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022-09-11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及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有的体育教师认为, 体育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作主自己学习。体育教师的职责就是维护好纪律, 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 忽视甚至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的甚至教师居然又回到了“一个哨子一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状态。学生虽是学习的主体, 但却是处于发展中极不成熟和缺乏理性的主体。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的积累要有一个过程, 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懂得自己学习,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过程, 这都需要教师的不断指导。

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由于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明确的规定, 过去大纲中规定的一些技术要求高、风险性高、较为枯燥的项目, 逐渐被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游戏浓的项目以及各种球类项目所代替。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中心设置教学内容, 严重偏离了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学生体育兴趣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本来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各不相同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兴趣, 何况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且不太稳定, 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他们已有的某些兴趣可以改变和拓展, 对缺乏兴趣的体育内容可以加以培养, 有的学校体育教学还受制于场地、器材、师资、气候等限制。高中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体育兴趣, 但不是兴趣决定一切, 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但不是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学生体育兴趣既不能完全以社会为本位, 也不能完全以学生为本位, 更不能完全以学科为本位, 而是要实现“育人为本”的三者结合。

二、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 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

我们看过很多地方组织的体育与健康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 他们几乎共同的特点是:体育教师课上积极参与活动, 边喊边做, 热情洋溢, 以此烘托氛围 (煽情) ,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乐学好学、欢歌笑语、积极参与, 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龙活虎新局面。可以说课堂动起来了, 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面貌焕燃一新,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更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改变了以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和满堂灌的状态。但是在欢快的背后几乎是通过数次的排练演习, 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曾经排练的内容, 更为主要的是好多这样的课都几乎没有考虑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 这样的课教师只有一个目的:氛围热烈, 学生高兴。教师不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去设计教学流程, 而是生搬硬套, 不管教学什么内容, 都叫学生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

体育课里面的运动生理负荷是发展学生体能, 判断学生生理机能状况的一个衡量指标。体育教学最大特点是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负荷 (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 负荷是发展学生体能的前提, 适宜的负荷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所选的教学内容是负荷的表现形式, 负荷是内容的实质。体育课的密度和体育课负荷似乎已是一个久远的名词。对于体育教学的理念、方法, 特别是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 需要每个体育教师引起认真的思考。

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体艺技能

自从新课改开始实施后, 有些教师认为, 体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培养、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就要淡化运动技能技术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高兴就行, 不再提运动技能技术的学习, 一味追求课堂气氛。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堂再也很难看见诸如田径项目铅球、体操单双杠等难度高、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开展比较广泛的球类运动项目, 导致很多中小学在举办田竞运动会的时候项目单一, 铅球、跨栏以及标枪铁饼等项目无人问津。有些教师盲目的把这样的行为称之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与终身体育挂钩”。老师也这样认为:这些项目, 学生难学, 老师难教, 而且这些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学生走出社会后也不会把这些项目作为一种健身手段, 所以没有必要学习这些内容。这样理解具有一定片面性, 也是一种旧式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要结合新时代的学生特点, 不断改革创新, 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

新课标理念下的竞技运动项目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 不是为竞技, 而是通过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其规则, 是为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 体育课主要的“育体”功能并没随着课改而改变, 它还应是以引导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因为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目标的实理, 都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 而运动技能技术和运动技能技术教学就是这个“载体”和“途径”。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和实践活动为主的学科教学, 应是掌握运动技能技术、发展体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是根本、是主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两翼。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与技能技术的过程, 也是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知识与技能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不是相互独立的三块应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应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固然是好事, 但科学的生理负荷对学生的刺激是体育课的根本;教师应当辨证的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标准,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去其糟粕, 传承其精华。

摘要:中学课改实施以来, 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随之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 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但教学中有一些体育教师并没完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 抛弃了原来的教学方法模式, 忽视了运动实践课中的生理负荷以及强度, 重体育课堂形式而不注重实效等等。因此, 能否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对于我们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体育教育,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危机及干预探讨研究下一篇:浅议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