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2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银行会计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现在的金融市场经济中,银行会计风险也在日益增加。强化江苏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建立离岗审计和岗位轮换制度;加强会计内部培训。

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 篇1:

我国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地域特征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监管的深化及银行内部管理的细化,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多是采用全行一盘棋式的“大一统”模式,不同地区标准统一,管理措施雷同。本文从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特点及成因出发,对不同地理区域会计操作风险进行了分析。为了有针对性地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管理,侧重从人文文化、社会管理、经济发展、金融生态层面提出了分析思路与框架。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地域特征

[作者简介]万天舒,中国交通银行会计结算部风险管理处处长、高级经济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银行会计结算管理。

(上海200120)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新巴塞尔协议”,决定于2006年开始在十国集团实施,并积极推动新资本协议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目前,已有近百个国家明确表示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同时这一协议也得到我国银行业的响应。新巴塞尔协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继承1日协议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这三大支柱的同时,在“最低资本要求”这第一支柱中,独立提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并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共同构成银行风险资本的计量和监管框架,使得操作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三大主体风险之一。

新巴塞尔协议第644条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作为商业银行中从业人员最多、业务流程最长、业务操作环节最复杂、直接使用账务处理系统、直接接触外部客户的业务条线,会计核算与支付结算部门最容易受到来自人员、外部事件、内部流程与系统等方面的风险威胁,会计结算领域的操作风险首当其冲成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我国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特点及成因

(一)近年来我国几个典型的银行业会计结算领域操作风险案例

1.“内外勾结”挪用客户资金案件。2005年1月4日,东北高速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的2.93亿元存款消失,此后数日接连暴出其他数家单位的存款失窃,总额近10亿之多。该案的主要作案手法是:该支行负责人高山与支行多名人员串通,上门为企业办理开户手续,然后中途把企业预留印鉴偷换,并调换成自己控制的印鉴,从而掌握企业账户的支配权,任意调度资金。同时,对企业出具虚假的存款证明和对账单,掩盖事实真相a

2.“监守自盗”窃取金库库款案件。2007年4月14日14时许,河北省邯郸市农业银行金库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两名管库员任晓峰、马向景共盗取库款近5100万元人民币。任、马两人相互勾结,利用掌握金库密码和钥匙的便利,先后多次进入库房直接大肆盗取现金。但由于该行金库管理混乱,监控不力,一直未被发现。

3.“空存实取”盗取银行资金案件。2006年8月23日-10月10日期间,山东省德州市建设银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主要作案手法是:一是空存现金,在没有收到实际资金的情况下,直接虚增存款;二是直接盗取现金。刁娜在作案期间,多次在中午闲暇时直接盗取现金交予柜台外同伙,或下班后自行夹带现金离开,甚至直接将现金交其他柜员存入同伙账户。

(二)我国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基本特点

以上几起案件都是近年来广为披露并造成极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是会计结算操作风险在不同地域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部位的典型表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我国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基本特点:

一是特定性。操作风险不同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它更多地内在于、内生于银行内部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往往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的参与,银行员工的违规行为,或不按既定流程和要求的行为所导致,风险的大小受到不同的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操作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银行的业务操作中,操作风险事件前后之间也有关联,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风险程度与大小之间不存在可以定量界定的关系。

二是差异性。作为会计结算领域的操作风险,因发生在不同部位、不同业务环节或不同地域,其表现形式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有些环节由于业务交易量大、办理业务人员多,受到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损失往往可以控制。有些环节尽管接触到的操作人员较少,业务量也不大,发生操作风险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发生,损失将有可能无法限量。由于所在地域的不同,会计操作风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如在有些地区,会计操作风险呈现出高发频发态势,风险环节相对集中。而在有些地区,会计操作风险表现得较为散发,风险环节也相对分散。

三是复杂性。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源于多种因素,其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突发性和隐蔽性事件,常常带有鲜明的个案特征。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很难准确监控那些对于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来说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也很难像管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那样,对操作风险发生的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或对操作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计量和估算。

