替而不断调整,每章节讲完后,布置课后作业,加深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作业布置采用多种的形式,无论是现场调研还是制图作业,明确提出参观和汇报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建筑实例调查、分析,拍出各种不同图片并配以相关的构造节点设计,用多种形式完成调研报告,加深学生对具体的建筑构造节点的印象,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3.加强建筑构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建筑构造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建筑设计课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对建筑构造的兴趣。我们按照建筑设计过程需求的顺序来安排建筑构造教学,随着设计课程的推进,我们安排相对应的构造技术上的作业。例如在二年级下第一个建筑设计211课程中一草、二草阶段,相应安排结构模型概念设计以及不同类型的结构受力形式研究,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建筑结构体系、传力方式;在第二个建筑设计212二草阶段安排相应的外墙、楼板等构造节点设计,三草阶段则会跟进相关的楼梯、屋面细部构造设计。鼓励并指导学生将自己方案中的特殊节点进行构造设计并制作成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其方案的技术性表达能力。

4.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学校正在建设的工程,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式,把施工工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加强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在第三章墙体教学中,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通过现场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更直接地与课本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在第五章楼梯教学中,学生自己上课使用的建筑系馆楼梯就是学生的课堂,依照楼梯外观实例,结合已有的施工图,首先给学生进行讲解,明确节点详图应与实际看到的对应;然后根据所讲授内容,依据各自的建筑设计方案绘制楼梯节点详图。随着建筑新材料、新结构及建筑新技术的发展,新的建筑构造技术也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配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从建筑构造技术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些著名的建筑实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不仅学得主动,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往往注重对空间、造型的构思和表达的培养,建筑学专业教育呈现了重艺轻技的发展倾向,21世纪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建筑技术给建筑带来巨大的变革。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都是在建筑技术的研究成果上结合建筑构造设计来实现的。建筑构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纷繁复杂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构造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原有状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维菊.建筑构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岳鹏,等.技术新形势下的建筑构造课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26-13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JYB2011005)

作者简介:唐丽(1963-),女,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级高工,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技术。

作者:唐丽,乔晓燕

第二篇: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满足施工现场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应积极转变建筑构造课程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健全网络化教学平台等措施,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构造;实践性教学;网络化教学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施工工艺的出现,对应用性本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可供选用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而言,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技術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各构件间相互搭接的原理与方法;建筑物一般的装修类型和构造做法;同时注意建筑物必须满足防潮、防水、隔热、保温、隔声和防震等功能需求。

建筑构造课程与施工现场密不可分,实践性强,学生缺少相关的感性认识,与其他的专业课相比较,显得很枯燥,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另外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开课较早,内容繁多,再加上一些节点构造图,对于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讲,入门确实不易,教学难度很大。

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构造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生需要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与施工现场所看到的构配件相对应,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构造做法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计划指定时,将建筑构造课程设置为纯理论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造成重理论轻实践。

(2)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一些传统的构造做法逐渐被淘汰。尽管教材不断新编、并补充新的内容。但是新编教材需要时间,导致新编教材的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例如实际施工中已经淘汰的实心粘土砖、水刷石地面、湿挂石材幕墙的做法以及木窗、木门的构造做法在教材中任占主导。然而,如新的构造做法如绿色建筑、环保建筑、智能建筑未被及时的补充收录。再加上建筑行业的建筑规范和规则条例不断更新出台,教材中出现的规范要求与施工现场实际采用的有明显差异。导致学生还未走出校门,所接触的专业知识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三、适应新要求,建筑构造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措施

〈1〉加强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教学,把施工场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理解和消化专业课知识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填充墙和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将课堂搬到在建的图书馆施工现场,学生通过观察现场施工,获得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在楼梯教学中,学生上课的教室就是最好的例子,依据已有的楼梯外观,先让学生自己绘制楼梯的平面图、剖面图,然后讲解楼梯的基本组成、楼梯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在屋顶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到高楼层处俯视裙房屋顶,讲解屋顶的排水方式以及有组织排水屋面的排水原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建筑构造模型实验室供学生观摩。将常见的基础构造、地下室构造、墙身构造、隔墙、地面及墙面装修、顶棚装修等常见的构造制作成实物模型,陈列出来,以供学生随时参观学习。实物模型缩短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调查和完成构造课作业,作业布置采用多种形式,无论是现场调研还是平时的制图作业,明确提出参观和汇报要求,将学生以单元划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建筑实例大量实地调查、分别拍出各种不同的图片,并配以相关的构造设计,用多媒体形式完成相关的调研报告,再进行集中讨论与讲评。加深学生对建筑构配件及节点构造做法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处处留心的职业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使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明化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PPT教学模式的再升级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不断催生出新的构造形式。如果教学模式陈旧、知识滞后于现实发展,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提供图、文、声、像等直观信息,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知识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加强了实践性教学。

