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星星读后感

2022-07-22

第一篇:流浪的星星读后感

《流浪的星星》读后感

翻开小说,纸张笔墨满是流浪、祈祷、希望和失望的意象,对应的是,书中主角艾斯苔尔昵称“小星星”。星星作为一个意象,一半是熹微的光明,一半是不息的流浪,如书名一般,小说主题是祈祷着希望之光,是漫长无尽头的流浪生活。

在艾斯苔尔的流浪生活中,经常有烛光次第亮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低低的虔诚祈祷声。每当心灵迷乱、丧失自信于光明摇曳迷离的时候,就习惯性地向冥冥中的上苍求助,一番祷告诉说完毕,以为上帝听闻信徒的心声,将会伸出援助之手,仪式也就此结束。接下来的仍是流浪,向着流动着丰美水草和牛奶蜜汁的地方,向着光明之城——耶路撒冷,即使前路再艰辛,总是有一个方向,向东,向东,那里,太阳照耀在每个人的身上。

作为犹太人,艾斯苔尔一直在生存着、流浪着。从法国陷落后的尼斯到意大利人管辖下的圣马丁威苏比亚,到逃避德军的费西奥那,再到奥尔良、巴黎。终于,得闻以色列建国,途径阿隆港,最终到达宗教神圣所在耶路撒冷。无时无刻不在浪迹的犹太人能够在万水千山的等待流浪中以烛光低语里的祈祷而使散漫的意志再次凝聚,尽管无助中寻求宗教是往往只是美好的自我欺骗,但它可以给人以希望,让我们在地狱中不失却仰望天堂的渴求。西方人在文艺复兴后力量的源泉一方面来自理性之光,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宗教力量,流浪的人们就是在遵照耶和华的指示,如几千年前从埃及出发一般,前往圣地,他们是在步着摩西的痕迹。 所以,经受得起流浪的民族必然有着一种特质。吉普赛人流落他乡,陷入其他民族的风俗人情里,最终迷失了原来的自我。犹太人不是,他们流浪天涯却依然有着本民族的强烈认同,有着宗教在支撑。正是因着这一认同和支持,在这个流浪的民族建国之时,在有了自己的一方土地时,能够迅速的强大起来。所以,如犹太人的群体性的流浪,实际上并不算流浪,因为有和你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人,有着群体的热情煽动,有着共同的目的。吉普赛人是个人性的流浪,所以只好如浮萍一样忍受风吹雨打了。

可是在我们扯掉犹太人群体的标签,具体而微到个人的时候流浪效应就凸显出来了。

《流浪的星星》里,个体希望的是一个简单的安居之所。在流浪中,艾斯苔尔想,“我情愿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看日子流过,看云,看鸟,然后做梦。”,“有一个安定的家多好啊,哪怕在阿隆港的山洞独身一夜也是美妙无比。”在安定的居所,艾斯苔尔可以看四时的景致,可以听马里奥的胡哨声,可以看到两条蛇恩爱缠绵,可以让特里斯当靠在滚动着水珠的胸前让他听自己心跳的急速。她可以整日里听母亲喊着“艾斯苔尔”,而不是“艾莲娜”,可以感受母亲的关爱,可以不再看到她孩子般的无奈哭泣。她还可以再次看到父亲,穿过齐膝的高草,抱起女儿,不用再总是翻山越岭,穿越日日夜夜。她想着,拉歇尔可以于意大利军官相爱,也不必担心战争结束后要遭到女人的嫉恨,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要受侮辱,要剃光头,被路人白眼。战争,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伤恨别离。雅克可以从前线回来,看着新生的孩子,听着清脆嘹亮却口齿不清的“爸爸”的喊叫。可以不会再有难民营,可以见到萘玛,那个只是交换了彼此姓名和眼神的阿拉伯女孩,却有着共同遭际的人。她可以守候着跳跃的烛光,安静的祈祷,静静的吟唱《圣经》的段落„„没有战争,没有流浪,艾斯苔尔可以享受更多的美好时光,更多的犹太人可以不必以他乡为故乡。个人的流浪,群体的流浪,何时才能停止?这是作者用笔传达着微小却又深远的对和平安宁的无限期待。