(三)引发我国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

尽管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风险的发生也不遵循某种规律,但综观近年来发生在不同地区、不同商业银行的各类型会计操作风险案件,人员和外部事件是两个最主要的风险诱发因素。

人的因素在操作风险的产生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人是业务操作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银行员工的道德水平、风险意识、工作责任心、业务知识、操作熟练程度等将直接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或者可以直接预防和控制操作风险。

外部事件也对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位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各类外部政治、社会、经济事件,或多或少,或快或慢,或直接或间接会影响到银行会计结算体系中,成为诱发风险的因素;另一方面,作为经济中枢、社会资金结算中介和现金流通集散场所的商业银行还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外部环境中各类觊觎银行内部资金的欺诈事件侵扰。此外,银行内部员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导致一些因道德风险引发操作风险的事件发生。

作为诱发会计操作风险的两大因素——人和外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会计操作风险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

二、会计操作风险地域性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特点。《晏子春秋》中有句古话说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形象地说明了在不同地区环境的影响下,同一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我国是一个大国,一是地域广大,陆

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川、河流星罗棋布,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形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二是文化博大,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使得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在不同地区不断传承,形成了各个地区特有的人文风俗和文化特征。这些地域性差异突出地反映在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上,突出地表现为人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差异。金融产业的成长是金融产业的空间运动长期演化的结果,银行业作为金融业中重要的一环也不例外,也需要通过对地域环境的适应,不断调整内部结构,达到区域内的平衡。在这种调整下,整体上必然会出现非均衡、不同步的特征,从而导致不同地域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分布和特征存在差异。

2.地域性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地域由于其外部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人文文化风俗各有特点,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分布存在不平衡,风险的特点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管理者要结合不同地域文化,深入分析地域性会计操作风险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而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模式来看,基本上总行层面都是全行一盘棋式的“大一统”管理模式,管理要求全面,全行标准统一,但没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分行的特点,突出针对性的管理要求,失去了风险管理的敏感性。各分行层面更多地侧重于按照既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业务管理和操作,缺乏对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和深刻认识,往往身处在特定环境中也很难对自身管理弱点和重点进行深刻把握。进行地域性会计操作风险分析,实施有地域特色的会计风险管理措施,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三、会计操作风险地域性分析的思路和框架

人和外部事件是影响地域性会计操作风险的主导因素,但影响人和外部环境的地域性因素也是多维度和多层面的。我们在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地域性会计风险因素分析时,也应按照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分别展开。

1.地区人文文化的继承性对会计操作风险特征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由于其地理区位和历史背景不同,在人文和文化上也会产生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突出地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思想状态、风险偏好等方面,使得不同地区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中面临着不同的状况和问题。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版图的最东和最北部,历史上被称为“关外”或“关东”。清朝开始的“闯关东”,使得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口和文化融合,形成了相互团结、讲究情义的人文环境,也造就了东北人民风淳朴、粗犷豪放、结朋交友、讲义气、好面子的民俗风貌。而这一人文特征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本地区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案件中内外勾结作案较多,“一条龙”式的窝案多发。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生的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案件几乎全部集中在基层营业机构,绝大多数属于内外勾结作案和集体作案,银行现有的制度、流程和系统约束作用有限,给我们及时识别风险、有效防范案件带来了更大难度,需要我们采取更为有效甚至是非常规的管理和防控手段。