由于现场教学不易找到与教学同步的工地,所以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把现场搬进教室的做法,即教师可以到建筑工地拍摄相关的照片和录像,收集影像资料,通过筛选和整理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演示。

四、加强构造课与设计课的对接

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紧密,通过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来提高建筑构造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周或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以建筑设计作业为基础,完成多层住宅或中小学教学楼的施工图设计, 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绘制方法。使学生建立起节点详图应与设计对应的关系,在不断深入和完善设计的过程中,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从中体会到掌握建筑构造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建筑设计中主动解决构造问题。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对构造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理解建筑方案与构造及技术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建筑构造课程特殊的课程性质,决定了与建筑实际密不可分,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补充和完善新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施工现场引入课堂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使学生尽早摆脱单纯听讲、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讨论的主动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岳鹏,赵西平. 技术新形势下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 1).

[2]唐丽,乔晓燕.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改的思考—《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J].中外建筑,2012(2).

作者简介:

万治清(1984-2),女 ,宁夏银川人 ,银川能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工程师,本科,建筑工程技术。

作者:万治清 马晓霞 杨丽美

第三篇: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建筑构造”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文章从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方面着手,阐述了各种教学法在“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 建筑构造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法

[作者简介]卫国芳(1976- ),女,山西平陆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教育;张海燕(1975- ),女,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教育。(河南三门峡472000)

一、高职“建筑构造”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建筑构造”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掌握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文字叙述多,图多,数理推导少;内容涉及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覆盖面广,各章节独立性强;技术标准多,应用性强等。现行的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实训,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完全满足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往往一个学期结束,学生不仅对建筑构造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常用构造的做法不太熟悉,而且对实际工程的构造处理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毕业后缺乏对岗位的适应性。为提高“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必须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具有某种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筑构造”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展开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品的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学生能够使用互相合作、富有创意、生动具体的方式进行学习,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一般分为:确定项目任务、学生制订计划、方案的实施、学生评估、教师总结等步骤:(1)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把学生分组,确定项目的内容及任务要求。各组项目要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比如同是楼梯设计,就可以让不同的组选择不同的楼梯形式,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既都运用到了楼梯设计的知识,又体现出不同,这样在各组之间可以强调对比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能力。(2)学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项目确定以后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实施计划并讨论实施。在这一阶段,教师改变原教学过程中的传授主体地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可在必要时提供学生一些建议或帮助。项目的确定要难易适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服务于教学。(3)学生评估。各小组完成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估,学生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评,另一个是互评。针对某一小组的项目,小组项目负责人要针对自己项目计划的制订以及完成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包括计划制订的依据、原则等;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就项目整体情况作总结发言。(4)教师总结。教师在总结学生评估内容的时候,要肯定学生评估发言时的积极性,注意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最佳方案。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巩固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建筑构造”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在屋顶防水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工作任务“设置防水层”,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设置屋顶防水构造。学生接到任务后,进行分组讨论,明确任务并制订计划,通过查阅建筑规范、上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明确防水构造的类型及相应做法,同时结合实际工程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分析本组建筑物应设置哪种防水构造。同时,学生还要了解有关防水构造的新做法、新工艺有哪些。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评价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防水构造做法的知识。通过这项工作任务,使学生能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置屋顶防水层,在掌握屋顶防水构造做法的同时,不仅了解了防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前沿知识,锻炼了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还提高了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协作的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是让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情景,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岗位意向来确定他们在模拟情景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在图纸会审这一教学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学习法,让学生代表不同的单位,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

运用角色扮演学习法,不但使学生对其所学内容的认知得以巩固,提高了融会贯通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将职业意识寓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它在学生就业之前,营造出一个在校内的“模拟岗位”,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4.启发引导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指导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方法。例如,教师提问“如何做才能确保屋顶不会漏水?”这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以此话题为起点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正确的构造做法。

5.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向学生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即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工程进行案例教学,根据具体工程案例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使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从而使学生感受真实工作情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公关能力。

6.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总结四个阶段进行。在实际中,教师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按照实际工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比如,学习吊顶构造时,教师准备施工吊顶所需材料,然后对施工操作过程进行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最后总结。四阶段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现场边学边做,教师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教中学,学中教,使学生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升华。

三、结束语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急需一批会施工、能管理的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构造”课程作为高职建筑类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在培养学生进行图纸识读和构造处理的通用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教无定法,为提高“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当然,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爱云.建筑构造[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卫国芳 张海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论文范文下一篇:军事气象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