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学论文

2022-05-0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社区护理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了解社区护理的内涵、社区护理的内容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展望我国社区护理的前景。以便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社区护理学论文 篇1:

新时期社区护理现状及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研究

摘 要:介绍社区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的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我国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分析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新时期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现状;需求;措施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是公共卫生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面向家庭的桥梁。社区护理是指护理人员立足于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护理[ 1 ]。

据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特点,对社区护理的定义可总结为:以服务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特殊人群为重点,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这一“六位一体”的促进人群健康的连续、动态、综合的护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学也成为一级学科,而社区护理学则成为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但是,我国的社区护理才刚刚起步,对比国外的发展现状与形势,真正了解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能有效帮助我们发现我国社区护理现阶段的不足之处,明确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满意度,加速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速度,促进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本文对我国社区护理现状,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及社区护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改进措施做一综述。

一、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护理的发展过程

1.发展过程

社区护理源于西方,据其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家庭护理、地段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和社区护理四个阶段。

19世纪中期以前,以为贫困患者进行治疗的家庭看护为主;

19世纪中期至末期,扩大了服务范围,发展为地段访视;

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护理对象由贫困患者逐渐转变为群体、家庭,而护理内容也从单一的治疗转变为治疗与疾病预防的公共卫生护理;

1970年至今,则更为全面的发展为针对个体、家庭、社区的以治疗、预防、健康促进为目的的社区护理。

2.发展趋势

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医学、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中都更加重视预防,更加重视以人的健康为核心,更加重视综合性、跨学科的服务,我国医改的目标对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都涉及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结合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 应进一步界定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范畴,明确社区护士的岗位设置和岗位分类,严格社区护士准入制度,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规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细化社区护理考核指标,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社区护理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护理重心将逐渐转移到社区护理的预防保健,社区护理工作网络化,管理规范化,质控标准化,从业人员高要求化,服务模式多元化,覆盖广泛化,更加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这些是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外发达地区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如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德国、英国、荷兰等的社区护理发展均走在世界的前沿;而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的社区护理也紧随其后。它们当中大部分的社区护理直接延伸于医院护理,并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扶持下,将医疗重心逐渐转为社区医院的预防保健。在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具有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先进的质控标准、广泛的覆盖率以及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等特点。

2.发展优势

社区护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的支撑和政府的重视形成了较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为社区民众提供综合卫生保健护理服务,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制约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发展迅速。[ 3 ]除经济支撑、政府重视、民众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高之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理念也是其值得一提的发展优势。

(三)国内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环境

2011年3月8日,护理学正式由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一跃升为一级学科,平行于临床医学。我国社区护理学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遇上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一大好机遇,社区护理学的发展具有空前的优势。

2.发展过程

我国公共卫生护理始于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护理教育课程中增设了预防医学课程。自1997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大力推进,社区护理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自2006年国务院发布《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来,社区护理逐渐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要求、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等。[ 4 ]

3.发展现状

卫生部在2006年2月召開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到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近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5 ]

我国社区护理事业发展至今,前辈们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但我国人口众多,需求层次多样化,城乡发展不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难以实现全面普及,特别是部分偏远落后地区。且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优质人才紧缺,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在迅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与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护理的发展迫在眉睫!

二、我国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一)社区居民的护理需求

张惠等人对锦州市的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表明社区护理需求排名前 5 位的依次是: 定期组织体检、老年护理专家门诊、社区护士提高服务水平、卫生知识讲座、社区急救护理。[ 6 ]针对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社区医院应采取相应行动,如定期组织社区居民体检活动,提高对老、幼、妇、儿等特殊人群的关注度,完善慢性病管理系统和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注重系统规范地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等。

1.社区中健康人群的护理需求

这部分人群大多数为青中年健康人群,对社区护理无特殊需求,仅在感冒等一般疾病、定期体检或紧急状况就近送医等情况下才会走进社区医院接受社区护理。

2.社区中亚健康人群的护理需求

这部分人群多为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或学习任务重的学生,一般认为自己不存在健康问题,仅需要一般疾病预防、促进健康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大致同健康人群。