作为独立的个体,你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亲人的离去,好友的分别,刺激着流浪中如星星般渺小的艾斯苔尔。在阿隆港等待船,如期待诺亚方舟一般,她希望自己是第一个看到的,就像萘玛想第一次看到父亲打渔回来的渔船。对于最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是第一个想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所以我们对未来才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不放弃,我们祈祷第一个看到希望之光。然而,当我们抵达彼岸,在洪水退过,有鸽子口含橄榄树枝,向我们昭示所谓的和平来到,却发现原来的期待落空,我们总是无法如鱼得水于严酷的现实。耶路撒冷就在眼前,可等待到的耶路撒冷却是巴勒斯坦人的噩梦,是连绵不绝的战争,是彼此的伤亡悲痛。这是个体的失望,更是群体的失望,由希望变为失望。小说以抵达耶路撒冷之时,以发现原来圣地并非“圣地”、圣地也有战争为界限,前半部是心怀对圣地的憧憬,以祈祷来祈求希望为手段,即使有再多的艰难穷苦也会度过,后半部是以萘玛的难民营生活、雅克的战死、亲人的离开为标志,标识出希望的破灭。截然的相异,浑然一体的过渡,表现着作者的文章手法是如何的高超,其不自觉凸显出的希望逐步走向破灭又是如何的决然相异,这是群体里个人流浪梦的失落。

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总是以笔法细腻动人见长,透过细细的笔调,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触到艾斯苔尔的心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逝去安静时光的回忆,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怜相惜,每一段散发出的都是点点滴滴的关爱。然而,这种关爱的希望是容易失去的,爱人、父母以及萍水相逢的萘玛,都在时光里渐渐的回不来了,希望沦为绝望的过程竟然是那样的自然。追根究底,原因何在?战争!世界大战!对犹太人的屠杀和歧视,巴以冲突下两个民族伤痕累累。战争阴霾下是死亡,是无穷尽的失望接踵而至。失望是不可避免的,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每一个穿越二战的死亡线来到传说中的天堂耶路撒冷的人都有着这般失落。流浪、希望、战争、绝望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勒克莱齐奥写不尽的主题。

在世界总体平和的今日,依然有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索马里冲突、科索沃冲突的发生,世界仍不太平。可是,在太平的地方,人们生活就是幸福的吗?我们看到有非洲的儿童疾病连连,有太多的无助人群需要人道上的援助。勒克莱齐奥观照的就是主流外的人群,是微小的、弱小的群体,是以美妙之笔描画渺小人的美好世界,如《流浪的星星》、《看不见的大陆》、《乌拉尼亚》,本身名字就带有乌托邦的梦幻姣好和无奈。同时,又蕴含不在此世,会流浪,即使在这世界,也还是永远的流浪者和默默者的意味。他用笔传达弱小者的声音,以对弱小被遗忘生命的关怀,提醒着生在繁华中的人们不要忘却了还有很多亟待帮助的人在世界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他正是用自己的笔来唤醒世人注重脆弱的生命,关怀弱小的群体,记起那些被遗忘的姓名,这是人本主义,是世界主义的价值观。许均先生说得好,“在探索人内心的过程中,勒克莱齐奥一直是向前的。他比较关注的是那些被遗忘的、主流文化之上或之下的文明。他是一个以独特目光来看待世界的人。其实文学应该是对于人类存在的揭示,是对人类文明存在的向往和想象。勒克莱齐奥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文学的可能。”如同本人的形象——勒克莱齐奥有着一个长方脸盘,一双含情的眸子,有着柔弱的文人气质——其文字也是细腻纤细,传达出的声音难以唱响天地,现代文明太庞大繁复了。“我想说的是,和过去相比,小说家已经不是预言家了。在过去伟大的文学时代,小说家经常承担的是预言家的功能,但现在,小说家没办法阻止犹太人大屠杀、不能阻止战争、不能阻止殖民、不能阻止奴隶制度。作家的这种无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回过头说,书和作家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勒克莱齐奥的这段话中透露的完全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即使这样,他仍以一个世界公民的姿态——毛里求斯是他的祖籍国度,法国是出生地,笔下的人物则是万万千千的易遗忘人——以偌大的世界观念,书写着世界里的事情,唤起更多的人关心小的生命和群体。

