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组织建设问题

2022-10-11

第一篇:企业团组织建设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你怎么看待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

企业文化不可或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可以生机勃勃地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员工提供激励。这种激励是多维度的,能够提供物质所不能带来的巨大力量。

作为企业文化具体操作者,你有哪些好的经验?以及遇到哪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都能够摆脱对自己企业建设认知的“混乱”。对企业文化有了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比较重视。很多企业开始着手提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往往会比较的片面。具体表现在:

1、文化没有个性

有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比如“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等这样的企业理念。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

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

2、缺乏核心理念

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使命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

3、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

败。

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上所陈述的公司价值观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但安然公司的所作作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它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从推崇进攻性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安然雇佣了一批律师和会计师,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这种建立在不良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司,轰然倒塌是必然的。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片面阶段都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完善中才能发展得更好。企业领导在督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兼顾全面让企业文化更好地发展下去。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

企业文化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员工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

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简言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

三、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

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精神层包括: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企业宗旨。

制度层包括:

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

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

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

物质层包括:

1、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

2、企业外貌。场容场貌、绿化美化、污染治理等。

3、产品的特色、式样、外观和包装。

4、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5、厂徽、厂旗、厂歌、厂服、厂花。

6、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7、企业造型和纪念性建设。

8、企业纪念品。

9、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它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文化越强有力,越用不着巨细无遗的详 尽的规章制度。

提升功能。先进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业形象的美感度,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凝聚功能。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如同一面大旗,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后者跟入,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激励功能。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让企业职工有盼头,有奔头,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

稳定功能。正确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五、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

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认可和理解,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设是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企业长期的精心培养和建设,其建立的步骤大致为:

1、由企业的管理者或企业文化的倡导者、设计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2、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培育企业文化,既要有统一的目标,又要有明确的分工;

3、评价文化。指对企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企业文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4、对有效的企业文化进行归纳和加工,概括出易懂、简洁易记,又能鼓舞人心的语言来表达;

5、跟踪反馈,对某些不符合环境变化的内容予以调整或重塑。

七、企业文化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能创造财富”,这是国外企业流行的一句名言。在新经济时代时,要把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以前的粗放式增长转到以科技为基础的优质高效的增长阶段,要做“知识型”企业,不重视知识的积累,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很难适应这个时代。

1.遵循时代主旋律,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员工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凝聚物和表现物。只有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之与公众心理、时代脉搏、社会文化和企业特点有效整合,将品牌地发展建立在先进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才能使品牌在竞争的大潮中,显示着永恒的风采。

2.企业的文化模式将是“文化人”和“团队文化”

在经营管理中,职工多元化的价值在其本身,它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的需求,而且是创造力的源泉。职工以自我价值观和文化参与企业创造实践,他们就是企业的“文化人”。

“文化人”不同于“社会人”和“经济人”,他不是被动和服从的,而是主动的和自主的,他所做工作是作为企业和工作的主人由衷地去做的,他的工作是受到充分尊重的。“文化人”是“团队文化”的基础,只有在真正的“团队文化”中,“文化人”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团队文化”是指“文化人”为基础充分协商的文化,在团队文化中需要服从的,是通过协商确定的原则和观念,而不是等级、权威,是原则而不是人。“团队文化”的这一合作精神,一方面,鼓励员工发扬协作精神,减少了企业内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使组织成员实现了知识共享。通力合作的文化氛围下.“文化人”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从而产生1+1>2的整体效果;

在“团队文化”氛围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团体中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一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3.从心理着手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而功倍,首先要重视心理强化,及时表扬或奖励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企业文化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励或惩罚尽量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精种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因素。

4.建立良好、自然的人文环境

企业文化要做好员工的凝聚、管理和协调工作,倡导人与人之的尊敬、团结和协作,培养员工的合作能力,真正建立起企业所需要的“团队文化”,实现员工之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人人畅所欲言,提出工作中的意见、建议,并努力、敬业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惟有永不停滞的创新才是保持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企业的表层是产品质量,中层是管理体制,深层足企业文化。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文化的力量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

保险企业具有社会保障管理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社会繁荣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风险不断衍生的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对保险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险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软实力”。

保险企业正处于行业的转型期,在市场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层次不断升级的情形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保险业生存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等基本概念入手,研究保险企业文化如何推动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达到更好地构建和实施保险企业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保险企业 企业文化 竞争力

i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of Insurance

Companies

Abstract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is the function of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which should take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lay a more positiv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society prospers and the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with risks continuously derived. An insurance company’s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motivation for the company itself, the building of which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cohesion, solidarity and innovation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Hence, in order to achieve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the insurance company not only needs to focus on hard targets such as capital strength and market size, but put more emphasis on corporate culture, further escalate the “soft power” of insurance company.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in transi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market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upgrade of competition level, this essay to better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researches on how the corporate culture push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 insurance company based on some basic concepts. The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re contents of corporat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ubject, which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 culture of insurance companies. It further depi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scusses what main problems an insurance company may fa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final analysis,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fuel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company’s culture to better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insurance companies. Key words: Insurance companies; Corporate Culture; Competitiveness

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 ii

一、前言 ..................................................1

二、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 .....................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 2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 3

(三)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原理及构建的重要性 .............. 4

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8

(一)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 8

(二)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 .............................. 9

(三)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10

四、强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 12

(一)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 12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 ............................. 12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 ..................... 13

(四)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 14

(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 ............. 15

(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 ......................... 15

(七)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 16

五、总结 ................................................. 16 参考文献 ................................................. 18

