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论文

2022-04-1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市场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它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提倡和探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道路和模式的笼统称谓。无论是市场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都经历了一段计划和市场不断较量,最后选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论文 篇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分析

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中“走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部分。经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侧重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从试题类型方面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该部分内容都有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重点复习和深刻理解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要学会正确判断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基本手段,学会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要把握“一个关系”“一个治本之策”“两项保障”“三个基本特征”“三种手段”。“一个关系”是指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一个治本之策”是指规范市场秩序。“两项保障”是指从市场秩序维护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理解如何弥补市场缺陷。“三个基本特征”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三种手段”是指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这些考点。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呢?这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必须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

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另一种是计划。

3.市场配置资源

(1)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市场怎么配置资源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要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来配置资源。具体如下图所示。

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考查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29题以“跑步热”为背景,考查了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的缺点: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例如,药价虚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成本、虚定高价所致,这句话就表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弊端。

4.市场秩序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1)国家

运用经济、法律、道德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秩序。

(2)企业

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3)消费者

每个消费者都应该遵法守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

在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二者缺一不可,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在以前的教材中是这样论述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后来改变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基础”到“决定”的改变,凸显了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强烈意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政府的作用,而是意味着要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不能认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在考试中,有的同学对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其实,我们可以从关键词来判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如含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利率、财政与税收、国债等关键词的宏观调控就属于经济手段。含有立法、司法等关键词的宏观调控就属于法律手段。含有命令、规定、审批、行政许可等关键词的宏观调控就属于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3)不能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宏观调控。

作者:王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论文 篇2: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分析

[摘要]市场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它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提倡和探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道路和模式的笼统称谓。无论是市场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都经历了一段计划和市场不断较量,最后选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思想有很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似的地方,当然两者也存在着差异,通过对两者的思想进行比较,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其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27

市场社会主义是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潮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其在西方的思想舞台上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新兴起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才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讨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我国进行,我们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探索,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不断完善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两者的比较和思考,必定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借鉴。

1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定

市场社会主义概念是相对于美国的“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的“计划社会主义”而产生的,它以超越资本主义和传统的社会主义为目标,将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应用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即强调市场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主张公有制形式在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期待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会公正、平等、民主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在经济学上,市场社会主义被进行广泛的定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雷戈里和斯图尔特按照所有制、决策机制、调节机制、激励机制四个因素,认为:“市场社会主义就是以生产资料公共所有作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决策采取分权制并对市场机制加以调节,兼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来推动参与者实现这一体制的目标。”[1]英国索尔·艾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等人则侧重于市场这个手段和社会主义的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便是我们所指的市场社会主义。”[2]面对多种多样的定义界定,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把市场当作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而不具有社会制度性质,将市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率的优点与社会主义制度融合,可以促进社会的完善和发展。《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界定,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公有或者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下集体智慧的结晶。面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对生产力水平的阻碍,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道路,邓小平曾经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八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改革实践,在经济领域的一次重大的突破。

2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21出现背景差异

市场社会主义,特别是当代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各种新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经济背景和社会制度环境有着本质的差别。

市场社会主义处于私有制和发达市场经济制度之上,其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本质在于通过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弥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实现社会公平。市场社会主义作为目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目的是为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指巨变和解体后的苏东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这里特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型过渡到社会主义所建构的理论,因此其背景都建立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背景之下。由此可见它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是如何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而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价值目标,比如关注如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微观体制,在不问背景及效率的条件下,实现其“社会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与此相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上,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在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更好地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的成果,是一种力图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优势的经濟体制,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22经济基础差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其他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和完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它的控制上,可以有效地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稀缺资源和关键领域显示出其特有的地位,为更好地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保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这一“中性机制”对各种经济信号进行及时、灵活、准确的反应,提高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公正和平等”。