勒克莱齐奥素喜为“边缘人”著书立传,《诉讼笔录》中疯疯癫癫的亚当,《金鱼》中四海为家的女孩,《巨人》中千呼万唤出不来的“巨人”„„这些“边缘人”无一不是既存社会的反叛者和逃避者,他们的反叛和逃避一方面揭示人们视之为当然的规则的吊诡之处:维系人类正常生存的规范同时也成了人类进一步解放自身的绊脚石;另一方面,“边缘人”的所作所为多少透出一点“出世”的味道,每每使我想起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出关》:厌倦了生活的老子骑上青牛,留下一卷《道德经》,西出函谷关,向这个世界告别。

《流浪的星星》故事从1940年讲起,至1982年收尾,时间跨度达四十年,分别以第一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女主人公艾斯苔尔经受战争、逃难、饥饿、疾病、死亡及战后辗转以色列、加拿大、法国的心路历程。篇首时的小女孩到书末已是年逾花甲两鬓斑白的老妇,而追寻幸福与自由的主题则贯穿全书,成为艾斯苔尔看似混乱的流浪生涯的一抹指路之星。

与占领军通好的同龄女友被乡亲唾弃,暗恋的年轻人马里奥意外身亡,现实的种种打破了艾斯苔尔关于伊甸园的梦想。“所有的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一切都会永远地持续下去”,逃难路上艾斯苔尔一遍遍吟叹,依时局难易与心情流变而定。“一切”是指什么?家园、友人、父母的背影,还有一份温馨的情愫。乐园的恒定不变是每一个儿童的向往,然而时光终是残酷,彼得·潘再是百般抗拒也会长大,天堂是瞬间,幻灭是注定——纳粹侵入使艾斯苔尔认识到自己的犹太人身份,继而认同、浸淫于这种身份,与阿拉伯女孩萘玛的短暂邂逅则使她认识到犹太人身份的局限,人类大同与博爱的理念从此觉醒。

艾斯苔尔能够一眼就从众多阿拉伯难民中看出萘玛是同道知己,何以自己的未婚夫雅克就不是?勒克莱齐奥似乎是把男性当成了这个世界的压迫机制的一部分——艾斯苔尔看到,男人们今天荷枪实弹地保护本族的犹太女人,明天就会跑上战场杀戮阿拉伯人,制造更多的孤儿寡母。雅克的运道的确如此,后来死在与他族的战争中。艾斯苔尔是否就此成为男性的批判者,激烈的女权主义者?作者笔锋一转,专辟一章讲述萘玛的遭遇,她与男孩萨迪游走荒漠,逃避战乱和饥饿,在孤独寂寞中感知彼此的爱抚和温暖。萘玛仿佛艾斯苔尔精神上的同胞姐妹,萨迪也并非专事杀戮性情暴戾的男性,他们的历程似乎就是作者故意避而不叙的艾斯苔尔日后嫁为人妇的经历。男性不是女性的对立面,他们本身就是战争机器的受害者。“菲利浦和米歇尔也会来到这里,我爱他们”,包容男性,爱护丈夫和儿子是艾斯苔尔继续生活的精神支柱。