2.社会管理状况的复杂性对会计操作风险特征产生影响。人是社会中的人,商业银行也是社会中的重要资金集散机构,一个地区的社会管理状况和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外来人口比重相对较高,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整体的社会心态比较活跃,一夜暴富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蔓延。加之毗邻我国的港澳地区,一些地下赌马、赌球、“六合彩”等不良社会活动也日益猖獗,这些不良的生活内容与不稳定心态相互碰撞,给商业银行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些博彩方式往往都是被庄家完全操控,参与者一旦身陷其中,投入的资金几乎是有去无回,越赌越输。一旦银行内部人员沉溺于赌博、赌球等活动,在自己投入的钱亏空了以后,就往往会想方设法利用银行及客户的资金进行翻本,从而钻取银行管理和操作的漏洞进行作案。因此,在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案件中,因赌涉案的比例非常高,加强会计人员异常行为排查与管理在东南沿海地区会计操作风险防控和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对会计操作风险特征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处于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核心地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特点对本地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将影响到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防控重点和管理策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在经济结构中也呈现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民营经济异常发达。民营经济的确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贡献,但其自身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各类经营主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灵活但不规范,特别是原生形态的民营企业在自己“第一桶金”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择手段的行为,如民间借贷、假按揭等,这些行为直接危害到商业银行会计结算业务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结构入手,分析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不同经济行为方式给商业银行会计运营体系带来的挑战,也是地域性会计操作风险分析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4.金融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会计操作风险特征产生影响。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对本地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着最直接、也是最密切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毗邻我国的港澳地区,造就了这一地区纷繁复杂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随着粤港澳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跨境支付频繁,粤港澳合作在框架下已建立起高层次的金融合作平台,加强了跨境的货币流通。金融合作领域得以全面拓展,逐步消除影响资金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推动了金融机构跨境经营和互相参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城际金融合作等。这将使得资金的跨境转移更加便捷,极大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异常变动及资金流向的监控难度。二是这一地区人们有着强烈的现金交易偏好及现金拥有嗜好。随着该地区商贸交易的迅猛发展,资金支付结算量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而受交易环境、居民消费习惯等影响,现金交易占了该地区全部支付结算业务中的大多数。同时,该地区一些地方由于个体经济活跃、社会信誉度较差,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出于避税考虑,造成现金使用偏好较强。这种强烈的现金偏好增加了商业银行现金储运的压力,也给现金业务合规操作和规范管理带来了挑战。三是这一地区毗邻我国的两大假币输出地香港和台湾,同时现金交易活跃、现金流量巨大,使得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着极大的货币反假防伪工作压力。可见,金融环境给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我们在对不同地区的分析中进行重点把握。

作者:万天舒

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 篇2: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会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银行会计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现在的金融市场经济中,银行会计风险也在日益增加。强化江苏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建立离岗审计和岗位轮换制度;加强会计内部培训。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以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为目标,按照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对可能出现风险进行相应的措施和程序,组织和实施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会计业务核算业务会计岗位和人员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程序提前预防,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防范、控制、监控,监督和修正,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活动从银行会计方面进行控制。本文通过对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会计风险分析,为解决银行会计风险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的行业竞争力。

一、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发展现状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由原淮安市商业银行于2007年更名设立,是组建江苏银行的原十家商行之一。自融入江苏银行以来,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依托合并重组的资本、管理、网络等优势,在渠道、功能、服务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共有员工951人,下辖12家管辖支行,共有营业网点32家,自助设备和自助终端116台,离行式自助银行和离行式自助点15家,覆盖淮安五区四县。截至2012年末,江苏银行淮安分行资产总额194.3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2.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8.19亿元,实现净利润1.9亿元。

二、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风险意识淡薄,经营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目前,江苏银行淮安分行金融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金融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和其他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不具有约束力。其次,对银行业的监管不够强,大多调控后没有发挥监管的作用,从而出现风险。三是银行管理层没有纠正重发展轻内控的思想。银行管理层因为片面的追求经营规模和存款效绩,只重视业务发展而疏漏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四是相关部门和会计人员对银行的风险防范知识掌握度不够,重视度不高,不严格执行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自觉性。

(二)业务系统功能不完善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会计核算防范体系过于陈旧,没有达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要求,在会计工作中也发挥不了作用。虽然信息基础设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大提高了,但早期预警和控制操作风险的业务系统往往是不够的,不能对会计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有效控制。在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实行的是一人一柜、综合柜员制,如果系统操作风险控制点和操作权限不行使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会计人员违规操作或误操作,导致业务出现差错。

(三)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一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处理业务的水平也比较薄弱。银行本身存在重发展轻控制的思想,在人力资源分配的时候,通常会把会计素质高、业务能力高的人员调理至其他相关部门,把部分不称职人员安排到会计岗位,整个会计团队的专业素质较低。此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只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难以真正有效地开展会计核算,控制会计风险。

