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难情绪的表现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畏难情绪的表现范文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一.畏难情绪 是什么意思? 畏难情绪,就是说遇到困难想找借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我们经常会在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比如工作太多太艰巨需要加班,于是便产生抱怨、唧唧歪歪,不想做。而孩子们在学习中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遇到难的题目或者是没见过的新题型就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这题太难了,我肯定不会做。从而轻易放弃。其实很多题目看似很难,但是如果学生认真去推敲,问题或许很容易迎刃而解。然而,很多学生,却又存在着这种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二.学生遇到畏难情绪,怎么做? 1. 做为家长

俗话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基础。“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句话是巴金先生说的,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成才

我国古代大学问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或许连他自己也觉察不到。

人们常抱着这样的观念:孩子还小,坏习惯以后可以慢慢矫正。殊不知,积重难返,一株树苗被折弯了腰,在长成参天大树后也不能变直。 孩子是一个空的筐子,塞进什么就装什么。所以父母从小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困境和灾难,有些甚至是灭顶之灾。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去勇敢的面对。我们认真地解决了问题,就增加了一份生活的智慧;我们努力地克服了困难,就多了一份人生的信心;我们勇敢地走出了困境,就多了一块驰骋的天地;我们坚强地战胜了灾难,就多了一份生命的礼物。当我们走出困境,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再回头看看,你会由衷的赞叹自己,真了不起;你也会心有余悸的感叹,幸亏自己当初选择了面对,而不是逃避。当你沐浴着腥风血雨洗礼后的明媚阳光,你的人生又会是欢歌笑语,精彩纷呈。 仿佛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人对生命的态度,人的毅力和智慧,有意无意间,总是在人生的旅程上布下一个又一个障碍,设置一个又一个困境,留下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你看到成功的曙光,又不肯叫你轻意得到,让你忍受黎明前黑暗的恐惧,成功前失败的折磨,阳光出现前阴云密布的压抑,春天到来前寒风料峭的刺痛。给你智慧,又给你难题;给你机会,又给你艰难。如果拥有这样的父母,我想孩子也一定是一个遇到困难,就勇敢去面对,认真生活的强者。

2. 做为班主任

除了要经常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之外,还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张海迪,坐在轮椅上,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的面对,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丁晓兵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却用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成为全国闻名的“时代先锋”。许多失去双手的人,却能练就用嘴或脚写得一笔好书法,画得一笔好绘画的绝技,一种对命运抗争的精神,一种永不服输的毅力,使他们终于成功。在每届的残奥会上,那么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创造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靠得就是他们顽强拼搏,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无限风光在险峰”,美丽的景致,只有那些不怕艰辛,勇于攀登,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欣赏和享受。 《罗兰小语》中写到:“不要为生活有难题而气馁,人类有希望克服困难的天性。当有困难的时候,你适用智慧和能力去把它克服了,你就多证实一次自己的价值。”“不要把困难与挫折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我们要把自己能够通过考验看作一种胜利;把不能通过看作一种学习。你会觉得自己对生活充满了好感,尝试克服困难也成为一种乐趣。”人具有克服困难的智慧,也具有战胜灾难的潜力,只要敢于面对,就能够找到出路,就会绝处逢生。

还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实例,比如某某同学,家里遇到什么灾难,他是怎样一步步挺过来的。班里面某个同学,成绩很差,但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闯进了班级的前三名。后面的例子因为是平时生活中的实例,所以更具有说服力。班主任如果遇到畏难情绪严重的学生,可以举这些触手可及的例子,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3. 做为任课老师

作为任课老师,关于学生的畏难情绪,深有体会。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只是有些学生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表现的不明显罢了。每次给学生上课时,当遇到难的题目或者是一些新题型,他们大多数人立马就说:这题难,我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我首先会让孩子停下来,看一下前面做的题目,让他看一下自己之前做的有多好。趁机鼓励他,让他相信其实自己是有能力做好这个题目的。接着,我会鼓励孩子仔细审这个题目,究竟哪里让自己觉得难,然后引导孩子一步步去分析,去思考。最后,当题目解出来以后,我会再让孩子总结一下,开始为什么觉得难,之后又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

我相信,只要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三方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定会慢慢改善孩子的畏难情绪,最终使孩子乐观,稳步向前。