与母亲伊丽莎白的关系一直是艾斯苔尔的内心隐痛。母亲终日活在父亲死亡的阴影之中难以自拔,做女儿的虽未表现青春期的叛逆与抗争,但叙述中动不动就出现的“伊丽莎白,曾经是我母亲的那个女人”的调子,多少透出对母亲的感受。自小失去感情羁绊的艾斯苔尔成了个精神上的流浪者,远赴加拿大生子求学只是断线风筝的意料中的举动。无根的漂泊使她痛苦难当:“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有出生地,有他们可以凭悼祖父母的公墓,他们有自己的记忆。而我,除了肚子里的这个即将显现的球,我已一无所有。”她与儿子一同回归以色列,意在给儿子创造一个“有自己的记忆”的环境。她到法国陪伴临终的母亲,医院周边燃起的森林大火令她想起四十年前大逃难的点点滴滴,继而感到一种“疼痛”。直到此时我们才看到,艾斯苔尔的刻意忘却和流浪生涯并没有如她预想的那样消除内心的“伤口”。风筝并未断线,“伤口”也从未弥合,无论是母亲还是她自己,尽管方式不同,仍然活在“另一个世界里”——战争的记忆中。她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找不到这疼痛来自何方,我便会丢失了我的生活和真理,我将要继续流浪。”

最终“疼痛”总算被及时找到,而拯救也被证明有效。艾斯苔尔凭吊了父亲被杀的地方,将母亲的骨灰远远抛撒,等待丈夫和儿子与她团聚。一段阴霾连连的记忆就此逝去,“流浪”得以终结,而“生活和真理”终于旗开得胜。这时我们想到了战时救济过这对母女的西蒙舅舅,这位从未正式露面而只活在艾斯苔尔记忆中的老人说:“必须离开才能忘记!得忘记!”真是一语中的!遗忘不是为了隐藏伤痛,而是更好地面对未来。自由和天堂固然遥不可及,但它们就在你我的生活中,生活固然琐屑、庸常,但仍维系着人间的爱与温暖,值得我们守护。

从某种角度而言,《流浪的星星》的主人公的艰苦求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似勒克莱齐奥的其他主人公那般“超脱”,如亚当装疯卖傻,金鱼女孩四处躲藏,或是如《巨人》中烧掉超市“百宝利”那样极端且无意义(还会落下恐怖主义的把柄)。恐怕作者自己也已经认识到,如果一个人完全“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心如止水、漂浮无根,且无任何幸福可言。艾斯苔尔这个形象或许意味着一种成熟,不仅是作者思想从“出世”到“入世”的回归,也是包括你我在内的人生可能有、也可以有的升华。 因此我满怀喜悦地说—— 欢迎回来,勒克莱齐奥先生。

第二篇:流浪的暑假读后感

肖文莉

暑假对于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世界乐日。有的享受家里的空调,看看娱乐节目,开心开心;有的出去旅行,享受暑假;有的竟找补习班,把学习赶上来……可你有没有尝试过,暑假去流浪呢?没有吧,书里的这位主人公在暑假干了一见大事——流浪。

梁静惠是个乖巧听话的女孩,在暑假,爸爸给她报了补习班。她与往日一样去上课,可一张寻人启事浮现在她的眼里。被寻找的是一个名叫“森林”的男孩,他的成绩是名列前茅,数一数二的。在学校,他可是大名人。当然这么好的学生也会被人嫉妒。其中,他的一位同学高翔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俩一直在暗中较劲儿。而这次失踪,也是他搞得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学时的一个课间,高翔飞正和森林在斗嘴,高翔飞说他在暑假不报补习班,而森林就顶了一句说他在暑假灰干一件大事。其实森林根本就没失踪,只是高翔飞自己打印出来的寻人启示。而森林正在家里想一件事:暑假干什么大事儿好呢?于是,他决定流浪。在这次流浪里,他明白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在他的流浪生涯里,他感到父母挣钱原来是那么不容易。他睡在天桥下,和捡垃圾的一位爷爷生活在一起。也曾和别人打过架,但没过几天,他还是忍不住回去……

但他感觉到他长大了!