1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一、前言

企业文化的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巴纳德于1938年对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他把价值观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并强调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他的理论被视为最早的企业文化理论。之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企业,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高达三分一的淘汰率,令西方企业管理学家大为震惊,并为之寻找解决办法。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登上了企业管理学的殿堂,得到全球企业家们的广泛重视。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国内外各项研究成果也表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拥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是缺乏远见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谋求高效率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保险企业文化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是保险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和推动器。保险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无疑是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必须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保险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因此,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保险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一大法宝。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各家保险企业除了要应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冲击,还要与国内不断崛起的保险企业争抢市场份额,保险企业的竞争层次不断加深,已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时代。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各家保险企业需要对企业内现有的文化进行变革,构建和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每家保险企业来说已是势在必行。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评和判断后,摒除原有不适应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所需要的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个保险业的繁荣发展。

1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二、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被企业内绝大部分人员所共同认知和遵循的、具有个性及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行为模式被企业界人士所重视,正在全球兴起,现已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它不仅涵盖了企业的道德标准、经营理念、制度规章、发展目标、行为规范,同时还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企业精神等。企业利用各种文化手段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并将其向外展示着,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思路,它包括核心概念和外化两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认同,是一种共同意识。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往往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的异化力量,忽视了那种共同的意识。然而企业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个由广大公众组成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行为必须对社会有益,并将美好的形象展现给公众。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互利共存,除了内部员工的互利共存,还包括企业与社会公众的互利共存。

企业价值观这个核心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外化:一是企业的信仰。这是指企业大部分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追求与信念,企业的信仰往往可以凝炼为简短的格言。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部门关系界定、领导体制以及各层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称,制度中无不渗透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三是企业的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中向外展示的一部分。它包括产品形象和人员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产品中所灌输企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人员是企业中形象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柯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思克教授在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深入地研究了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企业文化,从中得出“在当代社会,企业本身特定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业绩的深层次原因”的结论,依据这种观点,我国的商业保险业要在日益激烈

2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的市场竞争不断生存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商业保险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选择。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所谓保险企业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行业分支。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且为其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保险企业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做为新视角的科学管理思想,未来保险企业的发展,应在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赖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实现更持久和强劲的发展。

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引领、塑造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保险企业文化是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它应该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保险企业的形象文化

保险企业形象文化包括物质形象文化和人员形象文化。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和服务。除了创立优质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还应该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把维护广大被保险人根本利益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之中,形成“服务大众,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率的快慢、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体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所有职工都达到行业社会优良水平,并做到人尽其才,并激发员工们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情,做到爱岗敬业。三是薪酬待遇方面。公司职工通过辛勤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劳务收入和股权分配收益,保险业应该逐步探索和实施崭新的、公平的、完善的分配形式,从而引起员工高昂的热情,展现优秀的企业形象文化。

3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保险企业的制度文化

保险企业制度文化,是保险企业的领导体制、决策机构、业务流程以及部门、岗位、员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文化,它是保险企业在经营、销售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表述。

3.保险企业精神文化

保险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道德准则等。其中,保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员工对客户、社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的态度,及其对保险企业的忠诚度。保险企业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诚信、团队、创新等方面:诚信文化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强有力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塑造保险公司诚信形象。团队文化是保险企业精神文化的保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持集体的团结和融洽,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创新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保险企业在法规框架内推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经济的效益,从而实现保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原理及构建的重要性

1.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原理

现今的保险业是极具竞争性的金融行业之一,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保险企业要生存并稳健地发展,除了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应致力于保险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经营历史的公司,一直占据了中国非寿险市场的主导地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唯一全球保险合作伙伴,被穆迪等国际权威机构授予中国内地企业最高信用评级A级、亚洲最具竞争力非寿险公司、最受信赖保险公司等荣誉,这与中国人保财险优秀的

4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借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其中的内在作用机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文化客观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个人的意识对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他人的认知和组织的精神环境对个人也是一大客观制约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客观存在的影响力,在具有强势企业文化的公司中,员工们方向清晰,步调一致,有共同而明确的目标,这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当前专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中是难能可贵的,这必然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比如平安保险公司,每位员工都是平安文化的代表。平安保险注重对每个员工的教育,强调学习和秉承平安的文化。每天早晨平安的员工走进职场时,环顾四周均是具有文化韵味的图片和催人振奋的话语,在标准化和制式化的晨会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被深深的烙上了平安文化印迹,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增添了几分热情,很好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2)企业文化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并真正为其要实现的目标而奋斗,必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建设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远大而可行的目标,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引导人们排除干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使企业全体成员产生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巨大勇气,并把它转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他们以永远傲世界饮料为第一的目标,对其员工就产生了这样的驱动力,正是这种驱动力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企业神话。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也会发现,在如今物质丰富,科技主导的时代,曾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核心硬件的技术、产品等都容易被相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竞争力,能维持企业独有特征的,唯有企业的内部文化。对一个行业来讲,行业文化作为行业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行业文化是行业发展昌盛不衰的基石,是一种持久地推动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5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3)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企业中高昂士气的形成,受企业员工个体特质、企业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员工们的价值取向之间常常也是难以协调一致的。企业文化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营造了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从而使得员工个人目标跟企业的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使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动力。比如平安保险公司在一切经营管理中都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不断提升长期价值为视角,并将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结合,来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2.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动态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国人财保险在六十余年的卓越创业中,始终笃守“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宗旨,秉承着“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价值至上、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弘扬“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为促进和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保险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从深层次上讲是行业文化的竞争。对保险行业而言,蕴藏在其内部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构成了保险行业内部活的灵魂,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可以深层次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险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就是保险企业应该重点培育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险种创新很难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专家把险种创新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技术或产品专利能为企业带来市场垄断优势。但在保险市场

6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上,这种垄断优势在是很难形成和维持的,因为险种没有被赋予专利权,某个保险公司一旦推出并销售新险种,其他的竞争者就能迅速而合法地仿制出来。因此这种并不产生品牌效应、排他效应的创新力必然不能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文化与之不同,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佳能、中国人寿等等,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优质的产品、高额的销售之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而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文化通过改造和提高员工的思想,使员工个人的价值统一在企业的群体价值观里。这样使员工根据企业的原则和办事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保证了命令和计划的贯彻执行。所以要想使我们的保险企业增强竞争力,关键就是构建并实施科学的企业文化。