第二篇:成人高考考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的方法

在语文复习中,部分成考考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本文仅就审题、立意和写作心理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助考生攻关。

关于审题

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

二、审题要过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

三、审题要为立意作好准备。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重心。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关于立意

立意,就是指记叙文中确立主题思想,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立意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审题和立意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个环节。审题是写作的前提,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难点。为此,考生在立意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要全面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尤其是给材料作文,要认真阅读材料,辨析其多层意义,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准确立意。

二、要重视立意能力的训练和发挥。

立意是一个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联想等多种能力的思维表达过程。考场作文的一个特点是在可写性与可发挥性之间的空间比较大。因此,考生应从训练思维能力入手,提高立意能力,并在考场上得以发挥。一是思维的广泛性训练,多角度立意。所谓角度,就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文章立意、构思的出发点。各种事物本来就具有多义性。“一树梅花万首诗”。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写作意图出发,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就会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意义。考生在拿到题目时,要广开思路,选一个自己理解清楚、体会深刻、有话可说的角度去立意,铺陈成文。思路越开阔,立意的角度就越多,立意的选择余地也越大。

一些考生怕语文,说“语文是汪洋大海”,更怕作文,说写作文“摸不着脉”。于是有的写几篇不行就背几篇范文当“葫芦”想等到考场再去“画瓢”;有的写了写又觉得水平低,不敢交老师;有的干脆“不管它,到时候再说”„„这些情况说明写作中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考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写作心理。

首先,要克服畏难心理,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词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事实上,没有一个考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是空白,中小学辅导网wangxiao.so/提示您也就是说,每一个考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写作的复习考试中,要扬长避短。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为了写好一篇文章而绞尽脑汁,绝不是夸张。

写作毅力是整个写作中的心理支柱。在练习写作中要有毅力。写作毅力具体表现为坚持性,即坚持写完一篇文章和坚持多写文章。有的考生在备考中一篇又一篇地写,往往背若芒刺,有时真出了一身汗。考试以后他们切实体会到,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艰苦的代价,写作的确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其次,要克服侥心理和放弃心理,做好写作的充分准备。一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认真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注意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启示,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模拟题”。二要有意识地把《复习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课文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把新闻记者课文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学会吸取课文中的精华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养。可根据四种文体的写作要求,选择相应的课文作为重点去学习、体味,逐渐把课文的立意、取材、布局、表达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三要适当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四要自己动手写文章。写作考试考的是能力,能力是不能传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写作实践。

写作心理是个“软件”,一般地说,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在复习和考试中起着重要作用。心态平衡,会成为写好文章的支柱;反之,则会增加潜在的压力。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得失不由天。”考生要主动地学习写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完全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第三篇:克服畏难情绪答案

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

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 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杜牧泊秦淮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吊古伤今对比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指出形象的意义)  简评:这是扩写,不是分析。简评: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简评:不是本诗的表现

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由月亮、乌鸦、寒霜、枫树、渔火、寒山寺和夜半钟声等诸多意象构成一种凄美的幽愁意境。

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

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

衬托 衬托了_____________ 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 对比 ______与______形成对比

乐观旷达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2分)  “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具体解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 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 “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 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 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 反衬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

沉郁顿挫的风格

“萧萧”是“纷纷”、“多”的意思,(字义解)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落叶纷纷、茫无边际的情态,(句意解)/“滚滚”写出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诗歌意境更显得沉郁雄浑、壮阔博大,(从形、声、气势和造成的“神”去评析)/也为后面写“悲秋”蓄足势(从结构上谈作用)。 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如颔联的妙处: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点“夜”,“弄花”句承首句点“春”,前呼后应,上递下承;②从内容、情感上看,此联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情趣盎然。③从写景和写法上看,“掬水”句写泉水清澈明净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与衣香浑为一体。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④从精于练字上看,“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摹其形态,又传其神采,意蕴丰厚,让人回味无穷。 

“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同时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 流水 / 白云行程顺畅、快捷、平稳,不必担忧(由“流水通波”分析);②诗人与柴侍御相距不远,共一道青山<第三句);③明月相照,相互思念,心理距离很小(第四句)。

 《送》诗中“送君不觉有离伤”,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黄》诗中借“孤”“远”“尽”“唯天际流”之离别之景物之人的动作行为,表达了诗人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七言绝句/ 送别诗 [体裁一般指绝句(四句一首)、律诗(八句一首、二三联对仗、词(长短句、曲;内容可从“送”中看出)

