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3-01-03

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的写作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 习作也与现实中的农村生活大相径庭。闻不到农村气息, 感受不到农村风光的自然优美, 体会不到农村生活的丰富和质朴。

一、习作教学中的问题

1.生对习作不感兴趣, 没有激情, 胡乱编撰和摘抄。许多学生只是把作文当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不管内心如何反感, 还是应付完成。主动性差, 七拼八凑了事。在农村小学学生的习作中, 经常可以见到诸如此类的素材:周末和家人去游乐园或公园玩过山车、坐碰碰车。

2.极少走出教室户外去采风, 缺乏耐心细致的观察, 不能把生活素材整理为写作材料。调查中发现, 现如今农村学生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现象十分严重, 户外参加农活极少。作文源于生活的仅占8%, 而依赖他人或范文的却占78%;平时能注意观察并有兴趣的占15%, 观察时能展开想象并能及时记录下来的就更少。

3.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作文教学的功利性, 要求学生多写优美的词句, 多写感人肺腑的人物对话, 夸大人物的行为。特别是在考试中, 教师为了追求高分, 无形之中让学生形成了懒惰的心理。农村学生的作文中, 很多文章空洞无物, 更谈不上有思想。

二、习作教学的对策

如何规避这些弊端, 从而引导农村学生写出真实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笔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摸索出一些方法。

1.广开渠道, 激发写作兴趣。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 如果学生生活丰富, 接触的事物多, 见识广, 视野开阔, 感受就会深刻, 写作时就易触类旁通。因此, 在作文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源”、求“水”、用“水”, 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

一是如何求“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的第一准备就要回归生活, 置身于自然,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爱是生命的源泉, 也是创作的源,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有爱而说。

为引导学生写作出真实的作文, 笔者带上摄影机, 带领班级学生, 一起来到田间地头寻找秋天。孩子们在秋天的田野上尽情奔跑, 在秋天的山林里尽情欢呼, 在秋天的果园里快乐寻找。

习作课时, 笔者把这这些画面制作成课件, 播放出来, 再把相关的诗句写出来, 学生立刻明白了写作的内涵, 作文就得写身边真真切切的事和物;该次课堂教学很成功, 学生观看优美的风景照, 回忆游玩的快乐场景, 极大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好句子:“那一个个金黄色的桔子在枝头微微颤动, 活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落叶在水中打着转飘走, 碰到我的手心, 感觉痒痒的, 好像妈妈温柔的双手。”这只是三年级学生的作文, 写得非常真实而有灵性!学生不是为写而写, 作文回归了它的本原——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

二是如何用“水”?农村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置身其中, 却视而不见。笔者曾给学生命题作文:“上学路上的见闻”。班上有一半学生写成了汇报的形式, 类似于记流水账。在写作之前, 笔者很有信心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目。现在的农村变化巨大, 田园化建设、新农村建设, 还有好多挑着箩筐做买卖, 街上挥舞扫把的清洁工、扛着锄头干农活的乡里人……

如何把活生生的场景变成生色活香的文字?这就要求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小事锤炼成写作素材。日记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教师不要像作文一样限定字数, 限定内容。这种命令式的方法会让学生觉得“疲于奔命”。只要是学生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 亲身所历, 由情而动, 有感而发, 都可行。还可以利用墙报、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等, 让学生写写每日新闻, 抒发每日的情怀。养成良好的习惯了, 长久下来, 学生的写作素材越来越丰富, 写作起来当然得心应手。

2.开放题目, 拓宽习作思路。题目为文章的立意指明方向, 也为学生的思维导航。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喜怒爱憎, 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作文的成败。在习作课上, 笔者经常让学生自拟题目。如最常见的作文题:“难忘的一件事”, 提议学生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命名。实践表明,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写心情的、写物的、写人的, 五花八门。有许多学生套用了课文的题目, 有的甚至联想到歌曲的名字, 《我和电视有个约定》、《闹市寻人》、《红领巾更鲜艳》……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接下来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作文的写作之中, 效果极佳, 写作的文章真切而富有情感。因此, 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谓“放水养鱼”, 收获多多。另外, 应尽量使用半命题式的作文题目, 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填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学生自主命题, 少写命题作文。

3.避免照搬, 学习写作的方法。范文、优秀作文要看, 但要记住的不是他们的故事, 而是学习其写作方法。现在学生的书包中都有一本《优秀作文选》, 许多教师为了轻松, 作文时就要求学生适当改改就行;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背诵他人的作文, 以便考试时灵活运用。这容易导致学生懒于思考, 思维僵化, 无论是在选材立意、结构安排还是语言使用上, 都唯它是从, 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教师也要端正思想, 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思维的重要渠道, 作文水平充分直接体现了语文语言表达的能力。在作文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 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

4.调整目标, 调动写作的热情。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 词汇量不够丰富, 但许多教师追求“近期效益”, 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 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 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 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 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 其热情和兴趣消失殆尽。因此,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 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增强其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避免学生过于注重分数的心理, 在给学生评分时, 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 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 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 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降低要求, 进行前后比较, 以激起差生写作的热情。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写作氛围, 逐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压力。习作教学, 不是一日之功, 只要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 鼓励说真话, 写真事, 写作水平定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摘要:针对农村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应对的策略:广开渠道, 激发写作兴趣;开放题目, 拓宽习作思路;避免照搬, 学习写作的方法;调整目标, 调动写作的热情。

关键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题目开放,以人为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办院校“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下一篇:航海专业大学生学业压力干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