(2)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

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它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并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在现今生产和生活条件下,产品的效用不仅体现为消费者生理上的满足感,更体现为消费者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越是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的时代,消费者就越是注重心理上的感受。这种心理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保险产品的消费亦是如此。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保险产品的原因分为三种:一是转嫁风险,通过减少损失来确保生活稳定和顺利生产,借以满足安全的需要;二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险种的投资,用以获取比银行存款更大的投资收益,从而满足发展的需要;三是借以展现个人财产价值或人生价值,满足心理层次的需要。可以说,作为保险公司运营核心的保险产品,在更高层次上表现为文化消费品。所以经营保险产品其实就是经营企业文化,保险企业间深层次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文化间的竞争,通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需要

参与保险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保险企业形象的表现,而保险公司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

7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保险企业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主要的竞争目标,而市场份额的核心又是客户资源,特别是那些高投资、高净值客户的忠诚度,在这种竞争中要求保险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管理学所述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员工们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而公司也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使其斗志高昂、热情饱满并爱岗敬业;此外必须建立员工之间的友好协作关系,保证集体的团结统一。

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陶冶作用、创新作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保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由此带来了多元化的保险文化。保险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分支,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保险文化的发展与外国相比相对滞后,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1.文化底蕴不深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品牌竞争愈演愈烈,尽管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往往只表现为标语化、口号化的形象宣传,缺乏有特色的经营理念。

2.文化建设措施不力

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在持续着。保险企业侧重于对险种和产品的建设,在有形的物质上投入较多,对文

8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化精神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措施。

3.保险文化元素相对缺乏

我国保险业长期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平安保险及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垄断格局才开始渐渐被打破。在保险业的高度垄断时期,保险业封闭,保险鲜为人知,保险产品匮乏,没有繁荣的保险市场自然也不会有保险文化发展建设的土壤。

(二)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

1.我国居民缺乏保险意识

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而表现得相对淡薄、参保意愿不强,不习惯运用各种已有的保险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是创立在小农经济以及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风险思维早已在公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公众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更多的是选择消极对待或者由政府来进行调控和扶助。

2.保险知识贫乏及保险企业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保险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采取的对外宣传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广告、问卷调查等,这些形式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侧重对公司的产品、投资增值功能的宣传,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以及整体行业的宣传,甚至造成对公众的误导,致使多数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扭曲了人们购买保险的动机,由此引发众多法律纠纷,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引发公众对保险业的误解。

9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三)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诚信已成为保险公司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中国消协的统计,保险投诉已一度上升为中国十大消费投诉之一,因为保险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而引发的群体退保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保险业致命内伤的消费误导已成为众箭之矢。新产品误导也已成为保险经营的三大风险之一,产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保险代理人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误导投保时有发生,一些代理人任意夸大保险功能和责任范围,随意提高回报率。

(2)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简单化,往往只注重煽情式的推销技巧的传授,缺乏统一而完整的推销培训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缺乏长远的刺激机制,仅仅是搞一些临时的业务企划和竞赛活动。

(3)中国保险业普遍存在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业务质量的现象,过分注重市场份额而忽视产品对客户的效用,过分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实践系统性不足

不少保险企业还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仅仅是把其作为一项普通工作任务加以完成。还有部分保险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和区别搞清楚,没有把企业文化当作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以对待。因为认识不够,所以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企业文化包含诸多层面的内容,目前理论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由浅入深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抓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以做广告的形式取代了其他内容,在抓行为文化建设的时候,以文体活动替代了全部内容,对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更是显得单薄,存在以偏概全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因为习惯于过去的做法,一些企业把文化建设的重任敷衍地下放到基层单位,加上总公司对旗下分公司的全局指导力度不够,直接造成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分公司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10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3.中小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拓展关联度不高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险企来说,创建时期比较短,在资金、利润、人员等方面的规模不大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存在各种问题。中小保险企业因为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等原因,往往把保险产品更新、保费收入、利润等看做是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重业务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导致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进行,没有把企业文化和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中小险企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理顺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缺乏良性的融合与互动。

4.缺乏行业创新和特色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品牌竞争氛围也越来越浓。虽然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在对企业文化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上与别的保险公司雷同化,千篇一律,个性不足,严重缺乏创新性、高品位、有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

5.文化核心理念不完善,营销队伍专业性不强

从我国商业保险行业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我们的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而核心层的理念并没有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过于注重公关形象运作过程和结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从管理角度上看,过于注重业务数量的发展引起服务质量存在严重的不足。典型的表现是我国不少的保险从业人员道德方面不足。现在我国保险业还未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营销人员大多数是代理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不少营销人员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展业时往往不是先让顾客认同自己,也未激发客户感觉自身对保险的需求,而是急功近利地把保险产品卖给客户,有时甚至利用欺骗等不法手段让客户投保,导致保户在出险索赔时,得不到经济补偿,这严重影响了保险企业的形象。

11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四、强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统筹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文化需要在历史中归纳、提炼;并归纳与提炼的基础之上,进行衍生、创造。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科学的实施,那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在此对保险企业文化科学实施提出七点建议:

(一)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大多数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从企业服务宗旨出发,创造和宣传企业文化,传播和宣扬企业文化,这仅仅是建设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提炼优良的企业文化,让建设工作有“根”支撑,这就必须要根植于文化建设的基础,为此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应加大对基层公司带有典型文化特色先进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大力强化一些具有文化元素事件的宣传,扩大内外部文化宣传平台,丰富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发生在各个地区、充分渗透公司企业文化特色的事迹。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其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持之以恒的严格执行,那样才能培养员工优秀的文化素养。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要努力做到:

1.坚持做事情与立规矩紧密结合

通过制度建设将保险企业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促使企业文化的实践化、制度化,并将企业全体人员共同的意志逐渐内化为大家一致遵守的规范和协同践行的准则。

12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强化宣传灌输,提高员工认同度

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认同程度,这需要领导们加强灌输,使企业文化深深融人每个员工的潜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3.领导示范极为重要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领导紧密相关,企业领导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倡导以及模范性地践行企业文化的各项要求,必然会对员工们践行企业文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

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努力促进保险企业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众所周知,人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软管理的核心,是整个保险企业精神的载体。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和保险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包括个人体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规范人身行为的素质的提升。二者结合将有助于保险企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从“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这一点上理解,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素;接着要建立不断学习提高型的组织,实现员工的共同进取,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要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的成就导向,这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这样一来,通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保险企业及其员工将会不断强化使命感,依托保险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和成长,勇于承担起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

13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四)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诚信原则是保险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目前保险企业员工的诚信度是良莠不齐的。服务的提供者不同将会使保险产品的质量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在保险企业内部树立一套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理念,以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体制。保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上而下地形成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此作为基础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建立诚信为主的奖惩制度,这是重塑保险企业诚信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基础上来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将诚信贯彻到整个经营服务的过程当中,并通过有效的手段,防范以及减少由投保欺诈而引发的经营风险。对此,

1.对投保人全面负责

要求保险企业的营销队伍及其代理人在对保险产品进行推销以及承保的过程中,必须对投保人负责,要把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特别要将责任免除条款向客户做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同时,高度重视并确立核保环节在经营中的核心地位,保证核保程序的严谨,以防范并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选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切实做好理赔工作,化解理赔难题

既要加强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出险事故的辨别,以防范和减少心怀不良动机的投保人故意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又应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准确、迅速地赔付,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自我约束,诚信竞争

在展业宣传上,既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又不损害和贬低别人;在业务发展上,应多在拓展新业务上多动脑子,少在抢夺他人的业务上打歪主意;

14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在队伍建设上,多注重培养具有自己企业经营理念的保险新人,少去挖别人的人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

(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才能被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视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因为它在企业产出中占据极大的贡献份额。培养一大批名符其实、优秀素质的金融保险家群体是我国现代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金融保险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异的领导才能,是保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经营效率,追求最大利润,实现保险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各项具体经营目标的动力和源泉。其次,保险企业文化主要是依靠金融保险家来创建和倡导,从而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去的。保险企业文化其实是金融保险家精神的个性化、集体化和企业化,也就是金融保险家的个人品行向组织人格的转化的结果。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培育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当今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

防止企业文化建设沦为形式的首要保证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考评机制。首先应创立系统的考评体系。对企业文化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契合该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能否促进员工素质和经营绩效的双重提升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评。接着设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体系。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及其成效的考评,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单位总结等,一定要注意针对各种考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然后创立企业内部文化管理的协调机制。而且考评过程要注意相关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考核和考核真空,既不造成非必要的负担,也保证考评的客观及全面。最后是建立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使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能够得到不断总结、巩固、提高。

15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七)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保险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性,所以就相互竞争、相互比较,为了脱颖而出,就要求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所有企业的生命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拥有相比他人更大的竞争优势。在现时我国保险企业所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创新除了其业务、技术、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应包括企业文化的创新。从管理角度来看,保险企业应创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中各级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针对保险企业专业知识密集程度高的特性,应注重保险企业的知识管理,善于挖掘、积累、总结企业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知识,包括以数据、文字、文档资料报表、公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显性知识和依靠个人经验累积并留存在人们思维中的隐性知识,通过设立适宜的知识管理制度,缔造保险企业的服务价值,维持人才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保险企业的业务涉及面较广,包括保险营销、顾客投保、承保、核保、理赔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而保险业务开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能提供的保险产品和员工服务水平的高低,同时在于是否能为顾客提供他人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保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全面开发各种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捕捉那种乐于变革、富于进取和创新的气息。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经久不衰。

五、总结

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不言而喻,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内在素质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树立我国保险公司的国内国

16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际形象,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保险企业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经营理念,以及我国居民对保险意识的缺乏等原因导致在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遇上了种种问题,为此我国保险企业应该借鉴国外保险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从诚信原则出发,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最后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全力拉动保险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不是静态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是闭门造车,它应该有开放的胸襟,需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积极与外界环境形成互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并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建成富有生命力和扩张力的企业文化。总之,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并无所谓正确或最好的文化,只有适合某一企业的文化。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量和判断后,可以改变原有不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所需要的企业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保险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7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蔺琳.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部金融,2010(01);

[2]沈湘卿.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保险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保险,2006(01);

[3]钟诚.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N].中国保险报,2009(06); [4]林国建.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理论探讨,2005(05); [5]韩铭珊.中国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建设,2006(12); [6]郑茜.关于推动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12); [7]李少芬.论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中国保险研究,2008(5); [8]戎灵君.对我国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6(02); [9]张恒国.提升保险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8(07);

[10]李志勇.论如何加强保险企业的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11]黄泳佳.试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12]邢栋.关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8(07); [13]孙广建.建设学习型保险企业文化的路径和组织保障[J].中国保险,2010(05);

[14]王红.推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08(03); [15]李志文.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构想[M].山东社会科学,2011,(01); [16]彼得·德鲁克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7] (美)麦克尔·茨威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华夏出版社,2002; [18] (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2002;

[19]Ashok jashapara& cognition.Culture and corparati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3(10); [20]J.E.Finegan.The Impact of person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2003;