3.社区中患病人群的护理需求

这部分人群对社区护理需求较大,且年龄层次跨度较大。对健康状态相对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老年患者来说,社区的康复护理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传染病患者居家更需要社区护士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消毒、隔离、预防传染等方面的知识指导。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不容忽视,居家治疗过程中,家属由于对该疾病认知不够,常常手足无措,这时社区护理上门指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若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进一步治疗,则需要方便快捷高效的双向转诊服务。

4.社区中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求

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妇婴、儿童等。由于他们均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相比之下,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更为迫切。

杨娜在对吉首市城区土家、苗、汉民族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研究后发现,在社区护理中,老年人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三个方面的需求比例分别为79.63%、91.57%和76.93%,平均82.71%。其中,在疾病护理需求方面,老年慢性病康复指导所占的比例为97.8%,护士上门服务占94.3%,残疾人康复指导占75.7%,家庭病床占71.3%,临终护理占70.4%,社区紧急救护占68.3%;在疾病预防方面,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占96.3%,传染病预防宣教占94.1%,体格检查占84.3%;在健康促进方面,对老年心理卫生指导占91.55%,老年保健知识宣教占70.7%,老年人营养知识占68.8%。[ 7 ]由此可见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总体较大较多。在我国年龄大于60者即为老年人,而老年人口在人口总数所占比例大于10%即为老龄化社会。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已达21242万,占总人口的15.5%,高质量的老年护理可促进健康老龄化。由于老年人具有年龄大、行动不便、患慢性疾病者多且致残率高等特点,去医院就医相对困难。而社区医院可为其提供家庭访视和居家护理,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疗和护理。在社区医院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得到连续、动态、综合的护理。如今我国居民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社区居民对临终护理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社区妇女需要社区护士适时家庭访视,指导计划生育,特别是近年来二胎政策放宽,急需社区护士为他们普及妇幼保健知识。

社区儿童则需要社区护士为其实施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并宣传儿童保健知识。

无论哪种人群,对社区护士的服务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包括业务水平、综合水平、交际水平、应变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特别是服务态度和护理技术。过去人们只注重身体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心理护理,其实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很大程度的促进疾病的康复。随着医改的推进,医保正在普及,大医院定点就医可以报销大部分医药费,但社区医院却不能报销,社区居民普遍希望降低医疗费用。

(二)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素质普遍偏低

我国社区护士以中专学历为主,其中大多数因为护士易就业才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又因为学历低而社区医院对学历要求不高才从事社区护理,培养方式也几乎和医院护士一样,故缺乏相关社区护理学理念和理论。社区护理的知识结构与护理对象具有特殊性,中等卫校培养的护士恐难以胜任社区护理工作。另外,社区护士素质普遍较低,沟通能力差,存在护患、医护关系紧张等问题。

2.社区护士人员匮乏,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我国,一个社区服务站只有1~ 3个护士,却管理着周边3 000~5 000名社区居民;在德国,社区护士与居民人口比约为1:160。护理工作本就琐碎,加之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致工作任务沉重,而社区护士待遇和社会认同度与之不成正比,故缺乏自觉性和责任心,工作积极性自然不高。

3.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对社区护理理解认可不高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国居民素质整体不高,对预防保健的关注不够。护理事业发展至今,社会对护士的信赖度依旧不高,仅停留在护士只会打针发药,甚至连一些护士自己这么认为,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病人更倾向于听取医生建议,疾病康复后也归功于医生。

4.缺乏政府政策和財政扶持

我国社区护理才刚刚开始发展,服务模式单一,基本是医院护理的延续,不具备专业特色,没有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和管理系统。虽国家越来越重视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对社区护理上的重视和投入依然不够,护理质量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健全,这些不仅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还使社区护士在从业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得不到保证。仍然有部分地区和农村还未开展社区护理,宣传和推广社区护理力度也不够,反而对大医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医疗资源分配更加不均。我国医保政策尚未全面普及,有些地方社区医保还不能报销,而没有将医保定点在社区医院的居民在社区医院也不能进行医药费报销。这些让居民对大医院趋之若鹜,进一步制约了社区医院的发展。