(四)分支行领导分工不合理,内控管理职责落空

现在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的机构设置基本采取前、中、后台分离的管理模式,但部分领导分工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造成整个银行实际上是由一位行长负责的状况。领导对专注于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性远远小于对经营业绩的关注,高级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抓内部控制和管理,或者由于业务的扩展或其他原因,非法强迫在处理会计业务的会计部门或者会计人员违规进行业务办理,从而引发的会计操作风险。

(五)会计事后监督方法薄弱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会计事后监督是采用拉网式监督,复核复审所有的凭证,监督量大面广,重点问题不能突出,缺少必要的风险分析、预警,在事件发生后只进行简单的操作,忽视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反馈机制的分析。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对于应该由会计部负责批准的项目,也没有严格的审批或事后核准,而且监督没有起到作用。在检查项目的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导致检测工作不够细致,促使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够被发现。

三、强化江苏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欧洲发达国家通过加强对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来对付目前加剧的会计风险。对于那些资本充足率和管理水平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了低保险的政策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加快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业务的创新性和发展。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优先对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投保,例如支付结算票据险,现金收付安全险,联行往来风险等。江苏银行淮安分行自己还可以领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前提是要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核才可以允许列入成本。

(二)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仅使资金的规划加速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还改善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使得会计人员在思维观念、组织劳动、管理形式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培养了很多能够掌握电算化的人才,拓宽了金融业务之路。为此,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应该加快业务处理电算化的应用。它可以使得该银行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一个有利地位,随着电算化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改善服务的效率跟质量。最关键的是,推广电算化可以让大大减少人工处理一些业务时的随意性,而且也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出现差错。

(三)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为提高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会计读物整体素质,重点要做到:一是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再教育;二是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会计技能的认知度和教育力度;三是选出各个级别合适的管理职员;四是严格把关对会计重要岗位的人才选拔,做到多考核,严考核;五是学习和交流欧美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金融企业的接轨。

(四)建立离岗审计和岗位轮换制度

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可以建立重要岗位会计离岗审计制度和会计机构负责人轮岗制度,进行离岗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防范案件的发生,促进外部威慑力的形成。会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重要岗位接受审计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离岗审计必须接受一年两次,轮岗至少两年,以减少犯罪分子作案,而且可以有效地形成外部威慑。

(五)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一直是中国的金融会计学发展中作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21世纪以来,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的会计十分强调内部制约管理,银行各项规章制度都贯穿着“内部制约”的精髓。办理各种银行业务都须避免控制权在个人或者小组身上,必须有另外一个人或小组进行监督,才能有效。

如果不认真对待和做好相关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将会增加银行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金融风险伤害。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会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从上到下,由横到纵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自身做起,方能使江苏银行淮安分行越来越好,提高自己在国内银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玉华.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2,(27).

[2]辛晓雨,王焕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3]杨熹.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控制[J].今日财富,2010,(1).

[4]杜艳.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民营科技,2012,(4).

(责任编辑:宋 佳)

作者:王慧

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 篇3:

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研究

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是加强会计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形势下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和会计核算业务迅速发展,中央银行会计内外环境、核算监督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新系统、新业务的发展也加大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流动的风险性,对央行会计核算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新形势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主体发生变化。目前,央行已实现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电子对账系统》上线运行,中央银行地市级及以上机构作为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将会计核算主体从县支行上移到中心支行,完成了分散会计核算向集中会计核算的转变,为新形势下的支付结算环境搭建了通畅、快捷、优质的核算服务桥梁。

(二)会计监督模式发生变化。2005年,《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系统》上线运行,将会计事后监督从会计核算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事后监督中心,形成了分散监督与集中监督灵活并存、人工监督与计算机监督相互结合的模式,对会计、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标志着中央银行会计监督模式的转变。