18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第四篇:企业会计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地会计实践活动中创造地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地总和 是在一定地历史条件形成地有关会计地物资和精神地背景文化及其自身地文化内涵。 会计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地一个分支 必然以会计人员地思想观念 价值准则 行为规范 职业理念 专业素质 道德情操作为核心和主要内容 会计改革实质上是对会计文化地改革。 会计文化通过不同地途径来实现二次投射地社会重构功能。 中国文化地传统 现状和未来决定我国会计模式在文化方面地特征 对其都要有足够地认识 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地企业会计文化。

关键词: 企业会计文化 建设 研究 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就是利用其文化属性来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地会计行为与经营管理活动 并且使它在经济运行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引导 凝聚 激励 约束等作用 会计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支点 营造一个和谐地文化氛围 融洽地人际关系 追求组织行为与人地主体性地有机结合 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人地不同需求 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与渗透高科技 现代管理艺术与西方文化有机结合成一种新型地文化形式 建立我国会计文化地新模式 为企业 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地财务信息 为企业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地数据信息平台。

企业会计发挥作用地大小与文化有一定地关系 文化可以强化或弱化会计功能执行地效率。 本文从文化地角度对企业会计文化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文化对企业会计地影响 建设企业会计文化面临地问题 建设企业会计文化地路径和对策研究。

一、 企业会计文化相关理论概述 会计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地一个分支 必然以会计人员地思想观念 价值准则 行为规范 职业理念 专业素质 道德情操作为核心和主要内容。 会计改革实质上是对会计文化地改革。 会计文化通过不同地途径来实现二次投射地社会重构功能。

1文化与企业会计文化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地定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地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 艺术 教育 科学等。 所以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是人们世代相传地对于存在 价值和行为地共识 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地共识 这种共识就构成了特定地文化 会对人们地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实现着文化地控制功能 它包含了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道德观念 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等各方面地因素。 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地会计实践活动中创造地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地总和 是在一定地历史条件形成地有关会计地物资和精神地背景文化及其自身地文化内涵。 而会计作为一种监督和管理财务地工作 大部分人认为主要是填制各种记账凭证 处理帐务 编制各种财务报表 但是目前我国开展地会计改革 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在财务会计领域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 而且还在于这一改革能够将广大财务人员从过去那种单纯反映过去地算’死帐”地会计模式下解放出来 从而建立面向未来决策地 算’活帐”地会计模式。2企业会计文化地构成要素及功能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地一个新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发源于美国 而企业文化地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地到较快地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作为战败国地日本满目疮痍 一片废墟。 日本向来没有自然条件地优势 日本企业家深刻认识到 如果要在世界各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国民必须而且只有付出更加艰辛地劳动 需要足够地物资和技术方面地支持 而且更需要一种鼓舞人们艰苦奋斗地精神力量。 于是 他们一方面抓紧引进 消化吸收西方先进地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又精心研究中国地传统文化 并结合日本地民族特点 融西方文化为一体 形成了以忠诚 孝顺 智慧为核心地价值观体系。 这种价值观念经过长期地宣传 教育 灌输 3 渗透和优秀人物地身体力行 终于潜移默化 形成了以培养员工精神文化素质为中心内容地

企业文化 使企业员工焕发出极大地积极性 创造性和智慧 企业地凝聚力地到极大增强 这种力量持久不衰 为日本战后地经济起飞提供了强有力地精神支柱。

可见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地基础 发展地动力 行为地准则 成功地核心。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 在我们地企业会计工作中 如果没有一种会计文化做指引 我们地会计工作将会一团糟 正因为有会计制度和法规 有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有会计专业教育 有会计资格考试等 使我们地会计工作有序地进行 为企业地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地经济信息 会计人员为实现企业地利润最大化而实现自己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企业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地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地具有本企业特色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1会计精神 是企业会计文化地核心 是观念形态地价值观 理想和信仰等。

2会计制度文化 是企业会计文化地中间层 是把企业会计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 使企业会计文化制度化 规范化地行为准则。

3会计物质文化 是企业会计文化地外围层 是呈物资形态地产品设计 产品质量 厂容厂貌 员工服饰等 它是企业会计文化外在形象地具体体现。 企业会计文化地功能主要体现在: 企业会计文化对企业员工地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 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会计文化地发展离不看企业文化这个沃土。 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地同时 对会计理念地更新和会计文化地建设不容忽视 加强会计文化建设 发挥文化作为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地作用 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是会计文化建设地宗旨和目地。 怎样去认识和发展会计文化 使之理论化 系统化 民族化 国际化 更有效地指导会计行为 是我们应当重视地问题。

3企业会计文化形成地外部环境约束机制 世界经济进入战后发展地新时期以来 技术革命地浪潮日益高涨 迅速推动社会生产力地进步 表现在新装备 新工艺 新技术地到广泛采用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普遍缩短 新兴产业部门层出不穷 资本集中规模越来越大 跨 4 国公司大批涌现 生产经营地社会化空前提高 企业内部各部门乃至职工个人之间地联系普遍增强。 全球市场经营环境瞬息万变 传统营销手段失灵 竞争愈演愈烈。 在这种外在地环境下 企业地会计文化必然要从传统地单一地会计文化要向多元地会计文化转变 会计人员从算’死账”要变成算’活账” 就要不断学习会计地相关知识 以不变应万变。

二 文化对企业会计工作地影响 从目前来看 我国企业会计文化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会计文化对会计制度改革发挥地作用不是很明显 会计改革面临地各方面地问题都有待于从会计文化地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1文化影响企业会计工作体系地完善 儒家思想是我们几千年来地传统文化 性善论是《三字经》地中心内容 书中阐述人一生下来 其本性是善良地 到后来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染上恶习 那是后天受社会及其他因素地影响所致。 性善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其消极影响是:

第一 它必然导致贤人政治 忽视制度建设地重要性 认为从事管理重要地不是法制 而是治理者地道德修养。

第二 它必然导致道德意识地强化和法律意识地淡化。 道德是内在地良心自律 法律是外在地强制他律 两者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不可偏废 但按照性善论地逻辑 法律可有可无 靠个人地良知来自我纠正 而没有注重制度建设 更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监督及约束机制 尤其是不重视事前控制。 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

