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溺爱孩子的事例

2023-02-02

第一篇:关于不溺爱孩子的事例

孩子不应溺爱

“爱子乃人之天性”,尤其对独生子女更是如此,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体现着给予。孩子感受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的满足,从而产生向上的力量。爱又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由于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在感情上就产生共鸣,在思想上愿意与父母交流,就会把父母当成知心朋友,乐意接受教导,使孩子处于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此时对孩子的教育就成功。

但爱是有讲究的。现在我们的不少家长对子女的爱确实是过分了,是溺爱,主要表现:

1、舍不得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加分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自己当成“孺子牛”,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宁可节衣缩食,也咬着牙使孩子生活在优裕的物质生活中,使孩子从小要什么有什么,要怎样就怎样,为所欲为地追求物质享受,而难于同情父母的疾苦,珍惜父母的劳动。2、舍不得孩子吃苦,事事包办代劳,从小开始如洗手帕、洗手洗脚、穿衣、戴红领巾、叠被、扫地、洗碗等完全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也包办代劳。稍大了,又要让孩子集中时间学习,家务劳动不让沾边,从而养成懒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厌恶劳动、不劳而获,挥霍浪费的纨绔子弟的恶习,难于培养尊重父母劳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和品德。

3、将子女置于家庭中的至尊地位。有的孩子在家庭中享有特殊待遇,成了特殊人物,其存在价值远远超过其他家庭成员,处于家庭至尊至上核心地位的孩子,自然成为目中无人,为所欲为的“小皇帝”。

4、纵容护短。当子女与他人纠纷,吵架、打架,有的家长不分是非,往往首先责怪对方。有的明知孩子不好,被教师批评了,还埋怨教师,在孩子面前,对教师说三道四。在祖孙三代的家庭中,有的祖辈为袒护孙辈,甚至在孩子面前训斥孩子的父母,这些都影响孩子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助长了他们的恶习。5、物质刺激。有的家长用钱物鼓励孩子听话,学习和做事。考试成绩好就给钱给物,容易使孩子把钱物作为学习和做事的动力,同时也容易养成随便花钱

和要东西的不良习惯。

6、有的家长只尽心尽力对子女尽“责”,而不要求孩子对父母、对家庭负责,使孩子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将使孩子缺乏负责感,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只要别人为自己服务,自己不愿意为别人服务。

第二篇:不要给孩子溺爱的理由

常听到一些谈论,说某某太溺爱孩子,却很少有人这样说自己:我比较溺爱孩子。因为,发生溺爱孩子的行为时,他们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因此,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在溺爱孩子。

随便一拨拉,常见的溺爱孩子的借口就找到了下面的十个,其中选用的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绝对真实的事例:

1、孩子太小,等长大了再管不迟。

孩子很小的时候,行为都是天性使然,没有什么是非。但当他慢慢的长大,我们发现了他某些坏毛病的苗头时,就要及时纠正了。

童心就曾有些我就无法容忍的坏毛病,如把光脚丫踩到餐桌上,学说脏话、主动打人、把别人的玩具拿回家等。当我制止的时候,童心奶奶常说:‚她这么点儿孩子懂什么?树大自直,等她长大了再教育也不迟。‛这时我总是对婆婆说:‚就是要在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教育她才行啊,等她长大什么都懂了再教育就晚了!树大自直吗?那监狱里关着的怎么就没直呢?‛婆婆拧不过我,只好悻悻作罢。

2、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

在外面看孩子玩耍时,常见一些孩子的看护人怕出危险(甚至仅仅是怕弄脏衣服),不让孩子玩水、玩沙,不让孩子爬树、爬石头,孩子只能规规矩矩的坐着,真是可怜极了。

特别是在给孩子分床的事情上,他们的理由也是孩子的健康、安全:孩子睡觉不老实,爱蹬被子,容易受凉;怕掉床摔坏了。这些当然都能理解,可为什么不想办法克服这些问题,而是继续让已经上了小学

2、3年级的孩子和大人挤在一起呢?

