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红叶诗歌随想散文

2023-03-16

第一篇:秋季红叶诗歌随想散文

散文诗歌:端午节随想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 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 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

第二篇:温度湾红叶优美散文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首《山行》七绝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把霜叶提到了极高的景致,欣赏火红的霜叶成了人们求之不得的一件幸事。深秋时节,你想观赏红叶,不必舍近求远,来到温度湾,置身红叶间,管你满眼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其实,温度湾红叶古来有之,只是对于外地人“养在深闺人未识”,本埠人“只缘身在此山中”。长时间处在红叶的氛围之中,倒觉得绿叶、黄叶更稀奇。所以,过去人们只知道温度湾,却不知道温度湾红叶。

温度湾地处跃峰渠上游的晋冀豫三省毗邻之地。平直的漳河一过涉县石梯村急起直转,来了个回旋180度,形成了5公里长的大转弯。因湾底壁立千仞,若刀削斧砍,似鬼斧神工。湾的上下两端群山环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倒像太行老人的两只大袄袖,把漳河大转弯弄成凹凸相间,密不透风。那徐徐而来的顺河风到此戛然而止。其风力早已损失殆尽,风向一时不知东南西北,这个漳河大转弯也就成了温馨的港湾。说它温馨,不过春秋冬三季,到了夏天其温度比上下游要高出5度之多,温度湾因此而得名。

到了秋天,温度湾产出的果实与别处没啥两样,可温度湾的红叶却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她的与众不同。说实在的,温度湾的红叶,也是伴随着跃峰渠的诞生而成名的,因为水能增色,水能润物,水能添彩。跃峰渠工程建成之后,随之在其沿线修建了一条配套公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由原来的沙石路变成了水泥路,进而演绎成了“村村通”。水利兴百业兴,道路通信息通。尤其是在温度湾的山脚,为防止漳河水冲涮跃峰渠基础,用当地的青石砌成了两公里长的护坡,护坡的底部还点缀着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磨盘坝,坚如磐石,巍巍壮观。如果说跃峰渠像一条玉带维系在温度湾腰间,那镶嵌在山脚的护坡岂不又像是文武百官身着的蟒袍的下摆,威风凛凛,十分庄重。到了汛期,桀骜不驯的漳河水到此也温顺多了,乖巧多了,一切听从水利人的指挥和安排。倒是那些络绎不绝的文人墨客石破天惊,叹为观止,在对跃峰渠这一宏伟工程大加赞赏之余,更为温度湾红叶泼墨渲染,流连忘返。

从山巅到山脚,从山翼到山抱,无论是针叶还是阔叶、野生还是人工种植,那马机圪针酸枣苯,黄栌桃条檀木科,木了黄楝金丝枣,柿子核桃大红袍(花椒)……草本、木本、乔木、灌木,通通的红色透顶。春天的樱花是由下往上红的,而秋天的红叶则是由上往下红的,从山头到山脚,从树冠到树身……尤其是到了晚秋,红叶仿佛排着队往山下去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置身其间,身段恰似一只只红蜻蜓,脸蛋“好像苹果到秋天”。慕名而来的游客无不夸赞:“这温度湾红叶,真敢与那香山红叶相媲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信,你看看去!

第三篇:写给红叶诗歌

红叶凌风而舞

身披红色的霓裳

默默离开了枝头

尽管无语

但,心怀感激

只为,等待冬天的到来

红叶

沉淀,三季华美的色彩

优雅转身

只是为了寻求重生的希望

红叶

烙印,岁月沧桑的痕迹

无怨无悔

只是为了坦露生命的厚重

红叶

刻满,生命赤诚的热爱

心甘情愿

零落成泥

只是为了让大地汲取更多的营养

这一切

这一切中的一切呀!

只因,红叶

一直追逐阳光的梦想

始终怀揣火红的希望

热切祈盼着

可以与春天再度重逢————

第四篇: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

(第一首)

你,

轻抚秋风、

接吻秋雨、

热恋秋霜,

将秋天的诗情点燃。

你,

翻飞的叶片,

深浅不一的红润,

给人一种诗意的遐想。

浅红的透着风韵,

深红的魅力四射,

紫红的格调高雅。

秋天不到,

红叶不红;

风霜不染,

红叶不透。

世人都爱红叶,

但饱经风霜的红叶,

沧桑而又火热的言词,

不是世人都能读懂。

只有饮过秋霜的诗人眸子里,

折射出知音的泪水。

一枚红叶一枚真心,

一片红叶一片痴情。

情寄红叶。【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

古往今来,

有红叶题诗,

有温寄思念,

有火热的爱情,

有缤纷的事业,

有如荼的生命......