而市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之上的,有学者对它进行了精辟的概括,称其为“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用劳动为特征的市场经济”。[3]由此可见,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制度特征。这些特征也构成了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各种理论思想所面临的制度基础。在这种制度下,竞争性市场是经济的调节者,价格在市场上自发形成,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法则运行,这些都应该是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如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严重弊端和矛盾,如何缓解资本主义经济所造成的剥削、压迫以及所导致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23宏观调控的差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种机制是一种整体性的资源配置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排除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涉及国家宏观经济的问题都需要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去调整、弥补和克服。社会主义是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的,不可能通过市场经济的自我发展最终实现,必须通过宏观调控,运用政府的财政、货币和收入等措施和手段,调节社会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但是,市场社会主义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作为生产者生产什么,怎样生产都是由资本家进行调配,对于宏观调控的作用仅仅局限在解决市场带来的种种弊端,市场社会主义发展到当代,其各种理论模式对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都做了严格的界定,例如其明确指出政府只能通过指导性计划对某些信息失误和协调失误进行补救,再如约翰·罗默曾经说过:“必须区分两种类型的经济计划:用于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的计划和在市场还不失灵时用于取代市场的计划。”[4]不仅如此,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强调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态度不同,市场社会主义在其发展不同的阶段各种模式对于宏观调控的作用强调程度有着逐步缩减的趋势,这更体现出两者在宏观调控上认识的差异。

24根本目标不同

不同理论基础决定了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必然存在本质区别: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力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以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社会主义,则着眼于追求“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们认为,之所以将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追求更大范围内的平等和公平。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由于资本主义的自身弊端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拥护者们试图通过“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不良现象。

与此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了追求共同富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从来就不是社会主义的要求。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穷奢极欲的挥霍而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運用。”[5]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明确把共同富裕作为必须坚持的两条原则之一。

除此之外,两者在分配制度的观点和理论实践结合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以上的诸多差异才让我们对两种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坚定信念。

3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的意义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在诸多方面都体现出各自独具特色的观点,但是两者共同追求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以及不同的思想观点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促进共同发展。有借鉴才有超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自党和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教训,同样我们更可以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各种模式中得到大量的启示。

3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早期市场社会主义在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等国家的实践中已经证明,“计划—市场二元机制”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种两全其美的方式并不存在,只有充分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机制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比如作为市场社会主义标志性开端的“兰格模式”,其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模拟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中,只存在“一个消费品和劳动服务的真正市场。但在劳动以外没有资本货物和生产资源的市场,资本货物和劳动以外生产资源的价格因而是广义的价格,即只是为了会计目的确定的现有选择的指数”。[6]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不存在真正的市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中央计划局模拟市场机制来完成资源的配置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方式的实质其实就是在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前提下,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中,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还是仅限于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没有根本改变。这启示我们吸取早期市场社会主义的失败教训,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转变,也证明我国成功找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点。

32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前文提到,市场社会主义对于公有制的态度随着理论的发展逐渐弱化,并且问题在各国的实践中逐步凸显。比如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实践中,由于普遍弱化甚至是放弃公有制这一根本经济制度,导致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陷入了生产持续大规模滑坡,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等。私有化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外资涌入国民经济命脉领域,出现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比如,匈牙利在私有化的过程中。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间获得了9400福林,但其中只有一半真正上缴国库,另一半都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流失,由此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加重,所以私有化并不必然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而会是产生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虽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更强调公有制,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将它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中国吸收借鉴市场社会主义的积极成分,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我们希望并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将取得更多喜人的成绩,我们将继续以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Gregory Paul R,Stuart Robert C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llege Div,1985

[2]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

[3]Schweickart David,James LawlerMarket Socialism: An Advocacy[M]//Ollman BertellMarket Socialism: The Debate Among Socialist,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1998

[4]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Lango O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36,4(1)

[7]约翰·伊特威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许明月,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黄阳平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新思考[J].兰州学刊,2005(1)

[12]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M].段忠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3]纪军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江春泽,张德修南斯拉夫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15]吕薇洲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比较·借鉴[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5

[16]刘明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比较·借鉴·超越[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7]赵云姣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7)