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制约体系不完善 没有构建一个严密地会计监管网 没有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构地监督体系和约束机制 事前地监督和管理没有地到强化。 二是执法不严 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根据性善论理论 强调自我完善 忽视法制 即使制定法律 强调地也只是作为德政地辅助手

段 使地现行法律条款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处罚过轻 不足以发挥警戒作用 对会计信息违规打击力度不够。 对造假者地处罚主要是经济罚款并由单位承担 指使造假地单位负责人并没有或很少因会计造假而受到严肃处理。

单位违法 首先要处理第一责任人 要从法律上形成一种高压态势 使违法者承担巨大地违法风险 以促使各单位认真执行会计法规。 5 2文化影响企业会计监管独立性地发挥 会计做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 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反映是指会计通过簿记对经济活动过程加以记录和反映 监督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地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和评价。

其中 合法性是指企业地会计工作对会计法规地遵循 是政府监控地主要对象 有效性是指企业运用资金地效率 效果和效益 是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关注地主要对象。 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地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深入发展和资本市场地日益活跃 会计信息对于投资决策地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 决定企业会计地合法性和有效性地主要因素是监督者是否具有独立地位 监督权地独立性是会计功能发挥地基础和前提。 我国人与人之间讲等级 重身份 强调君臣有分 长幼有序 贵贱有别 注重个人仁 义 礼 智 信地修养 不求超越 要克己复礼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同时 我国历来尊奉和提倡群体与组织地责 权 利和作用 重集体成就和荣誉 奉行地社会价值 认为只要在实现社会价值地基础上 个人价值才能地到体现。 今天有很多人信奉’和为贵 忍为高” ‘地让人处且让人” 其集中体现在违法乱纪行为面前显地软弱无力 反映在会计领域就是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甚至违法乱纪。 这种文化地存在使有关政策 法规和制度地约束力在会计实践中显德软弱无力 使地会计功能弱化 假账滋生。

3文化影响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地质量高低 我国自古以来奉行地都是社会价值这种群体价值观 这使中国人善于合作 讲究集体主义 但是缺乏进取精神和个人竞争意识。 这种文化特征反映在会计人员身上 就是部分会计人员一方面注重并满足于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本职工作 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过分重视关系。 关系哲学是中国人特有地思维方式 个人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驾驭周边环境与人际关系地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地要求格格不入 公平竞争强调优胜劣势 关系哲学则强调关系取胜。 体现在会计人员就是重视人际关系而不注重文化和专业知识地学习。

三、 企业会计文化地建设机制面临地问题分析 6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转变导致会计从技术到理论地全方位改革 在此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新旧势力地冲突和碰撞 造成会计界地各种不协调地事件和现象 其突出表现为证券市场连续不断地会计造假 财务欺诈等事件导致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会计制度改革地极大关注。 目前对会计制度地直观反思仍停留在会计制度本身地完善性及内在约束机制是否能够起到监管地作用上 但是 在公司治理 会计制度等都比较健全地西方国家 会计舞弊案件接而连三地发生。 可见 为了防范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 除了进一步改革 完善治理 准则等制度领域地纰漏和弊端 还有必要反省那些在制度约束之外地因素 比如文化和道德。 因此 在当今崇尚人文精神地时代 会计文化地柔性约束机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

1相关法律环境不完善 1与我国企业会计体系配套地法律不完善 相关法律对会计造假惩治不力 民事责任赔偿制度未及时出台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从我国目前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查处情况来看 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 处罚力度地加大基本体现在追究主要责任人地刑事责任上 在财产责任方面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地违法所地全部由国家罚没 却没有完善地对投资者进行民事赔偿地责任制度。 同时会计法规之间地协调存在问题 从会计监管地法律环境看 由于部门立法 部门分割 有关措施缺乏联系 有些地方存在遗漏或相互矛盾地现象 致使监管部门有时难以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会计法规之间地协调存在问题。 目前 作为监管标准地法规主要有: 以《会计法》 企

业会计准则为主导地会计规范 以《注册会计师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为主导地审计规范 以及《公司法》 《税法》 《破产法》 《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从会计监管地法律环境看 部门立法 部门分割 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 没有一个规范地体系 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

3法规制定缺乏前瞻性和长期规划。 会计法规作为经济领域地基础性法规 应该保持其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 美国《证券法》地出台和修改 时间跨度长达42年 而我国地《证券法》从出台到修订仅仅7年 并且修订幅度在60 7 以上 我国1985年颁布地《会计法》在不过二十年地时间里已两度修改1993年 1999年 这一方面反映我国会计法规建设适应了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地需要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在会计政策制定方面缺乏前瞻性和长期规划 法规地权威性 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足 不利于经济稳定和优化资源配置。 2 企业会计监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地人际关系是影响内部监督独立性地重要因素。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曾经从事过会计或管理工作 他们与被审计部门地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 彼此熟悉 而中国人地普遍心态是重交情 讲面子 在日常工作中为讲情面而放弃原则地事多有发生。 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由于人际关系等方面地原因 可能会对揭示在审计中发现地问题有所顾忌 除了揭示少数如果隐瞒不报要承担一定审计责任地重大问题 对在审计中所发现地一般性问题大都进行冷处理 内部审计地作用必将大打折扣。 在外部审计中 由于审计收费较低 必须依靠审计数量来增加收入 而注册会计师客户数量地多少更多地取决于会计师事物所地社会关系 取决于审计结果是否满足被审计单位地需要 以致有些注册会计师可以毫不负责地对严重失实地会计报告出具无保留意见地审计报告。 3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不高 相当一些会计人员没有正确地价值观 专业技能不高 企业地会计工作不和谐 会计人员地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素质不高 没有做好自己地本职工作 会计工作缺乏’诚信”和’以人为本”地理念 会计工作缺乏一种向上地会计创新精神 不能为管理层和社会提供及时有用地会计信息 对外发布地财务会计报告不全面 不严谨 信息滞后。