诗的前两句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步骤②)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步骤③)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步骤②)

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的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显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 既有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有心头的寂寞之情。

“冷”与“空”。/“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正是在这种冷的心理感受中,诗人想到了栖居寒冷山林中的友人,要用热酒去安慰、温暖那些风雨故人。而“空”字则烘托出一个秋气萧森、落叶满地、全无人迹的清冷荒山,两相呼应,景与情浑然天成,构成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产生复杂的人生感受。

 :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遥远,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实际上,这孤零零的雁儿正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其焦虑、迷茫的心情。 /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可理解为诗人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和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教师提示:作答时要扣住或体现评论语“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呜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来赏析)

 以景写“幽”,用“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用“下鹭”衬出其境幽;③以声衬“幽”,用“鸣蛙”来衬托环境之幽静。

①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门;二

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

在借景(物)抒情或寓情于景、对比、反衬、用典上任选一种赏析即可。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刻。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④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使读者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⑤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写虚实结合,凄切缠绵。(还有描写、抒情、对偶、反问等,能够结合文本恰当分析均可。) 

解)遥望遥想,但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怀土思乡而又归期未卜,想以望梅自慰却难以实现的凄切缠绵的情怀。(步骤③) 

穿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步骤②即句解)反映了作者不避风雨(包括自然的和政治上的)、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步骤③)

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 不同。前者中“何妨吟啸”“轻胜”“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 后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侧重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幽独凄清的心境;(从寓居之景象的关键词“缺”“疏”“断”去把握领略心境)/ 作者自己。

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或自况);/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

/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③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④含蓄蕴藉,哀婉低沉;/ ⑤“槛外长江空白流”。 帝子应该是滕王,/ 因为阁的名称是“滕王阁”,可知是以其封号来命名阁的。

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第四篇:如何克服孩子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中考作文指导[推荐]

中考语文作文应该如何补习

作者:紫小涵 来源:家长帮资讯 2014-09-10

目前,很多孩子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对成绩不在乎的多。作文辅导成为我们家长较为头疼的问题。而家长作文指导的失误又会导致作文越学越难。由于家长在很多时候并没有认识到作文辅导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析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孩子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孩子无所适从。而且,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孩子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孩子怕作文,家长有劲使不上的状况,对孩子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

孩子说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其二受其知识基储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使文章缺乏条理性。因此,我们家长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谈得十分直接,他说:“现在有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孩子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课本以外好的文章。语文课本的文章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引导孩子多读书,才能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家长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孩子的学习空间,增加孩子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孩子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孩子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孩子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和“活水”了。

降低写作门槛,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

1.题目要松绑,并要贴近孩子实际,鼓励写出真情实感,我们提倡孩子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孩子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要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可以写,一草一木,一笑一颦,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作者的感情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宋人谢枋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孩子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家长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像,抒发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提前告诉孩子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孩子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学巨匠茅盾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孩子仿照范文写作,批阅作文时,要珍视孩子的劳动,尽量少作删改。要重视引导孩子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指出主要不足即可,要努力找出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另外还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孩子自批、孩子互批等,重在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避免挫伤孩子写作的积极性。

鼓励作文创新,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

其一,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楼自杀等孩子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写书评、写影评等,从而有效地引发孩子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从而处处显示出同学们思辨的锋芒。

其二,布置作文话题时注意思辨性。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杨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基于此,每一次作文辅导中,要不断地点醒孩子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第五篇:情绪的十个表现及调整建议

