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思考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思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在不断向前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存在的問题。面对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项目时,我们如何进行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是我国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高校维修改造项目为例,阐述项目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希望能够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思考论文 篇1:

高校维修工程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探讨

摘要:结合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论述竞争性磋商的政府采购方式在高校维修工程采购中的优势与特点,以期达到保证采购效益和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维修工程;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

1.法律依据

随着政府对教育行业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的维修工程经费也在不断增加。因高校属于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高校维修工程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要求,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采购行为属于政府采购的管理范围。根据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工程招标限额标准以上的,与建筑物和构筑物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无关的单独的装修、拆除、修缮项目,以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政府采购工程限额标注以上、工程招标限额标准以下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不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政府采购此类项目时,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采用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或者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因此,高校维修工程目前多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进行采购。

2.采购特点

2.1采购周期较短

按照《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财库【2014】214号文)的规定,在磋商文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从磋商文件发出之日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只需要10日时间,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

2.2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恶意低价竞争

按照财库【2014】214号文的规定,磋商小组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的响应文件和最后报价进行综合评分。在价格分值设置合理的情况下,最终的成交供应商应是综合实力最高者,价格不再是绝对优势,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恶意低价的竞争。

3.困难与问题

3.1政策依据较为缺乏

由于维修工程类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时间较短,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及财库【2014】214号文也并未对工程类项目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导致维修工程类项目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较为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例如,维修工程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如遇维修项目性质较为复杂多次流标时,转变采购方式无政策依据;在评审因素的设置中,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分设置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工程类项目中对价格分的设置尚无明确的规定,导致价格分的设置可能出现较为极端的情况等。

3.2工程类评审专家较为缺乏

由于维修工程的采购使用政府采购的时间较短,评审专家库内专家多为货物和服务类专家,缺乏维修工程评审及实施过程中所需的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导致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不太能根据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评审。

3.3价格分设置较为单一

财库【2014】214号文中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磋商文件要求且最后报价最低的供应商磋商价格为磋商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但在维修工程项目的报价中,供应商往往采取不平衡报价的策略,以达到在总价相对合理甚至较低的情况下,将后期可能发生变更的子项单价提高,通过在维修工程实施中利用工程项目变更的形式来达到利润的更大化。政府采购中价格分较为单一的这种设置,导致评审环节只对供应商最终报价的总价进行简单评审,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不平衡报价的出现,也会导致维修工程在后期实施工程中造价的增加。

3.4评审因素设置较为固化

从目前大部分维修工程竞争性磋商的评审因素设置来看,主要包括报价、人员、实施方案、业绩和售后等几方面,除开价格分的评审以外,其他评审因素的设置较为固化,不太能拉开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差距,就会导致评审最后还是转化为价格的竞争,虽然价格分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低价成交的情况出现,但也不太利于采购人选择出价格和综合实力都较为突出的供应商。

4.思考与建议

4.1对采购需求制定的思考

维修工程因其特殊性质,在采购需求的制定主要表现在前期设计和工程造价的编制上。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使维修工程项目在评审过程中没有对不平衡报价以及各子项具体价格进行评审,这就要求采购人在采购需求的制作过程中加强对设计和造价成果文件的审核,避免前期出现漏项、缺项,导致后期实施过程中造价的变化。

4.2对采购过程保密的思考

维修工程因其特殊性质,从采购预算申报到采购需求确定等一系列过程中,就会引入多个第三方机构,采购过程中涉及的各方单位越多,对维修工程项目采购的保密要求就越高。

4.3对不合理低价认定的思考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小组认为供应商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供应商的报价,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磋商小组应当要求其在谈判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供应商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磋商小组应当将其作为无效处理。

受限于維修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评审小组在不合理低价的认定上往往也只能从总价上简单进行判定,不能较为全面的对各分项报价进行对比分析,也会造成从总价看可能不是不合理的低价,但部分子项目报价可能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出现。

5.结语

高校维修工程采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预算金额不低、维修复杂程度较高,高校的维修工程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能很大的缩短采购周期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意低价的情况。但由于竞争性磋商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采购方式,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较为缺乏,就对高校的维修工程的采购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采购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使竞争性磋商这种采购方式在维修工程的采购中发挥最大的优势,达到保证采购效益和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锐.竞争性磋商在高校设备采购中的应用前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74-276

[2]姚伽华.高校建设工程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探讨[J].招标与投标,2018(12):35-38.