这也是童心两岁多分床时,周围的家人朋友提反对意见的原因,可我仍然给童心成功分了床:怕蹬被子,就在被子上缝上小孩棉裤上面那样的‚坎肩‛,睡觉前给她穿上,系上带子;怕掉床就让她睡1米5的大床,在床边铺上地板积木,床上一年四季放着有撑竿的蚊帐。这样,童心几乎没有因独睡而掉床、着凉过。

3、为了大人、孩子省事、方便。

几天前在家里办育儿沙龙时,四个

五、六岁的孩子坐在地板积木上,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这时,我无意中发现,那个最内向、一直不肯让妈妈走的孩子乐乐(化名),穿的小裤头竟还留着一拃长的口子,小鸡鸡在里面一览无余。我奇怪的问孩子的妈妈:‚乐乐都5岁多了,幼儿园也上了一年了,现在又是夏天,怎么还让他穿开裆裤哪?‛乐乐妈妈不好意思的辩解到:‚这样孩子方便啊!‛想到乐乐快三岁的时候她带他吃喜酒,在大庭广众面前她还把鸡肉嚼碎了吐给 1

乐乐吃,我真的不想再说她什么啦(以前说的已经太多了)!可这样的孩子在同龄人面前还能有多少自尊与自信?他到什么时候才能自理?真令人担忧啊!

4、顺着孩子省事,一点小事不值得大动干戈。

童心三岁多时,有一次,她拿着画书问我喜欢其中的那幅画面。我一看是几幅教做用纸折手镯的画,其中最后一幅是一个玉镯子的照片。我指着最后一幅说:‚我喜欢这一幅。‛童心反对:‚我已经喜欢这一幅了,你再选别的。‛我不愿意:‚我就喜欢这一幅,为什么要选别的呢?我不选别的,就选这一幅!‛童心急了,带着哭腔喊:‚就不让你喜欢这一幅,你必须选别的!‛她越霸道,我到越不肯让步了,在家如果都让着她,她养成坏脾气后,到外面谁会让她呢?于是更加斩钉截铁的说:‚不行!我们可以一起喜欢这一幅。就像爸爸最喜欢的人是你,妈妈最喜欢的人也可以是你一样。‛可童心什么也听不进去,一边哇哇大哭,一边仍要求我换一幅。看她那涕泗滂沱的脸,我感觉很好笑,但仍板着脸、硬起心来就不顺着她。童心越哭越响,家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慌张的跑来询问。当我说清缘由,家人一致埋怨我:‚这么点小事值得让孩子哭成这样吗?她小你也小啊?你说喜欢另一幅不就得了,也太小题大做了吧!‛我仍不为所动:‚虽然是小事,可小事反应着大道理。就该让她知道:大人绝不会依从她的无理的要求。在家若养成坏脾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到外面谁还顺着她呢?她和别人就没法正常的交往。‛家人摇着头不管我俩了,童心哭了一会儿,感觉没趣,只好同意我俩喜欢同一幅了。

5、老人袒护,孩子哭了老人会生气。

童心4岁左右,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在姥姥家吃饭。还不到吃饭时间,家人在客厅随意的交谈,一盘做好的炸带鱼先放到了餐桌上。眼尖的童心看到了,欢快的喊着:‚鱼尾巴!我最爱吃鱼尾巴!‛随即跑过去伸手就从盘子里捏起了个鱼尾巴。我连忙追过去,把她手里的鱼尾巴夺了下来,提着她的胳膊来到客厅。把她抱在怀里,刚想给她讲道理,童心的奶奶可能以为我要打童心,一把把童心从我怀里抢过去;姥姥则把鱼尾巴连忙塞到童心手里,然后打了我一巴掌,还寒着脸说我:‚这么小的孩子先吃点鱼怎么啦?教育孩子到你家教育去,别在我这儿让孩子哭哭啼啼的!‛我哭笑不得:‚我没怎么童童啊?一没打、二没骂,不过是想和她讲讲道理,你们着的什么急啊?‛如果怕两位妈妈生气,到此为止的话,对童心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于是我坚持要回童心,把童心说服后,又诚恳然而直接的向两位妈妈说:‚你们刚才那样是纵容童心的坏毛病。童心做错事我不能不管,但我保证不打不骂,你们不必心疼的。有意见可以事后提,绝不能当着童心的面和我唱对台戏,这样对童心的教育只会起反作用。你们疼她我理解,可我们做父母的除了疼,还有教育的责任哪!‛听我这番坦率的话,几位老人不仅没有生气,后来也很少出现类似的行为了。

6、自己小时候没有这个条件,尽量满足自己的孩子吧。

一个同事偶尔会借童心的书给她儿子看,她说她很少给儿子买书,家中书很少。可一次她说每月除学费外花在她5岁的儿子身上的钱都要几百块。问她都给儿子买些什么的时候,她说都是接儿子放学的路上,或领儿子去超市的时候买烤