如何调节情绪

一.情绪低落、郁闷 情绪低落、郁闷是一种最常见的消极情绪,大多源于工作、学习压力,或生活中遭 遇了挫折。人们在情绪低落时,常常会感到无精打采、压抑苦闷等,对周围事物兴趣 减低,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严重者还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调节建议: 1.接受现实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事事如意,对于某种不能改变的事实,试着慢 慢地去接受它,改变一下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心态,也许心情就会好一些。 2.做一点运动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等。运动有益于增加血液 循环, 调节心率, 提高机体含氧量。研究表明,这样做对改善情绪状况有良好的作用。 3.回忆快乐的事适时地肯定自己,想想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和克服的困难,找找 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回忆那些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还可以写在纸上。列举出来, 那样会更直观。 4.多接触乐观向上的人和事尝试和乐观积极的人去交往,学习他们看待事物的态 度和方式。看两本内容乐观积极的书籍,或者去看部喜剧片,感受一下快乐的气氛。 也可以给自己买个小礼物,鼓励一下自己。 5.释放压抑的情绪 和亲友、 家人倾诉谈心, 将自己的郁闷、 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不要总憋在心里。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诉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 神舒畅。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出去旅游一段时间,放松一下,让自己的心灵歇息一会儿。 二.忧虑、紧张 忧虑、紧张都是一种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焦虑,害怕会有不好结果出现的一种心理 状态。经常感到忧虑、担心的人,大多比较追求完美,不能忍受失败以及未来不确定 的事件。 调节建议: 1.弄清忧虑对象 首先要知道你忧虑的是什么,你的担心是否可以使结果有所不同。 还有,这个忧虑值不值得你去担心。每天用 30 分钟时间,写下你所担心的事由,一 项项地写下来,然后放在一边,去做其他的事情。 2.放慢生活节奏 静下心来,放慢

三.空虚、无聊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 的。可以说,是失却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等。空虚通常 发生在这样两种情景之中: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 足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另一 种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而难 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

调节建议: 1.不要做让自己感觉更空虚的事长时间的上网。 看电视会让空虚, 无聊感更加明显, 所以,要有意控制自己不采取这些消遣方式。 2.思想上要做改变 人生不一定非要辉煌才算过得充实。平平凡凡,实实在在地做 些事,也照样过得快乐。 3.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 及时调整工作的脚步,投身到日常真切的生活中去,深入 到自己内心世界中去,总结每一天的收获和体验,寻求安逸平静的内心感受。当新的 情况和未知的变化来临时,你就能从容应对了。 4.只在乎此时此地学会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此时此地,把自己的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味觉等感觉都放到此时此地的事物上,全身心地体验此时此刻的生活现 实。 事实上, 在这个时刻, 这可能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了。很多人感觉工作很累。 其实可能是心思不仅在工作,还在同时挂念着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种种问题。其 实,如果我们只是全身心地做事,并不会感觉那么累。 5.掌握放松技巧学会一些放松的技巧,感到忧虑、紧张的时候,做几次深呼吸, 慢慢地把肺里的空气全部呼出去,然后再深吸气,重复 6-7 次。也可以想像一个你喜 欢的地方,如大海。田野、高山,把你的想像集中在你喜欢的环境中,并调动你的嗅 觉。听觉、味觉一同去想像,你会很快感到心情的平静。 6.音乐可以消除忧虑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轻快、舒畅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 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生活目标,调动自己的潜力,可以想一 些容易实现的愿望,让自己有所期盼。由于这些目标相对较为容易实现,达到目标后 自己就会感觉到充实些。 7.找点切实的事情去做不要考虑得太多。“太长远”,想一想,自己今天能切实做点 什么事情?比如,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阅览一些有益的书籍,外出散散步,做些户 外的体育运动:还可到郊外走走、或是去闹市逛逛。这些“小事”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 起来。 8.帮助他人试着用心去关怀自己的亲人、朋友,力所能及地帮他们做一些事,在 体会助人的快乐以及自我价值感的同时,空虚无聊的感觉也会慢慢远离你。 9.改变对生活的看法,面对空虚,还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常说,生活是美 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高山大海,只要你愿 意,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四.发怒 发怒人人都会,但暴躁易怒,则是不良的性格和气质特征。如果压抑、控制怒气, 长久可能会对健康不利。但是,经常的发脾气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 法,也可能会伤害身边的人。比如,在家发脾气,有时可以伤害到家人,引起家庭矛 盾。当然,如果家人能理解你的“脾气”,则没有什么问题。而如果是在外面发脾气, 很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调节建议: 1.发怒的时候不要讲话如果在发怒的时候讲话,很可能会导致形势急转直下,导致 双方的对立。发怒的时候说话,你会发现对方也会用同样发怒的语气回应你,形成恶 性循环。如果在外表上能保持平静,会留给我们时间让怒气消退一些。有人说:“当 发怒的时候,数到 10 再说话;如果是大怒,要数到 100”。 2.用冷静的思考平息怒气 当你感到怒气很大时, 不妨退一步, 冷静地想想一句话: “这样发火对我来说不会在任何方面有所帮助,只能让整个问题变得更复杂。”即使我 们内心还存在一部分怒气,但这样的思考可帮助我们控制一下愤怒的情绪。 3.平静比发怒更值得珍惜,如果你认为平静的心情比发怒的情绪更为宝贵,就不 会希望让怒气代替平静的心情, 甚至占据我们的生活。 可能你对别人发火是有理由的, 但应该知道,对他们发火会有代价,就是让你失去平静的心情。 4.离开让你发怒的情境 可以暂时离开那个让你发怒的环境和人,或者独处,或者 去做另外一件不相干的事,也可以去喝杯咖啡或听听音乐。 5.向朋友倾诉,可以找信赖的朋友或亲人,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满和委屈,求得 对方的支持和安慰。或是和朋友一起唱唱歌、乐一乐,把“气”放出来。也可痛哭一场。 6.提高表达能力,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从某种角度讲,发怒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 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五.孤独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 挚爱,夫妻感情不和,周围没有朋友等。孤独的产生,也与人的性格有关。社会文明 程度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初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过低或过高的自 我评价均会引起孤独的感觉。其实,很多情况下,f 孤独说明你希望和人交往、沟通。 调节建议: 1.孤独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总会有无人相伴的时光,任何生命 都会体验到孤独。感到孤独时首先要用坦然、平静的心态接受它,然后试着用自己的 方式来享受它,可以找一些事情来做,看看书、发发呆、理理思绪,倾听一下自己内 心的声音。 2.学会和人交往交往中,不要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不必强求一致。要学会适应 对方,而不要希望去改变对方。还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要事先脑子里就有“这个 人好”或“这个人坏”的想法,相信好人是大多数的,允许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越是不 敢或不想和人打交道,越是要多与人打交道。还要学会锻炼自己,多参加一些集体活 动。 只有在活动中,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才能改变自己,坐在家里空想是不行的。 事实上,应经常抽出一点时间主动接触别人,真诚地接受周围的朋友,逐渐改变自己 封闭的生活方式。平时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加强自己的参与感,这会令你发 现许多有趣的事和人,使你不知不觉地与他人融为一体。