作者简介:向怡(1986.7-)女,四川眉山,硕士,职务:招投标与采购中心采购科科长,研究方向:政府采购。

作者:向怡

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思考论文 篇2:

项目改造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在不断向前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存在的問题。面对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项目时,我们如何进行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是我国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高校维修改造项目为例,阐述项目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希望能够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各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建设新的校区,这不仅大大增加了高校的建设任务,但同时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我们将思考高校维修的目的是什么,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发掘高效维修项目的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项目改造;问题;策略

引言

对于项目改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将以学校的扩建维修改造项目为例,详细的介绍如何发现项目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策略。学校的维修改造是高校基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需要不断扩建新的校区,来满足更多的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此同时,时光迁移,原校区的许多建筑由于年代过久而出现了老化和损坏的情况,或使建筑内的设备已然被淘汰,需要用更加具有科技化的设备来代替它发挥新的功能。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必须要重视高校中的维修改造项目。但高校维修改造项目必然也会面临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面对和思考。

1高校维修改造项目的相关特点

1.1业主缺乏管理能力

在高校中的基建部门是作为后勤保障部门所存在,但由于在一些学校中,基建部门存在编制少的问题,所导致人员配备和设备配备都并不齐全,造成了项目累积,但是缺人手缺乏的现象。甚至在许多高校中,一个工地的负责人将会同时负责多个工地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也是高校中基建部门人手不足的一种体现。而一个负责人负责多个工地,势必会导致精力不足,繁重的行政工作也会使工作人员的精力虚耗,最后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这就对工地的现场代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代表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能够以更高的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这样才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三头并进,从而能够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但是将这一想法实施落地确实十分困难的事情。

1.2工程的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的维修改造项目对于其他项目来说是一个利润较小,投资较小的项目,所以本项目对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单位而言,都是投入的精力是要大于所能收获的利润,这就导致高校维修建设的项目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由于投资小回报少,所以不能吸引来较为优秀的相关单位进行施工,只能由素质较为一般的施工单位来承担相关任务,这也加大了业主的管理难度。高校的建设与高校中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紧密相关,一般高校的建设维修时间都选择在学生放寒暑假的时候,这也对施工的进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学生返校后开始使用,将难以进行施工的补救和后续的处理,这种工期压力也会成为项目难以管理的原因之一。

2高效维修改造项目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单位水平不高

因为投资少利润小,所以并不能吸引来优秀的设计单位,而。只能由素质水平较为一般的设计单位来接手,或者在。维修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没有调查明确而导致设计有所漏项,或者设计出来的图纸与现实的施工条件并不相符,导致在实际过程中不能按照图纸顺利进行,设计条件不具备可实施性,或者设计图纸不够详细明确,在细节上是模糊不清的,这使施工不能按进度完成,最后都会导致项目投资增加,工期延迟到结果。

2.2使用单位在前期申报中考虑不周

由于所要使用维修后校区的单位在前期项目的申报中不能够周全的考虑,或者缺乏基建的基本常识等因素,导致提出的诉求并不合理,诉求没有实际的可行性,从而使最后的设计偏离了预期想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在已经完成设计开展施工时,对正在进行的施工内容有了新的想法或建议,并且强烈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建议进行重新的施工,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诉求。

2.3施工单位素质较低

由于高校的建设维修并不是利润很高的项目,所以施工单位可能会出现懈怠的情况,例如不按照已经完成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而是自行更换了建筑所需的材料,或者随意的改变或简化设计图纸和图集,如果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那么在已经完成的施工中将会存在以上所说的问题,而由于本项目利润小,所以并不能够强制让施工单位返工修正。而由于高校需在寒暑假内完成工期的这一特殊要求,业主迫于压力就必须对预期的目标进行改变,在不影响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默认可以进行以上变更。