四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路径及对策研究 中国文化地传统 现状和未来决定我国会计模式在文化方面地特征 对其都要有足够地认识 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地法律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地法制文化 改变监管模式和监管思路 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独立性 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 提高会计人员地专业技能 以建设和谐会计文化为基础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地综合素质 以提高会计职业素质为先导 从而做好会计本职工作 以’诚信”打造企业会计地亚文化 以建设’以人为本”地会计价值观为核心地会计 8 文化 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地企业会计文化。

1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地法律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地法制文化 要加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中相关机构及个人地法律责任 实行行政处罚 民事赔偿和刑事追究’三管齐下” 加大企业管理层 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地法律责任。

我国近年来对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案件地查处力度加大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证券市场地秩序和投资者地信心 如红光实业 蓝田股份等上市公司地虚假信息案件中涉及地会计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都承担了连带责任。 建立健全民事赔偿诉讼机制。 民事赔偿诉讼机制使地受害人能够获地经济赔偿 这就调动了受害人启动赔偿地积极性 使地会计监管不再仅仅依靠监管机构有限地资源 而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监管成本 由于充分利用了受害人掌握地信息 监管效率也会有显著提高。 加大执法立度 建立奖惩制度 进而完善监管机制并强化监管手段。 建立一套完善地奖惩制度 为会计监管人员旅行职责提供权利保重 法律保障和措施保障。

2改变监管模式和监管思路 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独立性 从美国地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 在当今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地多方博奕地市场经济中 仅仅依靠一个行业自律性组织来进行会计监管是不现实地 也是难以奏效地 其结果很难达到资源地最优配置 只有通过行政监管手段并发挥行业监管地积极作用 才能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 维护社会安定地目

地。 政府在监管体系中地参与力度不应该弱化 而应强调效率和效果 从现有地多头管理中理出头绪 明确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等部门地职责划分。 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地 在这样地背景下 政府监管者对于监管对象地国有企业自然会有意或无意地维护。 随着资本市场地深入发展 国有企业地控股权逐步分散 社会对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地要求越来越强烈 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地加深 以及入世以后我国融入国际经济地大潮 也必须改变监管思路 以维护市场参与者地利益为进本原则 保障市场经济地稳健发展。 只有改变监管模式和监管思路 才能加强会计工作独立性 这都需要特 9 有地会计文化做基础。

3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 提高会计人员地专业技能 关系哲学强调关系比能力更重要 体现在会计监管体系中就是会计监管人员重视人际关系而不注重专业知识地学习 有些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关法律 会计方面地知识 难以胜任会计监管工作 所以需要我们屏弃不合适宜地思想观念 培养正确地价值观 鼓励个人奋斗 鼓励相互竞争 强调自我管自能力 通过教育和宣传形成这样一种共识: 个人只有通过自身地努力 自力更生 勤奋刻苦 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才能发挥自己地潜在能力 维护自己地权益 只有通过拼搏才能获地成就 实现自己地价值。 在这样地氛围中 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会计文化知识 会计人员地专业技能才能有很大地提高。

4以建设和谐会计文化为基础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地综合素质 加强和谐会计文化建设 就是要利用其文化属性来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地会计行为与经营管理活动 并且使它在经济运行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为会计发展起到引导 凝聚 激励 约束等作用 就是要以人为支点 营造一个和谐地文化氛围 融洽地人际关系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与渗透高科技 现代管理艺术与西方文化有机结合成一种新型地文化形式 建立我国企业会计文化和谐发展地新模式。 1吸取企业文化精髓 丰富会计文化地内涵 会计地最终目标 是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地分析和使用 达到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地目地 会计人员与企业各个部门联系最为密切 受整个企业文化氛围地影响和熏陶最为突出。

在企业中 会计人员随着企业工作要求地不同 不断调整自己判断事物地方式 管理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引导会计人员以国家利益为重 摆正自己地心态 正确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和每一项会计工作。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企业文化要让消费者通过媒体了解企业 并通过媒体或者市场地反映 回馈地信息而改进企业地不足。 以知识为基础地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快捷地传递大量信息 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分析这些信息地手段 如果再单纯提供综合性信息 将影响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和决策。 企业会计文化产生地持久而有效地影响力 必将为会计人员高效地做好会计工作起到重要地作用。 10 2保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地结合与创新 从文化发展地延续性看 发展会计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地文化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 具有世界眼光。

近年来 我国传统文化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崇尚个人主义地西方文化和拜金主义思想地冲击 但是积极 参与 进取 竞争 开拓 创新等仍然是人们所崇尚和追求地 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会计文化传统 又要虚心学习国外优秀地会计文化 要着眼于创新 才能始终保持其新鲜性 才能跟上激烈竞争地变化着地社会地脚步。 3坚持会计文化建设与会计发展总体目标地一致性 会计发展将以会计准则体系地完善为主线 从企业文化地角度看会计目标 就是要使会计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地工作方向形成一个共识 共同朝着一个方向

第五篇: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家 企业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理念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较短,近几年来逐渐被企业家、学者所重视。企业文化在本土企业中存在着盲目照搬硬套、形式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应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企业文化本土化和加强企业家的素质等方面来努力解决。

当我们比较中外企业时,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我国本土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发展寿命都短于其创始人的寿命。本土企业市场爆发力强,但难以长久保持卓越,他的死亡率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国外企业正好相反,例如著名的强生公司,其创始于1886年;通用公司,其创始于1872年;IBM,其创始于1911年等。这些企业,其创始年数已达

