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料管理论文提纲

2022-09-27

论文题目:皖西大别山区大屋建筑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皖西大屋建筑是皖西大别山区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振兴皖西大别山区地域文化是推动区域整体发展、使皖西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主题。目前,皖西大别山区大量的大屋建筑无人管理逐渐荒废以至于面临被拆除的危机,且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民间戏种以及大屋建筑建造修复技艺等众多非遗文化后继无人。因此,皖西大屋建筑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研究皖西大屋建筑的特征及文化内涵,对皖西大屋建筑与皖西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以始建于明初的现存皖西大屋建筑为主要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皖西大屋建筑的形成背景进行归纳整理,分别研究这些背景对大屋建筑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史背景,总结皖西传统建筑的衍变过程。并以“微型社会学”理论选择调研地点,通过田野调研、实地测绘的形式获取大屋建筑数据与现状资料,随后以归纳总结法对大屋建筑进行类型化梳理,将其根据主要使用对象的不同划分为“士绅庄园型”大屋、“氏族聚居型”大屋、“祠堂型”大屋三类,并总结大屋建筑的特征变化规律。皖西大屋建筑特征主要受到移民运动带来的邻域建筑技艺影响,并且在自然条件差异与邻域文化影响差异的共同作用下,建筑特征呈现总体相似,个体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性的特点。具体而言,南部安庆市地区可以发现明显的徽州和江西建筑元素,而北部六安市境内的大屋建筑中则更多带有两湖建筑的建筑特征。通过对大屋建筑的形成背景和具体的田野调研成果进行分析,从聚落选址、形态布局、建筑结构、空间形制、装饰装修五个角度归纳总结皖西大屋建筑的建筑特征和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使用比较分析法将其与邻域传统建筑从地域文化背景和建筑特征的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追根溯源地探究了皖西大屋建筑特征受邻域建筑影响的比重。以归纳总结的方法,将大屋建筑的形成背景和皖西大屋建筑特征相联系,并结合邻域建筑文化影响,挖掘皖西大屋建筑各方面形制特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总结出皖西大屋建筑“亲近自然,重家族而轻宗教”的主要文化特征。总结田野调研的资料,将皖西大屋建筑现今的保存方式大致分为:“标本”式保存、“延续”式保存、“置换”式保存,并通过对调研对象的分析来研究皖西大屋建筑现状与保存方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大屋建筑保存未来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皖西大屋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具体建议,以期为保护、发扬皖西大屋建筑文化和皖西地域文化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以此梳理大屋建筑现状,扩充皖西大屋建筑基础资料数据库,总结大屋建筑特征和文化内涵,深度挖掘皖西地域文化特色,提出大屋建筑文化保护传承建议。最终达到振兴皖西大别山区地域文化、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实现文化自信的目的。图[73]表 [25] 参 [98]

关键词:皖西大别山区;大屋建筑;建筑形制;特征对比;文化内涵

学科专业:建筑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范围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皖西大别山区大屋建筑形成背景

2.1 皖西大别山自然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自然资源

2.2 皖西大别山社会文化

2.2.1 移民文化

2.2.2 宗法制度

2.2.3 风水意匠

2.2.4 习俗文化

2.2.5 信仰文化

2.3 皖西大别山历史沿革

2.3.1 封建社会时期

2.3.2 民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2.4 皖西大屋建筑的衍变

2.4.1 起源

2.4.2 发展

2.4.3 变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皖西大别山区大屋建筑现状调研

3.1 实地调研

3.1.1 大屋建筑分布情况

3.1.2 调研区域选择

3.1.3 调研建筑概况

3.2 皖西大别山区大屋建筑分类

3.2.1 士绅庄园型大屋建筑

3.2.2 氏族聚居型大屋建筑

3.2.3 祠堂型大屋建筑

3.2.4 三种类型大屋异同点

3.3 皖西大别山大屋建筑的特征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皖西大别山大屋建筑的建筑特征

4.1 大屋建筑形制特征分析

4.1.1 聚落选址

4.1.2 形态布局

4.1.3 建筑结构

4.1.4 空间形制

4.1.5 装修装饰

4.2 大屋建筑与邻域建筑异同分析

4.2.1 自然、社会文化的比较

4.2.2 聚落选址的比较

4.2.3 形态布局的比较

4.2.4 建筑结构的比较

4.2.5 空间形制的比较

4.2.6 装饰装修的比较

4.3 移民运动对大屋建筑特征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皖西大别山大屋建筑文化内涵

5.1 聚落选址中的文化内涵

5.1.1 风水文化

5.1.2 礼制观念

5.2 形态布局中的文化内涵

5.2.1 宗族文化

5.2.2 儒家伦理

5.2.3 民俗文化

5.3 建筑结构中的文化内涵

5.3.1 移民文化

5.3.2 宗法祭祀

5.4 空间形制中的文化内涵

5.4.1 宗法制度

5.4.2 道家思想

5.4.3 戏曲文化

5.5 装修装饰中的文化内涵

5.5.1 民间风俗

5.5.2 道德教化

5.5.3 宗教信仰

5.6 亲近自然,重家族而轻宗教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皖西大屋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与建议

6.1 皖西大屋建筑保护现状

6.1.1 “标本”式保存

6.1.2 “延续”式保存

6.1.3 “置换”式保存

6.1.4 大屋建筑的保存现状分析

6.2 皖西大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案例

6.2.1 大湾村汪家祖宅(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6.2.2 碓臼湾老屋(红二十八军游击战驻扎地)

6.2.3 姜家大宅

6.3 皖西大屋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议

6.3.1 皖西大屋建筑功能更新

6.3.2 建筑文化适宜利用

6.3.3 人文环境多元共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成果综述

7.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研成果一览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提纲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本科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