三、关于社区护理的改进措施

(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特殊国情结合

加强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为社区护士出国进修提供机会,学习他国先进的社区护理理念和技术,增加社区护理团学组织活动,加强国内社区护理学术交流;鼓励社区护理人才进行社区护理学研究,考虑我国特殊国情,发展适合我国的特色社区护理事业。

(二)满足居民需求,转变服务模式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因此,应提供他们所需的疾病后康复指导、上门访视、家庭病床、临终护理、社区紧急救护、常规体检、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服务,而且主动服务,热心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将单一的疾病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严格参照相关规章制度,考察护士出勤,调查社区患者对社区护理满意度,提高护士服务态度,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

(三)加强宣传,改变居民观念

利用多媒体普及社区护理相关知识,进入社区宣传社区护理的特点和优势,举办相关讲座、发行知识手册进行宣传。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改变小病不医,大病晚医,晚期放弃的观念。改变社区居民对社区护士的认知,更正对社区护士的偏见与怀疑,提高从护性。增加社区护士与居民的互动,培养社区护士高度的责任心与爱伤观念,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改善护患关系。

(四)国家政策扶持,加强宏观调控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确定统一规范的社区护理理论体系,创建专业的社区护士培养模式,完善社区护理教育制度,建立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正规机构,提高社区护士的准入标准,把好社区护士质量关,招揽社区护理高级人才。全国范围内全面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山区、农村等贫困落后地区,均衡医疗资源,使人人享有获得社区护理的权利。规范居民定点和双向转诊制度。

(五)加大社区护理的经济投入

放宽医保报销条件和范围,解决看病贵问题;增加科研基金的投入,提倡社区护理研究,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扩招社区护士,保证科学护患比例,提高社区护士工资待遇,制定合理的奖酬制度,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从业归属感;增加社区医院的经费投入,购买先进护理仪器和丰富的护理物资,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社区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减轻经济压力。

(六)社区护理管理网络化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大数据、资源共享等优点进行网络化护理管理,大大节约人力物力。与此同时,社区护士与患者的联系却更加紧密,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率,并有利于社区健康资料的及时传递、交流、分析及评价。

但在我国,计算机网络主要被用于健康档案及资料管理等表浅的信息处理,而较少应用在社区卫生保健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的理念还很局限,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巨大潜力。[ 8 ]凭借互联网的优势,护理管理将在网络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而且疾病谱也在发生改变。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促进社区护理发展,普及社区护理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事业,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6- 30.

[2] 尚少梅,侯淑肖.我国社区护理学发展的思考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5-857.

[3] 陈四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0,24(2):377-380.

[4]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0.

[5] 郑悦平,李映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需求、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7-88.

[6] 张惠,刘堃,郭蕾蕾,张林,林晓明.锦州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J].中國老年学杂志,2012,32(6):1229-1231.

[7] 杨娜.吉首市城区土家、苗、汉民族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8] 于杨,何国平.计算机及互联网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7):52-54.

基金项目: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68025)

作者简介:王笑(1995-),女,江西抚州人,皖南医学院护理学系学生,研究方向:护理学。

作者:王笑 钱文玲 鲍立华

社区护理学论文 篇2: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展望

【摘要】了解社区护理的内涵、社区护理的内容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展望我国社区护理的前景。以便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现状;展望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为了适应“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职能必须不断地扩展,其服务范围必须跨出医院,迈向社区,进入家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发展的趋势,社区护理已经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1]。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护理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困难和挑战。现就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综述如下:

1 社区护理的内涵

社区护理发展到今天,由于各个国家社区护理发展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卫生服务体系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解释也各不相同。但在对社区护理的内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表述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点:①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2],是利用护理和公共卫生的诸概念和技术,通过广泛的和连续的护理活动,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的科学和艺术;②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③社区护理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和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残障,促进个体、家庭和团体达到全民健康的最佳水平[3];④社区护理提供服务的特点是连续性、动态性和全科性的服务。

