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蒋勋在线阅读

2023-03-31

第一篇:生活十讲蒋勋在线阅读

生活十讲

内容简介

新价值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

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

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

信仰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

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

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

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

爱是一生的功课;

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

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

由此我们可以 重拾生命的信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沉思》《徐悲鸿》《齐白石》《破解米开朗基罗》《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等,散文《岛屿独白》《欢喜赞叹》《大度 山》等,诗作《少年中国》《母亲》《多情应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来日方长》等,小说《新传说》《情不自禁》《写给Ly’S M》《因为孤独的缘故》《秘密假期》等,

朗朗读书会:

QQ群:215125846(1群) 198022618 (2群)

1.每周日下午两点至五点,风雨无阻。

2.免费赠送主持人记录员咖啡,免费赠送所有成员柠檬水。

3提供交流平台,思考空间,让每个参与者均有收获。

【第14期】 《生活十讲》

形式:主讲+讨论

时间:2012年7月29日 周日下午14:00-1700

地点: 武汉洪山区关山大道光谷软件园A7栋裙楼一楼DEMO 咖啡

主持人:淡淡

《生活十讲》是台湾广播节目“文化广场”的结集,安抚过监狱中很多绝望而困顿的人。在台湾,蒋勋的讲座常常是一票难求;而文字的传播无远弗届。在本书中,作者娓娓道来,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体味生命的过程。 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理性时代,而神话的缺失,却过早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想象力。爱是一生的功课,如果可以真正诚实地面对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情与欲的挣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来

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绿色和有机的生活。

蒋勋的文辞优美,直指本质,悲悯却并不忧伤。在这个问题迭出的时代,带给我们一种发自内心、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主持人简介:吴越淡淡,女,70后,从事15年护士职业后转型文字编辑,隐形人咖啡馆掌柜,隐形人读书会发起人。阅读题材不限,属于捡来便读类型。先后主持《阅读徐志摩》、《小团圆》、《偷书贼》、《灿烂千阳》、《此生未完成》等读书会。

朗朗读书会:

QQ群:215125846

1. 提供交流平台,思考空间,让每个参与者均有收获。

2.免费赠送所有成员柠檬水。

【第15期】 《牧羊人奇幻之旅》

形式:主讲+讨论

时间:2012年8月12日 周日下午14:30-17:30

地点:武汉 洪山区 光谷步行街 西班牙风情街 D328

最低消费15元/每人

主持人:南宫小悠

个人推荐:

《牧羊人奇幻之旅》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我觉得在简单的故事中,却有很大的人生哲理存在。 其实看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那个牧羊少年我会放弃我心爱的羊群,而去寻找『宝藏』吗?这整个故事的架构无非是让人想到梦想……

当我们有梦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非常的快乐,可是当我们决定追逐时,却又踌躇不前难以下决定,或许这是我们对于『梦想』的恐惧吧!因为我们都知道『美梦不一定成真』。可是当我看着本书的同时,我觉得牧羊少年最后虽然发现宝藏就在他家门前的树下,虽然绕了那么大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但我相信这一段旅程所获得的人生经验,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宝藏。简短的描述所见的感觉,推荐给大家这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书。

这是一本当你在迷惘时的指南针,天命、信仰、梦想、爱心、实践,是牧童少年探险终而如愿以偿的凭籍;生活在多变复杂的社会,很多时候我们忘了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听见了自已心里的声音,但是却没有勇气去相信它、接受它;这本书鼓舞、增强人们探往自我内心的勇气,就像书中不断强调”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因为要收获便要给予,牧羊少年为了去找寻宝藏,不惜一切代价,在去找寻宝藏的路上,困难重重,但他并没有沮丧,灰心,自暴自弃,明白了这宝藏的意义,达到了成功的彼岸。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为什么世间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就是他们的选择,选择失灰心绝望的那他就永远失败,听天由命,自生自灭;相反,选择努力,坚持不懈的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其实这一切都很简单,成功来源于心中坚定的意志,毅力,即使有些人觉得渺小,但只要坚持,它们便会在你心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和美丽的光芒,开启你心中的宝藏,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看完书,我把书轻轻地抚摸了几下书的封面,看到封面上的那个牧羊少年,身后跟着几只绵羊。把书放回书架后,我回想着那个牧羊少年,背影虽然模糊,但是有对天命的执着……我的这个暑假,注定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因为有了《牧羊人少年奇幻之旅》。