3高校维修改造项目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3.1增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设计管理

因为基建部门缺乏人手,缺乏专业设备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在使用单位想要进行项目申报之前,应该先邀请基建部门与使用单位共同协商相互配合,使基建单位能在最开始就了解到使用单位的意图,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角度对意图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能够使之后的使用单位的申报内容更加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减少了前期的准备时间,这样将对工期压力有一个有效的缓解。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让设计单位与使用部门共同沟通,使设计单位充分理解使用部门的诉求,将使用单位想达成的目标,切实的反映在设计过程中,以防在后期施工时,使用单位发现并不是自己所理想的施工状况。而基建部门应该建立起内审制度,定期集中人员共同研究设计图纸,集中大家的意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尽量在初期施工过程中就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给后期施工减少压力。

3.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稳抓施工过程

因为高校维修改造项目的特点是工期紧张,只能在学生的寒暑假进行,并且任务很重,一旦开工就难以有时间重新进行反顾和调整。所以这也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此项目的利润不高,所以请不到高素质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所以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导致后期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业主应该自行建立起强有力的施工制度和监理制度,来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约束,以此保证施工过程中能够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协商参与,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出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使三个单位及时得到反馈和处理。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施工方应该进行材料报审,将主体材料提前确定。在图纸会审时要仔细梳理设计问题,还要和查清楚施工单位的图纸和清单要求,并由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施工方案进行核对,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进步,原有的项目也将会产生新的问题,而被新的项目所代替,这是一个不断迁移与改变的过程。所以为了跟随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进行项目改造,如何提出解决策略。本文已经以学校的维修建设为例做了详细的阐述,使我们更加明确一个项目如何进行改造,以及如何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希望通过研究项目改造的过程,能够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为人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出一片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宏远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思考 [J]. 中华建设 2019(1):62-63.

[2] 赵宇 .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19(15):218-219.

[3] 毛艳 , 于洋 , 田佳 . 高校维修改造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16):77-78.

作者简介:王忠禹 1989.10. 男.汉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

作者:王忠禹

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思考论文 篇3:

高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建设创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订和发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工程项目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企业或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都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学科,也属于腐败领域的易发、多发区。目前,许多高校的领导由于对基建工作并不熟悉,往往将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从而忽略基本项目建设,加上一些腐败行为,致使高校资产流失严重。因此,分析当前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并结合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实践,提出今后应完善的措施和对策尤为必要。构建高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有效构筑高校资产流失的“防火墙”,是进一步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委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贯彻落实的实践检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

一、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委托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从实践看,高校工程项目定义与企业内控指引所述是完全一致的。工程项目与高校发展密切相关,周期较长,并涉及大量资金及物资流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当前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的主要缺陷有:

(一)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容易导致项目投资失败

目前,高校的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的资金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有的高校还采取引入社会资金和职工集资的方式进行。能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高校在项目建设方面,立项前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致使决策不当,盲目上马,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主要表现在:

(1)项目前期和准备阶段的决策过程缺乏可行性目标。项目前期和准备阶段评估是项目建设最重要两个阶段,是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以及投资的目的、何时投资、怎样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选的过程,它对工程项目长远经济效益和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许多高校往往因为要解决工代会或教代会职工提出的一些议案,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仓促决策,导致申报立项的报告材料可行性目标不清,项目投资失败。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缺乏专业知识人才和专家参与论证。由于高校领导对基建工作不熟悉,加上编制或委托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没有专业知识人才的指导和专家参与论证,导致编制出来的项目报告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一些报告缺乏对项目进行分析和需求策划,没有明确的项目建设目标、计划和进度,对项目投入的资金渠道、成本控制以及项目执行、风险和变化评估预测不准确,使可行性研究形同虚设。