根据文献综述、专家访谈,结合我国城市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内涵,即“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为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的目的,提供连续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护理专业服务”。

2 社区护理的内容[4]

2.1 家庭医疗的护理: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大量不需要特殊仪器和技术处理的疾病,均可以通过社区和家庭服务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家庭病床符合社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愿望,特别是可以满足慢性疾病的老年、体弱、行动不便、到医院就诊有困难的病人的需要。

2.2 预防保健护理:社区人群中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是社区护理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面对的健康问题比较多,社区护士可以为他们提供以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护理服务。

2.3 康复护理:由于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社区康复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康复医疗的主要对象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其目标是使他们最终在身体、心理、社交及职业等方面获得最大的潜能,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

2.4 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为了实现WHO的全球卫生目标,护理工作的切入点从关注个体人的疾病转入到关注个体人的整体及人群整体。健康教育开展迅速、深入且形式多样化,效果显著。通过对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的干预性教育,达到预防疾病、控制感染、自我保健、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5 临终服务: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使病人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不一,所涉及的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可能不同,但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应以促进和维护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儿童、伤残人为重点。

3 社区护理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3.1 社区护理顺应时代的要求: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肺病和肿瘤等。这些慢性病的护理需求量的增加,必将由社区和家庭来负担[5]。由于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调,80%投入在城市,只有20%投入在农村。在所有卫生资源中的80%投入到大医院,20%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6],这就需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将有限的资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健康需要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

3.2 社区护理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我国预计到204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4.28%)成为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而且老年病人有病程长、康复慢的特点,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慢性病的护理,能很有效的解决老年人护理的难题。

3.3 医疗费用的增长: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的增长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尤其是近两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出现了许多有病无钱医治的现象。根据有关的调查表明:通过社区护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医疗费用。

3.4 社区护理是推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保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医保水平在总体上不能过高,只能是“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如将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可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成本最小化,是“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符合医疗保险的原则。

4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4.1 社区护理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和经费来源有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很重视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却很少倾向于社区护理的发展。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全国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还不完善。有的城市2~3名护士做社区护理工作,但却没有专门的社区组织。从经费上,在我国的城市,多数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在农村,农民平均收入低,除了维持温饱,少有剩余。农民通常是小病不治,大病就医,不治之症就放弃治疗,所以也很少有人愿意付这笔费用。近年来,虽然正倡导医疗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医院治疗和城镇居民,而且对社区护理还没有一个统一合格的收费标准,这些都影响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正确认识,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4.2 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在大城市更为突出。加之经济比较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人们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不高,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那种“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念依然存在。

4.3 缺乏社区护理专门人才:社区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丰富的学识、经验和技能,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学习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与人交流、观察、咨询等各种新技能。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一直短缺,中国现有13亿人口,护士仅有124.5万人,缺乏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目前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社区护士,使她们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大纲》为培养社区护理队伍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培训中逐渐形成一支专家队伍,拥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护理教育,促进社区护理的开展[7]。卫生部出台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的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的需要。

4.4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不高: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大部分还停留在打针、发药的概念上。“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人们通常将疾病的康复归结于医生,护士仍然是医生的附属品,以协助医生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的理解,尤其是对护士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持怀疑的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这也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4.5 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

4.6 缺乏政府的有效的政策、财政及其它方面的支持。

5 展望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5.1 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有绝大部分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条件、医疗条件落后、居民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环境不合理、需求多层次、多档次、范围宽及复合性优质、经济、便利的服务,而社区护理正好适应了广大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农村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应坚持以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为前提,以合作医疗为基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导,注意服务方式的连续性,服务关系的相对固定性,服务内容的综合性,服务价格的优惠性,使群众真正受益。在农村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8]。

5.2 社区护理教育体制将日趋完善:护理人员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健康转变;服务对象从患者服务向为群体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的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9]。政府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改革现行的护理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一方面对目前的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以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地培训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生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培养不同层次的社区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进行统一的认证资格的考试。