3.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 妙之处, 就会消除孤独。 但如遇到挫折,心绪不好,又不愿向别人倾诉而感到孤独时, 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4.再当一次学生,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学一门外语,参加美术学习,等等。 总之,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又能接触很多人。这一建议对老年 人尤其适用。

六.失望 失望常常是源自于对人和事期望的落空,还可能是因为不接受自己。生活中每个时 期都有特定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望。随着年岁的增长。由于我们对现实认识 的丰富,以及时间和机遇等因素的限制,失望情绪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总是不可避 免。

调节建议: 1.承认自己失望,首先要承认失望情绪,不要掩饰它。然后,如果您愿意的话,可 以让自己难过一段时间。 接着, 可以对所受的损失作一定分析, 这样会让自己领悟到: 我们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并非绝对不可缺少。 2.调整自己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是沉重。我们应该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当 的目标。有时候,目标虽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会 失败,导致失望情绪,这时更应注意调整内心的期待值,使之与现实相符,这样有助 于减少失望情绪。 3.原来的想法并非不能放弃遇到难遂人愿的情况,我们应有放弃原来想法的思想 准备,转而去追求新的目标。当然,这不等于“见异思迁”。比如你去剧场听音乐会, 你原先以为自己喜爱的歌唱家会参加演出, 不料他因病不能演出, 你当时会感到失望。 如果你这时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唱家,并尝试去欣赏他们的表演,你就会抛弃失 望情绪,逐渐沉浸在艺术美的境地中,内心充满着欢悦。 4.从失望的事中取得收获令人失望的事也可以成为一次有积极作用的经历,因为 它用事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我们清醒过来,正视生活的现实。它提醒我们重新考察 自己的愿望,以便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事实上,如果回忆过去曾令自己失望的事情, 并用现在的观点来重新估量当时的损失, 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自己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失 意,而且又有了值得欣慰的收获。 5.你不是唯一失望的人 周围有很多人和你一样曾感到失望。你不妨与他们聊聊, 听听他们曾经遇到过哪些令人失望的事,他们是怎么对待的。