肠、虾片、小玩具什么的,每天都要花几块,一月下来几百块就花进去了。听了这些我奇怪的很:‚买这些东西干啥?都是些垃圾食品!‛没想到同事说:‚可是孩子爱吃,他吃了很高兴啊!咱小时候家里穷,什么都吃不到,现在条件虽说不是太好,可也要尽量别再让儿子也受这个委屈!‛看着这位不给孩子买书却花几百块买零食的同事,我无言以对。

7、让孩子高高兴兴的成长多好。

我同事有个3岁左右的女儿萌萌,萌萌的爸爸是在读博士,他对女儿是言听计从、千依百顺。一次午饭,饭菜都在桌上摆好了,萌萌就是不吃,要大人带她出去买烤肠。同事不愿意,可萌萌的爸爸放下碗筷,抱起女儿就上街了。不一会儿,萌萌吃着烤肠回来了。同事抱怨萌萌爸,萌萌爸说:‚孩子一哭我就受不了,咱麻烦点没事,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多好!‛其实,孩子此时虽然是高兴的,可这样的情况多了,今后,她早晚会有大人实在无法满足的非分要求,那时,她不仅更加痛苦,甚至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到那时,孩子不可能是幸福而快乐的。果然没过多久,听同事又谈起萌萌,说只要萌萌的要求大人不答应,她就威胁:‚你不答应我就尿裤子!‛然后站在原地就尿,若站在地上还好,只是尿裤子,有时站在床上,就连被褥也一起尿了。几次下来,不仅同事受不了,连萌萌爸也看不下去了。别的办法都已经不管用,同事只好使出最后的方法:打!萌萌爸心痛不已,只要同事打萌萌,他就不忍心在家呆着,出门到外面去。暂且不说打是否管用,想想当初萌萌爸那样溺爱萌萌,现在却只能靠打来纠正她被培养出的坏习惯。出现这样的局面,能简单的说是孩子不懂事吗?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她的成长能快乐吗?

提醒这样的父母一句:不要为了孩子一时精神或肉体的愉悦,毁了他一生的幸福快乐。

8、在外人面前管教孩子不礼貌。

我表弟由于上面是两个姐姐,小时在家还是比较受宠的。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爸妈对他也不可能有求必应。当他的非分要求被拒绝时,他还有个杀手锏:等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再去缠磨。当他当着客人的面哼哼唧唧、腻腻歪歪,提出以前被拒绝过的要求时,好面子的爸妈气的不得了,在客人面前还不好发作,赶快答应了他,把他打发走了。表弟得了甜头,从此常使这招。本来爸妈是为了在客人面前保住面子,不料错误的处理方式却使他们每次都失面子。几次下来,最终按捺不住,还是在客人面前把表弟狠狠的揍了一顿才算完。有了这个的教训,不论是家里有客人,还是我们正在别人家做客,当童心偶然出现错误时,我都会停下来与朋友的交流,把童心的事情处理完再说。这让童心知道,即便身边有外人,对她的错误我也决不会姑息迁就。这样反而阻值了她故意在外人面前的耍赖撒娇。况且,只要是真正的朋友,相信他会支持我这样做,不会觉得我没礼貌的。再说,即便他因此而背地里嘲笑我,我也觉得抓住时机教育孩子,比自己的面子更重要。

9、这样做很有意思。

很多人把孩子当宠物看,没事就逗引孩子,特别在农村,有人觉得好玩,常故意教孩子一些骂人的话。我亲戚家有个2岁多的孩子豆豆,妈妈抱他在街上玩耍时,有街坊教他叫爷爷‚大胖子‛,奶奶‚老妈子‛。聪明的豆豆很快学会了,回家就叫起了‚大胖子‛、‚老妈子‛,逗的一家人哈哈大笑。叫的多了,爷爷寒了次脸,从此不敢当面叫了,背后却没少叫。一次豆豆妈带他来我家玩,以点心为诱饵,问他别人告诉他爷爷奶奶叫什么。他大声说:‚爷爷叫‘大胖子’;奶奶叫‘老妈子’!‛我们家的人听了也是忍俊不禁,哈哈大笑。我不满的说豆豆妈:‚让孩子说这些干什么,又不是什么好话!‛我妈不愿意啦,说我:‚孩子小,说说怕啥?多好玩啊!小孩子不都这样嘛!‛我毫不让步,告诉妈妈:‚孩子这样说,大人觉得有意思,都哈哈大笑,孩子会认为这样说是应该的,老让孩子重复说,时间长了再让他改就难了!‛