5.3 社区护理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发展:各地可协调有关部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根据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制定本地区的社区护理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的试点、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当地的大医院、及以社区、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基层卫生机构,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士、社区护理员和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队伍。

5.4 社区护理专业化及角色的分工会越来越细:社区护士的角色功能范围会不断地扩大,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不仅有普通的社区护士,还可以有单独开业的社区临床护理专家、家庭开业护士、社区保健护士、高级妇幼保健护士、社区治疗护士等。这些高级社区护士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实践、社区护理咨询、社区健康教育及护理研究等工作。

5.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地发展、完善及提高。

5.6 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多元化的社区护理务[10] :主体多元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可打破过去的部门垄断,并可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本加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拓宽筹资的渠道。通过相互的竞争,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改善服务功能、服务态度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赢得居民的信任。同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按岗、按质、按量”分配,建立激励机制。

5.7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护理活动,有利于居民以比较低廉的费用获得优质、便捷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个人账户保门诊,社区统筹保住院”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参保居民的费用意识和节约意识。

5.8 政府的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逐渐加强。

总之,我国的社区护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社区护理任重道远,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开展社区护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区护理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发展将有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早日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翠荣.家庭护理现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3,9(8):649-650.

[2]陈静敏,萧仔伶,苗遒芳,等.社区卫生护理学[M].台湾:伟华图书局有限公司.1999,5-53.

[3]黄明珠,黄琏华,等.公共卫生学[M].台湾:伟华图书局有限公司.1994,17-204.

[4]刘洪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8):1413-1415.

[5]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

[6]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2.

[7]刘则杨,武巍.社区护理供给现状及社会护理教育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2,17(7):550.

[8]李俊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1):879.

[9]方玉桂.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8,8(34):503-504.

[10]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51-553.

作者:王晓林

社区护理学论文 篇3: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对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开展范围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社区护理;问题;对策

1 社区护理开展范围

1.1 社区护理对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为优先服务的对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最初提出以老、幼、妇、残为重点服务对象,现在改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社区护理也应以老、幼、妇、残及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但目前,只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是社区护理的重点服务对象,而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社区服务工作只开展了部分。

1.2 社区护理服务工作

研究显示,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负荷程度高,日常完成的操作项目多、责任重,但有效工时数低。家庭护理服务仅占工作量的15.42%,74.17%的时间是在社区服务站工作。也有研究显示,社区护士总服务时间占总有效工作时间的比例为60.4%,空闲时间为39.6%,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不足。 

1.3 社区护理服务内容

调查显示,居民最希望社区护士开展的服务项目分别是:社区紧急救护、上门基础护理、老年慢性病护理及预防、口腔卫生宣教,而社区护士提供的是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已经开展的护理项目有健康指导、门诊(包括输液、肌肉注射)、家庭病床。

2 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卫生机构承担,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仅有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措施。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社区护理机构均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从医院到护理部的领导往往存在重临床护理,轻社区护理;重疾病护理,轻保健及康复护理;重院内护理,轻家庭护理的现象。护理工作走出医院、面向社会的转轨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各项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护理基本仍处于自发、无规范、无评价状态,质量评价缺乏明确统一、科学可行的标准。护理人员绩效难以量化,不能准确客观地比较业绩大小,极大地影响了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我国目前尚没有制定和建立专门的护理法律法规,使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的法律保障。社区护理缺乏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机制还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政策、财政支持,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基层卫生保健方而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社区护理所需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这些都是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

2.2 缺乏社区护理观念,工作服务范围局限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社区护理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为不同层面的人群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缓解疼痛以及生活照顾等多项目服务。而我国社区护士开始大多从事传统的预防护理和家庭访问工作,主要为基础护理和健康咨询,较少进行潜在健康问题的干预。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许多社区护士开始涉及和参与一、二级医疗保健,并与医生合作,管理和实施各项工作。