七.伤心、悲伤 是由于遭受到不如意或不幸的事而内心感觉痛苦,不如意的消极情绪。如与亲友离 别,或自己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变故等,均可导致这一情绪的发生。

调节建议:1.与亲友分事感受 找一位信得过的亲友,尤其是能够倾听你说话,但又不会审视 或改变你的人,然后告诉他自己的感受。就是有人陪伴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也会让 你感受好很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分享,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2.留一段时间给自己 接受令自己伤心的现实,知道出现这种情绪不是错。主动做 一点工作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同时留时间给自己去接受伤心的事实,觉得悲伤就悲 伤,不要勉强自己。学会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用同情和爱意看待、关怀自己。 3.不要过多联想伤心的时候要想想到底什么事情令自己伤心,不要总是因为此时 的不快就联想到过去的种种不易,这样的话,情绪就很难控制了。要知道问题总会有 解决的方法,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让我们伤心、 悲痛的事同时也会促进我们心灵的成长。 4.善待自己 生活还要像 平常一样保持规律性。 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 合理的锻炼、 饮食和休息,一样都不能少。还可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比如买件新衣服给自己, 找时间去旅游一下,去吃些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改变一下自己的发型,让自己焕然 一新等。 5.不要封闭自己生活中痛苦总是难以避免的,在悲伤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 也不要封闭自己。比如,当手机的铃声响起时,你知道有人在关心你;当有人对你微 笑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是被人接纳和欣赏的„„当你感觉到这些的时候,你的痛苦和 悲伤也会减轻很多。

八.懊悔、自责 懊悔、自责就是指事情过后遗憾自己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的一 种消极情绪。经常自责懊悔的人是相当痛苦的,它意味着时常要和自己做斗争,不断 地自我批驳。当他处于这种内心冲突中时,除了要耗费很多精力去想,更会因为害怕 再犯错而缩手缩脚不敢去行动。严重的还会引起自卑、自贬的情绪。 调节建议: 1.懊悔不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一味的懊悔、自责根本解决不了什 么实质问题,只 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与其这样,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补救上,尽量将可能 的影响减至最小。 2.对事件做一总结 自己分析总结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的确有不当之处,并直接 引起不良的后果?如果有的话,可以把它作为教训,避免以后类似事情发生。

3.重新找回自信 每个人都不能预料事情的结果,没有人不犯错,即使眼前的事情 令自己有些遗憾,还是要看到自己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和长处,找回自己的信心。 4.把目光转向未来 要为将来打算打算。 写下自己一天, 一周和一年内想做的事情, 包括日常的家务,如清理房间、给宠物洗澡等,还有游玩、看电影等活动,当然,还 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目标等。然后,把自己的心思转移到需要去完成的这些事上来。

九.委屈、冤枉委屈, 冤枉是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或者不公正的指责和待遇, 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不被人理解,并为此心里难过、不舒畅。不喜欢的事情,但是必须要去做时,我们会 感到委屈;自己被人欺负,却无力反抗时,我们也会感到委屈。

调节建议: 1.表达自己的委屈向自己可以信赖的亲友表述这种不快的情绪,寻求支持和安慰。 如果实在是觉得不便诉说的, 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表达: 找个安静的地方, 大哭一场; 去 KTV, 大声唱出内心的感受; 到一个空旷的地方, 大声喊几声: 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出一身汗等。 2.原谅别人,优待自己,生命中有很多事,我们无力改变,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 到回报。要懂得宽容。因为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会有完全不 同的看法和态度。但是宽待别人的同时不要忘记善待自己。 3.调整表达意见的方法,及时调整心态,静静地想一想该怎么扭转局面。比如在职 场中,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去表达自己,不要见人就抱怨,不要不分场合地 去和领导、同事争执。要对事不对人,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同时要对别人表示必要 的理解。最好还能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来弱化对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

十.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 体验。自卑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 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 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

调节建议: 1.列出自己的优点多想想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可以用笔把它们一项项记下来。还要 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 慢慢学会接纳自己、 欣赏自己, 多给自己一些鼓励,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 2.不拿短处和人比,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看待他人。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 和消极的一面,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优点去比较。

3.踏踏实实做点事,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有能力并且喜欢做的事,不断体验到成功 的喜悦,你会越来越自信,从而逐渐远离自卑。 4.学会微笑,微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 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 和快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司押员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文木先生传翻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