第三篇:《忠诚的流浪狗》的读后感

《忠诚的流浪狗》这本书是杨红樱老师新出的一本书,我读过之后,开始沉思,这本书的确十分感动。一只金毛犬“金子”被摩托车撞伤,可是摩托车的主人却不知道,自己撞伤了“金子”,所以就骑车而去了,后来金毛犬的主人将把“金子”撞伤的罪名,强加到了正在玩“越野型平衡车”的四大金刚身上。

“四大金刚”无论怎么辩解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没有人相信他们。却只有安琪儿(她是永远站在马小跳这一边的)和夏林果(她永远相信马小跳不会说谎!)相信他们,为了给“金子”筹备医药费,马小跳可谓是真努力了,夏林果也动真格的了,她在操场上跳起了芭蕾舞动员大家献出一点爱心,来救“金子”,我不禁想到:夏林果真善良啊!

最终四个男生也改变了许多:马小跳有了许多男孩子的担当与责任;唐飞也因此二减肥成功,改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并学会了吃苦;毛超不在小肚鸡肠;张达变得细心起来。他们四个男生因为爱心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经过他们的努力,“金子”的病治好了,我们也知道了它已经被主人抛弃了,也很幸运的被流浪狗收容所接去安享晚年。后来骑摩托车的主人也知道自己的过错,并向大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读完这本书,我想:为什么成绩优秀的路曼曼连献一份爱心都不肯呢?为什么夏林果就能做到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这都是因为马小跳(路曼曼讨厌他,夏林果信任他)。更重要的是在同学之间要友好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要针对个别同学,无论成绩好与坏,这也正是我要改正的坏毛病。我明白了要做一名善良的人,那就先从小事做起吧!

第四篇:《忠诚的流浪狗》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忠诚的流浪狗》,我读得津津有味。这本书的内容是:马小跳和他的铁杆哥们到一个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去练习骑平衡车。恰巧,他们目击了一场车祸。一辆摩托车把一只金毛狗撞伤了。四个小伙伴费劲周折地帮助小狗找到了主人,却被小狗主人认定是“罪犯”。马小跳他们却毫不在乎这一切,帮助小狗筹钱去治病。三个月后,小狗的病治好了,真正的“罪犯”也抓住了。马小跳他们和金毛狗也成为了好朋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金毛狗在养伤的时候,马小跳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它,把它当作他们的朋友。在一个天寒地冻、白雪纷飞的下午,学校门口的大树下,多了一座口含足球的冰雕——金毛狗。原来,它正在等马小跳他们放学后一起踢足球。从不爱哭的张达也被感动地哭了。我也是感动地热泪盈眶。

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类的贪婪有多少动物惨遭捕杀;由于环境的污染,有多少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由于盲目引种或过度开发,有多少动物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没有了动物,人类也即将灭亡,保护动物刻不容缓。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第五篇:小星星的读后感

第一篇:小星星读书笔记今天,我三七二十一看完了《小星星》看完了。

书里都是经典美文,我最喜欢的是《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因为这篇文章很神奇。

文章的内容是:一天晚上,简和迈克尔吃过晚饭,坐在窗口等爸爸回家,迈克尔突然看到一个人影“砰”的一下来到门口,他们看出是个女人,一会儿,门开了,那个女人就进去了。之后,他俩才知道,原来那个女人是他们的保姆_玛丽波平其阿姨。

读后我感到玛丽阿姨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她走路速度很快,她身上有一种让人又怕又说不出来的兴奋东西。我觉得玛丽阿姨很会照顾小孩子,如果你不听话,她眼睛一瞪,你就只能乖乖从令了。要是世界上有这种能让人害怕又说不出来的药水就好了。

这个保姆很厉害,因为她上楼根本不用走,一滑就上去了。她的神奇手袋里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东西的,可是你只要伸手去拿,就可以拿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二篇:

我有许多课外书,但我最喜欢《小星星》。因为它画面鲜艳,内容丰富。每次拿到新书,我都是迫不及待地打开,巴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

看了这些《小星星》之后,我觉得里面的小朋友写的作文特别好,有许多好词好句,妈妈总是叫我画下来,说经常读可以提高我写作文的能力;里面还有许多健康有意义的内容,它教我要做一个诚实善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教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都依靠爸爸妈妈,教我许许多多新鲜的知识,提高了我的创造力、想象力。