(3)项目投资缺乏健全的资金投入决策管理机制。目前,由于高校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于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权责不清,对要求贷款的建设项目论证不充分,不仅造成投资决策失误、资金浪费,还加重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和增大了高校的债务风险。

(二)工程项目概预算脱离实际,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高校工程项目容易出现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极有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有的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1)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高校基建项目从策划开始到项目完成,涉及到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包括财政评审、审计结算等,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往往会造成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一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相互对策和双向选择,双方都会在付出成本进行信息的搜寻和分析,在资质、业绩、报价、信誉、资金实力和能力、素质、技术、装备、管理、服务等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二是履约阶段即签订承包合同之后,双方在使用人员的素质、材料的质量、建造方法与技术和商业信誉、资金能力、道德风险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这些不对称的工程造价信息,如果达不到平衡或协议约定,很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三是承包商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政策、增减工程结算依据上的目标期望值的差异,也会使项目进度延迟或中断。

(2)技术方案不落实。工程项目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且工艺多、结构复杂。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中,由于每一环节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环节脱节,有一个技术方案得不到落实,项目的进展就会受阻。主要表现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衔接不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选用不明确;质量监督、工期计算和成本控制的措施不落实;人、机、料、工的安排不合理和调配不当;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设备材料(包括电梯、中央空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吸排水系统、电器系统、消防系统)以及其他建设工程附属的各类设备设施(学生家具、热水系统、厨具等)的配置以及循环经济产品的使用无法及时到位等。

(3)概预算脱离实际。许多高校在基建项目招投标时只作主体工程部分招标,而附属项目一律不作考虑,待主体工程完成后,校方直接将附属项目授予主体承包商,从而大大超出了原预算。例如,项目周边道路、非主体建筑、绿化美化。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中标商在投标时实质性响应的招标文件(含施工图纸)中出现工程量清单计价不准、用料不明、设备的品牌及质量等级标示不清以及缺项漏项等因素影响,由此而增加的部分预算支出,致使项目概预算脱离实际。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工程项目在招标文件中都采用综合单价固定、总价包干形式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由于投标人的入围报价(单价)数据计算不准确,不全面。他们经常会在项目综合单价清单上做手脚,主要是将隐蔽工程打高价,在露面及收尾工程打低价。例如,将基础部分工程量增大,而电线、门窗部分打低价,到支付工程进度款时,施工方会以低价电线、门窗为理由,与业主谈判,或采取停工,拖延工期的方式逼迫业主响应其所提条件,否则按合同单价购买低廉材料及成品;也有的承包商不按合同约定非法转包、分包,经常出现大公司在中标后,将项目转包或分包转手给资质低的企业,导致质量下降。

(5)工程监理不到位。目前,由于工程派出的监理人员职称或执业资格不符合投标承诺要求,加上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高校工程项目监理不到位,致使工程质量低下。主要有以下方面表现:监理人对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有关事项缺少有价值的建议和认可意见,包括总承包人选择、工程规模、设计标准、规划设计、工艺设计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建议以及分包人选择的认可;对不符合国家颁布的建设质量标准或设计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时,包括工程图纸、使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没有及时书面报告委托人并要求设计人更正、通告承包人停工整改、返工和复工等;施工监理设施配备标准低,监督不到位。存在监理人员替代总监签认、监理工作资料不全(缺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监理工作联系单、工地会议纪要、工地例会纪要等)、监理资料缺项(缺合同管理类、设计文件类、质量控制文件类、进度控制类及安全监理资料),甚至没有见证取样记录的现象;设计变更没有文件,材料质量保证资料与施工进度不同步;防护设施不力,安全隐患大等。

(6)项目资金不落实。一般来说,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归口后勤部门或基建部门,工作中,常常出现项目建设先斩后奏的现象,财务部门往往是到了支付阶段才知道,投资决策与财务预算脱节,项目资金不落实。一旦资金供给不足,项目被迫停工。既加大了资金调度的难度又容易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工程在招投标、承发包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导致项目成本过高 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维修工程等)在招投标、承发包过程中,因为专业性强,涉及工程的勘探、设计、招投标、监理等环节多,加上利益的驱使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导致项目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