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观念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工作范围局限在家庭访视,工作项目局限在测血压、静脉输液、肌内注射、送药、体检等,是以个案为中心的一级预防为主的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行为干预、社区人群保健等方面参与很少。家庭护理工作也存在局限性。社区护士在家庭护理中的任务主要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同时,我国家庭护理服务项目少,服务范畴局限,缺少对家庭的全面评估和对潜在问题的关注,服务模式单一。主要服务对象仅为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对于健康人及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孕产妇和儿童的服务较为欠缺。

2.3 社区护士角色功能单一

社区护士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科室封闭式临床护士的新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护士是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中进行服务、管理工作,其工作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要远大于或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护士。虽然社区护士同样担负着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研究等角色,但其职责在上述方面均有进一步的扩展。目前,我国社区护士角色单一,主要担当照顾者角色,而健康教育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康复训练者、研究者角色功能发挥较少。

2.4 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在岗的社区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占76.9%,尚有15.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培训;在社区工作2年以内的占32.5%,3~5年的占48.9%。WHO提出,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比例应为2∶1或4∶1。而目前,我国社区护士和社区医生比为0.5∶1,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有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反观美国,社区护理主要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注册护士承担,各层次护士总数约为300万,而全国人口只有2亿,护士与人口之比接近2∶100,有1/3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士文化教育层次高,2000年在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

2.5 社区人群保健意识不成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低,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较差。因此,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目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部分人群对护士的价值并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不能理解其促进人群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价值。

2.6 社区护理服务缺少专业特色

社区与医院相比最大的特点应是方便、经济、快捷,而方便快捷需要许多综合条件做保障。许多社区医疗机构护理条件简陋,护理设施老化,理应由政府投资的社区,却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有了资金也多倾向于医疗,加之护理人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专业优势。一些在医院已开展多年的特色服务如“个性化服务”、“殡馆式服务”、“专科优势服务”、“程序化健康教育”等,在社区开展仍举步维艰。社区护理只能求生存,不能求发展。

3 社区护理发展的对策

3.1 更新传统观念,正确认识社区护理

转变观念是做好社区护理的保证,社区护理人员应从思想上根本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把人看成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精神的整体,从而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使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维护护理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化、个性化服务;服务对象由患者转向整个群体;服务形式转向预防型为主;服务流程转变为系统的整体化护理。

3.2 建立合适的社区护理模式,增强社区护理的职

作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只停留在疾病的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上,对社区居民健康的指导、促进作用也应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社区护理还应该根据社区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建立合适的社区护理模式,如成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员、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3.3 合理配置社区护理人员,加快社区护士的培训

社区护理中,护士承担着许多角色,如护理服务、教育、咨询、组织、合作、观察等,应从社区卫生发展的远景来配置社区护理人员。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社区的护理人员应是社区护理专业毕业或其它护理专业毕业后,再经社区护理培训,如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科学知识的培训。

3.4 严格社区护理的管理

社区护理上作的特点决定了社区护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尤其是从医院进入社区走进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时,一方面因条件简陋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护士可能会因忙碌、疏忽等造成意外,所以,要特别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仅要求社区护士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还要制定相应的质量规范,包括医疗、护理、药品等的质量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

3.5 寻求政策上的支持

争取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待遇,在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及护理技术操作等项目上应有相应的法规、政策的保障,以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逐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特点在医疗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让人们认可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则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利用医疗资源,不断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发展我们的护理事业。

参考文献:

[1] 李曼春,常亚萍,张晓琳.社区护理服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635-637.

[2] 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工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念,2002,37(11):635-637.

[3] 廖碧霞,李燕妮.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学,2005,11(4):51-53.

[4] 章冬瑛,陈雪萍.杭州市社区护理服务现状调研与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89(3):164-165.

[5] Emells, Ayahl, Jullies, et al. The Registered Nurse Popula-lion March 2000.USA[M].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ealth Resource and Service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of Nursing, 2002.

[6] 林菊英.社区护理(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 李曼春,常亚萍,张晓琳.社区护理服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635.

作者:谢祖荣 杨胜文 方世英 王青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县域经济论文