南宫小悠,原名隐修,摄影爱好者,喜爱设计,对各种哲学、艺术等感兴趣,希望能与各位进行各方面的知识与兴趣的探讨。

大梦光谷新店地址:

光谷步行街 → 西班牙风情街(很多欧式钟楼拍婚纱照的) →

斗牛士广场(尽头) → 童装巴拉巴拉和海澜之家(靠车行道)之间的入口(没错一个小门) → 上到3楼 → D329(上楼就看见啦) 旁边是VOX的音乐教室(不是LIVEHOUS),呵呵

朗朗读书会:

QQ群:215125846

1.每周日下午两点半至五点半,风雨无阻。

2.免费赠送所有成员柠檬水。

3提供交流平台,思考空间,让每个参与者均有收获。

【第16期】 《秘密副作用》

形式:主讲+讨论

时间:2012年9月23日 周日下午14:30-17: 30

地点:武汉 洪山区 光谷步行街 西班牙风情街 D328

主持人:微笑感恩

最低消费15元/每人

内容简介

《秘密副作用》内容简介:全球畅销书《秘密》倡导的“吸引力法则”,被无数读者奉为“心想事成”的必读经典。

《秘密》的推荐者,著名作家李欣频利用5年的时间,在心灵修行的路上探索不懈,当她实践“吸引力法则”遇到各种障碍时,《秘密》书中隐藏的问题也一一浮现,于是李欣频决定把亲身领悟的心得整理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吸引力法则”的实践者。

《秘密副作用》中不仅有李欣频对“吸引力法则”的全新深度解读;10篇旁征博引,说理精辟的美文,更是对《秘密》书中易误导读者的10点做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敏锐的觉察和科学的讲解能有效带领读者找到实践“吸引力法则”时失败的原因,进而帮助大家真正获得显化梦想之道。

作者简介

李欣频

中国台湾女作家,19岁成为台湾的文化地标——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被誉为华语世界“文案天后”。

至今出版了27本畅销书,《诚品副作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等多本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台湾政治大学广告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并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

她是情感世界的文字精灵,平均一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最多时一年举办100多场讲座。

她30多岁游历过近40个国家,担任多家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将其经历挥洒自如地转

化为无限的文字。

【主讲人介绍】

本次读书会邀请到微笑感恩和大家一起分享。微笑感恩是一位平和淡定的身心灵老师。他从2008年接触吸引力法则,之后走上灵性成长道路。从吸引力法则到当下的力量,从一念之转到零极限,从内观禅修到静坐冥想,从内在小孩到自我觉察,从佛学到基督,从塞多纳释放法到情绪释放技巧等等,都有一一去了解,体验,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灵性道路。以前在深圳有组织和参加读书会,冥想聚会,心灵分享等,在某论坛常年解答朋友们的困惑,定期参加深圳义工服务,照顾临终病人,老人孤儿,残障朋友等。

现在专注于疗愈自己、追寻内心喜悦而活。接触身心灵成长这四年来,目前微笑感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无比感恩能走上灵性成长之路。很期待能够在武汉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四年来灵性成长的历程,一些好的灵性书籍和方法。

祝愿我们都在灵性成长的道路上收获喜悦和平静。

目录

缘起

第1篇 正面思考≠正面感觉。并非由“心像”或“思想”产生吸引力,而是感觉与情绪! 第2篇 人们不知自己真正要什么,于是“心想事成”就成了灾难!

第3篇 你想要的,你现在身上就有!

第4篇 你想要的,如果你现在身上没有,就算“假装”也吸引不过来!

第5篇 你的许愿,会受限于你的想象力不足!