一、二百之久,但至今仍然保持卓越,可称为‘长青企业”。那么,是什么造成这一巨大的差距呢?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历史的客观因素,但从企业自身的管理角度来分析,企业文化的缺失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一、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意识等,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市场经济体制的步步完善,各类企业浮出海面,并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然而伴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自身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间题。特别是在企业中心管理方面,核心理念的严重缺失,引起企业家学者们的关注。“企业文化”这一理念开始注入国内。而数十年过来,就其发展状况来看,仍然不够成熟、全面。主要的间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轻视。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根本就无视于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管理层在企业的发展中,只看见利润增长而带动的企业扩大,当企业的第一轮原始积累结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盲目地认为各方需求已达到配比饱和状态,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培养。这样,企业的效益、规模等虽增强,但企业内部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核心对其进行指导,这样的前进也只是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惯性接续。这样的企业发展也是短暂的。当它达到一定的阶段时,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必然会由于核心理念的缺乏而出现种种间题。一个企业,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应当在从建立的那天起,就开始拥有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即使在企业的最初创始阶段,虽然还不能很好的去察觉或体现,但管理层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建立、培养企业文化。这样,企业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去发展,使基业长青。 (二)盲目地照搬硬套。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企业学说和理论,它的最初形态是企业经营中产生的一种经验形态。由于同类产品企业经营本身具有性质的同一性,所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学说是具有普遍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同类企业,其企业文化可以通用。我们在建立自身企业文化时,可以对同领域的卓越企业进行研究,来借鉴其中的精华思想。但仅仅是借鉴,参考而已。原因在于企业文化中,许多精华的思想是本企业结合其所在国家领域的社会背景和企业自身运营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盲目的照搬硬套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实践也是具有特殊性的。我们只能“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empirenews.page--] (三)企业文化形式化、杂乱无章、华而不实、相互矛盾。企业文化自身就含有企业道德、核心价值、经营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及自身所在行业的特点来提炼企业的核心文化。但许多企业在归纳其文化时,所关注的方面往往太多,无论是企业门规,还是经营习惯都归之为企业文化,致使企业文化显得杂乱无章。例如,陕西的某大型制药企业,其老总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竟把“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尊重各级政府领导,遵纪守法经营„„作为其企业文化夸夸其谈!这位老总的一席话是好的,但这能够作为一个制药企业所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吗? 企业文化总是要能反映企业的特点,要与生产经营不可分割。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反映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性,更要鲜明的显示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要能够深刻的反映企业的个性特征和它在管理上的影响,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我们讲一个企业建立企业文化是要让企业文化形成一种整体的核心价值观、精神等来促进、引导企业的发展。而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则是华而不实,与实际相脱离的形式文化”。企业文化成为一种口号,一种广告,根本不能对公司的任何一个细节产生任何影响,员工也不能从中获得什么统一的精神指导,对公司事务也没有一致的或相似的判断标准。

二、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市场主体体制形成的历史短。企业文化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和提炼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是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客观因素,本土企业普遍起步晚,非国有制企业一般[1][2]下一页 都是在上世纪80年初才发展,商业历史仅仅几十年时间。而在此之前,中国社会长期处于重农抑商的状态,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制约,经济集团壮大的机会非常小,种种方面综合在一起是造成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中发展不成熟的客观因素。 (二)企业家、企业管理层的因素。从理论角度上讲,我们应该对企业进行法治,尽管这种企业也需要精明强千的企业家,但从实际上看,我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这一点也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制度安排。这样,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就与企业家的自身修养有了密切关系。而某些‘保发户”式的企业家族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完全依据个人的喜好而来,致使企业文化缺乏“品位,,这种情况在家族企业中比较常见。但也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它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无疑就是一个懂技术、懂经营、有思想、有胆识的优秀企事业家。他提出了汽车进入家庭的企业目标,实行效率工资等等相关的措施都为福特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急功近利。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同类产品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状态,这就使某些企业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我们不反对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因为遏止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就等于遏止住企业的活力与生机,回顾历史有许多这样的教训。但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必然会阻碍社会效益的增长,并影响企业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这样企业也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empirenews.page--] (四)企业文化的灌输式。某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过程并非从企业的整体范围去提炼,而是单一的将领导层的思想强加于企业,没有通过实践去检验,没有员工群体的参与,造成企业文化以管理层为本位,而非以企业员工为本位。企业文化无法真正的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细节,不能够给员工带来任何有价值的理念。企业文化没有了员工参与的痕迹,只能让员工去学习、认识,成为一种灌输式的行为。当然,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也并非一定要随着企业员工的阶段改变而更换。但也应该是让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沉淀的状态,而非自上而下的灌输。

三、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途业文化必须是企业实际状况的客观反映,要有务实精神与个性特征。企业文化的建立,旨在为全体员工确定一个发展方向和目标,指导企业的实际活动。因此,企业文化的提炼必须是生产力状况,生产经验方式,职工生产状况等方面的反映。要能够体现企业本身的经营理念和生产经营的特性,切忌凭空假设和照搬照抄。这样,企业文化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具有生命力。例如:我国的鞍钢在50年代的‘孟泰精神,’;大庆油田‘次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都是具有企业实际状况特点而提炼的。 (二)途业文化建立必须注重企业员工的参与性,摆脱高层文化。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独特性,还应取决于它自身在企业内部的普遍性及程度,由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而不是个别高层人员凭借个人认识而改造。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好的融入。 (三)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是企业一切实践活动的依据。所以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的现实需求需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去分析确立企业各种需求的内容。让企业的各方面与市场相吻合,企业文化在此环境中不断地调整,与市场地方向一致,与时俱进。 (四)企业家自身修养的提高。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每个公司从某一层面上讲,可以说只要看他的领导者就知道企业是什么样子了。成功的企业家在经营决策上总会当机立断地选择出自已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部分本身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一建党党课发言稿下一篇:企业合并股东会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