(1)违规建设,导致工程概算失实。按规定,工程项目达到一定投资额,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和核准才能进入招投标程序,但仍有许多高校未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及核准就进行建设或无立项批文即招标,使工程概算失实。

(2)规避招标,导致工程量增加。根据有关规定,工程造价达到一定标准,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为达到某些目的,有的领导便利用职权,将工程支解,化整为零,使每项工程都达不到要求,从而通过议标的方式指定施工单位。有的学校故意拆分或隐瞒部分工程,仅将部分项目实行招投标,然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变更的形式随意增加工作量。

(3)虚假招标,导致项目成本过高。主要是投标人用围标、串标、挂靠投标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窃取相关标底,内外沟结,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的现象;还有的高校进行表面招标,实际由主持人指定承包人的违规做法。导致项目成本过高。

(四)竣工验收不规范,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隐患大 高校的项目工程投资大。综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资金投入动辄上千万,多则上亿元。除主体工程外,还有附属工程,以及吸排水、卫生器具、厨具、电器、空调、电梯、变电工程、实验用具等。由于工程较为复杂,分包项目多。而高校工程项目往往以保新生入住或开学使用而放松竣工验收手续。许多工程项目因为对竣工图、随工记录、变更记录不完整等问题把关不严,经常出现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二、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内控机制创新思考

针对高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一)完善制度源头治理,确保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高校应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相关人员的从业行为,确保项目建设健康运行。一是设立健全机制,相互制衡。设立专门的招标管理机构,专司招标管理业务;成立学校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处招标采购科),规范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招标采购程序;设立项目投资融资决策领导小组,规范项目投资评估、筹资渠道;设立物资采购询价小组,规范政府采购前的审计询价和政府采购目录外的校内小额物品购置程序;设立资金支付决策领导小组,规范资金支付程序;设立工程项目验收领导小组,规范项目竣工验收程序。二是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立项、评估、预算、融资、监督、验收和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完善项目招标采购相关业务办事程序,提高招标采购工作透明度。

(二)规范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程序,重大项目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高校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内部相关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高校应严格项目预算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与资金投入同步。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校务会、党委会或工代会等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三)硬化招标采购程序,确保项目“阳光”运作 高校建设项目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属于政府明确规定投资额的项目一律执行政府规定的招标方式和评标办法。评标过程中,除评标专家必须从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外,还必须规范项目招标采购程序:招标工作方案→由校内审计部门审计→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审定;招标文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编写→项目高校提前七天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审定→招标公告;工程招标控制价确定→由高校提出工程造价中介机构初选意见→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高校得到答复后→委托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预算价→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提出工程招标控制价→报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成员审定→向投标人公布(不作解释和说明);工程招标中标人确定→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评标,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为确保工程质量,重大项目还应由所属地方建设工程招标评审领导小组成员确定成本控制价,在监标人员和参加投标的人员的现场监督下拆封,并通过随机抽取号数的方式确定权数,最后以不低于且最接近成本控制价的报价确定工程招标中标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工程预算编制及评审的监管,避免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 高校工程预算造价应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工程师编制,经注册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和所在企业专用章后才能对外提交。一般来说,工程预算等造价成果文件在编制时,必须明确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以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

(五)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 一是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和工程监理制度,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二是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向工程建设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工作进度报告。三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项目变更的,应当严格审批。四是对重大项目变更,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五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与检查,及时掌握项目资金到位、使用和建设进度情况,督促高校加强资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完善竣工决算,确保项目投资效益实现 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高校必须把工程项目的结算资料送所属财政部门进行结算审计,由财政部门确认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前,高校必须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查批复后,才能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高校还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季永华、薛登研:《高校内部招标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事业财会》2008年第2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指引》编写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导》,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编辑 向玉章)

作者:陈剑 刘国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园文明创建职业技术论文下一篇:全面预算管理烟草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