(三)会计管理的社会影响力发生变化。一是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在传统的支付清算、货币发行、经理国库等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监督管理、执行货币政策等职能,会计工作内涵日趋丰富。二是定期借记、支票影像、国库代发等新业务的推广,使央行会计服务对象从金融机构、财税部门扩大到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普通公众,服务对象的范围日渐扩大。三是在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十分复杂,通胀预期居高的情况下,社会普通公众也开始关注会计业务部门公布或对外提供的数据和分析材料,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二、央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特点与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比较

(一)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滞后性与业务发展先进性的矛盾

一是制度建设滞后,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目前央行下发实施的内控指导文件主要是1997年第3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两个文件,由于时间久远,有些内容已跟不上新业务发展的步伐。比如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对会计事后监督业务的有关要求,还停留在会计营业部门设置事后监督岗位这一模式上,与当前集中事后监督模式已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对文件的理解、执行存在偏差,各分支机构制定的内控制度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范性。二是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内控目标的实现。风险评估包括法律风险、声誉风险、资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效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常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将风险区分为高、中、低等不同的风险等级。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和独立的会计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的职责、任务、目标尚不能明确,评估的手段也缺乏一定的先进性,对会计风险评估结果的运用也缺乏指导,制约了内控机制建设的发展,因此,符合中央银行实际的先进的风险评估体系还亟待完善。

(二)内部控制手段的单一性与业务灵活性的矛盾

一是对重大会计事项控制手段单一。根据总行《重大会计事项审批制度》的规定,大额转帐、错账冲正、补记账务、非正常挂账、销账等重大会计业务由会计主管审批后办理。目前采取的手段是在会计凭证上签字、会计主管坐班日志中登记的方式进行控制,这种仍以传统手工操作方式为主的内控监督手段显得十分落后,流于形式,有时甚至存在先处理后签字的现象,重大会计事项审批成了事后审核。二是对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的控制手段单一。目前央行采取按旬考核法人存款准备金的办法,通过手工录入存款科目余额和法定准备金率,由系统自动计算法定准备金余额,日终时系统对透支账户发出罚息提示。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日间可以使用的规定,一个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统一在其“**准备金存款”账户中管理,业务日中时,对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的控制只能通过人工查询动态信息、核对登记簿、手工计算差额来进行,手段落后单一且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三是对系统业务操作员的控制手段单一。央行的业务操作系统还延袭操作员代码+口令登录的作法,手工填制口令卡由会计主管统一保管,每月更换一次,如有口令失密、被盗,就会被他人冒名登入。商业银行已经普及的指纹识别、口令卡等灵活的内控手段,还没有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国库业务会计核算系统(TBS)”等业务系统中得到应用。

(三)基层央行会计人力资源紧缺与系统发展刚性需求的矛盾

基层央行普遍存在会计队伍结构老化、流动性差、人员紧缺的现象,无法根据业务量灵活调整岗位设置,造成系统岗位设置刚性需求与人力资源紧缺的予盾。一是系统设置需求量大。目前会计业务部门(含会计、国库、发行)共有业务系统15个, 仅是ABS、TBS系统核算岗位设置就有22个,另外还有统计分析、国债管理、综合分析等其他岗位,共计超过40个。而目前基层支行会计国库部门人员为6-10人左右,与系统岗位设置的需求相去甚远,不可避免出现兼岗、混岗、交叉代班等情况,要害岗位强制休假和轮换制度也难以得到落实,为会计安全管理埋下风险隐患。二是各业务系统兼容性差。ABS、TBS、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相互之间无业务数据自动传输和比对校验,不能有效减少工作环节和岗位设置,形成了系统越先进、操作越繁琐、人手越紧张的怪圈。三是会计专业队伍素质退化。随着新业务的推广、新核算方式的引入,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受自然减员、新生力量匮乏、现有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县支行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复合型会计人才很少,一专多能或独当一面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难以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激励机制的缺乏与内部控制问责制的矛盾