第6篇 丰足吸引丰足法则:当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东西的时候,你原来需要的人事物, 反而倒过来需要你!

第7篇 越努力只选择“正面”, 对等的“负面”就直接进家门,躲都躲不掉

第8篇 不判断、不选择、不惯性反应、正负全然接受;在两极之上才是创造的源头! 第9篇 “期待”就是把你带离当下,本身就是错误的创造法则!

第10篇 生命蓝图高于创造法则之上

主持人简介:吴越淡淡,女,70后,从事15年护士职业后转型文字编辑,隐形人咖啡馆掌柜,隐形人读书会发起人。阅读题材不限,属于捡来便读类型。先后主持《阅读徐志摩》、《小团圆》、《偷书贼》、《灿烂千阳》、《此生未完成》等读书会。

大家好,我是罗丹,与法国著名雕塑家重名,也同他一样,挚爱艺术.大家也可以这样理解,罗丹是罗纳尔迪尼奥与乔丹的结合,是的,我热爱体育,尤其是足球和体操.体育竞争和电影有相似之处,给我一种视觉冲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书带给我的绵绵不断的思想.我喜欢挑战,但更喜欢享受我所做的努力,体验比赛带给我的新鲜和快乐.我是快乐的,也是勇敢的,我喜欢帮助别人,我希望带给朋友微笑与勇气,让我们一起快乐地生活.

第二篇: [《生活十讲》读后感]

今天,我想给大家谈的是《生活十讲》这本书,《生活十讲》读后感。书作者蒋勋,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曾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在艺术论述、散文、诗歌、小说等方面均有建树。

作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历经十年在台湾一家电台主持了一个名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每周一次,谈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最后,根据录音整理出了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等十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台湾与我们同属一个文化根基并且有着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所以蒋勋在书中所讲到的东西我觉得与当今大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我就书中关于新价值、新伦理、谈物化这三个方面的精辟论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关于新价值。作者认为现在社会一切都在商品化。我们提到的价值观,重点不在于年轻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以电视节目来说,媒体关心的是有没有广告,会不会卖?这就会让孩子模仿到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买卖”作为价值判断。社会在制造商品,人也变成商品,在商品化、消费化的鼓励中,就会产生对于戕害生命无动于衷的结局。这让我想到这几年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大头娃娃”、“毒奶粉”、“毒大米”、“假疫苗”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黑心的企业主为了赚钱狠心把别人的婴儿命来丧。作者认为如果要检讨的话,就应该是整体的、全盘的检讨,而不是在个体行为上。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以传销为例,虽然传销在国外发展的很好,很正规,但与中国的这种土壤一结合,却产生了一个怪胎。我的几个亲戚朋友都曾被传销搞得倾家荡产、反目成仇。加入传销的人都好像中了魔一样,欺骗的全是亲戚朋友却无丝毫愧疚。甚至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利益失于管理甚至姑息纵容。我们这个社会在价值信仰上确实需要认真反思了。就像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看到中国人面对自己的同胞被害麻木不仁一样,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对社会上错误的价值倾向无动于衷,甚至认同、模仿。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作者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做自己。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回到国内,写他回国时的感受。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与一位当副市长的老同学见面,这位老同学对待饭店服务员的态度有点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他有点看不下去,读后感《《生活十讲》读后感》。本想改变一下老同学的观念,说他在国外也曾经干过服务生,并且国外的人们对他很尊重。这位老同学听后黯然神伤,他以为启发起到了作用,谁知这位老同学竟然长叹一声说:“你比我们都优秀,到国外还受这种苦,早知如此,还不知在国内发展呢!”他哑然无语。