作者:刘雪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论文 篇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真谛分析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服从和服务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决定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源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从根本上揭示了商品经济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真谛 物的依赖性 人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充满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使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魅力和价值真谛究竟何在?现实中的人们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经典阐述中找到答案。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决定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自由是一种选择的自由。生产者可以自主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销售者可以自主决定把商品卖给谁,以什么价格卖;购买者可以自主决定购买谁的商品以及购买的价格、数量。但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人的独立性的体现并以经济主体的独立为前提条件,没有得到法律切实保障的独立的地位和产权(包括法人财产权),是不能实现选择的自由的。

市场经济的平等特征是人的独立性的引伸。因为独立,就意味着不存在谁服从谁的从属关系,这正是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的本义。平等也是人的独立性的要求,没有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就会出现一方强制另一方,另一方的独立性就将丧失。

人既然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和对单位的依附关系,获得了相对的独立自由,并与经济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那么他们的联系就只有靠他们的共同意愿、允诺和遵守的信用来维持。共同意愿的形式化就是契约。契约本身就意味着双方地位的独立平等,没有一方强制另一方,而是共同意愿的达成。

市场经济主体摆脱了血缘宗法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自主经营的权力。为了保障经济主体独立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保持主体权力与义务的均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人人都须接受同一的法律标准的约束,以法制治理社会,管理经济。这就是法治。

经济主体的利益独立,必然使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展开激烈竞争。独立的经济主体对机会平等和扩大选择权的追求,必然冲破各种形式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壁垒,打破资源的制约和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不断扩大市场的开放度,使社会分工和协作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源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其核心机制即资本——劳动间的对立统一机制,又包括供求、价格、竞争等外部机制。资本和劳动的紧密结合根源于二者对物的共同的依赖性,即它们都是通过商品、货币、价值、剩余价值、交换价值等来表现、实现和确证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根源于二者利益的相对独立型,即劳动收入——资本增殖额之间的矛盾。商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以及供给者需求者内部的竞争引起的供求与价格的波动及其相互作用,源于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竞争是各个经济主体互相排斥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过程,它来源于主体利益的分离性和机会(利益)的有限性,这是因为主体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竞争就无从发生。而没有竞争,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就会停止,价格规律不能实现,市场效率就无从谈起。价格的变化是买卖双方利益的变化,主体没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意愿与权力,对价格的变化就不会有灵敏的反应,价格上升不会增加供给,价格下降也不会增加需求,价格对供求的调节作用,价格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也将丧失,市场将停止运作。

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从根本上揭示了商品经济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区别

“人的依赖关系”阶段是人的发展的最早的阶段。人的发展是与两种不同的“依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其一,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动物般的依赖;其二,就人与人的关系来说,表现出个人对共同体的绝对依赖。“人的依赖关系”决定了经济主体没有独立自主的地位,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或者是不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或者是依靠超经济强制或欺骗维持的不等价的劳动交换。人所借以发展自身的经济形式只能是自然经济的生产形式。而在人的发展的“自由个性”阶段,人不但摆脱了对人的依赖,而且摆脱了对物的依赖,“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产品因其极大丰富而像空气和阳光那样失去了交换价值,个别劳动已直接是社会劳动,无需进行劳动交换。人所借以发展自身的经济形式无疑是借助于产品经济的生产形式来实现和保证的。惟独在人的发展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人摆脱了对人的依赖,生产者有了独立的产权,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生产者只有依赖于“物”,即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等才能不断地促进社会再生产,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所借以发展自身的经济形式除了商品经济以外,别无它途。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市场经济的效率之源,是市场经济能够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的内在秘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说明了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它。“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历史作用就在于促进人的独立性的生成”,为人向“自由个性”阶段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了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正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真谛和终极价值。

目前,从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实际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远未健全和完善,它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应有的价值还远未展现出来,并且由于各种难以预料的主观、客观、历史、现实、内在、外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它的价值的实践与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曲折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历史终将证明,它将不断地、顽强地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真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104.

[2]许庆朴.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1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21.

作者:付应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管类专业平台经济法论文下一篇: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