会计工作是基础业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得好与坏与会计资金安全紧密相关,直接反映会计内部控制成效。长期以来,央行对会计人员采取差错问责制,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突击检查等方法,对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档案管理等会计事项进行检查,对差错实施处罚,以达到督促会计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由于会计业务操作程序严密、繁琐,凭证账表簿要素众多,从印章是否齐全,金额大小写是否符合规定,到是否按规定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登记账表簿,业务处理手续是否规范等,事无巨细都是内控要求的范畴,因此每次内控检查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小则考核扣分,大则通报批评,重则追究相关刑事责任。相对而言,目前对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建成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一人多岗的会计人员更是觉得委屈,认为做得多相对就会错得多,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会计内控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央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一)健全会计内控制度,规范会计管理

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一次彻底梳理,将过时的、不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淘汰取消,有漏洞有隐患的及时补充、修订、完善,对新业务、新程序、新系统则参考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内控细则。二是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严密各个环节的所有操作程序,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实现层层负责,级级监管,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监督管理模式。三是对要害岗位人员和会计主管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管理上和系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促使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四是完善会计检查制度,对知错不改、屡纠屡犯等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会计检查的监督、纠正作用,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履行操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识别风险、科学运用

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相关风险并确定应对策略的过程,它能够指明内部控制措施实施的方向,是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一是完善评估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或部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明确风险评估工作的职责、任务、目标,以及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二是有效识别和科学鉴定。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央银行会计特点,可考虑采用“色彩区别法”对风险进行分类,比如:将有足够控制措施,并且处于可接受水平之内的会计风险归纳为绿色;正在采取措施、能迅速降低风险水平的归纳为黄色;不可接受风险为红色。这样的风险分类科学、清晰,有利于风险识别,为风险等级鉴定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三是充分运用评估结果。风险评估的最终目标是防范风险,服务于管理,因此要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结果,对会计风险隐患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预测与假设,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规律性进行研究分析,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三)再造业务流程,在人工控制与机器控制相结合的基础上,强化科技约束效力

一是在ABS、TBS等业务系统中插入内控监督程序,有效提升系统控制功能。重大会计事项必须由会计主管通过计算机授权方可进行后续业务处理,同时在《会计主管坐班日志》中记录,强化会计主管对重大会计事项的控制,杜绝审批流于形式。二是对日间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等特殊业务设置红线提示,提高业务经办员的警惕性,及时督促有关机构组织资金弥补不足,避免出现恶意透支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系统对操作员的控制,采取先进的指纹登录模式,有效避免他人冒登系统,增加操作员超时自动签退功能,防止因遗忘签退而导致他人冒用。四是将互不支持的业务核算系统整合在一起,如ABS与固定资产系统、登记簿系统的整合,TBS与国库统计分析系统的整合,实现央行会计的真正流程化,减少业务操作的重复性,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效益的目标。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夯实会计管理内部环境

素质优良的会计队伍是内控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加强会计队伍特别是基层央行的会计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需要。一是通过“内外兼修”的方法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四好”会计人才:一个好思想,即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有诚实守信的态度,具备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一笔好账,即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一篇好文章,即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判断、写作水平,能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一个好电脑,即具备较高的电脑基本知识和电脑操作水平技术,能紧跟会计电算化的步伐。二是尽快出台会计人员奖励考核办法,对实现全年会计核算业务“零差错”、发现并有效控制会计资金风险行为、为会计内控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给予精神及物资上的奖励,提高会计人员岗位津补贴,对业务素质高、坚持原则的会计工作人员在评先评优、职称聘任、职务提拨等方面给予倾斜,有效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充实会计人员数量,在客观条件上达到与内控要求相藕合,减少或避免兼岗、混岗、交叉代班等现象,实现“量”的充裕,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岗位任职资格审查工作,把责任心不强、弄虚作假或信用状况不良的会计工作人员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实现“质”的提升,进而优化会计管理内部环境,使会计内部控制得到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韩媛媛 高阳宗 王军 丁岩 王书央 潘路成 中国银行会计核算与内控管理发展互动研究 《金融会计》2011(6)

[2] 王关荣 加快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提升会计核算管理和服务水平 《金融会计》 2010(1)

[3] 张庆昉 汤锦 陈翊高 戴大兴 刘聪伟 周德宗 崔献军 曾建平 完善基层央行会计内控管理的对策思考《金融会计》2010(3)

作者:邓惠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程研究论文下一篇: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