二、关于新伦理。我们在看很多社会事件时,会从法律的角度,看到一个加害者,一个受害者。可是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对于一件事情,除了法律观点之处,还会有道德、文化、宗教观点,任何一种观点的偏废,都是不好的。社会本来就需要平衡,不可能只有某一部分,只有法律没有办法完完全全让人类的文明变好,只有道德或只有文化,一样是不可行。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地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当人们没有内省能力,忙着指责别人时,他迟早会用不同的方式杀人,甚至法律也是在杀人。今年3月23日,福建南平人郑民生因恋爱多次受挫,图谋报复泄愤,竟迁怒无辜,选择在学校门口行凶,持刀连续捅刺,致8死、5重伤的惨剧。如此惨案,我国近几年频繁发生。内省能力需要教育,并不是天生的,如果教育没有引带出个人的内省能力,最后却要求他自省,我们就是杀人凶手。就好像我们读到报纸上写,杀人凶手看到对方死掉还会微笑,所有人都毛骨悚然,痛恨得要死;可是他在电玩游戏里,不就是如此,打到一个人死掉,他当然微笑,因为他可以得分、得到奖赏。我们不可能不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东西,全世界都是如此,因为里面有商业利益,有利益就会有人做,包括色情片、暴力游戏。如果我们用“因果”的概念来看这些问题,要改变“果”就要改变“因”,如果我们对于“因”无能为力,这个“果”也是理所当然。

三、关于物化。作者指出经济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平衡的力量。物质与人文是两个极端,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中国历来都重视抑制商人,以防止官商勾结。如今抑商主义不复存在,反而空前“重商”。整个社会对于价值的判断只有一种标准:有没有商机?当土地的划分、开发、建造是为了便利财团,就会发生滥砍滥伐、过度开发、水土破坏的结果,让许多无辜的人受害。而若是放任重商主义继续发展,最后受害的会是全部的人,不只是一般老百姓,连财团本身也要受害,在冤冤相报的过程中,自尝恶果。我曾看过这样的报道,好像是在浙江,某医院有个脑外科博士,医术精湛,医院却无法容纳他,原因是他医德太好,太过于为病人考虑,不该用的药不开,并且影响到同事无法创收,最后,无奈地飞往国外从医。我们谁会保证永远不去医院看病?当你去看病的时候,医生为了能从你这多赚钱,把不需要的药都用在你身上,甚至于对你有害的药也用在你身上,你不感到后怕吗?在当你没有花费很多在培育人文与精神的美,没有传承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时,你的股票增值、房价大涨、企业营收数字越来越高,但是你的下一代可能为了解不开的三角感情而谋杀、为了买手机而抢劫、为了一场口角杀死双亲。杭州的“富二代”无视行人生命仍在市区道路上飙车,河北的“官二代”撞人后逃逸被拦截后竟然说出“我爸是李刚”,一件件事情让人看了心痛。

为避免人被物化、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伦理道德、新价值观,我们要找到一股能够制衡的力量,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熏陶,从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说的。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我国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老百姓,也都强调要遵守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比如说,偷盗、抢劫他人财富而致富,谋财害命而致富,凭借权势霸占他人财富而致富,投机取巧而致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而致富,贪污受贿而致富,巧取豪夺而致富,欺蒙拐骗而致富,不当得利而致富,敲诈勒索而致富,如此等等,都属于“不义而富”的范围。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地争相修建孔子学院,西方人士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只有通过修身、培育人文情怀、提高管理和领导才干、体会博大精深的伟人智慧、修炼广阔的胸襟,方可成就伟业。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去看看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的讲座,对我们很有启发。

谢谢大家!

第三篇:《生活十讲》读后感

《生活十讲》读后感 蒋勋老师在《生活十讲》这本书中提到:“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今天分享给大家。

我们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为杯子是空的;

我们能住在房子里,也因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是“无”。回首往昔,我们都是从一张白纸,每日不断的拼搏积攒、完善充实着这张人生画卷。

经过学校知识的洗礼,终于踏入了朝思暮想的社会,然而这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不会。“PBL项目学习、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周五不用背书包的校本课程“都是一个个大写的问号,但永远铭记着踏入单位时所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东西我都不会,但是我愿意学,这或许也是年轻的资本吧!“时隔多年,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到后来都明白了,更深知教育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学习成长之路。教育不是在教书,事实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放假期间刷到不少关于马云的段子,“我从来没有碰过钱,我对钱没兴趣,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元,是我当老师的时候。”一旁的主持人更是强忍着笑容,留下了沉默的眼泪。而另一个“网红小马云”更是被团队炒上了天,凭借着一张“马云的面容”年纪轻轻经历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便被抛弃,回归正常生活的他连100元钱都分不清,一口666说的却是轻车熟路。不禁让人感叹,让人联想起所学过的《伤仲永》,也有不少网友评论道:“他不过是长了一张马云的脸而已,哗众取宠,哪有什么真才实学!”