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不能觉得好玩就引诱孩子说,听着难受了再加以限制,前后矛盾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10、别伤了孩子的身体。

当童心两三岁时,若她做错了事,我对她的惩罚就是故意扭头不理她,让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妈妈会生气的。这时可爱的童心总会强忍着自己难受的心情强颜欢笑,扑到我身上,扭过我的脸,扒开我的眼睛逗我:‚大眼珠哎……‛看到童心可怜的模样,我心里那个难受啊,恨不得接着展开笑颜,抱起童心亲她几口。可想到这样无法使童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还是克制自己,硬起心肠来不理她。看到妈妈的确生气了,童心再也装不下去,扑到我身上哇哇大哭起来,我心里也象有把刀子在剜一样的难受,却仍坚持着。童心奶奶实在忍不住了,在一边数落:‚你快哄哄童童,让她哭什么啊?我们一家人就看着她哭吗?哭坏了怎么办哪?……‛但我仍不为所动,直到感觉童心确实认识到了错误,才把她抱起来和她细细的进行交流。事后我和婆婆谈到:‚妈妈,我又没打没骂童童,不过是让她哭了一会,你那么心疼干什么?‛婆婆说:‚俺也不知道为什么,童童一哭俺就难受的不得了。‛我告诉婆婆:‚孩子犯了错如果没有惩罚是教育不好的。我只是让她哭一会儿,不会哭坏身体的。再说,你现在不让她哭,她长大会让你哭的。‛婆婆叹口气道:‚她以后让俺哭俺也舍不得让她现在哭啊!‛我简直是哭笑不得,最后我向婆婆郑重承诺绝对不会打童心,而且哭一会也不会伤了她的身体后,婆婆对我的干涉少了许多。

以上这些场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溺爱孩子的行为而不自知。母爱如黄河水,少了固然干涸,而若多至泛滥成灾,危害却只会更大。

因此,面对孩子,必须时时抑制自己做为生物本能的爱,尽量理性对待的孩子的行为,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科学的成长。

第三篇:这些溺爱孩子的表现,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当面袒护孩子

对于小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采取袒护的方法而不是之处错误帮助其改正。

在一些家庭里,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又是父母管孩子,爷爷奶奶护着。总是以孩子还小来说事情。

这对于小孩的成长是很危险的,因为大人的袒护让他全无是非观念,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给孩子特殊待遇

家庭里有了孩子,父母和老人就会把孩子捧在手心,处处特殊照顾。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

这样的行为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太过关注孩子

家人对孩子的关注度过高通常表现在,无论是父母还是老人,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哄孩子,逗孩子上面。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

生活没有规律

觉得只是孩子,无序太多的约束管制。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不让孩子做家务

为什么有些孩子上学后,连衣服都不会洗,自己不会做饭,不会整理房间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家里,父母因为疼爱孩子,不让她们做家务,以至于走进学校开始独立时,思维意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阶段呢。

不让孩子做家务,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立、自理的习惯和品质。

限制孩子的社交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在家里常常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父母走到哪跟到哪儿。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笔者想说: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第四篇: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

千龙网

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资料图)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父母溺爱孩子现象英语

To love or to spoil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parents are loving their children, but the way to express the love is different from person to person. From two pictures, the parents provide what the child wants to have at the first time .I think that is not a true love.For many years, the “one couple, one child” polic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and it h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only child becomes the center of the family.Many parents spoil their children and ignore the education which is truly benefit for their children„s growing. when the spoiled children grow up, many of them greatly disappoint their parents. Some of them even commit crimes. Who should be blamed? I think parents should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bear hardships and tell them the correct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Only by correct education, can the children be useful in the future.

as is shown/indicated/illustrated by the figure/percentage in the _____ has been on rise/ decrease (goesup/increases/drops/decreases),significantly/dramatically/steadily rising/decreasing from______ in _______ to ______ in _____. From the sharp/marked decline/ rise in the chart, it goes withoutThere are at least two good reasons accounting for ______. On the one hand, _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________. In addition, ________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__. Maybe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show ________. Bu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are commonly convinc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hold the point of view that _______. I am sure my opinion is both sound and well-grounded.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档案工作会议纪要下一篇:关于爱情甜蜜唯美句子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