我爱《小星星》,它既是我的小老师,又是我的好伙伴,它将会陪伴我一起快乐地成长,让我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三篇: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文中的小星星是多么调皮,多么可爱,多么体贴人。从这个小故事中体现出了体贴待人的高尚品质,也告诉了我们要关心别人。

这个故事讲的是可爱的小星星在出去玩的时候,碰到了孤独的小女孩红红。他不顾妈妈的担心,自己变成礼物送给了她,渐渐地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当星星妈妈看到了这幅场景,她笑了,小星星也笑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小女孩红红的小朋友,有时却得不到别人的体贴和关心。原来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可是从她的作为中,我发现她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只是有一些原因,使她不爱说话。一次她的手绢从楼上掉到了楼下,我便跑到楼下,捡起了手绢还给了她就在这件小事之中,我和她成为了朋友,她开始活泼起来,之后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她能开朗的原因也许是她发现有人开始关注她,关心她。如果一个人长期不受到别人的鼓励,最后就会产生自卑感,最后可能导致神经崩溃。

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一句短短的话语,都能让一个人重新股起勇气。

第四篇:

是一个如星星般的孩子,动时璀璨得直晃你的眼,静时迷蒙得如藏匿于浓黑的天空之后。如果他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活泼可爱、有性格有创意;可是很不幸,他是一个读写障碍的孩子,学习成绩处于班中末尾,且经常让老师家长不省心,所以我们都这样评价他:调皮捣蛋、性格叛逆、甚至遭人嫌。

老师对于他的离开肯定持欢送态度,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把他当做了一颗陨落的流星,放逐了对这个孩子的希望。于是,一个还很稚嫩的生命挣扎在孤独与遗弃带给他的痛苦之中,当所有人都放弃他的时候,他还有什么继续发光的理由

这时,一个美术老师,代课的美术老师发现了他,走进了他,拥抱了他,最后高高地举起了他。当我看着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我在想:是怎么样的力量能举起这样一个几乎被判死刑的孩子思索良久,我认为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个男老师,一个男美术老师,一个代课的男美术老师。他悲伤着一个萍水相逢的学生的悲伤,痛苦着一个如此不起眼的、甚至不招人喜欢的小不点的痛苦。他在和自己的女朋友约会的时候也想到了他,一句:“他有危险了”,包含了多少的理解和担忧。他不顾舟车劳顿,辗转来到孩子家里,了解孩子情况,启发孩子的父母;后来由他发起的画画大赛中,我们发现教育真的很美,这里是一个放飞心灵的天地。

而我们的教育太过粗制滥造,我们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停地企图生产着同样的商品,当某个孩子不符合我们所谓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宣布他是不合格的产品。当我们在痛苦地怒斥:“这样的人以后怎么生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时,而他却说:“一个

8、9岁的孩子不会读字不会写字,同年龄的孩子都轻松能完成的事,他却不会,他吃了多少苦头”小星星读书笔记 是呀,这样的孩子该是吃了多少苦头呀,我们何尝去理解过他们!

耳边萦绕着:“千万别遗失这些落入凡尘的星辰……”,就像是一声声警钟,撞击着我们这些为人师、为人父母的人的心灵;又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在喃喃地提醒着我们_这些还很粗糙浅薄的人师和父母。

忽而,我又不禁想起了曾在《读者》中看到的这样一句话:当羊群中有羊走失的时候,我们要寻找的不就是那只走失的羊吗

梦着星光灿烂的天空下,天地宽,草儿嫩,羊儿欢……

第五篇: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感觉萤火虫就像人一样,会提小灯笼,会听音乐会,会看小鱼有没有安静睡觉。我也喜欢上萤火虫了。

好句子:

1、夏天的晚上,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出门了。

2、小鱼儿是不是在安安静静地睡觉。

我还在网上查有关萤火虫的信息,全世界约2000种萤火虫,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约54种。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和成虫均捕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丽江旅游产业升级下一篇:离婚原因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