《生活十讲》中提到:“当众人在指责一个人的“恶”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恶意是在众人之中,而且众人的恶意是杀人的动力,这是很恐怖的。如果没有刻意的炒作,我想这个年纪的“小马云”应该是在学校踏踏实实的学习成长,而不是满口说网络用语,使用着“大风刮来的钱”,最后对钱没有准确的定位概念,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轻而易举的被有心人士煽动。”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实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的做自己。

我对过去的东西没有过多的眷恋,船过水无痕,不想再听,也不想再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四篇:蒋勋文章摘抄

蒋勋文章摘抄——“够了”的快乐哲学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宝马或雪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有,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

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其实不一定。

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有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内,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自在出来,这就叫圆满自足。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安分地做自己。他们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挞店,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这里头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有满足感吧!

譬如在巴黎还有一家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种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第五篇:读蒋勋《孤独六讲》有感

别致的“孤独”

——读蒋勋《孤独六讲》有感

“孤独”这个词,已经在文学作品中被演绎过无数个版本。彼时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所著的鸿篇巨制《百年孤独》,今有知名媒体人刘同讲述励志故事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如果再去谈论它,似乎有些文艺青年卖弄矫情之嫌。然而,当我读到蒋勋写的《孤独六讲》一书时,却从他的文字中再次领受到了孤独的新意。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开篇这一系列对孤独鞭辟入里的剖析,像一连串激越的鼓点,在我心底击起了一阵劲烈的回响:啊,原来孤独还可以划分出这么多种类别。书中,作者从情欲孤独、语言孤独、思维孤独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全方位阐释了孤独这一人类害怕却又无法逃避的事物最核心的实质,让我们了解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今这个“愈来愈孤独”的社会。

“人类语言的极致其实是一种孤独。”这是作者在《语言孤独》一章中抛出的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观点。起初有些不解,如果说缄默不语的人是孤独的,而终日高谈阔论的人,怎么可能孤独?然而,静心凝思,才发现蒋勋的视角确实很“毒”,可以直击喧嚣背后的虚无。就像大多数人喜欢在社交场合中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享受那种引人瞩目的感觉。而当别人各抒己见时,他们的耳膜却像产生了一种屏蔽信号,即使回应,也只是出于礼貌地附和几声,极少去认真思考别人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自己说到最后,也只剩下重复嘴巴开闭的动作而已,仅仅为了保持那可怜的存在感。

谈到“思维孤独”,作者归结为“不可思不可议”。仔细揣度这六个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那些超然物外的诗人。无论隐遁山野,抑或垂钓溪边,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而恰恰是这种彻底的孤独,往往能孕化出一种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人得以更加专注地思考,更加纯粹地感受,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譬如李白,清冷的月色下,一人一桌,一壶一盏,他非但不觉孤独,反而乐得逍遥自在,进而吟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传诵千古的佳句。李白的孤独是饱满而充实的,而当下的现代人,又是怎样去面对孤独的呢?为了排遣空虚和寂寞,大家总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花样繁多的社交活动中,喝酒、K歌、泡吧,然后迫不及待地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可最终的结果,却往往如歌手庾澄庆在《叶子》中唱的那样:“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待曲终人散,一切归于沉寂,孤独感依旧如期而至,而且反而变得愈发强烈。

事实上,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孤独是一种沉淀。在独自喝茶散步、独自思考生活、独自面对得失时,我们可以让心灵释然,让思辨明彻,诚如知名学者刘瑜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所写:“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书画工作室创业计划书下一篇:上海市经纪人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