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化与民族文化论文提纲

2022-09-22

论文题目: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对佤、傣、汉三族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

摘要:文化社会化是民族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青少年学习一种文化并发展对该文化群体的归属感的过程。当前文化社会化研究并未涉及来自不同民族的同伴,即族际同伴文化社会化的问题,而且也未从同伴圈子这个层次来进行研究。本研究以佤族、傣族和汉族三个民族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拟调查多民族背景下形成的同伴圈子的类型,并编制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目的是探讨青少年同伴圈子对中国主流文化、本民族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等有关信息的交流互动的情况,并进一步考察同伴文化社会化与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一参考文化社会化相关问卷的维度建构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的理论模型,自编形成《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初始问卷,同时采用Phinny和Ong的《民族认同问卷》对968名佤、傣、汉三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被试771名。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包含3个分问卷共46题,其中本民族文化分问卷包含2个维度:文化符号和行为、文化态度和历史;其他民族文化分问卷包含2个维度:文化符号和行为、文化态度和历史;主流文化分问卷包含2个维度:个人荣辱观、国家富强观。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民族文化问卷、其他民族文化问卷和主流文化问卷构成的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的拟合指数符合测量学标准。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总分与民族认同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r值为0.49。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各维度、分问卷与总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79—0.95之间。研究二采用自编《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民族认同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对771名佤、傣、汉三族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信息特征及其与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不仅根据相同的文化背景来选择同伴,他们也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交往,形成单/双/多文化同伴圈子,且同伴圈子在性别、年级、民族上均差异显著。(2)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中,个人荣辱观得分最高;其次是国家富强观;传递最少的信息是其他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3)男女生在本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其他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国家富强观信息差异显著;不同年级青少年在本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其他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国家富强观信息差异显著。(4)利他性与本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维度相关不显著,紧急性与其他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相关不显著,其他各维度均两两呈正相关。(5)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直接影响路径不显著,民族认同在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影响亲社会行为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信效度良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在研究民族地区青少年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题时作为有效测量工具使用。(2)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信息包括本民族文化符号和行为、本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其他民族文化符号和行为、其他民族文化态度和历史、个人荣辱观、国家富强观六种类型。(3)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通过对民族认同的正向作用,进而对佤、傣、汉三族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佤、傣、汉三族青少年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的概念界定

1.1.1 同伴圈子概念

1.1.2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

1.2 文化社会化的信息类型及其特征

1.2.1 文化社会化的信息类型

1.2.2 文化社会化信息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1.3 文化社会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1.3.1 文化社会化对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1.3.2 文化社会化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3.3 文化社会化与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2.1 问题提出

2.1.1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编制

2.1.2 比较不同类型同伴圈子传递的文化社会化信息

2.1.3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会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机制

2.1.4 以佤、傣、汉三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与意义

2.2.1 研究思路

2.2.2 研究意义

3 研究1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编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初始问卷题项的编写

3.2.2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初始问卷题项的修订

3.2.3 研究对象

3.2.4 研究工具

3.2.5 程序

3.2.6 数据录入与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项目分析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3.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3.4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问卷的正式形成

3.4 讨论

4 研究2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的特征及其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程序

4.2.4 统计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2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3 同伴圈子类型在性别、年级、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4.3.4 不同类型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信息传递的差异分析

4.3.5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与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分析

4.4 讨论

4.4.1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信息的人口学差异

4.4.2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与民族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讨论

5 总讨论

5.1 佤、傣、汉三族青少年同伴圈子特征

5.2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信息类型特征

5.3 同伴圈子文化社会化通过民族认同影响亲社会行为

5.4 研究不足

5.5 本研究对民族教育的启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眼科教学体系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