小小的红叶,

你不但凝聚了博大的思想,

也演绎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来到北京,

有未了的红叶情结。

望着黄栌树上残挂着的黄叶,

心中不由地问:

这是那个,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香山吗?

伫立在森玉笏峰小亭旁,

突然有一阵凉风从心底吹过,

瞬间仅有的热望也化作委屈、

落寞和惆怅。

红叶辞树并非无情,

季节的轮回是红叶的无奈。

岁月绝尘而去,

才是真正的无情。

弹指一挥间,

那个策马扬鞭的少年,

在风雨的路上,

已经苍老了容颜。

昔日的天真浪漫可待追忆,

昔日伤痛却不再敢触摸。【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

都当作秋叶。

而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的眼睛中嵌着你。

北方以北的香山。

香炉峰云雾缭绕,

犹如仙境;

红叶美如云霞,

秋霜媚人。

信步山径,

轻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唯美绝句,那片片翻飞的红叶,

不再是苍凉,

而是一场心动,

是美丽如初,

真挚如初的感觉。

梦里的香山红叶,

霜天里燃烧的火焰,

能否将我点燃?

我愿是秋天里最红的一片枫叶!

(第二首)

深秋时节,

北京香山仍然是,

绿意浓郁,

满目苍翠,

碧树连天。

我想象的红叶满谷,

如火如霞只在我的脑际灿燃。【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素材库sucaiku.htm。

今秋好温暖,绿色亦流连。

万绿丛中,

蓦然惊现一抹飞红!

难抑心跳,

目光定格,

我认出这就是我生命的旗舰。

你沐浴了怎样的朝露,

旷野中一枝独秀醉颜?

你走过了多少风雨,

雨打风吹的色彩如此饱满?

你积淀了多少流霞,

这般摇曳着无尽的斑斓?

你经历了怎样的霜染,

乡关漫道回望炊烟?

你身上奔流的是怎样的热血,

这般傲骨凛然?

你叶脉上烙着怎样的图腾,

这样入世而超然?

你叶片中藏着怎样的柔情,

清清流泻锦绣爱恋?

你饱饮了多少天地精华,

这般俊俊朗朗跹跹翩翩?

让我做你的红颜吧,

默默站在你身边;

我已化作你身旁的,

那片微微颤抖的绿叶,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

在那个深秋的夜晚,

我陷入你深情款款的臂弯;

星河曼转,

远方的夜空也瑰丽,

大地也娇艳;

流萤飘荡,

你将我通身点染,

我也将你灵魂点燃;

绚烂飞旋,

与你共舞,

我已然是一片红叶,

在天涯,

在灵魂的香山。

当西风漫卷,

碧衰翠减,

你将层林尽染,

看一夜万山红遍。

你轻轻牵了我的手,

双双飘离枝头;

飘然遁入清秋,

没入深山......

(来源于网络)

第五篇:散文随想《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宣称自己的学派为“散步学派”,希冀在散步中有所得 ,在所得中散步 ,虽然似乎含有功利性的一往情深,但一方顽石,一根竹杖,几许幽默喟叹,百思静驻、、、、、、

正如语言称谓的特有对号入座的灵性,它们总是经意不经意抑或自愿不自愿地镂刻在某些特定的意象中:罗马之于伟大,希腊之于悠久,伦敦之于优雅而观之东方,则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湖之于观堂,一与之定 千秋不移。万千闲暇的身影中,我们静静相拥。

罗马是大气象大开阖的表率。他一路驰骋在繁华的大马士革战刀与使徒的歆羡中,然而好战、奢侈、疾病、政权分制等吹响了他迟暮中的挽歌。还有巴特农神庙的世纪炮声、伦敦的固守如

一、他们都标榜或自恃自己的品牌,结果只似伫立街区间的人体彩绘,贩卖着自己价值生活的百变想象。

当然,“散步学派”的自我价值定位又给人一种灵魂惬意的喜悦。正如曾点所绘构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的至乐图景,在平和的流露中忆古思今,彼此生命流注,若无阻隔。如果撇去“道不成”的无奈喟叹,则“乘桴浮于海”也不失一种自在空灵的大气磅礴。而这都与“散步学派”的价值取向——灵性——有所精神隐潜。

或许时间所存大道均以无形示人,恰如尼采所说的“一种梦的境界-虚无缥缈,杳无定性;一种醉的境界-沉醉于此,无比豪情”。所以大道无形,而我们亦只能从反光、譬喻中探寻白驹过隙般一瞥回眸,

此亦可由柏拉图《理想国》中一个寓言佐证:世人一往情深之所见之景皆为万物于照壁之投影,尽管身后有明媚阳光可直接识知。

阳光很刺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勤俭节约红领巾广播稿下一篇:强化使命担当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